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發揮》~ 卷一 (8)
卷一 (8)
1. 草部
飲水多因致傷脾,須用白朮、茯苓、豬苓。水瀉,須用白朮、茯苓、芍藥。又云:非白朮不能去濕。
東垣云:白朮味苦而甘,性溫,味厚氣薄,陽中陰也。去諸經中濕而理脾胃。潔古云:溫中去濕,除熱強胃。蒼朮亦同,但味頗厚耳,下行則用之。甘溫補陽益脾,逐水,寒淫所勝。甘以緩脾,生津去濕,渴者用之。又云:白朮佐黃芩以安胎,君積實以消痞。
海藏云:本草本條下無蒼與白之名,近代多用白朮。治皮間風,止汗消痞,補胃補中,利腰臍間血,利水道。上而皮毛,中而心胸,下而腰臍之間。在氣主氣,在血主血。入手太陽、足陽明、手少陰、足太陰、足厥陰。
潔古云:非白朮不能去濕,非枳實不能消痞。除濕利水,如何是益津液?
丹溪云:白朮有汗則止,無汗則發,與黃耆同功。味亦有辛,大能消虛痰也。
牛膝,味苦、酸,平,無毒。主寒濕痿痹,四肢拘攣,膝痛不可屈伸,墮胎,男子消陰,老人失溺,婦人月水不通,補腎填精,逐惡血留結,助十二經脈,壯陽。
潔古云:牛膝強筋。
丹溪云:牛膝之用,能引諸藥下至於足。凡用土牛膝,春夏用莖葉,秋冬用根,惟葉汁之效尤速。
茺蔚子,一名益母。味辛、甘,微寒,無毒。主明目益精。其莖主癮疹癢,可作浴湯。治產後血脹。苗葉同功。
丹溪云:益母草治產前產後諸疾,行血養血,難產,作膏服良。
柴胡,味苦,平,微寒,無毒。主除傷寒,心下煩熱,諸痰熱結實,治熱勞,骨節煩痛,時疾內外熱不解,胸脅氣滿。
成無己云:柴胡之苦,以發表熱。又云:柴胡、黃芩之苦,入心而折熱。
潔古云:柴胡除虛勞煩熱,解散肌熱,去早晨潮熱。此手足少陽、厥陰四經行經藥也。善除本經頭痛,非他藥所能止。治心下痞,胸膈中痛。能引胃氣上升,以發散表熱,去寒熱往來。膽痹非柴胡梢不能除之。又去脅下痛,往來寒熱,及日晡發熱,用柴胡。《主治秘訣》云:柴胡味微苦,性平,微寒,氣味俱輕,陽也,升也。
少陽經分藥。偏頭痛乃少陽也,非柴胡不能除。
東垣云:柴胡瀉肝火,須用黃連佐之。欲上升,則用根,酒浸;欲中及下降,則生用梢。又治瘡瘍癖積之在左。又云:十二經瘡藥中須用,以散諸經血結氣聚,功用與連翹同。
海藏云:入足少陽,主東方分之氣也。在經主氣,在藏主血。證前行則惡熱,卻退則惡寒。雖氣微寒,味之薄者,故能行經,是主氣也。若佐以三稜、廣朮、巴豆之類,故能消堅積,是主血也。婦人經水適來適斷,傷寒雜病,潔古須用小柴胡主之,加以四物之類,並秦艽、牡丹皮輩,同為調經之劑。
《衍義》云:柴胡《本經》並無一字治勞,今人治勞方中,鮮有不用者,嗚呼!凡此誤世多矣。嘗原病勞有一種真藏虛損,復受邪熱,因虛而致勞,故曰勞者牢也,須斟酌用之。如經驗方中,治勞熱青蒿煎。凡用柴胡,正合宜耳,服之無不效。熱去即須急已。若或無熱而得此,則病愈甚。
白話文:
[草部]
喝太多水容易傷害脾臟,需要使用白朮、茯苓、豬苓來治療。如果是水瀉,則要用白朮、茯苓、芍藥。還有人說,不是白朮就不能去除濕氣。
東垣說:白朮味道苦中帶甘,性溫,味道厚重而氣味輕薄,屬於陽中帶陰的藥物。它可以去除各經脈中的濕氣,調理脾胃。潔古說:白朮可以溫暖中焦、去除濕氣、消除熱邪、強健脾胃。蒼朮也有類似的功效,只是味道更濃郁一些,如果是要讓藥性向下走,則使用蒼朮。它甘溫的特性可以補陽氣、健脾、排除體內過多的水分,適合寒邪過盛的情況。甘味可以緩和脾氣,產生津液並去除濕氣,適合口渴的人使用。還有人說,白朮可以輔助黃芩來安胎,可以搭配枳實來消除腹部痞塊。
海藏說:原本的本草記載中沒有蒼朮和白朮的區分,近代多用白朮。它可以治療皮膚上的風邪,止汗、消除痞塊,補養胃氣、補益中焦,促進腰部和肚臍之間的血液循環,疏通水道。它能作用於身體的各個部位,從上到皮膚毛髮,中到心胸,下到腰部和肚臍之間。在氣方面,它主要理氣;在血方面,它主要活血。它可以歸入手太陽經、足陽明經、手少陰經、足太陰經、足厥陰經。
潔古說:不是白朮就不能去除濕氣,不是枳實就不能消除痞塊。既然它可以去除濕氣、利水,那要如何才能增益津液呢?
