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學類編》~ 《四言舉要類編》自序
《四言舉要類編》自序
1. 《四言舉要類編》自序
蓋夫《四言舉要》,出於月池翁,而其論原於崔真人,此推明《內經》一脈十變之法也。明五臟之平脈,分四季之時脈,通二十八之體狀,別奇經八脈交加中外之理。可謂脈法盡之矣。《脈要精微論》曰:微妙在脈,不可不察。趙王曰:神存於心手之間,蓋其難也。易氏曰:九竅皆見於外者,觀其證之變,而有通塞之二候。
白話文:
《四言舉要》這本書是出自月池翁,而其學說源於崔真人。這是發揚《內經》中一脈十變的理論。其中闡明瞭五臟的平脈、四季的時脈、二十八種體質、以及奇經八脈如何交會於身體內外。可以說是把脈法探討得很透徹了。《脈要精微論》中說:脈象微妙變化,不可不仔細觀察。趙王說:神明存在於心手之間,這說明把脈的難度。易經中說:九竅都反映在我們的外面,觀察症狀變化,就能知道氣血通暢與否這兩種狀態。
九臟皆藏於內者,察其脈之動靜,而有浮中沉三部。嗚呼!其要微矣。余念上古良醫治疾,未有不先診脈者,自岐黃已然,辨人鬼,別男女,特其粗爾。微芒呼吸之間,而生死輕重系焉,如診病人之色不變,而在死法中,此脈病而形不病也。故曰無數者同之,有數者異之,苟不明乎脈法,則同者多矣。
白話文:
內部九臟器官的健康狀況,可以通過檢查脈搏的動靜,分為浮、中、沉三種部位。哎呀!這其中的原理非常精妙。我想古代的高明醫生治療疾病,沒有不先診脈的,從岐伯黃帝以來一直如此,辨別人鬼,區分男女,只是比較表面。微小的呼吸之間,決定了生死的輕重。如果診斷病人的面色不變,但卻屬於死相,這是脈象異常而外表正常。所以說,沒有脈數的,就歸為同一類;有脈數的,就區分開來。如果不瞭解脈象的規律,那麼歸為同一類的就會很多。
叔和曰:天雨下降,溝渠溢滿,聖人不能圖也;脈絡流溢,諸經不能復拘也。然則經脈明而諸證無不可察,亦可窮吾治之方矣。所見諸家脈訣行於世者,而世本絕不及《四言舉要》之精切也。予讀而珍之,推為脈法之全。蓋啟《內經》之鑰,倒軒岐之篋,盡出其秘,以示人。
白話文:
叔和說:大雨傾盆,溝渠水滿外溢,即使是聖人也無法阻止;經脈氣血氾濫,其他的經絡也無法再約束它。即使如此,經絡暢通,各種症狀都可以在脈象上反映出來,這樣就可以探究出治療的方法。我看到世上的各種脈訣,但沒有哪一部能比得上《四言舉要》的精準。我讀了這本書後非常珍視,認為它是脈法的精華所在。這本書揭開了《內經》的奧祕,打開了軒岐的寶庫,將其中的祕訣全部公諸於眾。
而惜乎人之都不知讀,豈不能讀耶?能讀之者,止李延、劉淵二賢,而不無歧解,非倒亂失次,即荒唐間雜,而其注又多有不善,以致脈學愈闡愈昧,求脈之道,愈超愈蹶,良由不解活法推源之故,因是類編注解,庶學者披卷瞭然,是為序。
(同治四年歲次乙丑仲秋,玄庵山人謹書)
白話文:
遺憾的是人們都不懂得這「讀」的法門,難道真的不會讀嗎?能夠讀懂它的,只有李延、劉淵兩位先賢,但也不免有些誤解,有的弄錯了順序,有的胡亂雜糅。這些注釋大部分也不太好,以至於脈學越來越闡釋不清,探求脈象的方法也越來越失真,這都是因為不瞭解活用法門、推究根源的緣故。因此我把相關脈學內容分類和註解,希望後學者一打開就能一目瞭然。這就是序言的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