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嘉彥

《脈學類編》~ 脈學類編 (19)

回本書目錄

脈學類編 (19)

1. 切脈論證

(丹溪曰:水腫脈多沉,病陽水兼陽證,脈必沉數,病陰水兼陰證,脈必沉遲。仲景曰:病風水證,其脈自浮,病石水證,其脈自沉。《得效方》云:水腫脈浮大可保,虛小可驚。)

五臟為積,六腑為聚,實強者生,沉細者死。

(《難經》曰:病有積有聚,何以別之?曰:積,陰氣也,聚,陽氣也,故陰沉而伏,陽浮而動。氣之所積名曰積,氣之所聚名曰聚,積者五臟所生,聚者六腑所生,積發有常,其痛不離其部,聚發無常,留止無所,上下無定,因其病或動或靜,知其名之為積為聚焉。)

中惡腹痛,緊細者生,脈若浮大,邪氣已深。

(中惡一證,以其卒然倒僕,四肢厥逆,身直如屍,口鼻出血,心腹刺痛,反復不寧者,蓋人氣之與天氣皆失守,則陽神不聚,陰鬼幹人,致死之兆也。然天地間,萬物萬殊,莫非五行之化,人之臟氣,鬼之幹人,亦惟此耳。)

癰疽浮散,惡寒發熱,若有痛處,癰疽所發,脈數發熱,而痛者陽,不數不熱,不痛陰瘡,未潰癰疽,不怕洪大,已潰癰疽,洪大可怕。

(華元化曰:癰疽瘡腫之作,皆五臟六腑,蓄毒不流,非獨因營衛閉塞而發也。《靈樞經》曰:發內癰內疽者。其本經募上肉必浮腫,募中必時時隱痛,浮腫為癰,隱痛為疽,此即內癰內疽之徵驗也。)

肺癰已成,寸數而實,肺痿之形,數而無力,肺癰色白,脈宜短澀,不宜浮大。

(《金匱方淪》曰:熱在上焦,因咳傷肺,為肺痿,肺痿之病,氣口脈數而無力,其人口中觸吐涎沫者也。若面白而口中辟辟燥咳,胸中隱隱而痛,寸口脈數而實者,此為肺癰之病也。脈宜短澀,乃肺之本脈也。若見浮大,則火來剋金卻忌之。)

吐糊吐血,腸癰實熱,滑數可知,數而不熱,關脈芤虛,微澀而緊,未膿當下,緊數膿成,切不可下。

(陳遠公曰:有腹疼口渴,左足不伸,伸則疼甚,手按之猶不可忍,人以為腸中生癰也。然腸癰大小腸之分,屈右足者,入腸生癰也,屈左足者,小腸生癰也。但大腸癰易治,小腸癰難醫,以大腸可瀉,小腸難瀉也。然得法又何不可瀉哉,蓋大腸瀉火,從糟粕而出,小腸瀉火,從溲溺而泄也。)

婦人之脈,以血為本,血旺易胎,氣旺難孕。少陰動甚,謂之有子,尺脈滑利,妊娠可喜,滑疾不散,胎必三月,但疾不散,五月可別,左疾為男,右疾為女,女腹如箕,男腹如釜。

(婦人之脈,以血為本,血旺則經調而子嗣,氣旺則喘泛而難孕,身體之盛衰,無不肇端於此。《素問》曰:婦人手少陰脈動甚者妊子也。經曰:脈者血之府也,血盛則脈滑,故腎脈宜之。仲景曰:婦人脈滑疾而經斷者為有孕。《聖濟經》曰:天之德地之氣,陰陽之至和,流薄於一體,因氣而左動則屬陽,陽資之則成男,因氣而右動則屬陰,陰資之則成女。是以胎有男女,則成有遲早,體有陰陽,則懷有向背。

白話文:

切脈論證

朱丹溪說:水腫的脈象多是沉脈,如果是陽水加上陽證,脈象一定是沉而數;如果是陰水加上陰證,脈象一定是沉而遲緩。張仲景說:風水病,脈象自然是浮的;石水病,脈象自然是沉的。《得效方》說:水腫脈浮大表示情況還好,脈虛小就要小心了。

