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正義》~ 卷之四 (27)
卷之四 (27)
1. 香薷
《別錄》:「味辛,微溫。主霍亂腹痛吐下,散水腫。」
[發明]香薷,辛而微溫,氣味清洌,質又輕揚,上之能開肺氣,泄腠理,達皮毛,以解在表之新寒,下之能通三焦,疏旁光,利小便,以導在裡之水氣。《別錄》主霍亂腹痛吐下者,是夏月形寒飲冷,傷其中陽,以致大氣紊亂,上吐下瀉,腹痛如絞,香薷能通陽氣,所以可治,然此特傷寒霍亂之輕者耳。
如果肢厥脈伏,目陷面青,唇舌淡白如紙,則是真寒直中之陰證,非大劑薑、附、連、萸,不能挽救於什一者,亦非香薷輕清所能勝任。散水腫者,水溢於膚表,本宜發表以通腠理,且肺氣開,則清肅之令順其下降之常,而小溲自暢,水腫自消。香薷達表通陽,又能利水,故治腫甚捷,此與麻黃解表,亦能消腫之理無二致。
《別錄》用一散字,則所以退腫之由,重在散表,不重在利導,其旨更顯。昔人每謂此物為治暑要藥者,亦指暑月受涼,外寒閉其內熱,有發熱、惡寒、頭痛等症,則香薷通陽解表,是其專職,而又能導水利濕,更與暑月濕熱鬱蒸,旁光不利者相合,非謂暑天百病,香薷一物能通治之也。
然鄉曲俗醫,凡是暑天發熱,無不用此,則熱邪為病者、亦如柴、葛、羌、防助桀肆虐,此其誤實由俗本醫書每錄《局方》香薷飲,輒曰通治一切暑病,則不學者流自然奉為夏天至寶,而氣虛者得之,已受累不淺。
[廣義]李瀕湖曰:世醫治暑病,以香薷飲為首藥,然惟乘涼飲冷,陽氣為陰邪所遏,而有頭痛發熱,煩躁口渴,或吐或瀉霍亂者,宜此以發越陽氣,散水和脾。若勞役斫喪之人(斫喪,指房勞言。
而《本草綱目》及石頑《逢原》引此全節,皆作喪,是誤字也,今改之),傷暑大熱大渴,汗泄如雨,煩躁喘促者,乃勞倦內傷之證,必用東垣清暑益氣湯(壽頤按:此證是暑傷元氣,陰虛陽浮,下虛上實,治宜清暑熱而益元氣,理法洵是不差。但東垣之所謂清暑益氣湯者,藥味叢雜,最無法度,升麻、葛根、黃耆、當歸,升提辛溫,豈汗多喘促者所可妄試?寧不拔其根株,使之立蹶。昔人已謂東垣此方,有清暑益氣湯之名,無清暑益氣之實。
近費伯雄方論,亦嘗言之。瀕湖此句,不思之甚矣)、人參白虎湯之類,以瀉火益元可也。若用香薷,是重虛其表,而濟之以熱矣。蓋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藥,如冬月之用麻黃,氣虛者尤不可多服。今人不知暑傷元氣,不問有病無病,概用代茶,謂能闢暑,真是癡人說夢。且其性溫,不可熱飲,反致吐逆,惟宜冷服,則無拒格之患。
其治水之功,果有奇效。
繆仲淳《本草經疏》:香薷,辛散溫通,故能解寒鬱之暑氣。
石頑《本經逢原》:香薷,辛溫,先升後降,故熱服能發散暑邪,冷飲則解熱,利小便,治水甚捷。霍亂有汗出如雨,吐瀉脫元,四肢清冷,脈微欲脫者,則宜大順散、漿水散等方救之,若用香薷重虛其表,頃刻脫矣。深師香薷丸治通身水腫,以香薷熬膏,丸白朮末,米飲下之,效(注:原「廣義」項名脫,今補)。
白話文:
香薷
《名醫別錄》記載,香薷味辛、性微溫,能治療霍亂、腹痛、嘔吐、腹瀉,以及消除水腫。
香薷辛溫,氣味清香,質地輕盈,向上能宣通肺氣,疏通肌膚腠理,達於皮毛,以解除表面的風寒;向下能通暢三焦,疏利水道,促進小便排出,以排除體內的水濕。 《名醫別錄》中提到香薷能治療霍亂腹痛嘔吐瀉的原因是,夏季感受風寒,傷及陽氣,導致氣機紊亂,出現嘔吐、腹瀉、絞痛等症狀。香薷能溫通陽氣,因此可以治療此症,但這只限於寒濕霍亂較輕的患者。
如果患者出現肢體厥冷、脈象隱弱、眼窩凹陷、面色青白、唇舌蒼白如紙等情況,這是寒邪直中導致的陰虛證候,必須使用大劑量的乾薑、附子、吳茱萸、肉桂等溫陽藥物才能挽救,香薷溫和的性質無法應對。至於香薷治療水腫,是因為水濕停滯於皮膚表面,需要發汗以疏通腠理,肺氣通暢後,則津液下降,小便自然通利,水腫自然消退。香薷能達表通陽,又能利水,因此治療水腫效果很快,這與麻黃發汗解表也能消腫的道理相同。《名醫別錄》用「散」字形容香薷治療水腫,說明其治療重點在於疏散表邪,而非單純利尿。古人認為香薷是治療暑病的要藥,是因為暑月受涼,外寒阻礙內熱,出現發熱、惡寒、頭痛等症狀,香薷可以溫通陽氣,解表散寒,又能利水消腫,這與暑月濕熱鬱滯、水道不利的情況相符,但並非指暑天所有疾病都能用香薷治療。
然而,鄉間庸醫往往在夏季發熱時都使用香薷,這就好比用柴胡、葛根、羌活、防風等藥物助長邪氣一樣,這是錯誤的。原因是許多庸醫的醫書常常引用《局方》中的香薷飲,聲稱可以治療一切暑病,不學無術的人自然將其奉為夏日聖藥,而氣虛的人服用後反而會加重病情。
李時珍說:世醫治療暑病,常以香薷飲為首選,但僅限於因貪涼飲冷,陽氣被陰邪所遏,而出現頭痛發熱、煩躁口渴、嘔吐腹瀉等霍亂症狀的患者,此時應用香薷可以發越陽氣,散寒和中。但對於因勞倦過度而引起的暑熱,表現為大熱大渴、汗出如雨、煩躁喘促等症狀,這是勞倦內傷導致的,應該使用清暑益氣湯或參白虎湯等方劑,以瀉火益氣。如果使用香薷,反而會加重表虛,助長裡熱。香薷是夏季解表之藥,如同冬日使用麻黃,氣虛者更不宜多服。現在很多人不了解暑傷元氣的道理,不論有無病症,都用香薷代茶飲,認為可以預防中暑,這是癡人說夢。而且香薷性溫,不宜熱飲,反而會導致嘔吐,應該冷服。
香薷治療水腫確實有奇效。
繆希雍《本草經疏》說:香薷辛散溫通,因此能解除寒邪鬱結導致的暑氣。
石頑《本經逢原》說:香薷辛溫,先升後降,因此熱服能發散暑邪,冷服能解熱,利小便,治療水腫效果很快。但對於霍亂患者,如果出現汗出如雨、嘔吐瀉痢、元氣衰敗、四肢厥冷、脈象微弱等症狀,應該使用大順散、漿水散等方劑搶救,如果使用香薷,反而會加重表虛,導致病情迅速惡化。 以前有人用香薷膏加白朮末製成丸劑治療全身水腫,療效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