《本草正義》~ 卷之五 (3)
卷之五 (3)
1. 菊花
《本經》:「鞠華:味苦,平。主風頭眩,腫痛,目欲脫,淚出,皮膚死肌,惡風濕痹。」
《別錄》:「療腰痛,去來陶陶,除胸中煩熱,安腸胃,利五脈,調四肢。」
[正義]菊花,秋深而始著花,不畏霜露,秉秋令肅降之氣,故凡花皆主宣揚疏泄,獨菊則攝納下降,能平肝火,息內風,抑木氣之橫逆。《本經》主風頭眩者,以陰虛陽浮,氣火升騰,肝風上擾之眩暈言之,非外來風邪能令人眩也。
腫痛連上風頭眩三字讀,肝火直上頂巔而為眩、為腫、為痛,陽炎直升,其勢最暴,凡是頭風作痛,無非內火內風震撼不息,而菊花能治之,非肅降靜鎮,迥異尋常者,殆難有此力量。昔人但謂其秉秋金之氣,乃能平木,其說太嫌膚淺,而昧者且誤以為疏散外感之風,則失之毫釐,謬以千里矣。
目如欲脫,乃肝陽內風之尤甚者,世固有頭風痛甚,至於喪明,其甚者且至目珠突出,形如雀卵,淚出,亦陰虛於下,肝火上揚,真陰無攝納之權,而風陽以疏泄為用,則迎風而淚下,此皆肝腎陰虧而浮陽上亢為虐,惟菊之清苦泄降,能收攝虛陽而歸納於下,故為目科要藥。而淺者治此,甚有專持芎、芷、羌、防等疏散為主者,其害復何可勝言。
又治皮膚死肌,惡風濕痹者,則皆血熱而絡脈不潔,漸以積穢成腐,菊之苦辛宣絡,能理血中熱毒,則汙濁去,而痹著之死肌可愈。石頑謂清利血脈,而痹著濕邪得以開泄,持論甚正,惟此是沖和純粹之品,以清經隧積瘀之濁血,斷非旦夕可以速效,弗以王道無近功而遽疑《經》言之不可信也。
《別錄》謂治腰痛去來陶陶,蓋言其悠久不已之狀,《楚辭》冬夜兮陶陶,注:長兒;《禮記·祭文》陶陶遂遂,注:相隨行之兒(注:「長兒」、「之兒」兩「兒」字,疑為「耳」之誤);瀕湖《綱目》注:縱緩貌,則是杜撰訓詁,不足為徵。是亦腎陽不足而濕邪痹著為病,故其痛續續不息,菊花滋腎陰而清濕熱,是以主之。
又治胸中煩熱而安腸胃,固無一非清肅泄熱之功用也。
[廣義]甄權:治頭目風熱,風旋倒地,腦骨疼痛(則肝陰之頭風痛,固有直上頂巔,幾如劈破者,若風旋倒地,則血沖腦經,而失其知覺運動矣)。又治身上一切遊風,令消散,利血脈(則是血熱生風之病,苦泄清理而風自息,何昧者猶以羌、防、芎、芷為必需品耶)。
大明謂:作枕明目,葉亦明目;潔古謂:養目血,去翳膜;海藏謂:主肝氣不足(蓋亦養肝陰,滋肝血之意,雖其氣味清芬,然終非肝家氣藥)。
繆仲淳謂生搗最治疔瘡,血線疔尤為要藥。
壽頤按:疔是火毒,非急服大劑清解,不能消此燎原之勢,外敷諸藥,如忍冬藤、馬齒莧、蒲公英、草河車、芙蓉葉等,不過外治輔佐之品,非可認作主任要藥。亦有以此類諸物作煎劑者,皆是俗手,斷不足恃。
白話文:
菊花,味苦,性平。主要治療因風邪引起的頭暈、頭部腫痛、眼睛像要脫出、流淚、皮膚肌肉壞死、以及因風邪引起的麻痺疼痛。
還能治療腰痛、去除胸中的煩躁熱感、安穩腸胃、疏通經脈、調和四肢。
菊花在深秋才開花,不怕霜露,秉承秋季肅殺下降的特性,因此一般的花多是宣散疏導,而菊花卻是收斂下降,能平息肝火、平定內風、抑制肝氣的橫逆。所謂「風頭眩」,是因為體內陰虛陽亢,氣火上炎,導致肝風擾動而引起的頭暈,並非外感風邪造成的。