五臟的病變稱為積,六腑的病變稱為聚,脈象實而強表示病人還能活,脈象沉而細表示病人快要死了。《難經》說:疾病有積和聚兩種,要如何區分呢?答案是:積屬於陰氣,聚屬於陽氣。所以積的脈象是沉伏的,聚的脈象是浮動的。氣積聚的地方叫做積,氣聚結的地方叫做聚。積是五臟的病變,聚是六腑的病變。積的發作有規律,疼痛不會離開固定部位;聚的發作沒有規律,停留的位置不固定,上下移動不定,可以根據病情是動還是靜,來判斷是積還是聚。

突然腹痛,脈象緊細表示還能活;脈象浮大,表示邪氣已經深入。突然昏倒,四肢冰冷,身體僵硬如屍體,口鼻出血,心腹刺痛,煩躁不安,這種情況是因為人體的氣和外界的氣都失調了,陽氣無法聚集,陰邪侵襲人體,這是快要死的徵兆。天地間萬物千差萬別,都離不開五行的變化。人體臟腑的氣,以及鬼怪侵擾人體,也都是這個道理。

癰疽的脈象浮散,伴隨畏寒發熱,如果有痛處,表示是癰疽發作。脈象數而發熱,並且有疼痛的,屬於陽證;脈象不數不熱,也沒有疼痛的,屬於陰瘡。尚未潰破的癰疽,即使脈洪大也不用擔心;已經潰破的癰疽,脈洪大就要小心了。華元化說:癰疽瘡腫的形成,都是因為五臟六腑積蓄毒素不能流通,不單單是因為營衛閉塞而引起的。《靈樞經》說:發病在內的癰疽,其相應的經絡上的肌肉一定會浮腫,募穴會時不時隱隱作痛。浮腫的是癰,隱痛的是疽,這就是內癰內疽的徵兆。

肺癰已經形成,寸脈數而實;肺痿的脈象是數而無力。肺癰的顏色是白的,脈象應該是短而澀,不應該浮大。《金匱要略》說:熱在上焦,因為咳嗽傷到肺,形成肺痿。肺痿的病,寸口脈數而無力,病人口中會吐出涎沫。如果臉色蒼白,口中乾燥,咳嗽,胸中隱隱作痛,寸口脈數而實,這是肺癰的病。脈象宜短澀,這是肺的正常脈象。如果脈象浮大,表示火來剋金,就要小心了。

吐出像米糊一樣的痰或吐血,屬於腸癰的實熱證,脈象滑數,可以知道。如果脈象數而不熱,關脈芤虛,微澀而緊,表示還沒有化膿,可以用瀉法;如果脈象緊數,表示已經化膿,絕對不能用瀉法。陳遠公說:有腹痛口渴,左腿不能伸直,伸直會更痛,用手按壓更是疼痛難忍,人們認為這是腸中生癰。腸癰有大腸和小腸之分,屈右腿的是大腸生癰,屈左腿的是小腸生癰。大腸癰容易治療,小腸癰難以治療,因為大腸可以用瀉法,小腸難以用瀉法。但如果用對方法,瀉法也不是不可以用的,大腸瀉火,可以從大便排出;小腸瀉火,可以從小便排出。

婦女的脈象,以血為根本,血旺盛容易懷孕,氣旺盛難以懷孕。少陰脈跳動明顯,表示懷孕了;尺脈滑利,表示懷孕了。脈象滑疾但沒有消散,表示懷孕三個月;脈象只是疾而不散,表示懷孕五個月,可以辨別男女。左脈跳動明顯是男孩,右脈跳動明顯是女孩,女孩的肚子像畚箕,男孩的肚子像鍋。婦女的脈象,以血為根本,血旺盛則月經調順,容易懷孕;氣旺盛則氣喘,難以懷孕。身體的強弱,都由此開始。《素問》說:婦人手少陰脈跳動明顯,表示懷孕了。《經》說:脈是血的府宅,血盛則脈滑,所以腎脈應該是滑的。張仲景說:婦女脈滑疾而月經停止,表示懷孕了。《聖濟經》說:天地之德地之氣,陰陽的和諧,在一個身體內流動。因為氣的關係,左脈跳動屬陽,陽氣滋養就形成男孩;右脈跳動屬陰,陰氣滋養就形成女孩。所以胎兒有男女之分,出生有早晚,身體有陰陽之分,懷孕時有向背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