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發揮》~ 卷三 (3)
卷三 (3)
1. 蟲魚部
牡蠣
成聊攝云:咸以軟之,牡蠣之咸以消胸脅之滿。又云:牡蠣之咸以泄水氣。又云:牡蠣味鹹寒,加之則痞者消,硬者軟。
潔古云:能軟痞積,燒白,搗細用。
東垣云:牡蠣味鹹平。主傷寒,寒熱溫瘧,驚恚怒氣,癰瘡鼠瘻,女子帶下赤白,治泄精,軟堅積。
海藏云:治脅下痞滿,能去瘰癧,一切瘡腫。入足少陰經。咸為軟堅之積,以柴胡引之故去脅下硬,以茶引之能消結核,以大黃引之能消股間腫,以地黃為使能益精,收澀,止小便,本腎經之藥也。
白話文:
牡蠣,這味中草藥,其特性是鹹,能緩解胸部和腹部的脹滿感。古人認為,牡蠣的鹹性可以排泄體內的水分。此外,牡蠣味鹹且性寒,能幫助消除腹部脹滿、軟化堅硬的物質。
潔古提到,牡蠣有軟化腹部積聚物質的效果,可將牡蠣燒後打成細粉使用。
東垣指出,牡蠣味鹹而性平。對於傷寒、寒熱、溫瘧、驚嚇、惱怒等情緒問題,以及癰瘡、鼠瘻等皮膚病,女性的帶下病(如赤白帶),以及治療洩精、軟化堅硬的積聚都有效果。
海藏則進一步說明,牡蠣能治療脅下脹滿,對於瘰癧(淋巴結炎)、各種腫瘤和傷口都有療效。牡蠣歸屬於足少陰經,其鹹性有助於軟化堅硬的積聚物質。使用柴胡作為引導,能改善脅下的硬塊;使用茶來引導,能消散結核;使用大黃引導,能消腫於大腿間;使用地黃作為調和藥,能補益精氣,止住小便,牡蠣本質上是一種屬於腎經的藥物。
敗龜板
丹溪云:屬金而有水,陰中陽也。大有補陰之功,而本草不言,惜哉。其補陰之力而兼去瘀血,續筋骨,治勞倦。其能補陰者,蓋龜乃陰中至陰之物,稟北方之氣而生,故能補陰。治陰血不足,止血利,治四肢無力。酥酒、豬脂皆可灸之。
蛤粉
丹溪云:蛤粉治疝氣,能降能消,能軟能燥。同香附末,薑汁調服以治心痛。以蛤蜊殼火煅過,研為粉用之,不入煎劑。
文蛤
成聊攝云:文蛤咸走腎,則可以勝水氣。
白話文:
【烏龜板】
丹溪說:烏龜板屬於金屬類,卻有水的特性,是陰中有陽的藥材。它具有強大的補陰功能,但傳統藥典中沒有詳細描述,實在可惜。烏龜板不僅補充陰液,還能去除瘀血、接續筋骨,對於疲勞和勞損都有療效。它的補陰能力,因為烏龜是極度陰性的生物,承載北方之氣生成,所以能補充陰液。對於陰血不足、止血利尿以及四肢乏力等症狀有著療效。可以用酥油、豬油來灸療。
【蛤粉】
丹溪說:蛤粉能夠治療疝氣,具有降氣、消散的功效,能調節體內的濕氣和乾燥。與香附混合後,加入薑汁調製,可用於治療心痛。將蛤蜊殼經過火煅後研磨成粉使用,不適用於煎煮藥材。
【文蛤】
成聊攝說:文蛤的性質偏於鹹,走於腎經,因此可以消腫排水。
海藏云:能利水。治急疳蝕口鼻,數日欲死,燒灰,臘脂和塗之。能墜痰軟堅,收澀固濟。咸能走腎,可以勝水。文蛤尖而紫斑者,即蛤粉也。
丹溪云:馬刀、蚌、蛤、螄、蜆,大同而小異。屬金而有水、木、土。《衍義》云其冷而不言其濕。多食其肉則發痰,以其濕中有火,久則氣上升而不降,因生痰,痰則生熱,熱則生風,何冷之有?
