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訂時行伏陰芻言》~ 正文 (2)
正文 (2)
1. 原病
(一)伏陰之為病先利而後嘔脈微欲絕甚則脈伏聲按此揭時行伏陰脈症為伏陰病之提綱後凡言伏陰病者皆指此脈症而言也先利而後嘔正與既吐且利之霍亂症有間
(二)伏陰病胸中不藥頭微眩四末微麻小便不通下利清水嗢嗢欲嘔者蘇砂平胃散主之
聲按伏陰初起止方主之理中湯亦主之又伏陰之邪本先伏於肺脾腎三經孫絡而太陰少陰原無頭痛一症故病伏陰者僅頭微眩而不疼痛也實有不盡然者何也蓋肺既與大腸相表裹脾既與胃相表裹腎既與膀胱相表裹豈有臟病而不累腑裹病而不及表者乎不過較他症頭痛稍輕耳蘇砂平胡散(溫中通陽法)蒼朮(二錢),厚朴(姜炒,一錢),陳皮(一錢),甘草(一錢),蘇葉(一錢),砂仁(一錢),生薑(一錢),大棗(三枚,捭)
水三鍾煎去渣分二次溫飲之不愈再服一劑
聲按醫理與地理有關係焉如我國東南卑濕濕重寒輕西北高亢寒重濕輕則蘇砂姜附陳皮等分量宜有進退(加減法)下利白水倍紫蘇加紅豆蔻本肺家藥也且辛溫之性能流通三焦溫暖脾胃三焦利脾胃連則諸症自平故也下利黃水倍蒼朮者燥胃強脾升陽氣也下利黑水或純清水倍砂仁者溫中宮通腎陽也若加茯苓以助之其效尤速服藥不受加童便者因濁邪踞於膈上引以童便使之濁婦道也又下利白水前有嘔吐清水加桂枝一錢漿不得受加乾姜八分與後第三條重複又有轉筋疼痛加牛膝二錢艾絨一錢與後第五條重複故刪去之
(三)伏陰病嘔吐清水耳鳴瘖四肢逆冷者蘇砂平胃散加桂枝水漿不得受者再加乾姜
(四)伏陰病面塵肌消目眶陷目睛冒渴飲熱湯四肢逆冷者附子理中湯主之
聲按此為伏陰症之重病目睛冒者請睛不能視特如有薄紙遮蓋也又吳氏以喜飲水不喜飲水而辨霍亂症之屬陰屬陽是霍亂症原有陰陽之分非辨伏陰與霍亂也故不飲水者理中湯主之欲飲水者五苓散主之若誤認此渴欲飲水之伏陰症為五苓散所主之霍亂症則失之遠矣附子理中湯(復陽消陰法)
附子(炮,二錢),人參(一錢),白朮(一錢),乾姜(一錢),炙草(一錢)
水三鍾煎去渣分二次服之不愈來愈再依前煎服
(加減法)嘔加半夏一錢薑汁一匙沖服腹痛加木香一錢臍下動氣去朮加桂六分心下悸加茯苓二錢妊婦加當歸芎窮濕盛易白朮為蒼朮呢逆加丁香柿蒂各一錢
聲按理中湯原為溫中散寒而設蓋胃陽傷則吐脾陽傷則瀉因吐瀉而致面塵肌塵肌消目眶下陷則脾胃困憊極矣濕不瀰漫目不冒寒不徹外肢不厥陰盛陽衰竟致不能蒸騰津液則渴欲熱飲故方中有人參以補氣益脾白朮以燥濕健脾甘草和中以培土乾姜溫胃以散寒合之通中有守守中有通遮內外之陽氣來復而群陰自消矣若甚寒為患則又非純陽之附子不為功嘔吐則加半夏薑汁以散寒而降逆腹痛則加木香以理氣而調中臍下動氣去朮加桂者因白朮補氣肉桂瀉奔豚也心下悸如伏苓者飲停則悸加之以利水而甯心也妊婦加歸芎以散寒和血呃逆加丁香柿蒂以利痰行氣濕盛以蒼朮易白朮者因白朮之甘溫和平不若蒼朮之辛烈燥濕而強胃且能開鬱以升胃陽也嘔加半夏前有轉筋加牛膝二錢艾絨二錢亦因重複刪之
白話文:
(一)原發陰寒病的症狀
這種病一開始會先拉肚子,然後才開始嘔吐,脈搏微弱到幾乎摸不到,嚴重時脈搏會沉伏,按壓時才能感覺到,說話的聲音也很低微。這就是伏陰病的主要症狀,之後只要提到伏陰病,指的都是這種脈象和症狀。先拉肚子後嘔吐,這和霍亂一開始就又吐又拉的症狀是不一樣的。
(二)伏陰病的治療與症狀分析
伏陰病會導致胸悶,不用藥物治療;頭部會微微眩暈,四肢末端會微微麻木,小便不順暢,拉出清澈如水的稀便,想吐但又吐不出來。這種情況可以用蘇砂平胃散來治療。
如果按壓時能聽到低微聲音的,這代表伏陰病剛開始,可用此方或理中湯治療。伏陰病的病邪原本是潛伏在肺、脾、腎三經的細小絡脈中。太陰經和少陰經本身並沒有頭痛的症狀,所以患伏陰病的人只會微微頭暈,而不會感到疼痛。
但這並不是絕對的,因為肺和大腸互為表裡,脾和胃互為表裡,腎和膀胱互為表裡。難道臟腑生病了,就不會影響到相連的臟腑,或是內裡生病,就不會影響到外表嗎?只是說,和其他疾病引起的頭痛相比,伏陰病的頭痛會比較輕微。
