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正義》~ 卷之四 (11)
卷之四 (11)
1. 木賊草
[發明]木賊,以磨擦木器得名。雖有堅木,擦之則粉屑錯落,而草不損,其伐木之性甚強,故以治療肝膽木邪橫逆諸病,能消目翳,破積滯,皆消磨有餘之用也。質輕中空,故丹溪謂其發汗至易,瀕湖謂與麻黃同形同性,亦能發汗解肌,升散火鬱,故能治眼目諸血之病。
然則為目科要藥者,固不僅取其剋木,能磨擦障翳,亦含有疏風行血,泄化濕熱,升散鬱火諸義。其治喉痹、血痢、瀉血、血痔、血崩、月事淋漓、疝氣等證,固皆氣滯血瘀,肝鬱不疏為病,疏泄窒滯,升散鬱熱,兼以伐肝木之橫,而順其條達之性,木賊之用盡於此矣。《嘉祐本草》謂主目疾,退翳障,消積塊,療腸風,止痢,及月事不斷,崩中赤白。
瀕湖謂解肌,止目淚,止血,去風濕疝痛,大腸脫肛。石頑謂主目病風熱暴翳,取其發散肝肺風邪,久翳及血虛者非宜。且謂多服則令目腫,蓋疏散太過,反傷正氣矣。要知克削之力甚強,即治下血、血痢、血崩、血痔諸證,皆惟有餘之體為宜。苟其氣虛,皆當審慎。而血痢、便血、崩中,及月事淋瀝諸症,則氣虛不能攝血者為多,尤不可不知所顧忌也(注:發明項名,原誤作「本經」,今改)。
白話文:
木賊草
木賊這個名字,是因為它可以磨擦木器而得名。即使是堅硬的木材,用它摩擦也會產生粉末,而木賊本身卻毫無損傷,可見其去除木質的能力很強。因此,它被用來治療肝膽由於木邪橫逆引起的各種疾病,能消除眼睛的白翳,破除積聚的瘀滯,都是因為它具有消磨過盛之物的功效。木賊質地輕盈,中間空心,所以丹溪認為它非常容易發汗,瀕湖則認為它和麻黃形狀和藥性相似,都能發汗解表,升散體內鬱結的熱邪,因此能治療眼睛方面的各種出血症。
然而,木賊作為眼科重要藥物,其作用不僅僅是剋制肝木,磨擦消除障礙,還包含疏通風氣、運行血液、泄化濕熱、升散鬱結之熱等功效。它用於治療喉嚨腫痛、血痢、便血、痔瘡出血、崩漏、月經淋漓不止、疝氣等症,都是因為這些疾病都與氣滯血瘀、肝氣鬱結不通有關。木賊能疏通阻塞,升散鬱熱,同時又能制約肝木的橫逆,使之順暢條達,木賊的藥用價值體現在此。 《嘉祐本草》記載,木賊主治眼疾,消除白翳,消散積塊,治療腸風,止痢,以及月經不斷,崩漏等症。
瀕湖認為木賊能解表,止眼淚,止血,治療風濕引起的疝氣和疼痛,以及大腸脫肛。石頑則認為它主治因風熱引起的目疾和突然出現的白翳,因為它能發散肝肺的風邪,但對於久病成疾的白翳以及血虛者則不宜使用。他還指出,服用過多會導致眼睛腫脹,這是因為藥物疏散作用過度,反而損傷了正氣。總之,木賊的消磨之力很強,用於治療下血、血痢、崩漏、痔瘡出血等症,都只適用於症狀過盛的體質。如果體質虛弱,則需謹慎使用。尤其對於血痢、便血、崩漏以及月經淋漓等症狀,大多數是氣虛不能攝血造成的,更需要注意使用。 (注:發明項名,原誤作「本經」,今改)。
2. 蛇床子
《本經》:「味苦,平。主婦人陰中腫痛,男子陰痿濕癢,除痹氣,利關節,癲癇,惡創。」(創,今作瘡)
《別錄》:「辛、甘,無毒。溫中下氣,令婦人子臟熱,男子陰強,令人有子。」