鱔魚
丹溪云:鱔魚善補氣。
鯽魚
丹溪云:諸魚皆屬土,惟鯽魚屬火,故能入陽明,而有調胃實腸之功。若得之多者,亦未嘗不起火也,戒之。又云:諸魚之性無一息之停,故能動火。
白話文:
海藏認為海蛤具有利尿效果,對於急性的疳疾導致的口鼻問題有療效。如果幾天內病情嚴重到快要死亡的地步,可以將海蛤燒成灰,然後與臘脂混合塗抹在患處。此外,海蛤還能幫助消除痰結,強化身體的固有機能。其鹵味可以導引至腎臟,用於抵抗水分過多的情況。文蛤尖端呈紫色斑點的,就是我們所說的蛤粉。
丹溪指出,馬刀、蛤蜊、螺、蠅和貝類,雖然有相似之處但各有特點。這些生物屬金,同時也含有水、木和土的元素。《衍義》認為它們有冷性質但不提及其濕潤特性。過量食用其肉會引起痰癥,因為它們雖然冷卻但其中包含火性,長時間食用後會使氣體上升而無法下降,導致痰癥的產生,痰癥會導致熱症,熱症會進一步引發風症,所以並非真正「冷」。
鱔魚有補氣的效果。
鯽魚是所有魚類中唯一屬於火行的,因此能進入陽明系統,具備調節胃部和增強腸道的功能。然而,過量食用鯽魚也可能引發火症,因此需要注意。丹溪還提到,所有魚類的本性都沒有停止的時刻,因此容易引發火症。
鱉
丹溪云:鱉魚補氣。
白殭蠶
潔古云:性微溫,味微辛。氣味俱薄,體輕浮而升,陽也。去皮膚諸風。
丹溪云:白殭蠶屬火,而有土與金、木。老得金氣,僵而不化。治喉痹者,取其火中清化之氣,以從治相火,散濁逆結滯之痰耳。
蝦蟆
丹溪云:蝦蟆屬土與水,性寒味甘。南方多食之。本草明言可不患熱病,由是病人喜食之。本草之意,蓋是或炙或於,或燒成灰,和在藥劑中用之。非若世人煮為羹,入鹽椒而啜其湯也。此物本濕化,大能發濕,久則濕亦化熱。此因土氣厚,自然生火。《衍義》謂解勞熱藥之謂也,非羹之謂也,戒之。
白話文:
鱉魚補氣。 丹溪說:鱉魚能夠補充體內的氣力。
白蟬: 潔古說:它的性質微溫,味道微辛。它的氣味都很淡,體態輕盈且上升,屬於陽性。它可以治療皮膚上的風癢。
丹溪說:白蟬屬於火性,但同時也具有土性和金性、木性。當它年老後,會得到金性的氣質,變得僵硬不再變化。對於咽喉疼痛的治療,是因為它火性中的清化之氣,可以順著治療相對應的火性,疏散渾濁逆流的痰結。
蝦蟆: 丹溪說:蝦蟆屬於土性和水性,性質寒涼,味道甘甜。南方人常吃蝦蟆。草藥明確表示蝦蟆可以避免熱病,因此病人喜歡食用。草藥的意思,可能是經過炙烤、燒煮成灰,然後加入藥物使用,而不是像一般人那樣煮成湯品,加入鹽和胡椒飲用。這物質原本具有濕潤的功效,能大量產生濕氣,時間久了,濕氣也會轉變為熱。這是因為土氣過厚,自然會生出火來,《衍義》所說的解勞熱藥就是這個意思,不是指湯品,要謹慎使用。
蛇蛻
海藏云:去翳膜用之,取其義也。蟬、蛇亦同。
蚯蚓
丹溪云:蚯蚓屬土,而有水與木。性寒,大解諸熱毒,行濕病。
水蛭
成聊攝云:苦走血,咸勝血,虻蟲、水蛭之鹹苦以除畜血。
海藏云:苦走血,咸勝血,仲景抵當湯用虻蟲、水蛭鹹苦以泄畜血也。經云:有故無殞也,雖可用之,亦不甚穩。莫若四物湯加酒浸大黃各半,用之為妙。
螻蛄
白話文:
蛇蛻: 《海藏本草》提到,蛇蛻能去除眼翳,因其具有清除障礙之意。蝦蟇、蛇也有相似用途。
蚯蚓: 《丹溪心法》指出,蚯蚓屬土,但又兼有水與木的特性。其性寒,能大量消除各種熱毒,適合治療濕熱病。
