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陶弘景輯錄

《名醫別錄》~ 下品·卷第三 (11)

回本書目錄

下品·卷第三 (11)

1. 狐陰莖

味甘,有毒。主治女子絕產,陰癢,小兒陰頹卵腫;五臟及腸,味苦,微寒,有毒。治蠱毒寒熱,小兒驚癇。雄狐屎,燒之辟惡。在木石上者是。

白話文:

狐陰莖,味道甘甜,但有毒。主要用於治療婦女不孕、陰部搔癢,以及男童陰囊腫大;狐的五臟和腸子,味道苦澀,性微寒,有毒。可以用來治療蠱毒引起的寒熱病,以及小兒驚風癲癇。雄狐的糞便,燒過之後可以避除穢氣。生長在樹木或石頭上的才是真的。

2. 麋脂

無毒。柔皮膚,不可近陰,令痿。(畏大黃。)角,味甘,無毒。治痹,止血,益氣力。生南山及淮海邊澤中,十月取。

《本經》原文:麋脂,味辛,溫。主癰腫、惡瘡、死肌,寒風濕痹,四肢拘緩不收,風頭腫氣,通湊理。一名宮脂。生山谷。

白話文:

麋脂

沒有毒性。可以使皮膚柔潤,但不可靠近陰部,會導致陰莖痿軟。(畏懼大黃。)

麋角

味道甘甜,沒有毒性。可以治療痺症,止血,增強氣力。生長在南山以及淮海邊的沼澤地帶,在十月採收。

《本經》原文翻譯:

麋脂,味道辛辣,性質溫熱。主要治療癰腫、惡瘡、壞死肌肉,寒風濕痺,四肢拘攣、活動不靈活,以及風邪引起的頭部腫痛,能疏通皮膚的腠理。又名宮脂。生長在山谷中。

3. 蝦蟆

有毒。主治陰蝕,疽癘,惡瘡,猘犬傷瘡,能合玉石。一名蟾蜍,一名去𪓰,一名去甫,一名苦蠪。生江湖。五月五日取陰乾,東行者良。

又,腦,主明目,治青盲也。

《本經》原文:蝦蟆,味辛,寒。主邪氣,破症堅血,癰腫陰瘡。服之不患熱病。生池澤。

白話文:

蝦蟆有毒。主要治療陰部潰爛、惡性腫瘡、嚴重皮膚病、瘋狗咬傷造成的瘡,還可以黏合玉石。牠又被稱為蟾蜍,別名還有去𪓰、去甫、苦蠪。生長在江河湖泊。最好在端午節那天捕捉,陰乾後使用,向東邊移動的蟾蜍效果更好。

另外,蝦蟆的腦,可以使眼睛明亮,治療青光眼。

《本經》記載:蝦蟆,味道辛辣,屬性寒涼。主要治療邪氣,能破除堅硬的腫塊和瘀血,以及各種癰腫和陰部瘡瘍。服用後不會得熱性疾病。生長在池塘沼澤。

4.

味甘,寒,無毒。主治小兒赤氣,肌瘡,臍傷,止痛,氣不足。一名長股,生水中,取無時。

白話文:

味道甘甜,性寒,沒有毒性。主要可以治療小兒皮膚發紅的病症、肌肉瘡瘍、臍帶損傷,能夠止痛,並能補益氣虛的狀況。別名叫做長股,生長在水中,隨時都可以捕取。

5. 石蠶

有毒,生江漢。

《本經》原文:石蠶,味鹹,寒。主五癃,破石淋,墮胎。肉,解結氣,利水道,除熱。一名沙蝨。生池澤。

白話文:

石蠶,有毒,生長在江漢一帶。

《本經》記載:石蠶,味道鹹,性寒。主要治療五種癃閉症,能化解結石引起的淋症,以及墮胎。石蠶的肉,能解開鬱結的氣,疏通水道,清除熱邪。又名沙蝨,生長在池塘沼澤。

6. 蚺蛇膽

味甘、苦,寒,有小毒。主治心腹䘌痛,下部䘌瘡,目腫痛。膏,平,有小毒。治皮膚風毒,婦人產後腹痛余疾。

白話文:

翻譯內容:

蚺蛇膽,味道甘甜帶苦,藥性寒涼,帶有微小毒性。主要治療心腹絞痛、下身陰瘡以及眼睛紅腫疼痛。用蚺蛇膽製成的藥膏,藥性平和,帶有微小毒性。可以治療皮膚風毒,以及婦女產後腹痛等相關疾病。

7. 蝮蛇膽

味苦,微寒,有毒。主治䘌瘡。肉,釀作酒,治癩疾,諸瘻,心腹痛,下結氣,除蠱毒。其腹中吞鼠,有小毒,治鼠瘻。

白話文:

