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嘉彥

《脈學類編》~ 脈學類編 (15)

回本書目錄

脈學類編 (15)

1. 切脈論證

瘧脈自弦,弦數者熱,弦遲者寒,代散者截。

(瘧疾之病,本由外感,《內經》論瘧,無非曰風曰寒,其義甚明。察其症先發熱而後寒者,寒病也;先戰寒而後發熱者,熱病也。若陽陰倒亂,則寒熱往來,其治以截者則已。故瘧病自陰而漸陽,自遲而漸早者,重亦漸輕不見也。自陽而漸陰,自早而漸遲者,輕亦漸重愈甚也。

凡感邪深者,其發必遲,而多至隔日,必使漸早漸近,方是佳兆。欲知其來,所知其本矣。)

泄瀉下痢,沉小滑弱,實大浮洪,發熱則惡。

(泄瀉下痢,本屬傷陰耗里之證,脈見沉小滑弱,乃為相宜。若實大浮洪,此邪盛正虛,加之發熱則惡矣。)

嘔吐反胃,浮滑者昌,弦數緊澀,結腸者亡。

(嘔吐反胃之脈,浮滑大便潤者順,痰氣阻逆,胃氣未艾也。弦數緊澀,涎如雞清,大便燥結者逆,氣血枯澀,痰火鬱結也。)

霍亂之候,脈代勿訝,厥逆遲微,是則可怕。

(霍亂乃卒然吐瀉,而神氣昏悶,脈有不續,而見代者,但俟里和,而脈自出矣,此非斷絕者比,令勿驚訝。若四肢厥冷,是為陽衰陰盛,真元漸絕之象,則去生已遠,恐驟脫難救。又安得不怕乎。)

咳嗽多浮,聚肺關胃,沉緊小危,浮濡易治。

(有聲無痰謂之咳,有痰無聲謂之嗽,有聲有痰,此謂咳嗽者,其證非止聚於肺,而五臟皆有之,其愈關於胃氣之有無也。)

喘急息肩,浮滑者順,沉澀肢寒,散脈逆證。

(上氣喘息低昂脈,浮滑手足溫為順,脈沉澀四肢寒者逆,上氣脈散者死,謂其形損故也。歷陳上氣喘咳諸例,皆以軟弱緩滑為順,澀數堅大者逆,蓋緩滑為胃氣尚存,堅實為胃氣告遺之脈也。)

病熱有火,洪數可醫,沉微無火,無根者危。

(熱病本屬陽證,脈當洪數為順,若沉微者陰脈也。陽病見陰脈,病必危矣。)

骨蒸發熱,脈數而虛,熱而澀小,必殞其軀。

(骨合腎,腎能變蒸,輕則虛驚,蒸蒸而熱,微汗耳冷,上唇生白泡,重則寒熱往來,腹痛吐逆等證,脈數而虛者順,熱而澀小者逆,蓋氣血兩虛,陰火日熾,必至不救。)

勞極諸虛,浮濡微弱,土敗雙弦,火炎急數。

(勞極一證,即東垣所謂內傷證也。凡疾病在人,有另因外感而受病於內者,則無非內傷,而東垣乃獨以飲食失節,勞役不足之病為內傷,其故何也?蓋外感內傷,俱有惡寒發熱等證,外感惡寒者,即內傷寒也。內傷寒熱者,即勞役也。傷寒以外邪有餘,多宜攻散,勞役以內傷不足,多宜溫補,然此二者,病多相類,最易惑亂,故東垣特作內傷二字,以為外感之別。蓋恐以勞役之傷,作傷寒之治,則必致誤治矣。

此其大要所當先辨。脈若兩手弦勁,此木來剋土。如急數者,乃陰虛火炎之候也。)

白話文:

瘧疾的脈象是呈現弦脈,弦脈帶數的表示有熱,弦脈帶遲的表示有寒,脈象呈現代脈或散脈的表示病情危重。

(瘧疾這種病,本來是由外感引起的。《內經》討論瘧疾,都離不開風和寒,意思很明顯。觀察病症,先發熱後發冷的,是寒病;先感到寒冷顫抖後發熱的,是熱病。如果陰陽顛倒錯亂,就會寒熱交替,治療時就要設法截斷病情發展。所以瘧疾的病程,如果脈象從陰脈逐漸轉為陽脈,從遲脈逐漸轉為早脈,病情就會由重轉輕,好轉起來。反之,如果脈象從陽脈逐漸轉為陰脈,從早脈逐漸轉為遲脈,病情就會由輕轉重,越來越嚴重。

一般來說,感受邪氣較深的,發病一定會較遲,而且多半會隔天才發作,必須讓它逐漸轉為每天發作,且發作時間越來越早,這樣才是好轉的徵兆。要知道病情的發展,就必須了解病邪的根源。)

