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學海

《辨脈平脈章句》~ 卷上辨脈法篇第一 (9)

回本書目錄

卷上辨脈法篇第一 (9)

1. 第四章

師曰:伏氣之痛,以意候之,今月之內,欲有伏氣。假令舊有伏氣,當須脈之。若脈微弱者,當喉中痛似傷,非喉痹也。病人云,實咽中病,雖爾,今復欲下利。

痛,即病也,不可與喉中痛牽說。《內經》曰:天地之氣,勝復之作,不形於診也。《脈法》曰:天地之變,無以脈診,此之謂也。故曰:伏氣之病,以意候之,今月之內,欲有伏氣。正描摩以意候之,謂某月之內天氣不正,當有伏氣也。假令舊有伏氣,謂伏氣欲發,發必動於經氣,即可診脈而知其發於何經也。

若微弱者,少陰之病脈也。少陰當咽痛而下利,故可決其喉中似傷,且將下利也。余經仿此。伏氣不見於脈,前人未經發明究竟,亦非全不見脈,但不能預決其發於何經也。故《難經》曰:溫病之脈,行在諸經,未知何經之動也,各隨其經所在而取之。即此義也。

白話文:

老師說:潛藏的病氣所引起的疼痛,我們可以通過推測來預知。在這個月內,可能有潛藏的病氣會發作。假如原本就有潛藏的病氣,這時候應該去診斷脈象。如果脈象顯示為微弱,那可能會出現喉嚨痛的症狀,好像受了傷,但這並不是喉炎。病人可能會告訴你,他確實感到咽喉部位不適,儘管如此,他現在還想要拉肚子。

疼痛,就是病症的表現,我們不能將它和喉嚨痛混淆討論。《內經》中提到:天地之間的氣候變化,對人體的影響,是無法單純從脈象診斷出來的。《脈法》中也講到:天地間的變動,不能僅憑脈象來判斷,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情況。所以說:對於潛藏的病氣所引發的疾病,我們可以通過推測來預知,在這個月內,可能有潛藏的病氣會發作。這裡所謂的推測,是指根據某個月內天氣異常,預測可能會有潛藏的病氣出現。假如原本就有潛藏的病氣,表示病氣即將發作,發作時必然會影響經絡之氣,這樣就可以通過診脈來知道病氣發作在哪條經絡上。

如果脈象顯示為微弱,那就是少陰經的病脈。少陰經的病會有咽喉痛和下痢的症狀,所以可以確定,病人會有像受傷一樣的喉嚨痛,並且馬上要開始拉肚子。其他經絡的病也類似。潛藏的病氣不會直接顯現在脈象上,前人並沒有詳細解釋其中的原因,但也並非完全不會在脈象上顯示,只是無法提前確定病氣會在哪條經絡上發作。因此,《難經》中提到:溫熱病的脈象,會出現在各種不同的經絡上,我們無法確定到底是哪條經絡出了問題,只能根據脈象顯示的經絡位置來診斷。這就是我們上面所說的道理。

2. 第五章

問曰:人病恐怖者,其脈何狀?師曰:脈形如循絲累累然,其面白脫色也。

人病恐怖,是病也,非有所見也。脈形如循絲累累然者,肝膽氣索也。膽寒,故常病自恐。《內經》曰:腎肝並小弦,欲驚。又曰:膽虛則恐,如人將捕之。

問曰:人不飲,其脈何類?師曰:脈自澀,唇口乾燥也。

水入於經,其血乃成。水之精化津,津載血以行者也。

問曰:人愧者,其脈何類?師曰:脈浮,而面色乍白乍赤。

愧者,恐與怒並也。脈浮,氣不定也。

白話文:

有人問:當一個人感到極度恐懼時,他的脈象會呈現什麼樣子呢?老師回答:脈象會像摸著纏繞在一起的絲線一樣,細弱且連續,同時臉色會變得蒼白,毫無血色。

一個人感到恐懼,這是一種病症,但並非因為看到了什麼可怕的事物。脈象像摸著纏繞在一起的絲線一樣,這是肝膽之氣不足的表現。膽臟寒涼,所以常常會感到莫名的恐懼。根據《內經》的記載:腎臟和肝臟的脈象偏小且弦緊,是想要驚恐的表現。又說:膽臟虛弱的人會感到恐懼,就像被人追捕一樣。

