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別錄》~ 上品·卷第一 (4)
上品·卷第一 (4)
1. 松
根白皮,主辟穀,不飢。
《本經》原文:松脂,味苦,溫。主疽惡創,頭瘍白禿,疥瘙風氣,安五臟,除熱。久服輕身不老延年。一名松膏,一名松肪。生山谷。
白話文:
松脂,味道苦,性溫。主要用於治療惡性的膿腫、瘡口、頭部潰瘍、禿頭、疥瘡、風濕,還能安定五臟六腑,清熱。長期服用可以減輕體重,延緩衰老,延長壽命。別名松膏或松肪。生長在山間谷地。
2. 柏實
無毒。主治恍惚、虛損,吸吸歷節,腰中重痛,益血,止汗。生太山。柏葉尤良。
白話文:
沒有毒性。主要治療心神不定、體虛損耗,呼吸急促,腰間沈重疼痛,補血,止汗。生長在泰山。柏葉特別好。
3. 柏葉
味苦,微溫,無毒。主治吐血,衄血,利血,崩中,赤白,輕身,益氣。令人耐風寒,去濕痹,止飢。四時各依方面採,陰乾。
白話文:
本草味苦,微溫,無毒。主要治療吐血、鼻血、通血脈、崩漏、白帶、減輕體重、增強氣力。能使人耐寒、祛除濕痹、止飢。一年四季都可以按照各地情況採集,在陰影下晾乾。
4. 柏白皮
主治火灼,爛瘡,長毛髮。(牡蠣、桂、瓜子為之使,惡菊花、羊蹄、諸石及面曲。)
白話文:
主要治療火傷、潰瘍、生長毛髮。(牡蠣、桂枝、瓜子用作輔助藥物,忌用菊花、羊蹄、各種礦石和麵麴。)
《本經》原文:柏實,味甘,平。主驚悸,安五臟,益氣,除濕痹。久服,令人悅澤美色,耳目聰明,不飢不老,輕身延年。生山谷。
白話文:
《本草經》記載:柏子,味道甘甜,性情平和。主要用於治療驚悸不安,安撫五臟,增強氣血,消除濕痹。長期服用,可以讓人面色紅潤,耳聰目明,不飢餓也不衰老,身體輕盈,延年益壽。柏子生長在山谷中。
5. 天門冬
味甘,大寒,無毒。保定肺氣,去寒熱,養肌膚,益氣力,利小便,冷而能補。久服不飢。二月、三月、七月、八月採根,曝乾。(垣衣、地黃為之使,畏曾青。)
白話文:
具有甘甜味道,性大寒,沒有毒性。能固護肺氣,消除寒熱,滋養皮膚,增強體力,利尿消腫,性寒但能滋補。長期服用可以不飢餓。在二月、三月、七月、八月採收根部,曬乾。配合垣衣、地黃一起服用,忌諱與曾青同時服用。
《本經》原文:天門冬,味苦,平。主諸暴風濕偏痹,強骨髓,殺三蟲,去伏屍。久服,輕身益氣延年。一名顛勒(爾雅)注引「門冬一名滿冬」(今本無)生山谷。
白話文:
《本草綱目》原句:天門冬,味道苦、性味平。主治各種暴發性風濕引起的偏側癱瘓,強壯骨髓,殺死體內的寄生蟲,驅除伏屍。長期服用,能減輕體重、增強元氣、延年益壽。別名顛勒(爾雅)注引:「門冬又名滿冬」(現在的版本中沒有這句)。生長於山谷之中。
6. 麥門冬
微寒,無毒。主治身重目黃,心下支滿,虛勞、客熱,口乾、燥渴,止嘔吐,愈痿蹶,強陰,益精,消穀調中,保神,定肺氣,安五臟,令人肥健,美顏色,有子。秦名、羊韭,齊名愛韭,楚名烏韭,越名羊蓍,一名禹葭,一名禹餘糧。葉如韭,冬夏長生。生函谷及堤阪肥土石間久廢處。
白話文:
性微寒,無毒。
主治功效:
- 身體沉重,眼睛發黃
- 心窩脹滿
- 虛弱,外感熱邪
- 口乾,口渴
- 止嘔吐
- 治療痿疾,強壯身體
- 補腎強陰,益精壯陽
