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學海

《辨脈平脈章句》~ 卷上辨脈法篇第一 (8)

回本書目錄

卷上辨脈法篇第一 (8)

1. 第二十二章

寸口脈微而澀,微者衛氣不行,澀者榮氣不足。榮衛不能相將,三焦無所御,身體痹不仁。榮氣不足,則煩疼,口難言。衛氣虛,則惡寒,數欠。三焦不歸其部,上焦不歸者噫而醋吞,中焦不歸者不能消穀引食,下焦不歸者則遺溲。

此合下節,以明身痹之脈證也。《內經》曰:衛氣不為痹,究竟衛氣周行,則身不痹。故仲景必推本於衛氣不行也。《內經》之意謂痹則衛氣別行其道,其慓疾滑利不因痹而阻耳。微者,來去不大也。榮氣不足,則經隧不利,故脈澀。榮氣既滯,而衛氣之力又不足以推蕩之,則二氣不調,失其常度,運行不周,三焦失養。

其氣不能滲於身,以溫肌肉充腠理,而身體有痹而不仁者矣。身體既痹,則榮衛更衰矣,三焦更失其職矣。榮屬於心,心液不足,則虛熱內生,故煩而似疼,其狀難言也。衛屬於肺,肺主皮毛,故虛則惡寒。其數欠者,上下氣不相續也。三焦雖是一氣,而各有其部,即各有其職。

不歸者,失其常度也。上焦為開,中焦為樞,下焦為闔,皆氣之所為也。既不得其氣,能成其功用乎?故噫而醋吞,諸證見也。

趺陽脈沉而數,沉為實,數消穀。緊者,病難治。

若身痹之時趺陽脈沉而數,沉為內實,內實而數,是真氣不能達於周身,而猶未衰於臟腑也,故消穀。消穀則食入於陰,長氣於陽,而痹可治也。不數而緊則內寒,而真氣不可恢復矣,故難治。一說緊者,沉數而緊也。緊為弦細之名,弦細而數,本為勞脈,在胃經水穀之海,多氣多血,尤不宜如此枯索也,故難治,亦通。

白話文:

[第二十二章],內容如下:

如果寸口的脈象微弱且澀滯,脈象微弱代表防禦系統(衛氣)運行不順,脈象澀滯表示營養系統(榮氣)供應不足。營氣與衛氣無法協同作用,致使三焦系統無法正常運作,進而導致身體失去知覺和活動能力。營氣供應不足會引起煩躁疼痛,患者可能難以表達自己的感覺。衛氣虛弱,會產生畏寒的反應,且常打哈欠。三焦系統若無法在正確的位置運作,上焦功能異常會造成噁心嘔吐,中焦功能異常會導致消化不良和食慾下降,下焦功能異常則可能引發尿失禁。

這段描述了身體失去知覺時的脈象特徵。根據《內經》記載,防禦系統(衛氣)不會被痹症影響,因為它會循環全身,所以身體不會失去知覺。因此,張仲景認為衛氣的運行不順是根本原因。《內經》指出,當發生痹症時,衛氣會尋找其他路徑流動,但其快速流動的特性並不會受到影響。脈象微弱表示脈搏的幅度不大。營氣供應不足會使經絡運行受阻,導致脈象澀滯。營氣滯留,衛氣的力量又不足以推動它,使得兩種氣無法協調,超出正常範圍,運行週期混亂,三焦系統得不到足夠的滋養。

營氣無法穿透身體,溫暖肌肉和填充皮膚組織,進而導致身體失去知覺。身體一旦失去知覺,營氣和衛氣會進一步衰退,三焦系統的功能也會進一步喪失。營氣和心臟相關,心臟的液體不足會產生內在虛熱,因此患者會感到煩躁且類似疼痛,這種狀態很難用語言描述。衛氣和肺臟相關,肺主掌皮膚和毛髮,所以虛弱時會畏寒。頻繁打哈欠表示上下氣息無法連接。三焦系統雖然是一股氣體,但它們各自有其位置,即各司其職。

失去正常位置,表示超出正常範圍。上焦系統負責開通,中焦系統負責轉換,下焦系統負責閉合,這些都是氣的作用。如果無法得到氣的支撐,它們能發揮其功能嗎?因此,噁心嘔吐等症狀就會出現。

如果趺陽脈象深沉且快速,深沉表示實證,快速表示消化能力強。緊繃表示病情難以治療。

如果在身體失去知覺的時候,趺陽脈象深沉且快速,深沉表示內在實證,內在實證且快速,表示真氣無法達到全身,但尚未在臟腑衰竭,所以消化能力強。消化能力強意味著食物進入陰性器官,促進陽性器官的氣生成,所以失去知覺可以治療。如果不快速且緊繃,表示內在寒涼,真氣無法恢復,所以難以治療。另一種解釋是緊繃表示深沉快速且緊繃。緊繃是指弦細的脈象,弦細且快速,本來就是勞損脈象,在胃經的水穀之海,氣血旺盛,尤其不適合出現如此乾涸的情況,所以難以治療,這種解釋也是合理的。