味道苦,性微寒,有毒。主要治療䘌瘡(一種皮膚病)。蝮蛇肉可以用來釀酒,可以治療癩病、各種瘻管,心腹疼痛,以及腹部脹氣,還可以去除蠱毒。蝮蛇腹中吞食老鼠,帶有微小的毒性,可以治療鼠瘻(因鼠類咬傷或感染引起的疾病)。

8. 蛇蛻

味甘,無毒。主治弄舌搖頭,大人五邪,言語僻越,惡瘡,嘔咳,明目。一名龍子皮。生荊州及田野。五月五日、十五日取之良。(畏磁石及酒。)

《本經》原文:蛇蛻,味鹹,平。主小兒百二十種驚癇,瘛瘲癲疾,寒熱腸痔,蟲毒,蛇癇。火熬之良。一名龍子衣,一名蛇符,一名龍子單衣,一名弓皮。生川穀。

白話文:

蛇蛻,味道甘甜,沒有毒性。主要治療小兒吐舌搖頭、大人五種邪病(指精神或行為異常)、說話不正常、惡性瘡瘍、嘔吐咳嗽,以及使眼睛明亮。別名又叫做龍子皮。生長在荊州及田野。最好在五月五日或十五日採集。(忌與磁石和酒同時使用。)

《本經》原文:蛇蛻,味道鹹,性平。主要治療小兒一百二十種驚風抽搐、瘈瘲(手足抽搐)、癲癇病、寒熱病、腸痔、蟲毒和蛇癇(類似癲癇的症狀)。用火烤過效果更好。別名又叫做龍子衣、蛇符、龍子單衣、弓皮。生長在山谷中。

9. 蜈蚣

有毒。主治心腹寒熱結聚,墮胎,去惡血。生大吳江南。赤頭足者良。

《本經》原文:蜈蚣,味辛,溫。主鬼注蠱毒,啖諸蛇、蟲、魚毒,殺鬼物老精溫瘧,去三蟲。生川穀。

白話文:

蜈蚣有毒。主要治療心腹因寒熱引起的結塊聚積,墮胎,去除惡血。多產於大吳江以南地區。紅色頭足的蜈蚣品質較好。

《本經》原文說:蜈蚣,味道辛辣,性溫。主要治療鬼注蠱毒,被蛇、蟲、魚咬傷的毒,能殺死鬼怪精靈引起的疾病、老瘧,以及去除體內的三種寄生蟲。多產於川谷地區。

10. 馬陸

有毒。主治寒熱痞結,脅下滿。一名馬軸。生玄菟。

《本經》原文:馬陸,味辛,溫。主腹中大堅症,破積聚息肉,惡瘡白禿。一名百足。生川穀。

白話文:

馬陸這種蟲子有毒。主要治療寒熱引起的胸腹痞塞不適,以及脅肋部位脹滿的症狀。它又名馬軸。產於玄菟郡一帶。

《本經》記載:馬陸,味道辛辣,性溫。主要治療腹中堅硬的腫塊,能破除體內積聚的腫塊、息肉,以及惡瘡和白禿等皮膚疾病。又名百足,生長在山谷中。

11. 蠮螉

無毒。主治鼻窒。其土房主癰腫,風頭。一名土蜂。生熊耳及牂牁,或人屋間。

《本經》原文:蠮螉,味辛,平,主久聾,咳逆毒氣,出刺出汗。生川穀。

白話文:

蠮螉沒有毒。主要治療鼻塞不通。牠們築的土巢可以治療癰腫、頭部風疾。又名土蜂。生長在熊耳草及牂牁一帶,有時也會在人居住的房屋裡發現。

《本經》記載:蠮螉,味道辛辣,性平,主要治療長久的耳聾、氣逆咳嗽、體內毒氣,可以使毒氣通過發汗排出體外。生長在四川的山谷中。

12. 雀甕

無毒。生漢中,採蒸之,生樹枝間,蛅蟖房也。八月取。

《本經》原文:雀甕,味甘,平。主小兒驚癇,寒熱結氣,蠱毒鬼注。一名躁舍。

白話文:

沒有毒性。生長在漢中地區,採集後蒸過,是長在樹枝間的,也就是蛅蟖的巢穴。在八月採收。

《本草經》記載:雀甕,味道甘甜,性平和。主要治療小兒驚風、癲癇、寒熱結聚的氣滯,以及蠱毒鬼注等病症。又名躁舍。

13. 鼠婦

微寒,無毒。一名蜲𧑓。生魏郡及人家地上,五月五日取。

《本經》原文:鼠婦,味酸,溫。主氣癃不得小便,婦人月閉血瘕,癇痓寒熱,利水道。一名負蟠,一名𧉅𧍧。生平谷。

白話文:

