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訣闡微》~ 洞垣全書脈訣闡微 (2)
洞垣全書脈訣闡微 (2)
1. 第二篇
鬼真君曰:人身之病,變遷原非一致。人身之脈,紛紜必有殊形。故六部之中,每顯各異之狀;一經之內,常呈兼見之端。浮而弦,浮而數,多無定象;沉而細,沉而遲,不少同觀。必須統論其精微,始可獨斷其真偽。
白話文:
鬼真君說:人體的疾病變化,原本就沒有固定的規律。人體的脈象紛繁複雜,必定有不同的特徵。因此,在六種脈象中,常常表現出不同的狀態;在同一部位中,常常出現兼見的情況。浮脈而緊,浮脈而快,常常沒有固定的特徵;沉脈而細,沉脈而慢,也不少見。必須綜合分析脈象的精微變化,才能獨立判斷出脈象的真偽。
故浮而兼滑也,必是風痰之盛;浮而兼大也,決為氣血之邪;浮而兼遲也,虛風之害;浮而兼濡也,濕氣之侵;浮而兼細也,血隨氣而上升;浮而兼洪也,火得氣而更旺;浮而兼芤,定為血泛之虞;浮而兼緊,決至邪重之苦;浮而兼急,必疼痛於上焦;浮而兼弱,必委靡於下部;浮而兼長,氣雖升而不傷其正;浮而兼短,氣欲結而難散其邪;浮而兼結,邪搏於經絡之間;浮而兼革,正脫於臟腑之內;浮而兼代,邪居於胸膈之處;浮而兼促,正傷於營衛之中:浮而兼動,氣在變遷;浮而兼靜,氣將寧息;浮而兼毛,氣得火而上騰於頭目;浮而兼躁,火因氣而上炎於咽喉;浮而兼鉤,氣升之和;浮而兼搏,氣浮之極;浮而兼耎,氣虛之甚;浮而兼散,氣不可收;浮而兼平,氣乃無病。
白話文:
脈象浮起來,同時又滑溜,肯定是風痰過盛。
脈象浮起來,同時又大,一定是氣血之邪作祟。
脈象浮起來,同時又緩慢,這是虛風導致的危害。
脈象浮起來,同時又濡滑,是濕氣侵襲。
脈象浮起來,同時又細弱,是血氣隨着氣上升。
脈象浮起來,同時又宏大,是火勢得到氣的加助而更旺盛。
脈象浮起來,同時又有力,肯定會有血液泛濫的隱憂。
脈象浮起來,同時又緊促,肯定是邪氣很重的痛苦。
脈象浮起來,同時又急促,肯定會出現上焦疼痛。
脈象浮起來,同時又虛弱,肯定會出現下部委靡。
脈象浮起來,同時又長,雖然氣上升,但不會損傷元氣。
脈象浮起來,同時又短,氣想要凝聚,但邪氣難以散開。
脈象浮起來,同時又凝結,邪氣搏擊在經絡之間。
脈象浮起來,同時又硬實,正氣脫離臟腑。
脈象浮起來,同時又有力,邪氣停留於胸膈。
脈象浮起來,同時又促迫,正氣受損於營衛之間。
脈象浮起來,同時又有動,氣在變化。
脈象浮起來,同時又沉靜,氣將要安寧。
脈象浮起來,同時又毛躁,氣受到火氣的影響而上升到頭目。
脈象浮起來,同時又煩躁,火氣因為氣而上炎到咽喉。
脈象浮起來,同時又彎曲,氣上升得緩和。
脈象浮起來,同時又有力,氣浮動到極致。
脈象浮起來,同時又虛弱,氣虛得很嚴重。
脈象浮起來,同時又散亂,氣無法收斂。
脈象浮起來,同時又平和,氣沒有病症。