丹溪說:白朮有發汗和止汗的雙重功效,如同黃耆一樣。它味道也帶有辛味,很擅長消除虛痰。
牛膝,味道苦、酸,性平,沒有毒性。主要治療寒濕引起的痿痹症(肢體無力、麻木),四肢拘攣(抽筋、攣縮),膝關節疼痛難以屈伸,可以墮胎,治療男子陰部萎縮,老年人小便失禁,婦女月經不通,可以補腎填精,驅除體內瘀血,輔助十二經脈運行,強壯陽氣。
潔古說:牛膝可以強健筋骨。
丹溪說:牛膝的作用是引導藥物向下到達足部。一般使用土牛膝,春夏用莖葉,秋冬用根,其中葉汁的效果最快。
茺蔚子,又名益母草。味道辛、甘,性微寒,沒有毒性。主要作用是明目益精。它的莖可以治療皮膚上的癮疹瘙癢,可以煮水洗浴。可以治療產後血瘀脹痛。苗葉也有同樣的功效。
丹溪說:益母草可以治療產前產後的各種疾病,活血養血,對於難產有幫助,做成膏服用效果很好。
柴胡,味道苦,性平,微寒,沒有毒性。主要治療傷寒,心下煩熱,各種痰熱結實,治療勞熱病,骨節煩痛,時疫內外熱不退,胸脅氣滿。
成無己說:柴胡的苦味可以發散體內的熱邪。還說:柴胡和黃芩的苦味可以入心而折熱。
潔古說:柴胡可以去除虛勞引起的煩熱,解除肌肉的熱,去除早晨發作的潮熱。它是手足少陽經和厥陰經的藥物。它善於治療本經引起的頭痛,這是其他藥物所不能比的。它可以治療心下痞滿,胸膈疼痛。它能引導胃氣上升,發散表面的熱邪,去除寒熱往來。膽痹症只有使用柴胡梢才能去除。它還可以治療脅肋疼痛,往來寒熱,以及傍晚發熱的情況。古人說:柴胡味微苦,性平,微寒,氣味都比較輕,屬陽,主升散。
它屬於少陽經的藥物。偏頭痛是少陽經的病症,必須用柴胡才能去除。
東垣說:柴胡瀉肝火,必須用黃連來輔助。如果想讓藥性上升,就用根部,用酒浸泡;如果想讓藥性走到中間或下降,則用未經炮製的枝梢。還可以用它治療瘡瘍和左側的積聚。還說:在治療十二經脈的瘡瘍的藥物中必須使用柴胡,可以驅散各經脈中淤血和氣滯,功效與連翹相似。
海藏說:柴胡歸入足少陽經,主東方生發之氣。在經絡方面,它主要理氣;在臟腑方面,它主要活血。病症向前發展則會怕熱,向後退則會怕冷。雖然藥性微寒,但味道輕薄,所以能夠疏通經絡,主要理氣。如果搭配三稜、廣朮、巴豆之類的藥物,就可以消除堅硬的積塊,主要活血。對於婦女月經不調,時來時斷,以及傷寒雜病,潔古主張用小柴胡湯為主,再配合四物湯之類的藥物,加上秦艽、牡丹皮等一起來調經。
《衍義》說:柴胡在《本經》中沒有提到可以治療虛勞的記載,但是現在人們治療虛勞的方子中,卻很少有不用它的,真是太離譜了!我認為虛勞病有一種是真臟虛損,又感受邪熱,因為虛而導致勞損,所以說勞病是牢固的病,必須謹慎使用。比如經驗方中,用青蒿煎來治療虛勞發熱。凡是使用柴胡,都適合於熱邪的情況,服用後效果都很好。熱邪消除後就應該馬上停止用藥。如果沒有熱邪卻使用了柴胡,則病情會更加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