水蛭: 《成方切用》記載,水蛭苦能入血,鹹能制血,與虻蟲的苦鹹特性一起用來清除瘀血。
《海藏本草》進一步說明,《金匱要略》中的「抵當湯」使用虻蟲和水蛭的苦鹹特性來排除瘀血。經典中提到「有故無殞」,雖然可以使用,但並不十分穩定。最好的方法是加上四物湯的酒浸大黃,各半量,效果更佳。
螻蛄: (螻蛄,即蟋蟀)
丹溪云:螻蛄治口瘡甚效。虛人戒,勿用之,以其性急故也。
五靈脂
丹溪云:能行血止血。
白話文:
丹溪指出:螻蛄對於治療口腔潰瘍效果顯著。然而,對於虛弱的人,要慎用,因為它性質較急躁。
五靈脂, 丹溪提到:它能夠促進血液流通並止血。
2. 果部
草豆蔻
潔古云:治風寒客邪在胃口之上,善去脾胃客寒令人心胃痛。《主治秘訣》云:純陽,益脾胃去寒。以麵裹煨熟,去面用。
東垣云:胃脘痛用草豆蔻。
海藏云:虛弱不能飲食,宜此與木瓜、烏梅、縮砂、益智、麴櫱、甘草、姜也。入足太陰、足陽明經。
橘皮
潔古云:紅橘皮能益氣。加青皮減半,去滯氣,推陳致新。若補脾胃,不可去白;若理胸中滯氣,去白。《主治秘訣》云:性寒味辛,氣薄味厚,浮而升,陽也。其用有三:去胸中寒邪,破滯氣,少用;同白朮則益脾胃,多用;獨用則損脾胃。又云:益肺利氣。有甘草則補脾胃,無則瀉脾。
白話文:
草豆蔻: 潔古認為,草豆蔻能夠治療風寒之邪侵襲胃部,對於去除脾胃中的寒氣有很好的效果,可以緩解心胃疼痛。《主治祕訣》提到,草豆蔻是純陽之物,能夠補益脾胃、祛除寒氣。使用時,可以將它包裹在麵粉中,經過熟化後去掉麵粉再使用。
東垣認為,對於胃部疼痛,可以使用草豆蔻來治療。
海藏認為,對於身體虛弱、無法正常飲食的情況,可以使用草豆蔻,並配合木瓜、烏梅、縮砂、益智、麴櫱、甘草和姜等進行調理。草豆蔻進入足太陰和足陽明經絡。
橘皮: 潔古認為,紅橘皮能夠增強體力。如果加入青皮,比例要減半,這樣可以減少氣滯,促進新陳代謝。如果想要補益脾胃,就不能去掉橘皮的白色部分;如果想要調理胸部的氣滯,則需要去掉白色部分。《主治祕訣》指出,橘皮的性質偏寒且帶辛香,氣質輕薄而味道濃厚,上行而升發,屬陽。橘皮的用途有三:去除胸部的寒邪,打開氣滯,可以少量使用;配合白朮使用,可以補益脾胃,用量要多;單獨使用則會傷害脾胃。另外,潔古還認為橘皮能夠益肺利氣,如果有甘草配合使用,則能補益脾胃,沒有甘草則會傷害脾胃。
海藏云:治酒毒,用葛根陳皮茯苓甘草生薑湯。手太陰氣逆上而不下,宜以此順之。白檀為之使。其芳香之氣,清奇之味,可以奪橙也。《活人》治噦而有寒熱,竹茹、陳皮、乾薑等湯,主咳逆。其論並見《此事難知》。
青皮
潔古云:青橘皮氣溫味辛。主氣滯,下食破積,結膈氣,及小腹痛。《主治秘訣》云:性寒味苦,氣味俱厚,沉而降,陰也。其用有五:足厥陰、少陽之分,有病則用之,一也;破堅癖,二也;散滯氣,三也;去下焦濕,四也;治左腎有積氣,五也。
白話文:
海藏指出,若要治療因酒引起的毒性問題,可以使用葛根、陳皮、茯苓、甘草和生薑湯。這是為了調理手太陰經的氣血逆亂,應當以此方法來順其自然。白檀能作為引導藥物。其芳香的氣息與清新的味道,足以抵擋橙子的甜味。《活人》一書提到,對於噦氣(一種消化不良的症狀)伴隨寒熱,可以用竹茹、陳皮和乾薑的湯方來治療咳嗽逆氣。
