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梓

《本草通玄》~ 卷上 (4)

回本書目錄

卷上 (4)

1. 仙茅

辛溫,有毒,腎經藥也。益陽道,暖腰膝,強筋骨,美顏色,腹冷不能食,攣痹不能行,皆為要藥。按仙茅宣而能補,頗稱良品,但有小毒,服以縱欲者,自速其生,與仙茅何咎?忌鐵以糯米泔浸一宿,去赤汁陰乾,便不損人。

白話文:

仙茅性味辛溫,帶有毒性,歸腎經。它能滋補腎陽,溫暖腰膝,強健筋骨,使容貌美麗。對於腹部寒冷導致食慾不振,以及肢體拘攣疼痛無法行動的症狀,仙茅都是重要的藥物。仙茅具有宣通和補益的雙重功效,算得上是上好的藥材,但略帶毒性。如果服用仙茅縱慾過度,損害身體健康,那不能怪罪到仙茅身上。需注意的是,仙茅忌諱與鐵器接觸,可用淘米水浸泡一夜,去除紅色汁液後陰乾,就能減輕其毒性。

2. 玄參

色黑苦寒,腎經藥也。清腎家之火,解斑疹,利咽喉,通小便,明眼目,散瘤癧,理傷寒狂邪發渴,心內驚煩。按玄參主用繁多,咸因腎水受傷,真陰失守,孤陽無根,亢而僭逆,法當壯水以制陽光,常體此意,便得玄參之用矣。忌銅鐵。

白話文:

玄參味苦性寒,歸腎經。能清腎火,治療斑疹、咽喉腫痛,促進小便通暢,明目,散除腫塊,治療傷寒引起的狂躁發熱口渴、心煩驚悸等症狀。玄參的用途很多,都是因為腎水虧損,真陰不足,陽氣失去陰液的約束而亢盛逆亂所致。治療時應以滋補腎陰來制約陽氣,了解了這個原理,就能明白玄參的應用。忌與銅鐵器皿同用。

3. 地榆

苦寒微酸,肝家藥也。善入下焦理血,凡腸風下血、尿血、痢血、月經不止,帶下崩淋、久瀉者,皆宜用之。寇宗奭云:其性寒,專主熱痢。若虛寒水瀉者勿用。地榆雖能止血,多用有傷中氣。梢能行血,即當去之。多以生用,勿見火。

白話文:

地榆味苦、性寒帶微酸,是肝經的藥物。它善於進入下焦(小腹以下)調理血液,凡是腸風下血、尿血、痢疾出血、月經不止、白帶過多、尿頻尿急、久瀉等症狀,都適合使用。寇宗奭說:地榆性寒,專門治療熱性痢疾。但是,如果因為虛寒引起的腹瀉則不宜使用。地榆雖然能止血,但用量過多會傷及中氣(脾胃之氣)。如果藥材的枝梢部分能活血化瘀,就應該去除。地榆大多數情況下生用,不要用火炮製。

4. 丹參

苦平,色赤,心與包絡,血分藥也。補心血,養神志,止驚煩,消積聚,破宿血,生新血,安生胎,落死胎。丹參一味,有四物之功,故胎前產後,珍為要劑。酒潤微焙。

白話文:

丹參味苦性平,顏色赤紅,作用於心臟及包絡經,是治療血分疾病的藥物。它能補益心血、養護神志、止息驚悸煩躁、消除積聚、破除陳舊血塊、生成新血、安胎保胎以及排出死胎。單用丹參一味藥,就具有四物湯的功效,所以孕期前後,它都是非常重要的藥物。 使用時,可用酒稍微潤濕再烘烤。

5. 紫草

味甘氣寒,入心包絡及肝經,血分藥也。治斑疹痘毒,涼血活血,通大小腸。按紫草之用,專以涼血為功。痘疹毒盛則血熱,血熱則干糊而不發越,得紫草涼之,則血行而毒出。世俗未明此旨,誤認為宣發之品,非矣。其性涼潤,便閉者乃為相宜。若大便利者,不可多用。嫩而紫色染手指者佳。

白話文:

紫草味甘性寒,作用於心包絡和肝經,是作用於血液的藥物。能治療斑疹、痘瘡、毒瘡,具有涼血、活血、通大小腸的功效。紫草的功效主要在於涼血。痘瘡毒盛時,血液會因為過熱而凝滯,無法順利排出,紫草能使血液冷卻,讓毒素順利排出。世人多不明瞭這個道理,誤以為紫草是能促進痘疹發散的藥物,這是錯誤的。紫草性涼潤,便秘者適合服用。但如果已經腹瀉,則不宜多用。顏色鮮嫩、能染手指的紫草品質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