蘇砂平胃散的配方是:蒼朮(二錢)、厚朴(薑炒,一錢)、陳皮(一錢)、甘草(一錢)、蘇葉(一錢)、砂仁(一錢)、生薑(一錢)、大棗(三枚,掰開)。用水三碗煎煮,去渣後分兩次溫服。如果沒有好轉,再服一劑。
醫理與地理環境有關。例如,中國東南地區潮濕,濕氣重而寒氣輕;西北地區地勢高亢,寒氣重而濕氣輕。因此,蘇葉、砂仁、生薑、附子、陳皮等藥材的用量應該根據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調整。
如果拉出的是清水,可以加倍紫蘇的用量,並加入紅豆蔻。紫蘇是治療肺部疾病的藥材,它具有辛溫的特性,可以疏通三焦,溫暖脾胃。三焦和脾胃暢通了,所有的症狀自然就會緩解。如果拉出的是黃色水狀稀便,則可以加倍蒼朮的用量,蒼朮有燥濕、健脾、提升陽氣的作用。如果拉出的是黑色水狀稀便,或是純粹的清水,可以加倍砂仁的用量,砂仁有溫中焦、通腎陽的作用。如果再加入茯苓來輔助,效果會更好。
如果吃藥後沒有效果,可以加入少許童便,這是因為體內的濁邪積聚在膈膜之上,用童便引導濁邪向下排出。如果拉出清澈如水的稀便,並且之前有嘔吐清水的症狀,可以在藥方中加入桂枝一錢。如果喝水後不能吸收,則要加入乾薑八分。這和後面的第三條重複了。如果出現轉筋疼痛的症狀,可以加入牛膝二錢和艾絨一錢,這和後面的第五條重複了,所以刪去了。
(三)伏陰病的其他症狀
伏陰病會嘔吐清水,耳朵會出現鳴響或聽力下降,四肢會冰冷。這時可以用蘇砂平胃散加桂枝來治療。如果喝水後不能吸收,則要再加入乾薑。
(四)伏陰病的重症
伏陰病的重症會導致臉色黯淡像蒙了一層灰塵,肌肉消瘦,眼眶凹陷,眼睛看起來像被薄膜遮蓋一樣模糊不清,會感到口渴想喝熱湯,四肢會冰冷。這種情況可以用附子理中湯來治療。
眼睛看起來像被薄膜遮蓋一樣模糊不清,表示眼睛看不清楚,好像有一層薄紙遮蓋在上面。吳氏認為,霍亂病可以根據患者喜歡喝水還是不喜歡喝水來區分其屬於陰證還是陽證,這指的是霍亂病本身就有陰陽之分,而不是用來區分伏陰病和霍亂病。所以,不喜歡喝水的是用理中湯治療,喜歡喝水的是用五苓散治療。如果誤把這種口渴想喝水的伏陰病,當作是可以用五苓散治療的霍亂病,那就大錯特錯了。
附子理中湯的配方是:附子(炮製過的,二錢)、人參(一錢)、白朮(一錢)、乾薑(一錢)、炙甘草(一錢)。用水三碗煎煮,去渣後分兩次服用。如果沒有好轉,可以再次煎服。
(加減法)如果嘔吐,可以加入半夏一錢和薑汁一匙沖服;如果腹痛,可以加入木香一錢;如果肚臍下方有氣在跳動,可以去掉白朮,加入桂枝六分;如果心悸,可以加入茯苓二錢;孕婦可以加入當歸和川芎;如果體內濕氣過重,可以把白朮換成蒼朮;如果出現呃逆,可以加入丁香和柿蒂各一錢。
理中湯原本是為了溫中散寒而設計的。因為胃陽受損會導致嘔吐,脾陽受損會導致腹瀉。由於嘔吐和腹瀉,導致臉色黯淡,肌肉消瘦,眼眶凹陷,表示脾胃已經非常虛弱。濕氣沒有擴散到全身,眼睛就不會模糊;寒氣沒有透達四肢,四肢就不會冰冷。這是因為陰氣過盛而陽氣衰弱,導致津液無法蒸騰,所以才會感到口渴想喝熱湯。
所以,這個藥方中加入了人參,用來補氣益脾;白朮,用來燥濕健脾;甘草,用來調和中焦;乾薑,用來溫胃散寒。這些藥材搭配起來,可以達到通中有補,補中有通的效果,可以使內外的陽氣恢復,陰邪自然就會消退。如果寒氣非常嚴重,那麼就必須要用純陽的附子才能起效。如果出現嘔吐,則可以加入半夏和薑汁來散寒降逆。如果腹痛,則可以加入木香來理氣調中。如果肚臍下方有氣在跳動,則去掉白朮,加入桂枝,這是因為白朮補氣,肉桂可以瀉奔豚。如果心悸,可以加入茯苓,茯苓有利水寧心的作用。孕婦加入當歸和川芎,可以散寒和血。如果出現呃逆,則加入丁香和柿蒂來利痰行氣。如果體內濕氣過重,則用辛烈燥濕、能強健胃氣又能開鬱升陽的蒼朮來取代甘溫平和的白朮。
如果嘔吐,之前有提到可以加入半夏;如果有轉筋,則可加入牛膝二錢和艾絨二錢。這都因為重複了所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