潔古認為,青橘皮具有溫和的氣質和辛辣的味道。它能治療氣體堵塞,促進食物消化,消除食積,緩解咽喉部的阻塞感,以及腹部疼痛。《主治祕訣》中說明,青橘皮性質寒涼,味道苦澀,氣味濃厚,具有沈降的特性,屬於陰性藥物。其主要功效有五點:針對足厥陰經和少陽經的病症使用,一;破壞堅硬的病塊,二;疏散積聚的氣體,三;去除下焦的濕氣,四;治療左腎積聚的氣體,五。
東垣云:足厥陰、少陽經之引經藥也。有滯氣則破滯氣,無滯氣則損其氣。又云:破滯削堅積皆治,在下者效。引藥至厥陰之分,下食入太陰之倉。
海藏云:青皮如橘皮一種,青皮小而未成熟者,成熟而大者橘也。因色紅,故名紅皮。以藏日久者佳,故名陳皮。如枳實、枳殼一種,實則小而青色,未花,殼則大而黃,紫色已花。故殼高而治胸膈,實低而治心下,與陳皮治高,青皮治低之意同。或曰:陳皮、青皮有二種,枳實,枳殼亦有二種。
杏核仁
白話文:
東垣指出:青皮是足厥陰和少陽經路線的引導藥物。如果有阻塞的氣息,就清除阻塞的氣息;若沒有阻塞的氣息,則耗損氣息。他又說:破除阻塞、削減堅硬的積聚都是在治療範圍內,在下部的病症效果顯著。引導藥物到厥陰的部位,下飲食進入太陰的倉庫。
海藏提到:青皮類似於橘皮,但青皮較小且未成熟,成熟的橘子則較大。因為它的顏色為紅色,所以稱為「紅皮」。由於它保存時間長,因此稱為陳皮。像是枳實、枳殼這種,實則較小且為青色,未開花,殼則較大且呈黃色,紫色已開花。因此,殼高可以治療胸膈,實低可以治療心下,與陳皮治療高處、青皮治療低處的原則相同。有人說:陳皮、青皮各有兩種,枳實、枳殼也有兩種。
杏核仁
潔古云:除肺中燥,治風燥在於胸膈。《主治秘訣》云:性溫味甘、苦,氣薄味厚,濁而沉降,陰也。其用有三:潤肺氣,消宿食,下降氣。麵炒,去皮尖。
東垣云:杏仁味苦、甘,性溫。散結潤燥,散肺中風及熱,是以風熱嗽用之。
海藏云:杏仁破氣,入手太陰經。王朝奉治傷寒,氣上逆喘者,麻黃湯內加杏仁、陳皮;若氣不上喘逆者,減杏仁,陳皮,故知其能瀉肺也。東垣云,杏仁下喘,用治氣也。桃仁治狂,用治血也。杏、桃仁俱治大便秘,亦當以氣血分之。晝則難便,行陽氣也;夜則難便,行陰血也。
白話文:
潔古認為,杏仁能清除肺部的燥熱,治療胸部和膈肌因風燥引起的症狀。《主治祕訣》則指出,杏仁的性質溫暖,味道甜且帶苦,氣味輕而味道濃厚,具有混濁和沈降的特性,屬陰性。杏仁的作用主要有三個:滋潤肺部,消除積存的食物,以及引導氣流向下。通常會先將杏仁麵粉炒過,去掉外皮和尖端部分。
東垣指出,杏仁的味道苦、甘,性質溫暖。它能夠疏散凝結,滋潤乾燥,疏散肺部的風邪和熱邪,因此對於風熱咳嗽非常適用。
海藏則提到,杏仁能夠強化氣機,對應於肺部的經絡。在治療傷寒導致的氣逆喘息時,東垣會在麻黃湯中加入杏仁和陳皮;如果病情不至於引起喘息,則會減少杏仁和陳皮的用量,這說明杏仁可以幫助降肺氣。東垣認為,杏仁能夠治療喘息,主要是因為其降氣的作用。另一方面,桃仁可以治療精神失常(狂躁),這表明它能夠調理血液。杏仁和桃仁都可用於治療大便困難,這可能與調節氣血有關。白天排便困難可能與陽氣運行有關,而夜晚排便困難可能與陰血運行有關。
大腸雖屬庚為白,腸以晝夜言之,氣血不得不分也。年高虛人,大腸燥秘,不可過泄者,脈浮在氣,杏仁、陳皮;脈沉在血,桃仁、陳皮。所以俱用陳皮者,以其手陽明病與手太陰俱為表裡也。賁門上主往來,魄門下主收閉,故王氏言肺與大腸為通道也。
