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嘉彥

《脈學類編》~ 脈學類編 (16)

回本書目錄

脈學類編 (16)

1. 切脈論證

諸病失血,脈必見芤,緩小可喜,數大可憂。

(陰血既亡,陽無所附,故脈則見芤,緩小則胃氣可喜,若數大則邪盛方張,火爍真陰,誠為憂矣。)

瘀血內蓄,卻宜牢大,沉小澀微,反成其害。

(瘀血內蓄,脈宜牢大者,以其可攻,而逐去之則安,若沉小澀微,則邪實正虛,難施峻猛之劑,安望速愈耶。)

遺精白濁,微澀而弱,火盛陰虛,芤濡洪數。

(遺精白濁,所主不異,凡有所注戀而夢者,此精為神動也。其因在心有欲事不遂而夢者,此精失其位也。其因在腎,在值勞倦即遺者,此筋力有不勝,肝脾之氣弱也。有因用心思慮過度徹遺者,此中氣有不足,心脾之虛陷也。有因濕熱下流,相火妄動而遺者,此脾腎之火不清也。

有無故滑而不禁者,此下元之虛,肺腎之不固也。有素稟不足而精易滑者,此先天元氣單薄也。有久服冷利等劑,以致元陽失守而滑泄者,此誤藥之所致也。有壯年氣盛,久節房欲而遺者,此滿而溢者也。凡此之類,是皆遺精之病。凡治此者,亦當各求所因而致病,至若盛而溢者,只理飲食,調其和平,出得自然為固也。

三消之脈,浮大者生,細小微澀,形脫可驚。

(三消者,三焦受病也。上消者大渴引飲,飲隨渴以消津液。經曰:二陽為病發心脾,其傳為風消,中消者多食善飢,飢隨食以消瘦。經曰:心移熱於(肺)脾,其傳為[鬲](膈)火消,下消者小便黃赤,為膏為淋,為便濁,面黑耳焦,日漸消瘦,其病在腎。此三症古人悉認為火證,然有實火者,以邪氣有餘也。

有虛火者,以其陰不足也。凡治消症,不辨虛實,未有不誤者,宜深察之。)

小便淋閉,鼻頭色黃,澀小無血,數大何妨。

(鼻頭色黃,必主小便難,以中焦熱燥腸胃,津液枯涸所致也。然必枯黃而不澤,若黃而明者,必有留飲,留飲以津液不行,穀氣受鬱而致黃也。如脈數大,而小便不利者,乃濕熱所致,此氣病而血不病也。若脈澀小而利者,乃營虛為淋,此傷血而不傷氣也,二者故別之。)

大便秘結,須分氣血,陽數而實,陰遲而澀。

(秘結一證,在古方書有虛、風、寒、熱、濕、燥等秘,立名太繁,又無確據,不得其要,徒滋疑惑,不無為臨證之害也。不知此證之當辨者惟二,曰陰結陽結而書之矣。蓋陽結者邪有餘,宜攻宜瀉者也,陰結者為正氣不足,宜補宜滋者也,知斯二者,即知秘結之綱領矣。)

癲乃重陰,狂乃重陽,浮洪吉兆,沉急凶殃。

(癲狂既分陰陽,而脈皆取浮洪者,蓋浮洪屬陽,在狂病固屬相宜,而癲疾乃陰病見陽脈者,均為吉兆之義,若沉急則陰邪盛極矣,故凶殃立至。)

癇脈宜虛,實急者惡,浮陽沉陰,滑痰數熱。

白話文:

各種疾病導致失血時,脈象一定會呈現空虛的「芤脈」,如果脈象變得緩和細小,是好現象;如果變得快速而大,就令人擔憂。

(這是因為陰血虧損,陽氣失去了依附,所以脈象會呈現空虛。脈象緩和細小代表胃氣尚可,是好事;如果變得快速而大,表示邪氣正盛,火熱會損耗陰液,確實令人憂慮。)

體內有瘀血蓄積時,脈象應該是牢實而大的,如果脈象沉細、澀滯微弱,反而會造成傷害。

(體內有瘀血蓄積,脈象應該是牢實而大,因為這樣表示可以用藥物攻破瘀血,將其排出就能平安。如果脈象沉細、澀滯微弱,表示邪氣強盛而正氣虛弱,難以使用猛烈的藥物,又怎麼能期望快速痊癒呢?)

