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嘉彥

《脈學類編》~ 脈學類編 (4)

回本書目錄

脈學類編 (4)

1. 舉要

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四季和緩,是為平脈,太過實強,病生於外,不及虛微,病生於內。

(春弦者肝脈也,東方木也,萬物之所以始生也,其氣來軟弱,輕虛而滑,端直以長,故曰弦。反此者病,其氣來實而強,此謂太過病在外,其氣來不實而微,此謂不及病在中。夏洪者心脈也,南方火也,萬物之所以盛長也。其氣來盛去衰故曰洪,反此者病。其氣來盛去亦盛,此謂太過病在外,其氣來不盛去反盛,此謂不及病在中。

秋毛者肺脈也,西方金也,萬物之所以收成也。其氣來輕虛以浮,來急去散,故曰毛,反此者病。其氣來毛,而中央堅兩傍虛,此謂太過病在外。其氣來毛而微,此謂不及病在中。

冬石者腎脈也,北方水也,萬物之所以合藏也。其氣來沉而堅搏,故曰石,反此者病。其氣來如彈石,此謂太過病在外,其氣來如數者,此謂不及病在中。)

春得為秋脈,死在金日,五臟准此,推之不失。

(人之臟氣喜所生,而畏所克,如春令肝臟木旺之時,其脈當弦長,今反浮澀而短,是金來剋木。[期](其)在庚申辛酉日,金旺之時必死,餘臟仿此。)

四時百病,胃氣為本。

(人生所賴者水穀,故胃氣以水穀為本。《終始篇》曰:邪氣來也緊而疾,穀氣來也徐而和,是皆胃氣之謂。)

脈貴有神,不可不審,調停自氣,呼吸定息。四至五至,平和之則,三至為遲,遲則為冷,六至為數,數則為熱,轉遲轉冷,轉數轉熱。

(醫家調息之法,以自己呼吸而定他人之脈也。其法以一呼脈再動,一吸脈亦再動,呼吸定息,總名一息四至。閏以太息,謂之五至也。東垣曰:不病之脈,不求其神,而神無不在也。有病之脈,則當求其神,如六數七疾熱也。脈中有力,即有神矣,為泄去其熱則愈。三遲二損寒也,脈中有力,即有神矣,為散去其寒則安。

若無力即無神矣,何以泄熱而散寒乎?苟不知此,而泄去之散去之,神將何恃而生耶!)

遲數既明,浮沉分別。

(此診脈辨證之法也,如上文遲數既明,則當別浮沉表裡,相兼之用。如浮數表熱,沉數里熱,浮遲表虛,沉遲冷結,可謂脈法得之耳。)

浮沉遲數,辨內外因,外因於天,內因於人,天有陰陽,風雨晦明,人喜憂怒,思悲恐驚。

(外因於天者,天有六氣,謂寒暑燥濕風火是也。內因於人者,如《陰陽應象大論》曰:心在志為喜,肝在志為怒,脾在志為思,肺在志為憂,腎在志為恐。此外尚有病悲者,曰肝悲哀動里則傷魂,悲傷於肝也。有病為驚者,曰東方色青,入通於肝,其病發驚駭,以肝應東方風木,風主震動,而連乎膽也。有曰陽明所謂甚則厥。

聞木音則惕然而驚者,肝邪乘胃也。有曰驚則心無所倚,神無所歸者,心神散失也。此肝、膽、胃、心,皆能病於驚也。由此觀之,是情志之所傷,雖五臟各有所主,然其所由,則無不從心而發。《本神篇》曰:心怵惕思慮由則傷神,神傷則恐懼自失。《邪氣臟腑病形篇》曰:憂愁恐懼則傷心。

白話文:

春天脈象像琴弦般柔和,夏天脈象像洪水般盛大,秋天脈象像羽毛般輕浮,冬天脈象像石頭般沉實,如果四季脈象都平和舒緩,就是正常的脈象。如果脈象過於強勁有力,表示疾病發生在身體的表面;如果脈象過於虛弱細微,表示疾病發生在身體的內部。