鼠婦,性微寒,沒有毒性。又名蜲𧑓。生長在魏郡一帶和一般人家房屋的地面上,在農曆五月五日採集。

《本經》記載:鼠婦,味道酸,性溫。主要治療小便不通暢、婦女月經閉止、血塊積聚、癲癇抽搐、發冷發熱等症狀,能疏通水道。別名負蟠,又名𧉅𧍧。生長在平谷。

14. 螢火

無毒。一名放光,一名熠耀,一名即炤。生階地。七月七日取,陰乾。

《本經》原文:螢火,味辛,微溫。主明目,小兒火瘡傷熱氣,蠱毒鬼注,通神精。一名夜光。生池澤。

白話文:

螢火蟲,沒有毒性。它還有別名叫放光、熠耀、或即炤。通常生長在階梯狀的地面上。在農曆七月七日採集,然後陰乾。

《本草經》記載:螢火蟲,味道辛辣,性質稍微溫熱。主要功效是使眼睛明亮,治療小兒因火毒引起的瘡瘍和熱氣,解蠱毒和鬼注,並有通神精的作用。它還有一個別名叫夜光,通常生長在池塘或沼澤邊。

15. 衣魚

無毒。主治淋,墮胎,塗瘡,滅瘢。一名蟫。生咸陽。

《本經》原文:衣魚,味鹹,溫。主婦人疝瘕,小便不利,小兒中風項強,背起摩之。一名白魚。生平澤。

白話文:

沒有毒性。主要治療小便淋瀝不暢、墮胎、塗抹瘡瘍、消除疤痕。又名蟫。產於咸陽。

《本經》原文說:衣魚,味道鹹,性溫。主要治療婦女腹部疝氣腫塊,小便不暢,小兒中風導致頸項僵硬,背部僵硬,可以將衣魚磨成粉塗抹於患處。又名白魚。產於平坦的沼澤地。

16. 白頸蚯蚓

大寒,無毒。主治傷寒伏熱,狂謬,大腹,黃疸。一名土龍。三月取,陰乾。

又,蚯蚓,鹽沾為汁,治耳聾。

《本經》原文:蚯蚓,味鹹,寒。主蛇瘕,去三蟲伏屍,鬼注蠱毒,殺長蟲,仍自化作水。生平土。

白話文:

白頸蚯蚓

性大寒,沒有毒性。主要治療傷寒潛伏的熱症、精神錯亂胡言亂語、腹部腫大、黃疸病。它又名土龍。在三月捕捉,然後陰乾。

另外,蚯蚓沾鹽後取出的汁液,可以治療耳聾。

《本經》原文翻譯:

蚯蚓,味道鹹,性寒。主要治療蛇瘕病(腹部有腫塊,類似蛇狀的病症),可以去除體內的三種寄生蟲、潛伏的屍體毒素、鬼注蠱毒,能夠殺死長形的蟲子,而且它本身會化成水。蚯蚓生長在平坦的泥土中。

17. 螻蛄

無毒。生東城,夏至取,曝乾。

《本經》原文:螻蛄,味鹹,寒。主產難,出肉中刺,潰癰腫,下哽噎,解毒,除惡瘡。一名蟪蛄,一名天螻,一名𧎅。夜出者良,生平澤。

白話文:

沒有毒性。產於東城一帶,在夏至時節捕捉,曬乾後使用。

《本草經》原文記載:螻蛄,味道鹹,性質寒涼。主要用於治療難產,可以將肌肉中的刺排出,使癰腫潰散,也能夠治療咽喉阻塞、吞嚥困難,有解毒功效,並能去除惡性瘡瘍。螻蛄又名蟪蛄、天螻、或𧎅。夜晚出來活動的螻蛄品質較好,多生長在平坦的濕地。

18. 蜣螂

有毒。主治手足端寒,肢滿賁豚。生長沙。五月五日取,蒸,藏之。臨用當炙。勿置水中。令人吐。(畏羊角、石膏。)

又,搗為丸,塞下部,引痔蟲出盡,永瘥。

《本經》原文:蜣螂,味鹹,寒。主小兒驚癇瘛瘲,腹脹寒熱,大人癲疾狂易。一名蛣蜣。火熬之良。生池澤。

白話文:

蜣螂

有毒。主要治療手腳冰冷,四肢脹滿如腫,腹部感覺像有豬在奔跑的病症。生長在長沙地區。在農曆五月五日採集,蒸過後儲存起來。臨用時要烤過。不要放在水中,會讓人嘔吐。(忌與羊角、石膏同用。)

另外,將蜣螂搗成泥製成藥丸,塞入肛門,可以將痔瘡中的蟲引出,徹底治癒。

《本經》原文:蜣螂,味道鹹,性寒。主要治療小兒驚風抽搐,腹脹發冷發熱,以及成年人的癲癇、狂躁病。別名叫做蛣蜣。用火烤過效果更好。生長在池塘沼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