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訣闡微》~ 洞垣全書脈訣闡微 (4)
洞垣全書脈訣闡微 (4)
1. 第一篇
又曰:鬼真君脈訣止得三十八字,然而人之疾病已盡括於其內。要在辨其異中之同與同中之異。則因常可以通變,遇變可以用常,隨時、隨地、隨症、隨人,無不可起死以回生矣。又何必拘拘於日之平旦,乘人之清氣診脈治病哉。
又曰:五臟七腑各有脈,俱在寸關尺觀之。《內經》分三部之內外、前後、上下,以細察其部位,何其詳也。而鬼真君獨重五臟,將七腑略而不言,止將三焦命門以示世,又皆不專屬之於腎,何其略也。不知臟可以包腑,而腑不可以包臟,論腑太詳,必至反遺夫臟矣。不若專言五臟,治臟而治腑在其中矣。
三焦乃腑之一,何獨舉而言之?因世錯認三焦在於腎中,故特指明也。命門為十二經之主,世人不知,而以右尺觀之,恐失命主之義,故鬼真君辨明之也。
又曰:或疑王叔和《脈訣》因遺落心包,遂至傳疑千載。今鬼真君之訣,將七腑全然不講,不更滋甚乎。然而切脈止可切五臟也。七腑部位《內經》雖分,似乎有一定之理,而究難別臟腑之異,不若單切五臟,論其五行之生克,病情反無可遁也。此鬼真君不言七腑,真是至捷之法,亦是至玄之機,幸勿作王叔和遺落心包一例而並譏之也。
又曰:脈貴知微,然而得其微又甚難也。暗中摸索,而欲使臟腑之疾病了然手指之間,易乎不易乎。雖然切脈必須問症,症是腑病,即以臟之脈合之,臟之脈不病,便是腑病也,治腑而病可愈矣。症是臟病,亦以臟之脈合之,臟之脈病,是非腑病也,治臟而病亦愈矣。苟知此法,又何微之不可得哉。
又曰:凡人之脈,多不相同,不可以此人之脈概論諸彼人也。看一人之脈,當取其左右兩手之各脈,一一而消息之,辨其何部獨異,乃斷何經之病,庶幾得之。
又曰:看脈須看有神無神,實是秘訣。而有神無神何以別之?無論浮沉、遲數、澀滑、大小之各脈,按指之下若有條理,先後秩然不亂者,此有神之至也。若按指而充然有力者,有神之次也。其餘,按指而微微鼓動者,亦謂有神。
倘按之而散亂者,或有或無者,或來有力而去無力者,或輕按有而重按絕無者,或時而續時而斷者,或欲續而不能,或欲接而不得,或沉細之中倏有依稀之狀,或洪大之內忽有飄渺之形,皆是無神之脈。脈至無神,即為可畏,當用大補之劑急救之。倘因循等待,必變為死脈,而後救之晚矣。
又曰:人有天生細微之脈,不可動曰虛弱,當統六部同觀之。倘一脈獨旺,一脈獨急,餘脈皆現細微,此非虛弱之脈也。旺乃火盛,而急乃邪侵也,以此消息,斷然不差。
又曰:切脈貴先調息,吾息調而後可以察病人之息。蓋病人之息,呼吸不到,未有能調者也。倘醫者之息不平,又何以知病人之息哉。故學醫者,平日學導引之法,則呼吸之間,無太過不及,自然下指之時息數分明,可以察病人之脈也。
白話文:
[第一篇]
有人說:鬼真君的脈訣只有三十八個字,然而人的疾病都已經包含在其中了。關鍵在於分辨不同之中相同的地方,以及相同之中不同的地方。這樣就可以把平常的方法活用,遇到變化也能用平常的方法應對,隨時、隨地、根據不同的症狀和不同的人來治療,沒有不能起死回生的。又何必拘泥於每天早上,趁著人的清氣來診脈治病呢?
