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學輯要》~ 卷中 (1)
卷中 (1)
1. 浮
十八難曰。浮者。脈在肉上行也。
滑伯仁曰。浮。不沉也。按之不足。輕舉有餘。滿指浮上。曰浮。(診家樞要)
白話文:
第十八難說,浮脉是在皮肉表面上運行的。
滑伯仁說,浮就是不向下沉,輕輕一按感覺到脉力不足,稍微用力則脉象顯得有餘,整個手指感到脉搏向上浮起,這就叫做浮脉。
張介賓曰。大都浮而有力有神者。為陽有餘。陽有餘。則火必隨之。或痰見於中。或氣壅於上。可類推也。浮而無力空豁者。為陰不足。陰不足。則水虧之候。或血不營心。或精不化氣。中虛可知也。若以此等為表證。則害莫大矣。其有浮大弦硬之極甚。至四倍以上者。內經謂之關格。此非有神之謂。乃真陰虛極。而陽元無根。大凶之兆也。
白話文:
張介賓說:一般來說,脈相浮而有力、有精神的,表示陽氣過盛。陽氣過盛,就會伴隨著火氣。或者痰濕停留在體內,或者氣血淤塞在上焦。可以類推得知。脈相浮而無力、空虛的,表示陰氣不足。陰氣不足,就會出現體液虧損的情況。或者血氣無法濡養心臟,或者精氣無法化生為氣。可以知道體內虛弱了。如果將這些脈象當作表證來治療,那麼危害就很大了。有的脈相浮大、弦緊,極為嚴重,甚至超過平常的四倍以上。內經稱之為「關格」。這並不是有精神的脈象,而是真正的陰虛極盛,而陽氣沒有根源,是大凶之兆。
張路玉曰。浮脈者。下指即顯浮象。按之稍減而不空。舉之泛泛而流利。不似虛脈之按之不振。芤脈之尋之中空。濡脈之綿耎無力也。浮為經絡肌表之應。良由邪襲三陽經中。鼓搏脈氣於外。所以應指浮滿也。故凡浮脈主病。皆屬於表。但須指下有力。即屬有餘客邪。其太陽本經。
白話文:
張路玉說:浮脈指的是手指輕觸脈搏,就能明顯感受到浮起的脈象。按壓時稍微減弱,但不會空虛。抬起手指時脈搏流動順暢,不像虛脈按壓後無力振動,也不像芤脈按壓時中間空虛,更不像濡脈那樣綿軟無力。浮脈是經絡和肌肉表面的反應。由於邪氣侵襲三陽經,導致脈氣鼓動於外,所以手指按脈時會感覺浮滿。因此,所有浮脈為主證的疾病,都屬於表證。但是,需要手指按壓時有力的脈象才屬於邪氣有餘。邪氣侵襲的是太陽經。
風寒營衛之辨。全以浮緩浮緊分別。而為處治。其有寸關俱浮。尺中遲弱者。營氣不足。血少之故。見太陽一經。咸以浮為本脈。一部不逮。虛實懸殊。亦有六脈浮遲。而表熱裡寒。下利清穀者。雖始病有熱。可驗太陽。其治與少陰之虛陽發露不異。凡病久而脈反浮者。此中氣虧乏。
白話文:
風寒與營衛的辨證,完全根據浮緩、浮緊來區分,作為治療的依據。如果寸關脈都浮,尺脈遲弱,是營氣不足和血氣少的原因。在太陽経脈,都將浮脈作為主脈。如果一部脈位不及其他的脈位,虛實差別很大。也有些六脈浮遲,但表證熱,裡證寒,下利清穀的。雖然開始發病有熱,也可以驗證是太陽經證,其治療與少陰虛陽發露的治療方法相近。凡是疾病已久,脈反而浮起的,這是中氣虧乏。
不能內守也。若浮而按之漸衰。不能無假象發見之虞。又雜症之脈浮者。皆為風象。如類中風痱之脈浮。喘咳痞滿之脈浮。煩瞑衄血之脈浮。風水皮水之脈浮。消癉便血之脈浮。泄瀉膿血之脈浮。如上種種。或與證相符。或與證乖互。咸可治療。雖內經有腸澼下白沫。脈沉則生。
白話文:
