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山雷

《本草正義》~ 卷之四 (17)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17)

1. 蜀葵

[發明]蜀葵,雖大於葵,而氣味甘寒,性亦滑利,與葵不異。其苗,則孫思邈稱其除客熱,利腸胃;藏器治丹石發熱,熱毒下痢;《日華》謂搗塗火傷;瀕湖謂滑竅治淋,潤燥,易產。其花,則《別錄》謂理心氣不足;潔古謂治帶下,赤治血燥,白治氣燥,皆取其寒滑潤利也;瀕湖謂和血潤燥,利大小腸。其子,則《日華》謂主淋瀝,通小腸,催生墮胎,療水腫,治瘡疥。

皆以寒滑見長,惟宜於燥熱之證,而虛者忌之。

白話文:

蜀葵,雖然比葵花大,但其藥性甘寒滑利,與葵花相似。蜀葵的莖葉,孫思邈認為可以去除外感熱邪,通利腸胃;藏器則用它治療因丹石(指腎結石)引起的發熱、熱毒下痢;《日華子本草》記載可用其搗碎外敷治療火傷;《瀕湖集簡》則說它能滑利水道,治療淋病,潤燥通便,並能促進生產。蜀葵的花,《名醫別錄》記載能治療心氣不足;《潔古方》記載其花,紅色者治血燥,白色者治氣燥,皆因其寒滑潤利之性;《瀕湖集簡》記載其能和血潤燥,通利大小腸。蜀葵的種子,《日華子本草》記載能治療淋病、小便不利,通利小腸,催生墮胎,治療水腫,以及瘡疥。

總而言之,蜀葵的藥效主要體現在寒涼滑利,適用於燥熱症狀,但體質虛弱者不宜使用。

2. 黃蜀葵

[發明]此又別是一種,非即蜀葵之黃花者。葉似雞爪,秋深開花,今之所謂秋葵花也。性亦寒涼滑利,因之亦以葵名。《嘉祐本草》謂其花主小便淋,催生,治惡瘡膿水不差,作末敷之;瀕湖謂其花消癰腫,其子亦消癰腫,治五淋水腫,通乳汁,為催生利小便要藥;瀕湖引《經驗方》黃蜀葵花,麻油浸密收,治湯火灼傷。今多有預製以備緩急者,最能止痛定腐,甚有效也。

白話文:

黃蜀葵是一種和蜀葵不同的植物,葉子像雞爪,秋天開花,也就是現在所說的秋葵。它性寒涼,滑利通便,因此也以「葵」命名。《嘉祐本草》記載,黃蜀葵的花可以治療尿頻、催生,以及治療久治不愈的惡瘡膿腫,將花磨成粉末敷在患處即可;《瀕湖集簡》則記載,黃蜀葵的花和子都能消腫,治療各種尿路感染和水腫,還能通乳催生,是催生和利尿的重要藥物;《瀕湖集簡》還引用《經驗方》記載,用麻油浸泡黃蜀葵花,密封保存,可以治療湯火灼傷。現在很多人會預先製備好黃蜀葵,以備不時之需,它止痛消炎的效果非常顯著。

3. 龍葵(即老鴉眼睛草)

[發明]此草性質亦寒涼滑利,故亦名葵。莖柔而嫩,似蔓非蔓,延引甚長,故以龍為名,言其蜿蜒不已也。吾吳土俗亦呼為老鴉眼睛藤,結子渾圓,一簇數顆,生青熟黃,故有老鴉眼睛之名。亦有生青熟紅者,其莖葉花蕊皆同。蘇頌《圖經》謂之赤珠;陳藏器《本草拾遺》謂之龍珠,實即一類二種。

《唐本草》謂龍葵去熱退腫;蘇頌謂治婦人敗血;瀕湖謂消熱散血,壓丹石毒,療癰疽腫毒,跌打損傷;孟詵謂搗敷疔腫火丹。蓋可敷可服,以清熱通利為用,故並治跌僕血瘀,尤為外科退熱消腫之良品也。

白話文:

龍葵(即老鴉眼睛草)

這種草本植物性寒涼滑利,因此也稱為「葵」。它的莖柔軟而嫩,像蔓藤卻又不是蔓藤,能延伸很長,所以稱為「龍」,形容它蜿蜒生長不停歇的樣子。我們吳地俗稱它為「老鴉眼睛藤」,它結的果實渾圓,一簇幾顆,生時青色,成熟後變黃色,因此得名「老鴉眼睛」。也有些品種成熟後是紅色的,但莖、葉、花蕊都一樣。蘇頌的《圖經本草》稱它為「赤珠」;陳藏器的《本草拾遺》稱它為「龍珠」,實際上是一種類植物的不同品種。