腹瀉痢疾,脈象呈現沉、小、滑、弱,這表示病情相符;如果脈象呈現實、大、浮、洪,又加上發熱,那就是不好的徵兆。

(腹瀉痢疾,本來就屬於損傷陰液、耗損體內物質的證候,脈象呈現沉、小、滑、弱是正常的。如果脈象呈現實、大、浮、洪,這表示邪氣盛而正氣虛,再加上發熱,情況就更糟了。)

嘔吐反胃,脈象呈現浮滑的表示病情順利,脈象呈現弦、數、緊、澀,加上大便阻塞的,表示病情危險。

(嘔吐反胃的脈象,如果脈象浮滑且大便通暢,表示病情順利,是痰氣阻礙,但胃氣尚未衰敗的表現。如果脈象呈現弦、數、緊、澀,加上有如雞蛋清一樣的涎液,以及大便乾燥阻塞,表示病情危險,是氣血枯竭,痰火鬱結的表現。)

霍亂的脈象,出現代脈不用驚訝,如果出現四肢厥冷、脈象遲緩微弱,那就很可怕了。

(霍亂是突然上吐下瀉,精神昏沉,脈象有時會不連貫,出現代脈,但只要脾胃功能恢復正常,脈象自然就會恢復,這種情況並非脈象斷絕,不用驚慌。如果四肢冰冷,這是陽氣衰竭、陰氣過盛,真元之氣即將耗盡的徵兆,離死亡已經不遠,恐怕會突然脫離危險,難以救治,這怎麼能不讓人害怕呢?)

咳嗽的脈象,多半呈現浮脈,這是肺和胃的功能失調所致;如果脈象呈現沉、緊、小,那就很危險;如果脈象呈現浮、濡,就比較容易治療。

(有聲無痰稱為咳,有痰無聲稱為嗽,有聲又有痰,就稱為咳嗽,它的病症不僅限於肺,而是五臟都有可能受到影響,能否痊癒,取決於胃氣是否充足。)

喘息急促,脈象呈現浮滑的表示病情順利,如果脈象呈現沉、澀、肢體寒冷,或是散脈,那就是病情惡化的徵兆。

(喘息急促,脈象呈現浮滑、手足溫暖,表示病情順利;如果脈象呈現沉、澀、四肢寒冷,則表示病情惡化;如果喘息時脈象散亂,那就表示病人的形體已經衰敗,表示病情危險。上述提到喘息、咳嗽的各種情況,都以脈象軟弱、緩和、滑為順,脈象澀、數、堅實為逆,因為脈象緩和滑表示胃氣尚存,脈象堅實表示胃氣已經衰竭。)

發熱的疾病,如果脈象呈現洪數,表示可以治療;如果脈象呈現沉微,沒有明顯的發熱現象,或是沒有脈根的,表示病情危險。

(發熱的疾病本屬於陽證,脈象應當呈現洪數才表示順利;如果脈象呈現沉微,那就屬於陰脈,陽病出現陰脈,病情一定很危險。)

骨蒸發熱,脈象呈現數而虛弱,如果脈象呈現熱而澀小,那就必定會喪命。

(骨屬腎,腎臟有蒸化作用,輕微的骨蒸會出現虛驚、蒸蒸發熱、稍微出汗、耳冷、上唇長出白色小泡,嚴重的骨蒸則會出現寒熱交替、腹痛、嘔吐等症狀,脈象呈現數而虛弱表示病情順利;如果脈象呈現熱而澀小,則表示病情危險,這是因為氣血兩虛,陰火日益旺盛,必定會到無法救治的地步。)

過度勞累導致的各種虛弱,脈象會呈現浮、濡、微弱;如果脈象呈現雙弦,表示脾胃衰敗;如果脈象呈現急數,表示陰虛火旺。

(過度勞累導致的虛弱,就是東垣所說的內傷證。疾病在人身上,除了因為外感而造成的內在疾病,都屬於內傷。東垣特別把飲食不節制、過度勞役所導致的疾病稱為內傷,原因為何呢?因為外感和內傷都有惡寒發熱等症狀,外感引起的惡寒,就是內傷引起的寒症。內傷引起的寒熱,就是過度勞役造成的。外感是由於外邪有餘,多適合用攻散的方法治療;內傷是由於內在不足,多適合用溫補的方法治療。然而這兩種疾病的症狀很相似,容易混淆,所以東垣特別提出內傷二字,來區別外感,主要是擔心把過度勞役造成的內傷,當作外感來治療,導致誤治。

這是首先要辨別的重要關鍵。如果脈象呈現兩手弦脈有力,表示木氣過盛而剋土氣,也就是肝木過盛而傷脾土;如果脈象呈現急數,則表示陰虛火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