無法內守真氣,若浮脈按診逐漸衰減,恐怕會產生錯誤的假象。此外,雜症中浮脈,皆為風象。例如:中風偏癱之脈浮、喘咳痞滿之脈浮、煩躁失眠衄血之脈浮、水腫腳氣之脈浮、消瘦便血之脈浮、泄瀉膿血之脈浮。如上列種種,或與症狀相符合,或與症狀相違背,皆可治療。雖然《內經》記載「腸道潰爛下白沫,脈沉則能存活。」
脈浮則死之例。然初起多有浮脈。可用升散而愈。當知陰病見陽脈者生。非若沉細虛微之反見狂妄躁渴。難於圖治。(醫通)
白話文:
脈象浮動主死亡。但是,疾病初期往往出現浮脈。這時可用升散藥物治療,從而痊癒。要知道,屬陰的疾病如果出現陽脈,表示有生機。這與沉細虛微的脈象相反,沉細虛微的脈象往往伴有狂妄躁渴,難以治療。
2. 芤
王士亨曰。芤脈之狀。如浮而大。於指面之下中斷。
白話文:
王士亨說,芤脉的特徵是浮而且大,在手指下的感覺中有中空的間斷感。
張三錫曰。芤。草名。其葉類蔥而中空。指下浮大而無力者是也。亡血陰虛。陽氣浮散之象也。血為氣配。陰血既傷。陽無所附。故有此脈。諸失血過多。及產後多見。(四診法)
劉三點曰。芤。浮而無力。(理玄秘要)
白話文:
張三錫說:芤,是一種草藥。它的葉子像蔥,但中間是空的。如果脈搏在手指按壓下浮大而無力,就是芤脈。這是氣血兩虛、陽氣浮散的徵象。氣要依附於血,血氣虛弱,陽氣就沒有依附的地方,所以會有這種脈象。失血過多或是產後常見到這種脈象。(《四診法》)
張介賓曰。浮大中空。按如蔥管。芤。為孤陽脫陰之候。為失血脫血。為氣無所歸。為陽無所附。芤雖陽脈。而陽實無根。總屬大虛之候。
白話文:
張介賓說:浮脈大而空虛,按壓下去像蔥管一樣。屬於孤陽脫陰的徵兆,代表血氣不足,流失過多。氣無歸處,陽氣無所依附。浮脈雖然屬於陽脈,但陽氣實質上沒有根基,總體來說是大虛的表現。
案芤脈。考古今諸說。大抵有三義。有謂浮大而軟。案之成兩條。中間空者。王叔和。崔嘉彥所說是也。有謂浮沉有力。中取無力者。李士材。張路玉所說是也。有謂浮而按之無力者。王士亨。張三錫所說是也。內終無芤脈。考諸仲景書。曰。脈弦而大。弦則為減。大則為芤。
白話文:
探討芤脈。考據古今不同的說法,大致有三個意思:
-
浮脈且大而軟,按壓後成兩條,中間空虛。這是王叔和和崔嘉彥的說法。
-
浮沉有力,按壓中間部分無力。這是李士材和張路玉的說法。
-
浮脈,按壓無力。這是王士亨和張三錫的說法。
然而,仲景的書中並沒有明確記載芤脈。他只曾提過「脈弦而大」,其中「弦」代表減,「大」代表芤。
減則為寒。芤則為虛。又曰。脈浮而緊。按之反芤。此為本虛。又曰。脈浮而芤。浮為陽。芤為陰。又曰。趺陽脈浮而芤。浮者衛氣衰。芤者營氣傷。此皆浮而無根之謂。而非謂他之體狀也。浮沉有。而中取無者。董西園。黃韞兮。嘗辨無其脈。極是矣。其按之中央空為兩條者。
白話文:
脈象減弱就代表身體偏寒,脈象虛浮就代表身體虛弱。也有人說,脈象浮而緊,按下去卻又感覺虛浮,這是本虛的表現。還有人說,脈象浮而虛浮,浮屬於陽,虛浮屬於陰。也有人說,趺陽脈浮而虛浮,浮是因為衛氣衰弱,虛浮是因為營氣受損。這些都是指脈象浮而無根,而不是指其他脈象的特徵。有的脈象雖然浮沉有別,但按下去卻摸不到,董西園和黃韞兮曾經指出這種情況是沒有脈象的,說得非常準確。他們還指出,按下去中央空虛,兩邊有兩條脈象,也是沒有脈象的表現。