《唐本草》記載龍葵能清熱消腫;蘇頌說它能治療婦女血瘀;《瀕湖集簡》說它能清熱散血,解丹石毒,治療癰疽腫毒、跌打損傷;孟詵說它搗碎後敷在疔瘡腫毒、火丹上。總而言之,龍葵既可內服也可外敷,主要功效是清熱通利,因此能治療跌打損傷導致的血瘀,尤其是一種良好的外科退熱消腫藥物。

4. 酸漿(即金燈籠草)

[發明]酸漿之苗葉形色,頗與老鴉眼睛草近似,李瀕湖謂本是一類二種。但龍葵莖光無毛,五月以後開小白花,五出黃蕊,結子無殼,累累然數顆同枝,子有蒂蓋,生青熟紫黑;而酸漿則同時開小花,黃白花,紫心白蕊,其花如杯,無瓣,而有五尖,結一五稜之鈴殼,一枝一顆,懸如燈籠,殼中一子,生青熟紅。

《庚辛玉冊》謂燈籠草,產於川陝者最大,葉似龍葵,結實有四葉盛之,如燈籠,河北呼為酸漿。陶弘景謂酸漿之子作房,房中有子大如梅李,黃赤色,蓋土宜不同,所產微異。《嘉祐本草》作苦耽,以其苗之味也。《本經》言其味酸辛平,主熱煩滿,定志益氣,利水道,難產吞其實立產。

則亦寒涼泄熱、滑利之功用。弘景謂搗汁服治黃病;《唐本草》謂燈籠草治上氣咳嗽,風熱,明目,根莖花實並宜;《嘉祐本草》謂苦耽苗子治鬼疰邪氣,熱結目黃,大小便澀,骨熱勞乏,嘔逆痰壅,痃癖痞滿,小兒無辜疳,瘰癧,大腹,殺蟲,落胎,去蠱毒,並煮汁飲,亦(注:原作「並」,誤,據《綱目》改)生搗汁服;丹溪謂苦能除濕熱,輕能治上焦,主熱咳咽痛,故此草治熱痰之咳嗽,佛耳草治寒痰之咳嗽;瀕湖謂寒能除熱,故清肺除咳,滑能利濕,故降氣化痰;蘇頌謂其子除熱治黃;《嘉祐》謂其治骨蒸勞熱,屍疰疳瘦,痰癖熱結,與莖苗同功。然寒降滑泄,皆實熱者為宜,中氣虛寒弗用。

丹灶家以伏丹砂汞毒,亦清涼以制其剛烈也。

白話文:

酸漿(即金燈籠草)的葉子形狀和顏色與龍葵很像,古人認為它們是同類但種類不同。但龍葵莖光滑無毛,五月後開小白花,花蕊黃色,結的果實沒有外殼,一枝上結多個,果實有蒂,生時青色,熟時紫黑色;而酸漿則同時開小花,花是黃白色,花心紫色,花形像杯子,沒有花瓣,但有五個尖端,果實包在五棱的燈籠狀外殼裡,一枝一顆,像燈籠一樣懸掛著,外殼裡只有一顆果實,生時青色,熟時紅色。

據記載,川陝地區產的酸漿最大,葉子像龍葵,果實被四片葉子包住,像個燈籠,河北地區稱它為酸漿。古籍記載,酸漿的果實長在果房裡,果實大小如梅李,顏色黃赤,這可能是因為產地不同,所以略有差異。它的苗莖有苦味。《本經》記載,酸漿味酸辛,性平,能治療煩熱、腹脹,安定心神、益氣,利尿,難產時吞服果實可以促進分娩。

酸漿具有寒涼瀉熱、滑利的作用。古籍記載,它的汁液可以治療黃疸;可以治療咳嗽、風熱、目疾,根莖花實都可以入藥;可以治療邪氣、目黃、大小便不通、骨熱乏力、嘔吐、痰多、腹部脹滿、小兒疳積、瘰癧、腹脹、殺蟲、墮胎、解毒,可用煮汁或搗汁服用;因為它味苦能除濕熱,性輕能治上焦,所以能治療熱咳咽痛;因為它性寒能除熱,滑能利濕,所以能清肺止咳、降氣化痰;它的果實能除熱治黃;能治療骨蒸勞熱、消瘦、痰熱、腹脹,莖葉果實功效相同。但由於它寒涼滑利,所以只適合實熱症患者服用,中氣虛寒者不宜使用。

煉丹家也用它來伏煉丹砂和水銀,利用它的寒涼性質來制約丹砂和水銀的毒性和燥烈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