(春天脈象像琴弦,是因為肝臟的脈象,屬於東方木,是萬物開始生長的時節。它的氣息來時柔弱、輕微而滑順,直長而有彈性,所以稱為「弦」。如果脈象與此相反就是生病了。如果氣息來時強而有力,表示病在體表;如果氣息來時虛弱而細微,表示病在體內。夏天脈象像洪水,是因為心臟的脈象,屬於南方火,是萬物生長最旺盛的時節。它的氣息來時盛大而去時衰弱,所以稱為「洪」。如果脈象與此相反就是生病了。如果氣息來時去時都盛大,表示病在體表;如果氣息來時不盛而去時反而盛大,表示病在體內。秋天脈象像羽毛,是因為肺臟的脈象,屬於西方金,是萬物收成的時節。它的氣息來時輕虛而浮,來時急促而散,所以稱為「毛」。如果脈象與此相反就是生病了。如果氣息來時像羽毛,而中間堅硬兩側虛弱,表示病在體表。如果氣息來時像羽毛而微弱,表示病在體內。冬天脈象像石頭,是因為腎臟的脈象,屬於北方水,是萬物收藏的時節。它的氣息來時沉而堅實,所以稱為「石」。如果脈象與此相反就是生病了。如果氣息來時像彈跳的石頭,表示病在體表。如果氣息來時像數字跳動,表示病在體內。)

如果春天的脈象出現秋天的脈象,病人將會在屬金的日子死亡,其他五臟的脈象也依照這個原則來推斷,就不會出錯。

(人體的臟腑喜歡生它的五行,而害怕剋它的五行。例如春天是肝臟木氣旺盛的時候,它的脈象應該是像琴弦般柔長,如果反而出現浮澀短小的脈象,表示金來剋木了,(此時)病人將會在庚申辛酉這些金氣旺盛的日子死亡,其他臟腑的脈象也依照這個原則來推斷。)

無論什麼季節,所有的疾病都以胃氣為根本。

(人賴以生存的是水穀精微,所以胃氣以水穀為本。《終始篇》說:邪氣來的時候脈象是緊而急,穀氣來的時候脈象是緩而和,這些都是指胃氣。)

脈象最重要的是要有神氣,一定要仔細分辨,要調整自己的呼吸,使之有規律。如果一息之間脈搏跳動四到五次,就是平和的脈象;如果一息之間脈搏跳動三次,就是遲緩,遲緩表示身體寒冷;如果一息之間脈搏跳動六次,就是快速,快速表示身體有熱。脈象越遲緩就表示寒冷越嚴重,脈象越快速就表示熱越嚴重。

(醫生診脈時調整自己呼吸的方法,是以自己的呼吸來判斷病人的脈象。方法是吸氣時脈搏跳動兩次,呼氣時脈搏也跳動兩次,呼吸穩定之後,總共稱為一息四至。如果中間有間歇的呼吸,就稱為一息五至。東垣說:沒有生病的人的脈象,不需要刻意去尋求它的神氣,神氣自然存在。有病的人的脈象,就應該去尋求它的神氣。例如脈象六次以上表示熱,脈象中有力氣,就表示有神氣,疏散熱氣就會好轉。脈象三次以下表示寒,脈象中有力氣,就表示有神氣,驅散寒氣就會平安。如果脈象無力,就表示沒有神氣,要如何疏散熱氣或驅散寒氣呢?如果不知道這個道理,卻只是去疏散熱氣或驅散寒氣,神氣將如何依靠呢?)

脈象的遲緩或快速已經明白後,就要分辨脈象的浮沉。

(這是診斷脈象辨別病證的方法。就像上面說的,遲脈或數脈已經清楚後,就要分辨浮沉,才能判斷疾病在體表或體內。例如浮脈數脈表示體表有熱,沉脈數脈表示體內有熱;浮脈遲脈表示體表虛弱,沉脈遲脈表示體內寒冷凝結,這才算是掌握了脈法的精髓。)

脈象的浮沉遲數,可以用來辨別疾病的內外原因。外在的原因來自於自然天氣,內在的原因來自於個人的情緒。自然天氣有陰陽、風雨、晦明;個人則有喜、憂、怒、思、悲、恐、驚等情緒。

(外在原因來自於自然天氣,天氣有六氣,包括寒、暑、燥、濕、風、火。內在原因來自於個人的情緒,例如《陰陽應象大論》說:心在情志方面對應喜,肝在情志方面對應怒,脾在情志方面對應思,肺在情志方面對應憂,腎在情志方面對應恐。除此之外還有因為悲傷而生病的,是因為肝臟的悲哀會傷及人的魂魄,是悲傷傷了肝。還有因為驚嚇而生病的,是因為東方屬於青色,與肝相通,它的病會讓人發出驚駭,因為肝對應東方風木,風主震動,而與膽相連。也有說陽明經如果病得很嚴重會導致厥逆。聽到木的聲音就會驚嚇,是肝邪侵犯胃。也有說驚嚇會使心無所依、神無所歸,導致心神散失。因此,肝、膽、胃、心都可能因為驚嚇而生病。由此看來,這些都是情緒所造成的傷害,雖然五臟各有主司,但是它們的根源都來自於心。《本神篇》說:心如果總是擔憂思慮就會傷害心神,心神受傷就會產生恐懼不安。《邪氣臟腑病形篇》說:憂愁恐懼就會傷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