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發揮》~ 卷三 (2)
卷三 (2)
1. 人部
人溺
成聊攝云:《內經》曰:若調寒熱之逆,冷熱必行。則熱物冷服,下隘之後,冷體既消,熱性便發,由是病氣隨愈,嘔噦皆除,情且不違,而致大益。此和人尿、豬膽汁鹹苦寒物於白通湯熱劑中,要其氣相從,則可以去格拒之寒也。
丹溪云:人溺降火最速。
人中白
丹溪云:能瀉肝火,降陰火。須置於風露下,經二三年者始可用。
人中黃
丹溪云:性涼治溫病,《日華子》有方。
白話文:
[人部]
人溺:古代醫籍記載,將人尿加入溫熱的藥劑中,可以治療因寒熱失調導致的疾病。人尿性寒,能緩解體內過熱,使寒熱平衡,從而緩解嘔吐等症狀。 朱丹溪認為,人尿降火速度最快。
人中白:朱丹溪認為人中白可以瀉肝火、降陰火,但需放置在風露下晾曬兩三年後才能使用。
人中黃:朱丹溪認為人中黃性涼,可以治療溫病,《日華子本草》中有相關的藥方。
2. 獸部
龍骨
成聊攝云:澀可去脫,龍骨、牡蠣之澀,以收斂浮越之正氣。
東垣云:龍骨味甘,平,純陽。能固大腸脫。又云:龍齒安魂。
海藏云:澀可去脫而固氣。成聊攝云:龍骨、牡蠣、黃丹皆收斂神氣以鎮驚。凡用,燒通赤,研為粉。
麝香
東垣云:麝香入脾,治肉病。
牛黃
東垣云:牛黃入肝,治筋病。
阿膠
成聊攝云:陰不足者以甘補之,阿膠之甘以補血。
潔古云:性平味淡,氣味俱薄,浮而升,陽也。能補肺氣不足。甘溫,以補血不足。慢火炮脆,搓細用。
東垣云:喘者用阿膠。
海藏云:入手太陰、足少陰、足厥陰。補虛損極,咳唾膿血,非阿膠不能補。仲景豬苓湯用阿膠,滑以利水道。《活人》四物湯加減例,妊娠下血者加阿膠。
白馬脛骨
丹溪云:白馬胚骨,煅過用,性甘性寒,可代黃芩、黃連,中氣不足者用之。
犬
丹溪云:世俗言犬治虛損之病,似指陽虛而議治。殊不知人身之虛悉是陰虛,若陽果虛,其死甚易,敏者亦難措手。夫病在可治者,皆陰虛也。
羚羊角
丹溪云:屬木,入厥陰經為捷,紫雪方中用之近理。
犀角
海藏云:治一切瘡腫破血,升麻代犀角,其說見升麻條下。易老治畜血分三部:上焦畜血用犀角地黃湯,中焦畜血用桃仁承氣湯,下焦畜血用抵當丸。丸但緩於湯。爾三法的當,後之用者無以復加。
丹溪云:犀角屬陽,性走散,比諸角為甚。痘瘡後用此以散餘毒,俗以為常。若無餘毒而血虛者,或已燥熱發散者而誤用之,禍立至,人所不知也。
豬膚
海藏云:豬膚,豬皮也。仲景《傷寒論》豬膚湯注云:豬膚甘寒。豬,水畜也,其氣先入堅少陰,客熱,是以豬膚解之。加白蜜以潤燥除煩,白粉以益氣斷痢。又云:《傷寒論》白通湯加豬膽汁方注云:若調寒熱之逆,冷熱必行。則熱物冷服,下嗌之後,冷體既消,熱性便發,由是病氣隨愈,嘔噦皆除,情且不違,而致大益。此加人尿、豬膽汁鹹苦寒物白通湯熱劑中,要其氣相從,則可以去格拒之寒也。
又與醋相和內穀道中,酸苦益陰,以潤燥瀉便。
羊肉
東垣云:羊肉甘熱,能補血之虛。羊肉,有形之物也,能補有形肌肉之氣。凡味與羊肉同者,皆可以補之。故曰:補可去弱,人參、羊肉之屬是也。人參補氣,羊肉補形也。
豬肉
丹溪云:豬肉皆補氣。又云:世俗以肉為性之物。肉無補性,惟補陽耳。今之虛損者,不在於陽而在於陰,以肉補陰,猶緣木求魚,何者?肉性熱,入胃便發熱,熱發便生痰,痰生則氣便不降,而諸證作矣。久病後須用補胃氣,胃氣非陰氣,不足以自全,所以淡味為自養之良方也。然食淡味,又須安心,使內火不起可也。
虎睛
東垣云:虎睛定魄。
白話文:
[獸部]
龍骨:
龍骨、牡蠣性澀,能收斂、固攝散亂的正氣。龍骨味甘性平,屬純陽之物,能治療大腸脫垂。龍齒則能安神。龍骨、牡蠣、黃丹都能收斂神氣,鎮定驚悸。使用時需燒至通紅,研磨成粉。
麝香:
麝香入脾經,治療肉體方面的疾病。
牛黃:
牛黃入肝經,治療筋絡方面的疾病。
阿膠:
阿膠味甘,能補益陰虛。性平味淡,氣味平和,輕浮上升,屬陽,能補益肺氣不足;甘溫,能補益血虛。需用慢火熬製至酥脆,研磨成細粉使用。阿膠可用於治療喘息。阿膠能補益臟腑虛損,治療咳嗽咳血等症,是治療咳唾膿血的良藥。它還能利水,常被用於治療水腫。妊娠期出血也可以加用阿膠。
白馬脛骨:
白馬胚胎的骨骼,經過煅燒後使用,性味甘寒,可以替代黃芩、黃連,適用於中氣不足者。
犬肉:
世俗認為犬肉能治療虛損,似乎指的是陽虛。但實際上人體的虛損大多是陰虛,如果真是陽虛,則病情危重,即使是經驗豐富的醫生也很難處理。能治癒的疾病,大多是陰虛。
羚羊角:
羚羊角屬木,入厥陰經,效力迅速,《紫雪丹》中使用它相當合理。
犀角:
犀角能治療各種瘡腫和出血。升麻可以代替犀角,具體說明見升麻條。治療畜積血症的三種方法:上焦畜血用犀角地黃湯;中焦畜血用桃仁承氣湯;下焦畜血用抵當丸。丸劑比湯劑緩和。這三種方法,後人很難再有超越之處。犀角性屬陽,具有散瘀解毒的功效。痘瘡後使用它以散除餘毒,是民間常用的方法。但若無餘毒而血虛,或已燥熱發散,而誤用犀角,則會立即造成傷害,這是人們所不知道的。
豬膚:
豬膚,即豬皮。豬膚性甘寒。豬屬水生動物,其氣先入腎經,若外感客熱,則可以用豬膚來治療。加白蜜能潤燥除煩,加白粉能益氣止痢。若要調治寒熱逆亂,則需冷熱並用。將熱藥冷服,服下後,寒邪消除,熱性發作,病氣隨之而愈,嘔吐、呃逆都能消除,病情好轉。此法將人尿、豬膽汁等寒涼之物加入白通湯(熱性藥物)中,寒熱並用,以解除寒邪的阻礙。豬膚與醋混合後內服,酸苦可以益陰,潤燥通便。
羊肉:
羊肉性甘熱,能補益血虛。羊肉是有形的物質,能補益有形肌肉的元氣。凡是與羊肉性味相似的食物,都能補益身體。所以說,補益可以去除虛弱,人參、羊肉之類都屬於此類。人參補氣,羊肉補形。
豬肉:
豬肉都能補益元氣。世俗認為肉類能補益身體。但肉類不能補益精氣,只能補益陽氣。現代的虛損者,大多是陰虛而不是陽虛,用肉類補益陰虛,如同緣木求魚。因為肉性熱,入胃後會生熱,生熱則生痰,痰盛則氣機不降,導致各種症狀產生。久病後需要補益胃氣,而胃氣非陰氣不足以自全,所以清淡的食物是最好的選擇。但是吃清淡的食物,也要保持心情舒暢,避免內火上升。
虎睛:
虎睛能安定心神。
3. 禽部
雞
成聊攝云:陰不足者以甘補之,雞子黃、阿膠之甘以補血。
海藏云:陰不足補之以血。若咽有瘡,以雞子一枚,去黃留白,用苦酒傾殼中,以半夏入苦酒中,取殼置刀環上,安火上熬,微沸去滓,旋旋呷之。
丹溪云:風之為病,西北氣寒,為風所中,誠有之矣。東南氣溫,而地多濕,有風病者非風也,皆因濕生痰,痰生熱,熱生風也。經曰:亢則害,承乃制。河間云:土極似木。數千年得經意者,河間一人爾。《衍義》云:雞動風者,習俗所移也。雞屬土,而有金與木。火性補,故助濕中之火,病邪得之為有助,而病反劇,非雞而已。
凡有血氣與夫魚肉之類,皆助病邪者也,《衍義》不暇及爾。又云:雞屬巽,助肝火。
白話文:
[禽部] 雞
有些人認為,陰虛不足的人可以用甘味食物來補充,像雞蛋黃和阿膠的甘味就能補血。
也有人說,陰虛不足就應該用補血的方法治療。如果喉嚨長瘡,可以用一個雞蛋,去掉蛋黃只留蛋白,然後把苦酒倒進蛋殼裡,再加入半夏到苦酒中,把蛋殼放在刀環上,放到火上熬煮,微沸後去除雜質,慢慢地喝。
還有人指出,所謂的風寒病,西北寒冷的風邪確實會導致疾病。但東南地區溫暖潮濕,那裡的風寒病其實並非真正的風寒,而是因為潮濕產生痰液,痰液生熱,熱則生風。古籍記載:「過盛則有害,滋養則能制約」。前人說:「土的極端狀態類似於木。」幾千年來真正理解經義的人,只有那位河間先生。有人認為吃雞會導致風病,這是習俗誤導。雞屬土,又兼具金木的特性。雞的火性可以助長體內濕熱之火,反而加重病情,這並非只有雞如此。
凡是具有活血功效的食物,以及魚肉之類的食物,都會加重病情,這點古籍中並沒有詳細說明。也有人說,雞屬巽,會助長肝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