有人問:當一個人不喝水時,他的脈象會呈現什麼樣子呢?老師回答:脈象自然會變得遲滯,並且會有嘴脣和口腔乾燥的情況。

水分進入人體後,血液才得以形成。水分中的精華轉化為津液,津液攜帶著血液運行。

有人問:當一個人感到羞愧時,他的脈象會呈現什麼樣子呢?老師回答:脈象會浮動,並且臉色會時而蒼白時而紅潤。

感到羞愧的人,通常伴隨著恐懼和憤怒。脈象浮動,顯示出氣息的不穩定。

3. 第六章

問曰:經說脈有三菽六菽重者,何謂也?師曰:脈者,人以指按之如三菽之重者,肺氣也;如六菽之重者,心氣也;如九菽之重者,脾氣也;如上二菽之重者,肝氣也;按之至骨者,腎氣也。

文本《難經》,注詳《脈簡》,此義診內傷尤切,宜深究之。

假令下利,寸口、關上、尺中悉不見脈,然尺中時一小,見脈再舉頭者,腎氣也。若見損脈來至,為難治。

下利,三部脈伏,惟霍亂有之。久利脈脫,即尺中再舉頭,其能生乎!竊思不見脈,蓋謂三部盛大,不見應病之脈也,惟尺中時一小弱,且見脈再舉頭,頭者,紀數之名也,謂脈來中止,復從首紀也,腎氣不續,因下利而衰也。損脈者,動止頻多,真氣損也。臆說如此,未知合否。文義與上節不續,其第四章之錯簡歟?

白話文:

有人問道:古籍中提到脈象有'三菽'、'六菽'之分,這是什麼意思呢?老師解釋說:當我們用手指按脈,如果感覺到的脈象像三粒豆子一樣輕微,這表示的是肺臟的氣血狀況;如果感覺像六粒豆子一樣較重,則是心臟的氣血狀況;如果感覺像九粒豆子一樣更重,則是脾臟的氣血狀況;如果脈象僅僅比兩粒豆子重一點,則代表肝臟的氣血狀況;而如果脈象重到可以感受到骨頭,則是腎臟的氣血狀況。

這段內容出自《難經》,詳細的解讀可以在《脈簡》中找到,對於診斷內傷尤其重要,應該深入研究。

例如,如果一個人出現嚴重的腹瀉,但無論是在寸口、關上還是尺中部位都找不到脈象,然而在尺中的位置偶爾會有一點弱小的脈象,且這脈象會再次出現,這就表示是腎臟的問題。如果看到脈象有損壞的跡象,治療起來就會比較困難。

對於長期腹瀉的病人,如果三個部位的脈象都隱藏了,通常只會在霍亂的情況下才會看到。而如果長期腹瀉導致脈象消失,即使在尺中部位偶爾會出現脈象,這樣的人還能活嗎?我認為所謂的脈象消失,並非真的完全消失,而是因為脈象非常弱小,不容易被察覺。只有在尺中的位置偶爾會出現一點微弱的脈象,並且這脈象會再次出現。"頭"這個詞,在這裡是指脈象的次數,意思是脈象在一段時間後會停止,然後再次開始,這表示腎臟的氣血正在衰弱。而"損脈",指的是脈象的跳動頻率過多,這表示體內的真氣已經受損。以上是我的理解,不知道是否正確。這段文字的意思和上一節的內容並無直接聯繫,我懷疑這可能是第四章的內容被錯誤地放在這裡。

4. 第七章

問曰:脈有相乘,有縱有橫,有逆有順,何也?師曰:水行乘火,金行乘木,名曰縱;火行乘水,木行乘金,名曰橫;水行乘金,火行乘木,名曰逆;金行乘水,木行乘火,名曰順也。

五行之氣,己強則乘人,己弱則為人所乘,故脈有相乘也。華佗曰:如火病入木,為難治,子不合乘母之逆也。觀於縱橫逆順之名,其虛實難易可睹矣。

白話文:

有人問道:「脈象中有相乘、縱、橫、逆、順的現象,這是怎麼回事?」老師解釋說:「比如水屬性剋制火屬性,金屬性剋制木屬性,這種剋制關係順著五行相剋的順序,我們稱之為縱;而火屬性剋制水屬性,木屬性剋制金屬性,這種剋制關係逆著五行相剋的順序,我們稱之為橫;水屬性剋制金屬性,火屬性剋制木屬性,這種剋制關係逆著五行相生的順序,我們稱之為逆;金屬性剋制水屬性,木屬性剋制火屬性,這種剋制關係順著五行相生的順序,我們稱之為順。」

五行之氣,如果某一元素的氣勢強大,就會去剋制其他較弱的元素;如果某一元素的氣勢弱小,就會被其他較強的元素剋制,所以脈象中會出現相乘的現象。華佗曾經說過:「比如火病侵入木,病情就很難治療,因為子元素不應該剋制母元素,這是一種逆向剋制。」從縱、橫、逆、順這些名詞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病情的虛實和治療的難易程度。

5. 第八章

問曰:脈有殘賊,何謂也?師曰:脈有弦緊浮滑沉澀,此六者,名曰殘賊,能為諸脈作病也。諸脈,一作諸經。

弦緊沉澀,陰也,陰盛則人病矣。浮滑,陽也,浮為內虛,滑為內熱。亦有浮滑應指如電掣,按之即散者。《中藏經》以滑為虛,是也。

按:澀脈雖百病所忌,然虛細滑數,勞損已深,脈來時有艱難停止,是內之陰氣猶欲挽留,陰未全絕,即陽未全散。至衛氣奔逸,略無所戀,並此澀象而無之,則短期至矣。此前人所未道也。

白話文:

有人問:什麼是脈象中的「殘賊」呢?老師回答:脈象有弦、緊、浮、滑、沉、澀這六種,我們稱之為「殘賊」,因為它們能導致各種脈象出現異常,進而引發疾病。在這裡,「脈象」與「經絡」可以互換使用。

弦、緊、沉、澀,這些都是陰性的表現,當陰性過盛時,人就會生病。浮、滑是陽性的表現,浮象代表內虛,滑象表示內熱。也有時候,脈象會呈現出浮滑且像電閃一樣忽來忽去,一按就消失的情況。《中藏經》認為滑象代表虛弱,這個說法是對的。

進一步來說:雖然澀象是各種病症所忌諱的,但如果脈象呈現虛弱、細微、滑動、快速,這表示體力已經嚴重耗損,脈搏跳動時會偶爾停頓,這說明體內的陰氣還想挽留,表示陰氣尚未完全消失,那麼陽氣也就不會完全散盡。然而,當防禦氣息(衛氣)奔騰逃逸,不再有任何留戀,連澀象都消失時,這就是生命快要結束的徵兆了。這一點,前人從未提及。

6. 第九章

問曰:脈有災怪,何謂也?師曰:假令人病,脈得太陽,與形證相應,因為作湯,比還,送湯,如食頃,病人乃大吐。若下利,腹中痛。師曰:我前來不見此證,今乃變異,是名災怪。又問曰:何緣作此吐利?答曰:或有舊時服藥,今乃發作,故名災怪耳。

脈有災怪,非脈也,病也,亦非病也,乃病人所自作也,謂無妄之災可怪者也。此病家不以情告醫之過也。

白話文:

有人問道:「脈象出現災怪的情況,這是什麼意思?」老師解釋說:「比如某人患病,診得的脈象顯示為太陽病,且這種脈象與其病症表現相吻合,於是就為他開了湯藥。等到病人喝藥後,大約一頓飯的時間,病人卻開始劇烈嘔吐,或者出現下痢,伴有腹部疼痛。」老師接著說:「我在先前並未觀察到這些症狀,現在突然出現變化,這就是所謂的災怪脈象。」

再進一步問:「是什麼原因導致這樣的嘔吐和下痢?」老師回答:「可能是之前病人服用過某些藥物,現在才發作,所以稱之為災怪。」

所謂的災怪脈象,其實並不是脈象本身的問題,而是疾病在作祟,更準確地說,這種情況並非疾病本身所致,而是病人自己先前的行為導致的,可以說是一種無妄之災,讓人感到驚奇。這種情況,往往是因為病人沒有向醫生如實陳述病情和過去的治療經歷造成的錯誤。