2. 第二十三章

諸證多屬肺癰。肺癰固多成勞損,而勞損不盡由肺癰,則此章之義似當以肺癰為主。四屬斷絕,所謂肺熱葉焦,發為痿躄者也。

寸口脈微而澀,微者衛氣表,澀者榮氣不足。衛氣衰,面色黃;榮氣不足,面色青。榮為根,衛為葉,榮衛俱微,則根葉枯槁,而寒慄咳逆,唾腥吐涎沫也。

此合下節,以明勞損之脈證也。前言微者,衛氣不行,不行者,以其衰也。衛衰面黃者,氣不行則血滯,血滯則色黃;榮微面青者,血不足則膚夭,膚夭則色青;血虛且滯,青黃雜見。榮根衛葉,根里葉表,二氣俱微,表裡俱病,不但面色蒼黃見於外,而且寒慄,咳逆,唾腥,吐涎沫,諸證生於內也。寒慄者,真火不足於三焦,而腎經寒水之氣上犯心包也。

咳逆者,寒水之氣上犯於肺也,此衛氣不溫也。唾腥,吐涎沫者,津液上湧也,津液本藉大氣以通行腠理者也。衛衰則榮索,其飲食既不能化津液以充肌膚,其肌腠固有之津液又將日漸內縮,隨逆氣而上出。體瘦甲錯,即由於此,此榮氣不潤也。

趺陽脈浮而乳,浮者衛氣衰,芤者榮氣傷,其身體瘦,肌肉甲錯。浮芤相搏,宗氣衰微,四屬斷絕。

寸口微澀,而見上文諸證,則勞損已成,而趺陽脈必浮而芤矣。浮者,泛泛然而來去無力也,故為衛衰;芤者,按之內虛,故為榮傷。榮傷則無以充肌肉而潤皮膚,必身體瘦而肌肉甲錯矣。謂皴揭,如鱗甲參錯也。浮芤相搏,氣既不能生血,血愈不能養氣,衛散榮敗。宗氣者,榮衛之所合也,積於胸中,以行呼吸而主一身之動靜者也。

將見宗氣衰微,呼吸喘促,而四肢斷絕,手足不用,著床不起矣。斷絕者,謂血氣不至其處也。

白話文:

[第二十三章],主要討論的是肺癰的症狀,雖然肺癰確實常導致勞損,但勞損並非全是由肺癰引起的,所以這一章的主要焦點應放在肺癰上。四屬斷絕,所指的是肺熱過盛導致肺葉乾燥,進而引發四肢無力的現象。

在診脈時,如果發現寸口脈微弱且澀滯,微弱表示體表的衛氣不足,澀滯代表營氣供應不夠。衛氣衰弱會使臉色變黃,營氣不足則臉色顯青。營氣是身體的根本,衛氣是表面的保護,當兩者都微弱時,就像樹木的根和葉子都枯萎,人體會感到寒冷、咳嗽、反胃,甚至吐出血腥或泡沫。

這段描述清楚地說明瞭勞損的脈象與症狀。前面提到的脈象微弱,是因為衛氣無法正常運作,衛氣衰弱使臉色發黃,是因為氣血循環受阻,導致血液滯留,臉色便會呈現黃色;營氣衰弱使臉色顯青,是因為血液供應不足,肌膚失去光澤,臉色就會顯青;血液虛弱且流動不順,臉色會呈現青黃交雜。營氣是根本,衛氣是表面,兩者都衰弱,內外都會生病,不僅臉色蒼黃,還會感到寒冷、咳嗽、反胃,吐出血腥或泡沫等症狀從內部產生。感到寒冷是因為體內的真火(能量)不足,腎臟的寒水之氣侵犯心臟周圍的部位。

咳嗽是因為寒水之氣侵犯肺部,這是因為衛氣無法提供足夠的溫暖。吐出血腥或泡沫,是因為體內的津液上升,津液原本應該在大氣的幫助下流通於肌膚,但衛氣衰弱後,營氣也會跟著減少,食物無法轉化為津液滋養肌膚,肌膚原有的津液也會逐漸縮小,隨著逆氣上升。身體消瘦,肌膚像鱗片一樣皺起,就是這個原因,這顯示營氣無法滋潤肌膚。

趺陽脈浮動且虛弱,浮動表示衛氣衰弱,虛弱表示營氣受損,身體因此消瘦,肌膚像鱗片一樣皺起。浮動和虛弱相互影響,宗氣(生命氣息)也跟著衰弱,四肢的連接處也會斷絕。

當寸口脈微弱且澀滯,出現上述的症狀,就表示勞損已經形成,趺陽脈必然浮動且虛弱。浮動表示衛氣衰弱,虛弱表示營氣受損。營氣受損,無法滋養肌膚和肌肉,身體必然消瘦,肌膚像鱗片一樣皺起。浮動和虛弱相互影響,氣血無法生成,血液也無法滋養氣血,衛氣和營氣都衰敗。宗氣是衛氣和營氣的結合,積聚在胸口,負責全身的呼吸和活動。

當宗氣衰弱,呼吸變得急促,四肢的連接處也會斷絕,手腳無法使用,只能躺在牀上,無法起身。斷絕,是指血液和氣息無法到達那些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