沉而兼遲也,寒虛之至;沉而兼澀也,鬱滯之深;沉而兼滑也,寒痰之不舒;沉而兼小也,冷氣之難發;沉而兼實也,氣得寒而不揚;沉而兼微也,精因冷而欲脫;沉而兼細也,血逢陰凝之象;沉而兼緊也,邪乘寒冷之徵;沉而兼急,小腹有寒邪之痛;沉而兼濡,兩足多水脹之侵;沉而兼長,氣陷而正尚未傷;沉而兼短,精冷而邪將不渙;沉而兼結,邪搏於至陰;沉而兼革,正脫於髓海;沉而兼代,命門將絕而可危;沉而兼促,元陽欲脫而可畏;沉而兼靜,陽寒能守;沉而兼石,陰固不遷;沉而兼耎,腹冷有痛楚之苦;沉而兼散,精寒有涸絕之危。
白話文:
沉而兼遲:寒氣虛弱到極點。
沉而兼澀 :氣血鬱滯很嚴重。 沉而兼滑 :寒痰不順暢。 沉而兼小 :冷氣難以發散。 沉而兼實 :氣受到寒氣困住而無法升揚。 沉而兼微 :精氣因寒冷而想要脫離身體。 沉而兼細 :血因陰寒凝結。 沉而兼緊 :邪氣趁著寒冷入侵。 沉而兼急 :小腹有因寒邪引起的疼痛。 沉而兼濡 :雙腳有水腫侵襲。 沉而兼長 :氣陷下但正氣尚未受傷。 沉而兼短 :精氣衰冷,邪氣難以消散。 沉而兼結 :邪氣攻擊到至陰之處。 沉而兼革 :正氣脫離了髓海。 沉而兼代 :命門功能將近衰絕,非常危險。 沉而兼促 :元氣將要脫離身體,情況令人畏懼。 沉而兼靜 :陽氣雖然寒冷,但還能守住身體。 沉而兼石 :陰氣堅固,無法移動。 沉而兼耎 :腹中有冷痛。 沉而兼散 :精氣衰寒,有乾枯竭絕的危險。
更有濡遲兼見,無非濕犯乎虛,濡滑同來,尤是痰成乎水;濡中兼大,濕因血耗以相侵;濡中兼小,水趁氣衰以相犯;濡而兼弦,風水之患深;濡而兼芤,痰血之症急;濡而兼長,水濕易散;濡而兼革,水濕難消;濡而兼動,水有氾濫之盛;濡而兼靜,濕多浸潤之微;濡而兼耎,水邪乘虛而相生;濡而兼散,正氣隨濕而欲脫。
白話文:
更常見濡遲脈兼見,這都是濕邪侵犯虛弱的身體;濡滑脈同來,尤其像是痰液化為水;濡脈中兼有滑大,濕邪因為血虛而乘虛而入;濡脈中兼有細小,水邪趁著氣虛而侵犯;濡脈兼弦緊,風水之病根深蒂固;濡脈兼芤脈,痰血之症狀危急;濡脈兼長大,水濕容易散去;濡脈兼革硬,水濕難以消退;濡脈兼浮動,水勢氾濫之盛;濡脈兼沉靜,濕邪浸潤之微;濡脈兼耎脈,水邪乘虛而生長;濡脈兼散亂,正氣隨濕邪而將要脫離身體。
遲而兼澀,郁中以成弱;遲而兼滑,濕內以招虛;遲而兼大,氣血皆居乾燥;遲而兼小,精神必至伶仃;遲而兼微,虛寒之氣;遲而兼細,匱乏之身;遲而兼弦,內傷之風;遲而兼芤,內傷之血;遲而兼長,病不足畏;遲而兼短,症實可愁;遲而兼代,必至損傷脾胃;遲而兼革,定然渙散精華;遲而兼石,氣寒將侵於骨;遲而兼耎,血衰少養乎心;遲而兼散,寒極而氣飛;遲而兼靜,陰微而精固。
白話文:
