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梓

《本草通玄》~ 卷上 (2)

回本書目錄

卷上 (2)

1. 白朮

味甘性溫。得中宮沖和之氣,故補脾胃之藥,更無出其右者。土旺則能健運,故不能食者、食停滯者、有痞積者,皆用之也。土旺則能勝濕,故患痰飲者,腫滿者、濕痹者,皆賴之也。土旺則清氣善升而精微上奉,濁氣善降而糟粕下輸,故吐瀉者不可缺也。《別錄》以為利腰臍間血者,因脾胃統攝一身之血,而腰臍乃其分野,以藉其養正之功,而瘀血不敢稽留矣。

張元素謂其生津止渴者,濕去而氣得周流,而津液生矣;謂其消痰者,脾無濕則痰自不生也;安胎者,除胃熱也。米泔浸之,借穀氣以和脾也;壁土炒之,竊土氣以助脾也。嫌其燥,以蜜水炒之;嫌其滯,以薑汁炒之。

白話文:

白朮味甘性溫,最能補益脾胃,沒有其他藥物能與之相比。因為它能增強脾土的運化功能,所以食慾不振、食物停滯、腹部痞塊等症狀,都可以用它來治療。脾土強盛還能勝過濕邪,因此痰飲、腫脹、濕痺等症狀,也需要依靠它。脾土強盛,則清氣上升,精微物質上輸於心肺,濁氣下降,糟粕排出體外,所以吐瀉等症狀也離不開它。《名醫別錄》認為白朮能利腰臍間的血液,是因為脾胃統攝全身血液,而腰臍是脾胃的經絡循行部位,藉由白朮補益脾胃,就能使瘀血不再停滯。

張元素認為白朮能生津止渴,是因為它能祛除濕邪,使氣機通暢,津液自然產生;認為它能消痰,是因為脾土無濕,痰飲自然不會產生;認為它能安胎,是因為它能清除胃熱。用米泔水浸泡白朮,是借助穀物的清香之氣來和中益脾;用土炒白朮,是取土之氣來助脾之運化。如果覺得白朮性燥,可以用蜜水炒制;如果覺得白朮容易停滯,可以用薑汁炒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