頭部的腫痛要和頭暈一起理解,這是因為肝火直接向上衝到頭頂,導致頭暈、腫痛、疼痛。陽氣過盛直衝向上,勢頭猛烈,凡是頭痛,無非是內火內風不斷衝擊所致,而菊花能治這種情況,是因為它具有肅降鎮靜的作用,這和一般藥物的功效有很大不同,所以才能發揮如此力量。過去的人認為菊花是秉承秋天金氣,所以能平息肝木,這種說法太過膚淺,不明就裡的人還會誤認為它可以疏散外感風邪,這就差之毫釐,失之千里了。
眼睛像要脫出,是肝陽內風更嚴重的表現,世上有人頭痛嚴重到失明,更甚者會導致眼珠突出,形狀像鳥蛋。流淚,也是因為體內陰虛,肝火上揚,真陰無法收斂,風陽疏泄,所以迎風流淚。這都是肝腎陰虛,導致虛陽上亢作祟,只有菊花的清苦泄降之性,能收攝虛陽,使其歸納於下,因此是眼科的重要藥物。而有些淺薄的醫師治療這種情況,卻專門使用川芎、白芷、羌活、防風等疏散藥物,造成的危害無法估量。
又,菊花能治療皮膚肌肉壞死、因風濕引起的麻痹疼痛,這些都是因為血熱,導致經絡不潔,日積月累變成腐敗。菊花的苦辛之味能疏通經絡,調理血中的熱毒,去除汙濁,這樣麻痺壞死的肌肉就能恢復。有人說菊花可以清理血脈,使麻痺的濕邪得以疏通,這種說法很正確,但因為菊花是平和純正的藥物,用來清理經脈中積聚的汙濁之血,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見效,不能因為它療效不快就懷疑醫書所說的不可信。
醫書說菊花治療腰痛,這種腰痛是持續不斷的,形容它時用「陶陶」二字,有人註解成「悠久不已的樣子」。《楚辭》中說「冬夜兮陶陶」,註解說是長耳;《禮記·祭文》中說「陶陶遂遂」,註解說是相隨而行的樣子。而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註解成縱緩的樣子,這其實是牽強附會,不足為信。這種腰痛也是因為腎陽不足,濕邪痹阻所導致的,所以才會疼痛連綿不斷,菊花滋養腎陰,清除濕熱,所以可以治療這種腰痛。
菊花還能治療胸中的煩熱,安穩腸胃,這些都是它清肅泄熱的作用。
廣義上來說,菊花可以治療頭部和眼睛的風熱,因風邪引起的頭暈倒地、腦骨疼痛(肝陰不足引起的頭痛,有直接衝向頭頂,像劈開一樣的疼痛,若因風而頭暈倒地,則是血衝腦經,失去了知覺運動)。還能治療身上一切遊走不定的風邪,使其消散,疏通血脈(這是血熱生風的病,用苦味藥物疏泄清理,風邪自然平息,為何那些不明就裡的人還將羌活、防風、川芎、白芷等藥物當作必需品呢)。
有人說菊花做成枕頭可以明目,葉子也可以明目;有人說可以滋養眼睛的血液,去除翳膜;還有人認為它能治療肝氣不足(也是滋養肝陰,滋養肝血的意思,雖然它的氣味清香,但並非肝臟的氣藥)。
有人說,將新鮮菊花搗爛,外敷最能治療疔瘡,對血線疔尤其有效。
我認為,疔瘡是火毒,如果不趕緊服用大劑量清熱解毒的藥物,無法阻止火毒蔓延。外敷的藥物,如金銀花藤、馬齒莧、蒲公英、草河車、芙蓉葉等,只不過是外治輔助的藥物,不能把它們當作主要藥物。也有人把這些東西煎服,這些都是庸醫的做法,不足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