脈象遲緩,若兼具澀滯,則脾胃失和,氣血運行不暢,容易導致身體虛弱;若兼具滑利,則體內濕氣過盛,容易招致虛損;若兼具脈搏有力且大,則體內氣血乾燥;若兼具脈搏細小,則精神狀態必定萎靡;若兼具脈搏微弱,則體內虛寒;若兼具脈搏細數,則身體虛弱無力;若兼具脈搏弦急,則內傷風寒;若兼具脈搏芤空,則內傷血虛;若兼具脈搏長而有力,則疾病不足為懼;若兼具脈搏短而有力,則病情嚴重值得擔憂;若兼具脈搏遲緩且代脈,則脾胃必受損傷;若兼具脈搏遲緩且革脈,則精氣必定渙散;若兼具脈搏遲緩且石脈,則寒氣將侵襲骨骼;若兼具脈搏遲緩且耎脈,則血氣衰弱,心臟無力;若兼具脈搏遲緩且散脈,則寒氣極盛,氣血涣散;若兼具脈搏遲緩且靜脈,則陰氣不足,精氣卻仍然充足。
數而兼滑,亢炎之痰;數而兼大,沸騰之火;數而兼實,氣壅於熱;數而兼弦,火助乎風;數而兼洪,熱有燎原之盛;數而兼緊,邪有烽火之傳;數而兼芤,吐血何狂;數而兼代,喪軀必速;數而兼革,走陽可許;數而兼促,消正堪憂;數而兼動,恐有發狂之變:數而兼毛,定多消渴之成;數而兼搏,火刑金而喉舌無津;數而兼躁,火燒心而脾胃生焰。
白話文:
**脈象緊促且滑利:**火熱燥烈的痰液
脈象緊促且大: 沸騰旺盛的火熱 脈象緊促且實大: 氣血鬱結於熱中 脈象緊促且弦緊: 火熱助長風邪 脈象緊促且洪大: 火熱有燎原之勢 脈象緊促且急促: 邪氣有烽火傳遞的急迫性 脈象緊促且芤滿: 吐血兇猛 脈象緊促且代脈: 死亡逼近 脈象緊促且革脈: 陽氣外越 脈象緊促且促數: 正氣虛弱 脈象緊促且動搖不穩: 恐有發狂的變化 脈象緊促且毛糙: 大多會有消渴(糖尿病)的症狀 脈象緊促且搏擊: 火熱傷金,喉舌失津 脈象緊促且急躁: 火熱灼心,脾胃生熱
澀中兼小,氣血虧而鬱志莫伸;澀中兼實,氣血壅而思想難遂;澀中兼微,氣寒而滯;澀中兼細,血少而愁;澀中兼洪,鬱怒不解;澀中兼急,郁痛安禁;澀中兼結,邪搏於兩脅之間;澀中兼促,正虧於半表之際;澀中兼革,氣欲脫於腎肝:澀中兼代,氣將絕於脾胃;澀中兼石,寒鬱不宣;澀中兼堅,風鬱難出;澀中兼搏,郁甚莫解;澀中兼靜,鬱極安移。
白話文:
澀中兼小:氣血虧虛,心情鬱悶無法舒展。
澀中兼實 :氣血壅滯,思緒難以通達。 澀中兼微 :氣血虛寒,思緒遲鈍。 澀中兼細 :氣血不足,憂愁煩惱。 澀中兼洪 :氣血鬱積,怒氣難消。 澀中兼急 :氣血瘀滯,疼痛難忍。 澀中兼結 :邪氣鬱結在兩脅之間。 澀中兼促 :正氣虧虛,病邪在半表半裡。 澀中兼革 :腎肝氣虛,氣息微弱。 澀中兼代 :脾胃氣虛,氣將斷絕。 澀中兼石 :寒氣鬱結,不通暢。 澀中兼堅 :風氣鬱結,難以驅散。 澀中兼搏 :氣血鬱滯嚴重,難以化解。 澀中兼靜 :氣血鬱滯極盛,難以移動。
滑而兼大,痰借血以為災;滑而兼小,痰借氣而作祟;滑而兼實,氣塞於痰中;滑而兼微,痰冷於胸次;滑而兼細,痰旺而血枯;滑而兼弦,水盛而風急;滑而兼洪,濕熱成黨;滑而兼芤,痰血為疴;滑而兼緊,邪得濕以助威;滑而兼急,邪乘濕而增痛;滑而兼濡,濕盛恐邪氣之添脹;滑而兼革,水多防正氣之難收;滑而兼動,水畜致腸腹之鳴;滑而兼毛,火沸召痰涎之吐;滑而兼耎,濕痰積而不消;滑而兼堅,濕邪留而不散;滑而兼搏,痰有傾盆之嘔;滑而兼散,水如走石之崩。
白話文:
**滑脈且大:**痰液借血氣為禍。
滑脈且小: 痰液借氣勢而作祟。