又說:五臟六腑各有對應的脈象,都在寸、關、尺這三個部位可以觀察到。《內經》把寸、關、尺分為內外、前後、上下,詳細地觀察這些部位,非常詳細。而鬼真君特別重視五臟,將六腑略過不談,只將三焦和命門提出來給世人,而且都沒有明確地將它們歸屬於腎,這是多麼簡略啊。卻不知道臟可以包含腑,而腑不能包含臟。如果過於詳細地討論腑,必定會反而遺漏了臟。不如專門講五臟,治療臟,腑的疾病自然也包含在其中了。
三焦是六腑之一,為什麼單獨提出來說呢?因為世人誤認為三焦在腎中,所以特別指明。命門是十二經的主宰,世人不知道,而用右尺來觀察,恐怕會失去命門主宰的意義,所以鬼真君特別說明。
又說:有人懷疑王叔和的《脈訣》因為遺漏了心包經,所以導致後世誤解千年。現在鬼真君的脈訣,將七腑完全不講,不是更加嚴重嗎?然而切脈只能切五臟。七腑的部位《內經》雖然有區分,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但終究難以區分臟腑的不同。不如單獨切五臟,根據五行的相生相剋來判斷病情,反而無所遁形。這就是鬼真君不談七腑的原因,真是最快速的方法,也是最深奧的道理,千萬不要把它當作王叔和遺漏心包經一樣來批評。
又說:脈象貴在能了解細微之處,然而要了解細微之處又非常困難。在黑暗中摸索,想要讓臟腑的疾病完全在手指之間清楚明白,容易嗎?雖然切脈必須要詢問病情,如果症狀是腑的疾病,就以臟的脈象來配合判斷。如果臟的脈象沒有病,那就是腑的疾病,治療腑就可以治好病了。如果症狀是臟的疾病,也用臟的脈象來配合判斷,如果臟的脈象有病,那就不是腑的疾病,治療臟就可以治好病了。如果知道這個方法,又怎麼會有細微之處難以了解呢?
又說:每個人的脈象,大多都不相同,不能用這個人的脈象來推論其他的人。觀察一個人的脈象,應該要取他左右兩手的所有脈象,一個一個仔細地研究,分辨哪個部位特別不一樣,然後才能判斷是哪個經絡的疾病,這樣才能比較接近真實情況。
又說:看脈要看有沒有神氣,這才是秘訣。而要如何分辨有沒有神氣呢?無論是浮脈、沉脈、遲脈、數脈、澀脈、滑脈、大脈、小脈,按下手指時,如果脈象有條理,先後次序不亂,這就是最有神氣的。如果按下去感覺脈搏很有力,這是次之的有神氣。其他按下去微微鼓動的,也算是有神氣。
如果按下去脈象散亂,或者時有時無,或者來時有力去時無力,或者輕按有而重按就沒有,或者時斷時續,或者想要連續卻不能,或者想要連接卻沒有辦法,或者在沉細的脈象中隱約有這種現象,或者在洪大的脈象中忽然有飄渺的形態,這些都是無神氣的脈象。脈象到無神氣的程度,就很危險了,要用大補的藥劑來緊急救治。如果因循等待,一定會變成死脈,到時候再救治就晚了。
又說:有些人天生脈象就比較細微,不能隨便說他們是虛弱,應該要將六個部位的脈象一起觀察。如果其中一個脈象特別旺盛,一個脈象特別急促,其他脈象都呈現細微,這不是虛弱的脈象。旺盛代表火盛,急促代表邪氣入侵,用這種方法來判斷,絕對不會有差錯。
又說:切脈最重要的是要先調整自己的呼吸,自己的呼吸調整好之後才能觀察病人的呼吸。因為病人的呼吸不順暢,沒有人能調整得了的。如果醫生的呼吸都不平穩,又怎麼能知道病人的呼吸呢?所以學醫的人,平時要學習導引的方法,讓呼吸之間沒有太過或不及,自然在下指切脈時,呼吸的次數就清楚明白,可以觀察病人的脈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