丹溪云:杏仁屬土而有水與火。能墜痰下行。須細研之。其性熱,因寒者可用。
桃核仁
成無己云:甘以緩之,少腹急結,緩以桃仁之甘。
潔古云:治大便血結、血秘、血燥,通潤大腸。七宣丸中用之,專治血結,破血。以湯退去皮尖,研如泥用。又云:破滯血須用桃仁、蘇木。
白話文:
大腸在中醫理論中被視為庚金屬性,呈現白色。大腸的功能與日夜相關,因此體內的氣血必須進行區分。對於年紀較大或身體虛弱的人,若出現大腸乾燥或者便祕的情況,不應過度使用通便藥物。在診斷時,醫生會根據脈象的浮沈來判斷是氣還是血出現問題。如果脈象浮現,可能與氣有關,這時可以使用杏仁和陳皮;如果脈象沈降,可能與血有關,這時則應選擇桃仁和陳皮。陳皮之所以常被使用,是因為它既屬於手陽明系統,又與手太陰系統相對應,具有調節表裏兩側功能的特性。
賁門上部負責食物的進出,魄門則控制排便,因此有說法認為肺和大腸之間有著通暢的連接。
丹溪指出,杏仁雖然屬土,但具備水與火的特性,能夠幫助痰液順利排出。使用時應細心研磨。杏仁性熱,適合於寒涼體質的人使用。
桃核仁則有著特殊的用途,能針對大腸出血、便祕以及血燥等問題,促進大腸的通潤功能。
成無己提到,使用甘味藥物能緩解腹部緊張結塊的症狀,特別是在少腹部位出現急結時,可以使用具有甘味的桃仁來達到緩解效果。
潔古則強調桃仁和蘇木對於治療大腸出血、便祕、血燥等問題的效用。在七宣丸這種藥方中,桃仁被用作專門治療血結,具有破血的功效。使用時需先去除桃仁的外皮和尖端,研磨成泥狀後使用。此外,對於處理積滯的血液,潔古建議使用桃仁和蘇木共同進行治療。
東垣云:桃仁味苦、甘,性平,苦重於甘,陰中陽也。苦以去滯血,甘以生新血,故破凝血者須用之。又能去血中之熱。又云:桃仁性微寒,味苦,氣薄味厚,沉而降,陰也。其用有四:治熱入血室一也,去腹中滯血二也,皮膚血熱燥癢三也,皮膚凝聚之血四也。
海藏云:桃仁破血,手足厥陰經藥也。《衍義》云:老人虛秘,與柏子仁、大麻仁、松子仁等分同研,熔臘和丸如梧子大,黃丹湯下。張仲景治中焦畜血用之。
大棗
成聊攝云:甘者脾之味也,大棗之甘,益土而勝水。又云:大棗、人參之甘以緩脾。又云:邪在半表,則榮衛爭之,辛甘解之,薑棗以和榮衛。
白話文:
東垣指出:桃仁的味道是苦、甘,性質平和,其中苦味比重於甘味,具有陰中帶陽的特性。苦味可以幫助去除血液中的瘀滯,甘味則能促進新鮮血液的生成,因此對於分解血液凝塊的情況,必須使用桃仁。另外,它還能清除血液中的熱毒。又進一步提到:桃仁性質微寒,味道為苦,氣息輕微,味道濃厚,沈降於體內,屬陰性。桃仁的用途有四:一是治療熱氣進入血室的狀況;二是清除腹部積存的血液;三是處理皮膚因血液熱毒而乾燥癢痛的問題;四是針對皮膚中凝聚的血液進行清理。
海藏認為:桃仁具有破除血液瘀滯的功效,屬於手足厥陰經的藥物。《衍義》則提到:對於年老虛弱導致的大便困難,可以與柏子仁、大麻仁、松子仁等量混合研磨,加熱蠟油和勻後製成丸狀,大小如梧桐子般,再以黃丹湯送服。張仲景的方子中焦蓄積血液時也會使用到桃仁。