滑脈且實: 氣滯於痰液之中。
滑脈且微: 痰液冷凝在胸腔。
滑脈且細: 痰液旺盛,血氣不足。
滑脈且弦: 水氣旺盛,風熱急迫。
滑脈且洪: 濕熱交織成災。
滑脈且濡: 痰血淤積,形成疾病。
滑脈且緊: 邪氣得濕氣之助,勢力強盛。
滑脈且急: 邪氣乘濕而發作,疼痛加劇。
滑脈且軟: 濕氣過盛,擔心邪氣加重。
滑脈且革: 水氣過多,擔心正氣難以收束。
滑脈且動: 水液積聚,導致腸胃鳴叫。
滑脈且毛: 火氣旺盛,導致痰液嘔吐。
滑脈且耎: 濕痰堆積,難以消散。
滑脈且堅: 濕邪停滯,難以祛除。
滑脈且搏: 痰液如傾盆大雨般嘔吐。
滑脈且散: 水氣如奔流之石般潰散。
餘脈俱可類推,各經正當細晰。總以脾胃之氣為要,更以平緩之脈為先。倘下指之時,均有寧靜之致,庶幾藥餌之用,可許康健之祥矣。
白話文:
其他脈象都可以依照這個方法類推,各經脈的脈象都要仔細辨別。總之,最重要的還是脾胃的氣機,其次纔是脈象平緩。假如診察脈象時都能得到寧靜的感覺,那麼使用藥物的方法就很可能會讓患者康復。
陳士鐸曰:凡人之病,變遷不常,而脈亦因病殊形,必非一狀,大約一經之中必兼二脈以相見也。合二脈以論症,而症始出焉。合二脈以用藥,而藥始當焉。但二脈兼見甚多,不止浮沉遲數澀滑濡也。然苟知兼見之大旨,則以七脈為綱,以餘脈為紀,又何病之不可推測哉。
白話文:
陳士鐸說:人的疾病變化無常,脈象也會隨著疾病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不可能只有一種表現形式。通常,一個脈位中一定會兼見兩種脈象,結合兩種脈象來診斷病情,病情才會顯現出來。結合兩種脈象來用藥,用藥才會恰當。但兼見的脈象有很多,不僅限於浮、沉、遲、數、澀、滑、濡等七種。如果掌握了兼見脈象的一般規律,那麼以七種脈象為綱領,以其他脈象為輔助,沒有哪種疾病不能推測出來的。
又曰:脈有同中之異,亦有異中之同。同是浮脈,而何以有各脈之異;同是沉脈,而何以有各脈之殊。蓋脈無一定之形,必兼兩脈而並見也。兩脈既然並見,合兩脈以治一病,自易見功。然而兩脈之現,必察其同異。知其同中之異,竟治其異而不必顧其同;知其異中之同,竟治其同而不必顧其異。從此消息,醫道烏得不神哉。
白話文:
另外又說:脈象有相同中的差異,也會有差異中的相同。同樣是浮脈,但為什麼會有各脈的不同;同樣是沉脈,但為什麼會有各脈的特殊之處。這是因為脈象沒有固定的形態,一定會兼具兩條以上不同的脈象而同時出現。兩條脈象既然同時出現,就可以將兩條脈象合併起來治療同一個疾病,自然更容易看到療效。但是兩條脈象的出現,一定要觀察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知道它們相同中的差異,就直接針對差異治療,不需要考慮相同點;知道它們差異中的相同,就直接針對相同點治療,不需要考慮差異點。從這種消息靈通中,醫術怎能不神奇呢?
