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脈訣闡微》~ 洞垣全書脈訣闡微 (5)

回本書目錄

洞垣全書脈訣闡微 (5)

1. 第一篇

又曰:看脈必須看症,蓋症所以印證夫脈也。夫人之脈不同,有天生陰脈而不現之於皮毛之內,又將可處看脈?故必觀其症候之若何,而症候正難辨也。或者其起居之靜躁,靜為陰而躁為陽也。看其飲食之寒熱,喜寒為熱而喜熱為寒也。問其大小便之燥濕短長,燥短為實而濕長為虛也。

辨其口舌之黃白峭滑,黃峭為邪盛,而白滑為正衰也。是觀症所以濟切脈之窮,而切脈所以輔觀症之妙耳。

白話文:

又說:診斷脈象必須同時觀察症狀,因為症狀是用來印證脈象的。人的脈象各不相同,有些人天生是陰脈,但脈象並不明顯於皮膚表面,這樣又該如何診脈呢?所以必須觀察他的症狀表現如何,而症狀本身又很難辨別。或許可以觀察他日常起居的安靜或躁動,安靜屬於陰,躁動屬於陽。觀察他的飲食偏好寒冷或熱燙,喜歡寒冷食物表示體內有熱,喜歡熱燙食物表示體內有寒。詢問他大小便的乾燥或濕潤、量少或量多,乾燥量少表示體內有實邪,濕潤量多表示體內正氣虛弱。

辨別他口舌的顏色是黃或白,以及舌苔是否粗糙或光滑,舌苔黃且粗糙表示邪氣旺盛,舌苔白且光滑表示正氣衰弱。由此可見,觀察症狀是用來彌補把脈的不足,而把脈則是輔助觀察症狀的精妙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