7. 第十章

缺冬脈,當是脫簡。

問曰:東方肝脈,其形何似?師曰:肝者,木也,名厥陰。其脈微弦濡弱而長,是肝脈也。肝病自得濡弱者,愈也。

自得者,不改其常也。若但濡弱而無弦,則肝不弦,是無胃氣也。後仿此。

假令得純弦者,死。何以知之?以其脈如弦直,是肝臟傷,故知死也。

但弦而不見濡弱,是肝之真臟也。

南方心臟,其形何擬?師曰:心者,火也,名少陰。其脈洪大而長,是心脈也。心病自得洪大者,愈也。

心脈洪大而長,心為肝子,長者肝脈,子不離母也。諸家只謂浮大而散,是泥於《難經》,而未喻其真也。

假令脈來微去大,故名反,病在裡也。脈來頭小本大者,故名復,病在表也。上微頭小者,則汗出;下微本大者,則為關格不通,不得尿。頭無汗者,可治;有汗者,死。

來微去大,即所謂來不盛、去反盛也。病在裡者,陰盛也。脈來者,專指來之形勢也,脈之動也。陽氣前至,陰氣後至,故有頭有本。此頭小本大,非陽虛陰實也,乃邪格於表,氣來不能暢達,而鬱於後也,故名復。上,寸口也;微,略也;頭小者,汗出,陽虛不固,故見小弱。

下,尺中也;本大者,關格不通,不得尿;陰燥氣浮,故見盛大。《金匱要略》曰:浮者在後,其病在裡,腰痛背強不能行,必短氣而極。即此義也。此於脈來過指之時,分別首尾大小,以決表裡、上下、虛實之病,是診法之極細者。末二句,義似不續。若謂關格不通而頭有汗,是陰氣不得下通,而隨陽氣以上越也,則必脈來上頭大、下本小矣。此節與夏脈不屬,疑是第二章錯簡。

按:濕家下之,額上汗出,小便不利者,死;下利不止者,亦死。又「太陽篇」,:陰不得有汗。今頭汗出,故知非少陰也。注云:少陰證,但頭汗出,則死矣。仲景論頭汗死證止此,其後條解者,即援為本節註腳。蓋寒邪干心,本為賊邪,寒束於外,火鬱於內,其根未拔;火越於上,寒逼於下,則根撥矣。頭小本大,其脈為短,與長相反,是寒水凌心之象也。

頭汗不尿,是上竭下厥之候也。

西方肺脈,其形何似?師曰:肺者,金也,名太陰。其脈毛浮也,肺病自得此脈。若得緩遲者,皆愈;若得數者,則劇。何以知之?數者,南方火,火克西方金,法當癰腫,為難治也。

秋,揪也,斂之義也。人氣乍斂,則外不能盛;而炎夏久汗,津液不充,則內不能實。毛浮者,略沉於夏脈,而浮候輕虛如毛,不及夏脈之洪大也。故《內經》曰:秋日下膚。非極浮薄中空,無根如毛之輕也。癰腫脈數,非難治;癰腫在肺,而肺脈數,則難治也。

白話文:

[第十章]

這段文字討論了四個方向的臟腑脈象,以及它們的健康與疾病狀態。

首先,對於東方的肝脈,肝象徵木,又被稱作厥陰。肝脈應當呈現為微弦且柔弱而長的特徵,這就是肝脈的表現。如果肝病患者得到的脈象仍然保持這種柔弱的特徵,就表示病情正在好轉。

然而,如果脈象僅僅是柔弱,而不具備弦的特性,這就意味著肝脈失去了其特徵,表示肝臟沒有正常的胃氣,這是一個不好的跡象。後面的脈象解析都遵循這樣的原則。

如果得到的脈象完全呈現為弦狀,這是死亡的預兆。為什麼呢?因為這種脈象像弦一樣直,顯示肝臟受到了損傷,所以知道患者將會死亡。

再者,如果脈象只有弦的特性,卻沒有柔弱的特徵,這就表示肝臟的真正問題。

接下來,對於南方的心臟,心象徵火,又被稱作少陰。心脈應該呈現為洪大且長的特徵,這就是心脈的表現。如果心病患者得到的脈象仍然是洪大且長,表示病情正在好轉。

對於心脈的洪大且長,心臟作為肝臟的子臟,脈象的長度代表著肝脈,這表示子臟(心)和母臟(肝)之間的聯繫並未斷絕。過去的醫學理論認為脈象應當浮大且散,但這其實是對《難經》的誤解,並未理解其中真正的含義。