又曰:千態萬狀者,病也。千變萬化者,脈也。鬼真君以三十八字盡脈之理,毋乃太簡乎。故又取兼見之脈以示世,似乎克盡其變矣。然而兼見之脈,止取浮沉遲數澀滑濡之七脈,而其餘三十一脈不言兼見,或疑其訣之不全,而立法之未善也。不知脈之大綱,而浮沉遲數澀滑之六字耳。
白話文:
有人又說:疾病呈現出千姿百態的症狀。脈象千變萬化,無法捉摸。鬼真君用三十八個字論述脈理,是否太簡略了?所以後來又取了兼見的脈象來展示給世人,似乎窮盡了脈象的變化。但是這些兼見的脈象,只列出浮、沉、遲、數、澀、滑、濡等七種脈象,而其餘三十一個脈象卻隻字未提。有人懷疑這種論述不夠全面,製定的規則不夠完善。其實不然,脈象的綱要只包括浮、沉、遲、數、澀、滑這六個字。
舉其大綱,而余可類推,又何必瑣細之盡告哉。吾意於浮沉遲數澀滑之外,引濡脈之兼見者,亦可無事重宣耳。鬼真君惟恐人之拘執而不通也,故略舉一濡脈以訓世耳。
白話文:
我把主要綱要告訴大家,剩下的大家可以類推,何必仔細地全部告訴你們呢?我認為除了浮沉遲數澀滑之外,還要介紹濡脈的兼見症狀,這樣也可以不用重複說明瞭。鬼真君擔心大家過於拘泥而不得要領,所以才簡要地舉一個濡脈的例子來教導大家。
又曰:兼見之脈,須先看七脈為主,既得七脈,而後辨其兼見之形,則同中之異與異中之同,無難細得也。以七脈為綱,以兼見為緯,實切脈之權輿也。
白話文:
也就是說,診脈時要先看七條主要脈象,確定七脈的情況後,再判斷其他兼見的脈象,這樣就能清楚地辨別出同中之異和異中之同,絲毫不會有遺漏。以七脈為綱,以兼見為緯,正是診脈的根本所在。
又曰:切脈實難,而辨其異同不尤難乎。然而無難也。知浮沉遲數澀滑濡之七脈,而其餘三十一脈兼而察之,則其病可意會也。況鬼真君又明告之乎。細讀此訣,亦何患脈之難知,而病之難識哉。
白話文:
又有人說:切脈本來就很難,要辨別不同脈象的異同,更是難上加難。但其實也不難。只要明白浮、沉、遲、數、澀、滑、濡七種基本脈象,再綜合考慮其他三十一種脈象,那麼患者的病症就能大概明白了。何況醫聖張仲景又明確地告訴了我們,細心閱讀這個訣竅,哪裏還用擔心脈象難以辨識,病症難以診斷呢?
又曰:人疑兼見之脈不止鬼真君所示,寥寥數語,恐不足以包萬病也。殊不知脈訣言愈多,而脈愈晦。鬼真君之訣,妙在於少也。以少勝多,非便世人之習誦也,實其脈訣神奇,足以包舉萬病耳。
白話文:
有人質疑《脈訣》中提到的鬼真君脈象不只《鬼真經》所記載的,寥寥幾句,恐怕無法涵蓋所有的疾病。但是,他們不知道,脈訣的內容越多,脈象反而越不明確。鬼真君的脈訣之所以精妙,在於它的簡潔。以少勝多,不是普通人可以輕易習得的,而是因為脈訣本身神奇,足以涵蓋所有的疾病。
又曰:脈理細微,須辨其同中之異,異中之同。同中之異者,如同是浮脈,何以有大小虛實之異也;如同是沉脈,何以有遲數澀滑之異也。異中之同者,如寸關尺各現大小虛實之異,而浮脈則同也:上中下各現遲數澀滑之異,而沉脈則同也。知其同中之異,則竟治其異。知其異中之同,則不必治其同。於此消息,何患脈理之不精哉。
白話文:
又說:脈象細微,需要辨別其中既相同又不同的部分,以及既不同又相同的部分。既相同又不同的部分,比如都是浮脈,為什麼有大、小、虛、實的不同;又比如都是沉脈,為什麼有遲、數、澀、滑的不同。既不同又相同的部分,比如寸關尺三個部位出現不同的變化,但都是浮脈;上中下三個部位出現不同的變化,但都是沉脈。知道其中的既相同又不同的部分,就能針對不同的部分治療。知道其中的既不同又相同的部分,就不需要針對相同的部分治療。瞭解這些變化,還用擔心脈象不精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