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別錄》~ 下品·卷第三 (14)
下品·卷第三 (14)
1. 苦瓠
有毒。生晉地。
《本經》原文:苦瓠,味苦,寒。主大水,面目四肢浮腫,下水,令人吐。生川澤。
白話文:
苦瓠這種植物有毒。它生長在晉地(大約是現在山西一帶)。
《神農本草經》記載:苦瓠,味道苦澀,性質寒涼。主要能治療全身水腫,臉部和四肢浮腫,可以通利小便,但會令人嘔吐。生長在沼澤地帶。
2. 水斳
無毒。生南海。
《本經》原文:水斳,味甘,平。主女子赤沃,止血養精,保血脈,益氣,令人肥健嗜食。一名水英。生池澤。
白話文:
沒有毒性。生長在南海一帶。
《本經》原文說:水芹,味道甘甜,性平和。主要治療婦女赤白帶下,能止血、滋養精血、保護血管、補益氣力,使人身體肥胖健壯且食慾旺盛。又名水英。生長在池塘沼澤中。
3. 蓴
味甘,寒,無毒。主治消渴,熱痹。
白話文:
味道甘甜,性寒涼,沒有毒性。主要可以治療糖尿病(消渴)和發熱引起的關節疼痛(熱痹)。
4. 落葵
味酸,寒,無毒。主滑中,散熱。實,主悅澤人面。一名天葵,一名繁露。
白話文:
味道酸,性寒,沒有毒性。主要能使腸道滑利,散發體內熱氣。果實,能使人容貌潤澤。又名天葵,又名繁露。
5. 蘩蔞
味酸,平,無毒。主治積年惡瘡不愈。五月五日日中採,干,用之當燔。
白話文:
味道酸,性平和,沒有毒性。主要治療多年難以痊癒的惡性瘡瘍。在農曆五月五日正午時採摘,曬乾後使用,可以用來燒灼患處。
6. 蕺
味辛,微溫。主治蠷螋溺瘡,多食令人氣喘。
白話文:
味道辛辣,性質稍微溫熱。主要治療蠷螋(俗稱耳夾子)的排泄物造成的皮膚潰瘍,吃太多會使人氣喘。
7. 葫
味辛,溫,有毒。主散癰腫、䘌瘡,除風邪,殺毒氣。獨子者,亦佳。歸五臟。久食傷人,損目明。五月五日採之。
白話文:
味道辛辣,性溫,有毒。主要功效是散除癰腫、惡瘡,驅除風邪,殺滅毒氣。單獨結成的果實,效果也很好。歸屬於五臟。長期食用會傷害身體,損害視力。在農曆五月初五採收。
8. 蒜
味辛,溫,無毒。歸脾腎。主治霍亂,腹中不安,消穀,理胃,溫中,除邪痹毒氣。五月五日採之。
〔附〕
白話文:
味道辛辣,性溫,沒有毒性。歸屬於脾經和腎經。主要治療霍亂,腹部不適,能幫助消化穀物,調理腸胃,溫暖中焦,驅除邪氣和痹症毒氣。最好在農曆五月初五採摘。
〔附註〕
9. 蕓薹
味辛,溫,無毒。主治風遊丹腫,乳癰。
又,芸臺,春食之,能發痼疾。此人間所啖菜也。
白話文:
味道辛辣,屬性溫熱,沒有毒性。主要治療風邪引起的丹毒腫痛,以及乳房的癰瘡。
另外,蕓薹這種菜,春天吃的話,容易引發舊有的疾病。這是在民間當作蔬菜食用的。
10. 腐婢
無毒。止消渴。生漢中,即小豆華也。七月採,陰乾。
《本經》原文:腐婢,味辛,平。主痎瘧,寒熱邪氣,泄利,陰不起,病酒頭痛。
白話文:
腐婢,沒有毒性。可以止渴。生長在漢中一帶,就是小豆的花。在農曆七月採收,陰乾即可。
《本草經》原文說:腐婢,味道辛辣,性平。主要治療瘧疾,寒熱的邪氣,腹瀉,男性陰莖勃起障礙,以及飲酒過多引起的頭痛。
11. 扁豆
味甘,微溫。主和中,下氣。葉,主治霍亂吐下不止。
白話文:
扁豆,味道甘甜,性質稍微溫和。主要功能是調和脾胃,使氣往下走。扁豆葉子,主要可以治療霍亂引起的上吐下瀉不止。
12. 黍米
味甘,溫,無毒。主益氣,補中,多熱令人煩。
白話文:
味道甘甜,性溫和,沒有毒性。主要功效是能夠增補氣力,調養脾胃,但是吃多了容易生熱,讓人感到煩躁。
13. 粳米
味甘、苦,平,無毒。主益氣,止煩,止泄。
白話文:
味道甘甜、略帶苦味,性質平和,沒有毒性。主要功效是補養氣血,止息煩躁,以及止瀉。
14. 稻米
味苦。主溫中,令人多熱,大便堅。
白話文:
稻米,味道苦澀。主要作用是溫暖脾胃,但會使人容易感到燥熱,並導致大便乾硬。
15. 稷米
味甘,無毒。主益氣,補不足。
白話文:
味道甘甜,沒有毒性。主要功效是增強體力,補養身體的虛弱不足。
16. 醋
味酸,溫,無毒。主消癰腫,散水氣,殺邪毒。
白話文:
味道是酸的,性質溫和,沒有毒性。主要可以消除癰腫,散除體內的水濕之氣,並殺滅有害的病邪之毒。
17. 醬
味鹹,酸,冷利。主除熱,止煩滿,殺百藥、熱湯及火毒。
白話文:
味道鹹、酸,性質寒涼而滑利。主要功效是清除熱邪,止息煩躁和脹滿的感覺,還能解百藥之毒、熱湯燙傷以及火毒。
18. 鹽
味鹹,溫,無毒。主殺鬼蠱,邪注,毒氣,下部䘌瘡,傷寒熱,吐胸中痰澼,止心腹卒痛,堅肌骨。多食傷肺,喜咳。
白話文:
味道鹹,性溫和,沒有毒性。主要功效是殺滅鬼魅、蠱毒,驅逐邪氣侵擾,解毒,治療下部的瘡瘍,以及傷寒引起的發熱,可以使胸中的痰液排出,也能止住心腹突然發生的疼痛,並能使肌肉骨骼堅固。但是吃多了會損傷肺部,容易引起咳嗽。
19. 舂杵頭細糠
主治卒噎。
白話文:
治療突然發生的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