大棗: 成聊攝提到:甘味是脾臟的味覺,大棗的甘味可以補益脾土,強化對水的控制力。又進一步說明:大棗與人參的甘味可以緩和脾臟的機能。此外,當邪氣進入半表不內不外的狀態時,榮衛兩脈會產生衝突,利用辛甘味的薑棗來調和榮衛兩脈的運作。
潔古云:純陽溫胃。
東垣云:大棗味甘,溫,氣厚,陽也。甘以補脾經不足,溫以緩陰血。又云:和陰陽,調榮衛,生津液。
海藏云:中滿者勿食甘,令人中滿。故大建中湯心下痞者減飴、棗,與甘草同例。
木瓜
海藏云:益氣停濕,和胃滋脾。《衍義》云:木瓜得木之正,故入筋。以鉛霜塗之,則失醋味,受金之制故也。此物入肝,故益筋與血。病腰腎腳膝無力,不可缺也。東垣云:氣脫則能收,氣滯則能和。入手足太陰經。雷公云調榮衛,助穀氣是也。
烏梅
成聊攝云:肺主氣。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烏梅之酸以收陽。
白話文:
潔古氏說:純陽之藥可溫暖胃部。
東垣氏提到:大棗味甘、性溫,氣質豐厚,屬陽性。甘可以補充脾經的不足,溫則能緩解陰血。他還指出:大棗能調和陰陽,調理營衛系統,並促進津液的生成。
海藏氏表示:如果腹部有積聚,就不應食用甘甜的食物,以免導致腹部積聚。因此,在使用心下痞(腹部不適)的方劑「大建中湯」時,會減少飴糖及大棗的用量,與甘草的用法相同。
木瓜能增強體力,調節濕氣,滋養脾胃。《衍義》一書中提到,木瓜具有木的特性,因此能進入筋絡。如果用鉛霜塗抹,則會失去醋味,這是因為它受到金屬的限制。木瓜進入肝臟,因此能滋養筋絡與血液。對於腰部、腎臟、腳膝部位無力的情況,木瓜不可或缺。
東垣氏認為,當體內元氣流失時,木瓜能收斂;當氣息阻塞時,木瓜能調和。木瓜作用於手足太陰經絡。
雷公氏指出,木瓜能調和營衛,並有助於消化食物。
烏梅對肺部有益,肺喜收斂,因此在需要收斂時,可以食用烏梅的酸味來收斂陽氣。
東垣云:烏梅味酸,溫,收肺氣,陽也。
海藏云:《鬼遺方》治一切瘡肉突出,以烏梅燒灰杵末,傅上惡肉,立盡,極效。仲景有治吐蛔下利,烏梅丸主之。
蒲萄
丹溪云:屬土而有水與木、火。東南食之多病熱,西北食之無恙。蓋性能下走滲,西北氣厚,人之稟亦厚也。
櫻桃
丹溪云:屬火而有土性。大熱而發渴。《衍義》發明其熱,能致其小兒之病,將不能病壯者與老者歟!舊有熱病,及嗽者喘者得之,病無甚,有致死者。
芡實
白話文:
東垣說:烏梅味道是酸的,性溫,能收斂肺部的氣息,屬陽性。
海藏提到:《鬼遺方》裡有一個治療所有突起於皮膚的傷口的方子,就是用烏梅燒成灰後研磨成粉末,塗在壞死的組織上,可以馬上讓它消失,效果非常顯著。仲景也有個方子,用於治療噁心嘔吐和腹瀉,那就是烏梅丸。
葡萄: 丹溪認為葡萄屬土,但其中又兼有水、木、火的特性。在東南地區食用葡萄會導致熱病,但在西北地區食用則不會有問題。因為葡萄具有向下滲透的特性,而西北的氣候較為厚重,人們的體質也會相應地比較厚重。
櫻桃: 丹溪指出櫻桃屬火,但又帶有土性。它的熱度高,會使人產生口渴的感覺。《衍義》中提到了這種熱度,能引發小孩的疾病,難道它不能影響成年人和老年人嗎?如果有原本就有熱病,或者有咳嗽導致呼吸困難的人食用,病情可能不會加重,但也有可能因此導致死亡。
芡實: (在提供的文本中未提及芡實的相關信息)
丹溪云:芡屬土而有水。經云補中。《日華子》云言補胃。《衍義》乃言不益脾胃,恐是當時有食之過量而為病者,遂直書之,未之思爾。