- 消化健胃,調和中氣
- 保養精神,定住肺氣
- 安心寧神,令人肥胖健壯,容光煥發,生育能力強。
別名: 秦國稱作「秦名」,齊國稱作「愛韭」,楚國稱作「烏韭」,越國稱作「羊蓍」,別名還有「禹葭」、「禹餘糧」。
外形特徵: 葉片像韭菜,一年四季常青。
生長環境: 生長在函谷關和堤阪一帶的肥沃土壤或石縫間的荒廢地。
二月、三月、八月、十月採,陰乾。(地黃、車前為之使,惡款冬、苦瓠,畏苦參、青蘘。)
白話文:
在農曆的二月、三月、八月和十月採收,曬乾後使用。(地黃和車前子為佐藥,忌用款冬花和苦瓠,與苦參、青黛相剋。)
《本經》原文:麥門冬,味甘,平。主心腹結氣,傷中傷飽,胃絡脈絕,羸瘦短氣。久服,輕身不老不飢。生川穀及堤阪。
白話文:
麥門冬味甘性平,可以治療胸腹積氣、飲食不消、胃部經絡阻塞、體虛瘦弱、呼吸短促等症狀。長期服用,可以輕身延年,不老不餓。生長在河谷和山坡上。
7. 術
味甘,無毒。主治大風在身面,風眩頭痛,目淚出,消痰水,逐皮間風水結腫,除心下急滿,及霍亂,吐下不止,利腰臍間血,益津液,暖胃,消穀,嗜食。一名山姜,一名山連。生鄭山、漢中、南鄭。二月、三月、八月、九月採根,曝乾。(防風、地榆為之使。)
白話文:
這種草藥味道甘甜,無毒。
主要功效:
- 治療身體和臉部大風病
- 治療風眩頭痛、流眼淚
- 消解痰水
- 排出皮膚間因風水而造成的腫塊
- 緩解心下急躁、腹脹
- 止住霍亂,控制頻繁嘔吐和腹瀉
- 促進腰臍間血氣運行
- 生津止渴
- 溫暖胃部,促進消化
- 增加食慾
別名:
- 山姜
- 山連
產地:
- 鄭山
- 漢中
- 南鄭
採收時間:
- 二月、三月、八月、九月
採集方式:
- 採挖根部
- 曬乾後備用
注意事項:
- 可以搭配防風、地榆一同使用。
《本經》原文:術,味苦,溫。主風寒濕痹,死肌痙疸,止汗,除熱,消食。作煎餌久服,輕身延年不飢。一名山薊。生山谷。
白話文:
術藥性苦、溫和。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痺、肌肉萎縮、痙攣、黃疸,還有止汗、清熱、消食的作用。長期煮成藥湯服用,可以減輕體重、延年益壽,並且不容易感到飢餓。術又名山薊,生長在山谷中。
8. 葳蕤
無毒。主治心腹結氣,虛熱,濕毒,腰痛,莖中寒,及目痛眥爛淚出。一名熒,一名地節,一名玉竹,一名馬薰。生太山及丘陵。立春後採,陰乾。(畏滷咸。)
白話文:
無毒。主要治療心腹脹氣、虛火、濕毒、腰痛、莖中寒症和眼睛疼痛、紅腫流淚。別名為熒、地節、玉竹、馬薰。生長於泰山和丘陵。立春後採摘,陰乾。(忌諱接觸滷鹹的東西。)
《本經》原文:案本條是名醫附經為說,其經文為:女葳,味甘,平。主中風暴熱,不能動搖,跌筋結肉,諸不足。久服,去面黑皯,好顏色潤澤,輕身不老。生山谷。
白話文:
女葳,味甘,性平。可以治疗中风发热、不能行动、跌伤筋骨、各种不足。长期服用,可以去除面部黑斑,使面色红润光泽,轻身延年益寿。生长在山谷里。
9. 黃精
味甘,平,無毒。主補中益氣,除風濕,安五臟。久服輕身、延年、不飢。一名重樓,一名菟竹,一名雞格,一名救窮,一名鹿竹。生山谷,二月採根,陰乾。
白話文:
這味藥材味道甘甜,性平,無毒。主要用於補益身體、增強氣血,去除風濕,安撫五臟六腑。長期服用可以減輕體重、延緩衰老、緩解飢餓感。別名有重樓、菟竹、雞格、救窮、鹿竹。生長在山谷中,二月時採收根部,在陰涼處晾乾。
10. 乾地黃
味苦,無毒。主治男子五勞、七傷,女子傷中、胞漏、下血,破惡血、溺血,利大小腸,去胃中宿食,飽力斷絕,補五臟內傷不足,通血脈,益氣力,利耳目。
白話文:
藥味苦,沒有毒性。主要用於治療男性勞累、受傷,女性產後虛弱、子宮出血、月經量過多,清除淤血、尿血,促進腸胃蠕動,消除胃中宿食,解除飽腹感,補充五臟因內傷造成的不足,疏通血脈,增加氣力和體力,改善耳目狀況。
11. 生地黃
大寒。主治婦人崩中血不止,及產後血上薄心、悶絕,傷身、胎動、下血,胎不落,墮墜,踠折,瘀血,留血,衄鼻,吐血,皆搗飲之。一名芐,一名⿰虫忽,一名地脈。生咸陽黃土地者佳。二月、八月採根,陰乾。(得麥門冬、清酒良,惡貝母,畏蕪荑。)
白話文:
大寒
主治婦女血崩不止,產後血氣上沖心臟導致昏厥,損傷身體,胎動引起下體出血,胎兒不下落、墮胎、胎位不正、瘀血、留血、流鼻血、吐血等症狀。將大寒搗碎服用即可。
別名:芐、⿰蟲忽、地脈。生長在鹹陽黃土地上的大寒品質最好。於二月和八月採挖根部,晾乾備用。(配伍麥門冬、清酒效果佳,忌與貝母同用,畏蕪荑。)
《本經》原文:乾地黃,味甘,寒。主折跌絕筋,傷中,逐血痹,填骨髓,長肌肉。作湯除寒熱積聚,除痹,生者尤良。久服輕身不老。一名地髓。生川澤。
白話文:
「本經」記載:乾地黃是一種味道甘甜,性質寒涼的藥材。它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導致的筋骨折斷,臟腑受傷,瘀血阻滯,以及滋養骨髓,生長肌肉。用乾地黃煎湯服用可以清除身體中的寒熱積聚,祛除風濕痹痛。新鮮的乾地黃效果尤佳。長期服用乾地黃可以減輕體重,延緩衰老。乾地黃又稱為「地髓」,生長在水澤地帶。
12. 菖蒲
無毒。主治耳聾、癰瘡,溫腸胃,止小便利,四肢濕痹,不得屈伸,小兒溫瘧,身積熱不解,可作浴湯。久服聰耳明目,益心智,高志不老。生上洛及蜀郡嚴道。一寸九節者良,露根不可用。五月、十二月採根,陰乾。(秦皮、秦艽為之使,惡地膽、麻黃去節。)
白話文:
無毒。主治耳聾、腫瘡,溫暖腸胃,止遺精,四肢濕氣痺痛,無法彎曲伸展,小兒發燒伴隨寒顫,身上熱氣難以消退,可用來作洗澡水。長期服用可以讓耳朵靈敏、眼睛明亮,增強心智,志向遠大且不顯老態。生長在上洛和蜀郡嚴道地區。一寸九節的最好,露出地面的根不能用。在五六月或十一月至十二月採集根部,陰乾後備用。(秦皮、秦艽是相匹配的中藥,忌用地膽草、麻黃和去掉節部的麻黃。)
《本經》原文:菖蒲,味辛,溫。主風寒濕痹,咳逆上氣,開心孔,補五臟,通九竅,明耳目,出聲音。久服輕身,不忘不迷惑,延年。一名昌陽。生池澤。
白話文:
菖蒲,味道辛辣,性質溫和。主治受風邪寒濕侵襲引起的關節痠痛,咳嗽逆氣,通暢心竅,滋補五臟,疏通九竅,明目聰耳,恢復聲音。長期服用可以減輕體重,增強記憶力,不迷惑,延年益壽。別名昌陽。生長在池塘沼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