即是雙弦之脈。於常患瘕聚人。間見之耳。巢源積聚候。診得心脈。沉而芤。時上下無常處。此蓋以中央空而兩邊有為義者。周禮醫聖階梯云。先君菊潭翁嘗曰。吾老醫也。從來不見芤脈。此蓋眩於諸家謬說。而不求諸古經故也。
白話文:
也就是弦脈加滑脈。常常在患有腫塊聚積的人身上才會出現。偶爾也會見於巢源積聚的患者。診斷時發現心脈沉滯且滑膩,時而上時而下,位置不定。這是因為中央氣血虛空,兩側氣血旺盛所致。《周禮醫聖階梯》一書中提到,先父菊潭翁曾經說過,我是個老醫生,從沒見過滑脈。這可能是因為被其他醫家的錯誤理論迷惑,而不去考究古代經書所言。
3. 滑
孫思邈曰。按之如動珠子。名曰滑。滑。陽也。(千金翼)
滑伯仁曰。滑。不澀也。往來流利。如盤走珠。
白話文:
孫思邈說,摸起來像滚动的珠子,這叫做滑脈。滑脈屬陽。
滑伯仁說,滑脈就是不滯澀,往來流利,如同珠子在盤中滾動。
張介賓曰。往來流利。如盤走珠。凡洪大芤實之屬。皆其類也。乃氣實血壅之候。為痰逆。為食滯。為嘔吐。為滿悶。滑大滑數。為內熱。上為心肺頭目咽喉之熱。下為小腸膀胱二便之熱。婦人脈滑數而經斷者。為有孕。若平人脈滑而和緩。此自榮沖充實之佳兆。若過於滑大。
白話文:
張介賓說:脈象來去流利,就像珠子在盤子上滾動。凡是洪大實大之脈,都屬於這一類。這是氣實血壅的徵兆,會導致痰逆、食積、嘔吐、滿悶等症狀。脈象滑大而數,說明內有熱症。上面可以反映心、肺、頭、目、咽喉的熱症,下面可以反映小腸、膀胱、二便的熱症。對於女性,如果脈象滑數而經期中斷,表示有孕。對於平常人,如果脈象滑而和緩,這是自榮充實的良好徵兆。但如果脈象過於滑大,
則為邪熱之病。又凡病虛損者。多有弦滑之脈。此陰虛然也。瀉利者亦多弦滑之脈。此脾腎受傷也。不得通以火論。
白話文:
這屬於邪熱引起的疾病。此外,凡是患有虛損疾病的人,大多都有弦滑的脈象。這是因為陰虛造成的。腹瀉的人也大多有弦滑的脈象。這是因為脾腎受傷造成的,不能單純以火熱之邪來論治。
案傷寒論。以滑為熱實之脈。曰。脈反滑。當有所去。下之乃愈。曰。脈滑而疾者。小承氣湯主之。曰。脈浮滑。此表有熱里有寒。曰。脈滑而厥者。里有熱也。曰。脈滑而數者。有宿食也。此皆為陽盛熱實之候。然虛家有反見滑脈者。乃是元氣外泄之候。學者可不細心體認哉。
白話文:
在《傷寒論》中,把脈搏滑動視為熱實的徵象。
- **脈反滑:**應當有排泄的病邪。瀉下後才能痊癒。
- **脈滑而疾:**適合使用小承氣湯。
- **脈浮滑:**表示表證有熱,裡證有寒。
- **脈滑而厥:**裡證有熱。
- **脈滑而數:**有宿食。
這些都是陽氣旺盛、熱氣實證的徵象。然而,虛證中也有脈象反見滑動的情況,這是元氣外泄的徵象。學習者不可不仔細體認。
4. 洪
嚴三點曰。洪。如春潮之初至。按之𢞓𢞓然。(脈法微旨○案字書。𢞓。懰同。怨也。於義難葉。當是溜溜之訛。)
白話文:
嚴三點說:「洪脈像春天的潮水剛開始到來一樣,按上去有滾動的感覺。」(《脈法微旨》註:案據字書,《溜溜》一詞與《怨怨》相同,意為不滿。但與文章中的意思難以呼應,應該是《溜溜》一詞的訛字。)
吳山甫曰。洪。猶洪水之洪。脈來大而鼓也。若不鼓。則脈形雖闊大。不足以言洪。如江河之大。若無波濤洶湧。不得謂之洪。
白話文:
吳山甫說:「洪」字的意思,就像洪水泛濫一樣。指脈搏來的又大又脹。如果沒有脹的感覺,即使脈象再寬大,也不足以稱為「洪脈」。就像江河雖然寬廣,但如果沒有波濤洶湧的現象,也不能稱為「洪水」。
張介賓曰。洪。大而實也。舉按皆有餘。洪脈為陽。凡浮芤實大之屬。皆其類也。為血氣燔灼。大熱之候。浮洪為表熱。沉洪為裡熱。此陽實陰虛。氣實血虛之候。若洪大至極。甚至四倍以上者。是即陰陽離絕。關格之脈也。不可治。
白話文:
張介賓說:洪脈是脈象大而實的意思,按壓時都感覺有餘力。洪脈屬於陽脈,凡是浮大、實大等脈象都屬於這種類型。這是氣血過盛、大熱的徵兆。浮洪脈表示表熱,沉洪脈表示裡熱。這是陽盛陰虛、氣盛血虛的徵候。如果洪脈大到極點,甚至是正常脈搏的四倍以上,那就是陰陽離絕、脈路不通的脈象,這種情況無法治療。
張路玉曰。洪脈者。既大且數。指下累累如連珠。如循琅玕。不似實脈之舉按逼。逼滑脈之耎滑流利也。洪。為火氣燔灼之候。仲景有服桂枝湯。大汗出大煩渴不解。脈洪為溫病。又屢下而熱勢不解。脈洪不減。謂之壞病。多不可救。洪。為陽氣滿溢。陰氣垂絕之脈。故藹藹如車蓋者為陽結。
白話文:
張路玉說:洪脈,指脈象又大又快,手指觸及之下,脈搏一串串連在一起像珍珠一樣,按起來的感覺像撫摸琅玕竹,不像實脈那樣按壓起來有脹實感,也不像滑脈那樣滑利流暢。洪脈是火氣灼傷的徵兆。仲景(張仲景)有服用桂枝湯,大汗出後煩渴不解除,脈象洪大的情況,屬於溫病。又如多次腹瀉而熱勢不減,脈象洪大不消退,稱為壞病,大多難以救治。洪脈是陽氣過盛,陰氣衰竭的脈象,所以脈象龐大如車蓋的稱為陽結。
脈浮而洪。身汗如油為肺絕。即雜病脈洪。皆火氣亢甚之兆。若病後久虛。虛勞失血。泄瀉脫元。而見洪盛之脈。尤非所宜。惟惛濁下賤。脈多洪實。又不當以實熱論也。
白話文:
脈搏浮起而有力。身體出汗如同油脂流淌,這是肺氣衰竭的徵兆。即使是一般雜病脈搏有力,也都是火氣過盛的表現。但如果因疾病後虛弱、虛勞失血、腹瀉體虛,而出現脈搏強盛的情況,則不適宜用此法判斷。只有愚昧庸俗的人,脈搏才會經常浮大而有力,也不應當以火熱過盛來解釋。
董西園曰。洪。火象也。其形盛而且大。象夏之旺氣。火脈也。若以浮大有力為洪脈。則沉而盛大者。將非洪脈乎。故脈見盛大。即當以洪脈論也。
白話文:
董西園說:洪脈屬於火象,它的形狀旺盛且大,像夏季旺盛的氣勢。它也是火脈。如果把浮大有力當作洪脈,那麼沉而盛大的就不算洪脈了嗎?所以脈象呈現盛大,就應該當作洪脈來論斷。
案滑氏以來。以鉤洪為一脈。予謂洪以廣而言。鉤以來去而言。雖俱屬於夏脈。不能無異。當考素難之文。張路玉特有洪鉤似同。而實不類之說。而其言含糊不明。又案脈經一說。並孫思邈。及近代何夢瑤輩。皆以浮大為洪脈。故董氏辨之。是也。
白話文:
從滑氏開始,都把「鉤脈」和「洪脈」視為一類脈象。我認為「洪脈」強調脈象的寬廣,「鉤脈」強調脈象的來去迅速。雖然兩者都屬於夏季脈象,但還是有區別的。
我們應當考察《素難》中的記載。張路玉曾經說過「洪脈」和「鉤脈」表面上相似,但實際上卻不同。但他的說法含糊不清。
再考察《脈經》中的說法,以及孫思邈和近代的何夢瑤等人,都把浮大脈象稱為「洪脈」。所以董氏辨別它們的方法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