乾柿
丹溪云:柿屬金而有土,陰也。有收斂之義。止血止嗽,亦可為助。
荔枝子
丹溪云:荔枝子屬土而有金與木。多食發熱。《衍義》謂發虛熱,蓋小試爾。其核屬金,性燥熱。又云:荔枝肉屬陽,主散無形質之滯氣,故消瘤贅,赤腫者用之。知之苟不明則錯,用之而不應。
安石榴
丹溪云:石榴味酸。病人須戒之。以其性澀滯,而汁戀膈成痰,蓋榴者留也。
白話文:
丹溪認為:芡實屬於土類,但有如水的特性。經典中提到它能補充中間的能量。《日華子》指出芡實能補充胃部功能。《衍義》則認為芡實對脾胃並無補益效果,可能是因為當時人們食用過量導致病症,因此直接寫下這點,並未深思熟慮。
乾柿: 丹溪認為:乾柿屬於金屬,但有土類的特徵,且具陰性。它有收斂的特性,能止血和止咳,並且能提供補充作用。
荔枝子: 丹溪認為:荔枝子屬於土類,但同時也有金屬和木類的特性。過量食用會引起發熱。《衍義》認為這是虛熱,這只是一種初步的觀察。荔枝核屬於金屬,具有燥熱的性質。荔枝肉屬於陽性,主要能散開無形物質的阻塞,因此對於消除腫瘤、紅腫的狀況有幫助。若理解不清,使用後可能產生誤解。
石榴: 丹溪認為:石榴的味道是酸性的。對於病人來說,需要避免食用。因為石榴的性質較為澀滯,其汁液可能會停留在食道中,形成痰,石榴的意義在於其保留特性。
梨
丹溪云:梨,渴者宜之。梨者利也,流利下行之謂也。《食療》謂產婦、金瘡人忌之,蓋血虛也,戒之。
橄欖
丹溪云:味澀而生甘。醉飽後宜之。然其性熱,食能致上壅。解魚毒。
胡桃
丹溪云:胡桃屬土而有火。性熱。本草言甘平,是無熱也。能脫人眉,動風也,非熱大腸、肺也。
乳糖
丹溪云:石蜜甘,喜入脾。其多之害,必生於脾。而西北人得之有益;東南人得之,未有不病者,亦氣之厚薄不同耳。雖然,東南地下多濕,宜乎其得之為害也:西北地高多燥,宜乎其得之為益也。又云:糖多食能生胃中之火,此損齒之因也。非土製水,乃濕土,非火熱也。食棗多者齒病齲,亦此意也。
白話文:
【梨】
李東垣說:梨適合口渴的人食用。梨具有利潤的效果,能夠幫助身體順暢地排出。《食療本草》指出產婦和金瘡患者應避免食用梨,因為這可能導致血液不足,所以應該謹慎。
【橄欖】
李東垣說:橄欖的味道略帶苦澀但後味甘甜。在飲酒或飽餐後食用比較適合。然而,由於它的性質偏熱,過量食用可能會導致上半身的血液運行過度。它對抗魚類中毒有幫助。
【胡桃】
李東垣說:胡桃屬土,但內含火性。性質偏熱。根據《本草》,它被描述為甘平,表示它並無熱性。胡桃會使人的眉毛掉落,這是因為它會引起風症,而不是熱性導致大腸或肺部發炎。
【乳糖】
李東垣說:石蜜甘甜,喜歡進入脾臟。過量攝取的危害必定與脾臟有關。對於西北地區的人來說,這種糖類是有益的;東南地區的人則不一定能獲得好處,這只是氣質的不同。然而,東南地區的地勢多濕,因此更容易受到糖類的影響而產生問題;西北地區地勢高且乾燥,因此這種糖類對於那裡的人更有益。此外,他還提到過量攝取糖類可能會產生胃火,這是造成蛀牙的原因之一。這不是因為土製水,而是因為濕氣過重,並非熱性的火。過量食用棗子也會導致齒病齲,這也是同樣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