假設脈象在初見時微弱,但後續變得強大,被稱為"反",這表示病在體內。如果脈象在開始時較小,但在後端變大,被稱為"復",這表示病在體表。如果脈象在前端(寸口)微弱,表示會有出汗的情況。如果脈象在後端(尺中)較大,表示關格不通,無法排尿。如果頭部不出汗,表示可以治療;如果頭部有汗,則表示病情危急。

再者,如果脈象在初見時微弱,但後續變得強大,表示病在體內,這是因為體內陰氣過剩。"脈來"專指脈象的形態和動態。陽氣先到,陰氣後到,所以脈象有前端和後端之分。頭小本大並不是陽虛陰實,而是邪氣阻礙了表皮,導致氣流無法順利通過,而在後端積聚,因此被稱為"復"。"上"指的是寸口,"微"表示稍微,"頭小"表示出汗,這是因為陽氣虛弱,無法固守身體,因此脈象顯得較小且虛弱。

"下"指的是尺中,"本大"表示關格不通,無法排尿。這是因為陰燥氣浮,所以脈象顯得較大且壯。《金匱要略》提到:如果浮象出現在後端,表示病在體內,會出現腰痛、背部僵硬等症狀,並且呼吸短促、極度疲憊。這正是這裡所描述的意義。在脈象超過手指範圍時,根據脈象的前端和後端大小來判斷表裡、上下、虛實的疾病,這是診斷方法中最精細的部分。最後兩句似乎有些不連貫。如果說關格不通且頭部有汗,表示陰氣無法下降,而是跟隨著陽氣上升,那麼脈象應該是前端大、後端小。這一節與夏季脈象不相關,懷疑是第二章的錯簡。

此外,對於濕家下痢的情況,如果額頭出汗,且小便不順暢,這表示病情嚴重,可能導致死亡;如果下痢持續不止,同樣也可能導致死亡。在"太陽篇"中提到:陰氣不能產生汗水。現在頭部出汗,所以知道這不是少陰的症狀。注釋指出:如果出現少陰症狀,只有頭部出汗,就會導致死亡。這是張仲景對於頭部出汗導致死亡的唯一論述,後面的條目解釋引用了這一節作為註腳。因為寒邪侵犯心臟,本質上是邪氣入侵,寒氣束縛在外,火氣鬱結於內,病根尚未拔除;火氣向上發散,寒氣向下壓迫,這表示病根已經被清除。頭小本大的脈象表示脈象短小,與長脈相反,這是寒水凌心的象徵。

頭部出汗且無法排尿,表示上焦虛竭、下焦厥逆的徵兆。

最後,對於西方的肺脈,肺象徵金,又被稱作太陰。肺脈應該呈現為浮動且輕微的特徵,這是肺脈的表現。如果肺病患者得到緩慢或遲緩的脈象,都表示病情正在好轉;但如果得到快速的脈象,則表示病情加重。為什麼呢?因為快速的脈象象徵南方的火,火能剋制西方的金,按照自然法則,這通常會導致腫脹,因此很難治療。

秋季,象徵收斂,是收縮的意思。人體的氣血在這個季節開始收斂,因此外部表現不能過於旺盛;而且經過漫長的夏季,大量出汗,體內的津液無法充分補充,因此內部也不能過於充實。肺脈的浮動且輕微特徵,略低於夏季的脈象,且浮動的感覺輕虛如毛,不如夏季脈象的洪大。因此,《黃帝內經》提到:秋季的脈象應當下膚,並非極度浮動、中空、無根如毛的輕微特徵。腫脹且脈象快速,並非難以治療;但如果腫脹出現在肺臟,且肺脈也快速,這就表示病情嚴重,很難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