[發明]蛇床子,溫燥剛烈之品,《本經》雖稱其苦平,然主治婦人陰中腫痛,男子陰痿濕癢,則皆以寒濕言之,必也腎陽不振,寒水瀰漫,始可以為內服之品。甄權已謂其有毒,瀕湖且謂蛇虺喜臥其下,食其子,蓋產卑濕汙下之地,本系濕熱之氣所鍾,其含毒質可知。觀雷斅製法,以濃藍汁同浸,再以生地黃汁拌蒸,無非監製其燥烈之性。
其反能治濕熱病者,同氣相求,以從其類也。故近今醫籍,絕少用為內服之藥,況市肆中以為賤品,皆不泡製,而可妄用以入煎劑乎?《本經》又謂除痹氣,利關節,癲癇,則剛烈之性,本能通行經絡,疏通關節,然非寒濕及未經法制者,慎勿輕投。《本經》又主惡瘡,則外治之藥也。
《別錄》又謂辛甘,能溫中下氣,令婦人子臟熱,男子陰強,令人有子,則專溫腎陽,更屬彰明較著。甄權謂治虛實濕痹,毒風𤸷痛,起腰痛,去風冷,益陽事;《日華》謂治腰胯痠痛,四肢頑痹,縮小便,去陰汗濕癬,赤帶下;景岳謂逐寒疝,起陽痿,主陰衰無子,皆是強陽主治。石頑謂辛香性溫,助男子壯火,腎火易動,強陽不固者,弗用,甚是正論。
李瀕湖竟泛泛然謂其補男子,有益婦人,則以《本經》列於上品,而過於推崇,遂有左道旁門,專於興陽而戕人生命者,皆此類補陽助欲,不顧其本之說,有以誤之,是不可以不慎也。惟治外瘍濕熱痛癢,浸淫諸瘡,可作湯洗,可為末敷,收效甚捷,不得以賤品而忽之。
白話文:
蛇床子
《神農本草經》記載,蛇床子味苦、性平,可以治療婦女陰部腫痛、男性陰部萎縮瘙癢,還能去除痹氣,舒利關節,治療癲癇和瘡瘍(瘡瘍指皮膚潰爛)。
《名醫別錄》記載,蛇床子味辛甘,無毒,性溫,可以溫中降氣,使婦女子宮溫暖,男性性功能強壯,有助於生育。
蛇床子性溫燥而強勁,《神農本草經》雖然記載其味苦性平,但其主要治療婦女陰部腫痛和男性陰部萎縮瘙癢的功效,都與寒濕有關,說明只有腎陽不足、寒濕瀰漫的情況下,才能內服。甄權認為它有毒,李時珍也說蛇蟲喜歡在它下面棲息,食用其果實,因為它生長在潮濕低矮的地方,本身就聚集了濕熱之氣,所以含有毒性成分。觀察雷斅的炮製方法,以濃藍汁浸泡,再以生地黃汁拌蒸,都是為了控制其燥烈之性。
它雖然能治療濕熱病,是因為同氣相求,但現代醫籍很少用於內服,市面上也把它當作廉價藥材,很少經過炮製,因此不應隨意內服。 《神農本草經》記載其能除痹氣、利關節、治癲癇,是因為其強勁的藥性可以通行經絡,疏通關節,但若非寒濕症或未經炮製,則應謹慎使用。 《神農本草經》也記載其能治療瘡瘍,這指的是外用。
《名醫別錄》也記載其辛甘溫,能溫中降氣,使婦女子宮溫暖,男性性功能強壯,有助於生育,這更明顯地說明其溫補腎陽的作用。甄權認為它可以治療虛實濕痹、毒風痺痛、腰痛、風寒,增強性功能;《日華子本草》認為它可以治療腰胯痠痛、四肢頑痹、尿頻、陰部濕疹、赤白帶;張景岳認為它可以治療寒疝,治療陽痿,治療男性因腎陽虛衰而導致不育;石頑則認為其辛香溫熱,能增強男性性功能,但腎火旺盛、陽氣過盛者不宜使用,這點說法很正確。
李時珍則籠統地認為它可以補益男性,有益於婦女,因為《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而過度推崇,因此產生了一些偏門邪道,專注於壯陽而危害生命,都是因為這種只注重補陽助欲,而不顧其根本的說法而造成的錯誤,不可不慎。唯有治療外瘍濕熱痛癢、浸淫性皮膚病,可以用它煎湯洗浴或研末外敷,療效很好,不可因其廉價而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