遺精或白濁時,脈象會呈現微弱澀滯,若脈象呈現洪大、濡軟、快速等,代表火氣旺盛、陰液虧損。

(遺精或白濁的原因有很多,凡是因為思念或夢見性事而遺精,這是因為心神動盪;如果因為內心有所慾望而未能如願而做夢導致遺精,這是精液失去正常位置;如果因為腎虛,在勞累時就遺精,這是筋力不足、肝脾之氣虛弱;如果因為過度思慮而導致遺精,這是中氣不足、心脾虛弱;如果因為濕熱下注、相火妄動而導致遺精,這是脾腎的火氣不清。

如果沒有原因就滑精不止,這是下元虛損、肺腎不固;如果天生體質虛弱而容易滑精,這是先天元氣不足;如果長期服用寒涼利尿的藥物,導致元陽失守而滑精,這是用藥錯誤所致;如果年輕力壯、氣血旺盛,但因為長期節制房事而遺精,這是因為精液滿溢。以上種種都是遺精的病因。治療遺精應當找出病因對症下藥,至於因為精液滿溢而遺精,只要調理飲食、保持平和,讓它自然排出即可。)

患有三消症時,脈象浮大是好現象,如果脈象細小微澀,表示病情嚴重,令人擔憂。

(三消症是指三焦受病。上消症的症狀是極度口渴,大量飲水後仍然口渴,消耗津液。中消症的症狀是食慾旺盛、容易飢餓,吃很多東西卻日漸消瘦。下消症的症狀是小便黃赤、出現膏淋、小便混濁、臉色發黑、耳朵焦枯,並且日漸消瘦。古人認為這三種病症都是火熱症狀,有的屬於實火,因為邪氣過盛;有的屬於虛火,因為陰液不足。治療消渴症如果不分辨虛實,一定會用錯藥,應該仔細診察。)

小便不暢、鼻頭發黃時,如果脈象澀細無力,表示沒有血液問題,如果脈象快速而大,沒有妨礙。

(鼻頭發黃,通常表示小便不暢,是因為中焦燥熱,腸胃津液枯竭所致。但這種黃色必定是枯槁而不光澤,如果黃而明亮,一定是體內有水液停留,是因為津液運行不暢、穀氣鬱滯而導致。如果脈象快速而大,並且小便不暢,是由於濕熱所致,這是氣病而非血病;如果脈象澀細而小便暢利,是由於營血虛弱所致,這是傷血而非傷氣。兩者需要區分。)

大便秘結,需要區分是氣虛還是血虛,陽證導致的便秘,脈象會呈現快速而實,陰證導致的便秘,脈象會呈現遲緩而澀。

(關於便秘,古代醫書中分出虛秘、風秘、寒秘、熱秘、濕秘、燥秘等,名目繁多,又沒有確切的依據,無法抓住要點,反而容易使人迷惑,對於臨床診斷並無益處。實際上,便秘只要區分陰陽兩種情況即可。陽結是邪氣過盛,應該攻瀉;陰結是正氣不足,應該補益。了解這兩種情況,就掌握了便秘的綱領。)

癲病屬於陰證,狂病屬於陽證,如果脈象呈現浮大洪盛,是好兆頭;如果脈象沉細急促,則是兇險的徵兆。

(癲病和狂病雖然分屬陰陽,但如果脈象都呈現浮大洪盛,則表示是好兆頭,因為浮大洪盛的脈象屬陽,在狂病中屬於正常表現,而在癲病中,陰證出現陽脈,也屬於好現象。如果脈象沉細急促,表示陰邪極盛,所以很快就會出現凶險的狀況。)

癲癇的脈象應該呈現虛弱,如果脈象呈現實證或急促,則表示病情惡化。脈象呈現浮象代表陽證,沉象代表陰證,滑脈代表有痰,數脈代表有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