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學類編》~ 脈學類編 (13)
脈學類編 (13)
1. 切脈論證
緩澀血少。
(肺之為臟,氣多血少,故右寸見之為合度之診,腎之為臟,專司精血,故右尺見之,為虛殘之候。)
緩滑內熱。
(夫脈之謂,而不甚有力者,皆浮滑、濡滑、微滑、緩滑之類,終非無力之比,滑為血實氣壅之脈,悉屬有餘。)
濡小陰虛,弱小陽竭,陽竭惡寒,陰虛發熱。
(小,細也,浮細如綿曰濡,沉細如綿曰弱,濡主陰虛,陰虛則發熱,弱主陽竭,陽竭則惡寒。)
陽微惡寒,陰微發熱,男微虛損,女微瀉血。
(陽微陰微者,謂浮為陽,沉為陰也,故浮微主惡寒,沉微主發熱,男主勞極諸虛,女主崩中帶下。)
陽動汗出,陰動發熱,為痛與驚,崩中失血。
(惟夫陽欲降,而陰逆之,陰欲升而陽逆之,兩者逆之,而成動脈之形著矣,故陽動不能衛於外者則汗出,陰動不能守於內者則發熱,陰陽相搏,心脾不安,故為痛為驚,為崩中失血之候。)
虛寒相搏,其名為革,男子失精,女子失血。
(仲景曰:弦則為寒,芤則為虛,虛寒相搏,此名曰革,男子亡血失精,女子半產漏下。)
陽盛則促,肺癰瘍毒。
(促為陽獨盛,而陰不能和也,為怒氣上逆,為胸滿煩[燥](躁),為血瘀發斑,為狂妄,為癰腫,諸實熱之候。)
陰盛則結,疝瘕積鬱。
(結為陰獨盛,而陽不能入也,為七情所郁,為積聚疝瘕,為寒飲死血,為腹痛,為癲癇,諸留滯之候。)
代則氣衰,或瀉膿血,傷寒心悸,女胎三月。
(滑伯仁曰:無病而羸瘦,脈代者危脈也,若有病而氣血作損,其氣不能續者,只為病脈。又妊婦脈代,胎必三月。)
脈之主病,有宜不宜,陰陽順逆,凶吉可推。
(診切之要,順逆為寶,若順逆不明,則陰陽虛實,死生吉凶之法莫別也。)
中風浮緩,急實則忌。
(其證口噤不開,喉內無聲,手足厥冷,而身不冷,兩目上視,此其候也。)
浮滑中痰。
(此證類似中風,痰涎湧盛,昏迷不醒人事,口眼歪斜,惟喉內有聲,是其候也。)
沉遲中氣。
(中氣,氣厥也,如曠野新屋,綿綿乎屬不滿日之所,卒中天地不正之氣,稟賦虛怯,邪以乘之,此謂陽神不聚,其死在陰也。)
屍厥沉滑,卒不知人,入臟身冷,入腑身溫。
(華元化曰:邪客於手足少陰、太陰、足陽明之絡,此五絡皆會於耳中,上絡左角,五絡俱竭,令人身脈皆動,而形無知也。其狀若屍,故名屍厥。鬄左角之發方寸,燔治飲以美酒一杯,不能飲者灌之立已。詳此屍厥一證,乃外邪卒中之惡候。
凡四時不正之氣及山魔土煞,五屍魘魅之屬,皆能犯之者,忽然手足厥冷,肌膚寒促,面目青黑,精神不守,或口噤妄言,痰涎壅塞,或旋運倒僕,不省人事,即名飛屍卒厥,或針或灸,如秦承祖灸鬼、華佗灸脫陽之法為妙。凡用藥之法,當知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故以左角之血餘,用補五絡之脫竭,其義可知。
白話文:
脈象緩而澀,代表氣血不足。
(肺這個臟器,氣比較多而血比較少,所以右寸脈出現這種脈象是正常的。腎這個臟器,專門負責精血,所以右尺脈出現這種脈象,代表腎虛損耗。)
脈象緩而滑,代表體內有熱。
(脈象如果不太有力,像是浮滑、濡滑、微滑、緩滑這些,都還是比完全沒力好。滑脈是血氣壅塞的脈象,都屬於有餘的狀態。)
脈象濡而小,代表陰虛;脈象弱而小,代表陽氣衰竭。陽氣衰竭會怕冷,陰虛則會發熱。
(小,是指細微。脈象浮而細軟像絲綿,叫做濡脈;脈象沉而細軟像絲綿,叫做弱脈。濡脈代表陰虛,陰虛就會發熱;弱脈代表陽氣衰竭,陽氣衰竭就會怕冷。)
脈象浮而微弱,代表怕冷;脈象沉而微弱,代表發熱。男性脈象微弱,代表虛損;女性脈象微弱,代表容易出血。
(脈象浮代表陽,沉代表陰。所以脈象浮而微弱,代表怕冷;脈象沉而微弱,代表發熱。男性脈象微弱,主要代表勞累過度、各種虛損;女性脈象微弱,主要代表崩漏、帶下等問題。)
脈象呈現陽動,代表容易出汗;脈象呈現陰動,代表容易發熱。也會出現疼痛、驚悸,或是崩漏失血的情況。
(這是因為陽氣想向下,陰氣卻向上逆行;陰氣想上升,陽氣卻向下逆行。兩者互相逆反,就形成了動脈的脈象。所以陽氣不能守護在體表就會出汗;陰氣不能固守在體內就會發熱。陰陽互相搏擊,心脾就會不安,所以會出現疼痛、驚悸、崩漏失血等情況。)
虛寒互相搏擊,這種脈象叫做革脈,代表男子容易遺精,女子容易失血。
(張仲景說:弦脈代表寒,芤脈代表虛,虛寒互相搏擊,就形成革脈。男子會有遺精、失血的問題,女子容易有小產、漏下等情況。)
脈象呈現陽氣過盛而急促,容易導致肺部癰腫發炎、毒瘡等問題。
(促脈是陽氣過度旺盛,陰氣無法調和的脈象。會導致怒氣上逆、胸悶煩躁、血瘀發斑、狂妄等情況,也容易有癰腫等實熱的病症。)
脈象呈現陰氣過盛而凝滯,容易導致疝氣、腹部腫塊、積聚鬱結等問題。
(結脈是陰氣過度旺盛,陽氣無法進入的脈象。會導致情緒鬱悶、積聚疝瘕、寒飲死血、腹痛、癲癇等留滯的病症。)
脈象出現間歇,代表氣血衰弱,可能會有膿血排出,或是傷寒引起心悸,女性懷孕三個月時也可能出現這種脈象。
(滑伯仁說:沒有疾病卻消瘦,脈象呈現間歇是危險的脈象。如果有疾病導致氣血損傷,氣血無法連續,也是病脈。孕婦脈象出現間歇,代表胎兒大約三個月。)
脈象可以顯示疾病,但要考慮是否適合,陰陽順逆,可以推斷吉凶。
(診脈最重要的就是辨別順逆,如果順逆不明,就無法分辨陰陽虛實,更無法判斷生死吉凶。)
中風的脈象是浮而緩,如果脈象變得急而實,就表示病情危急。
(中風的症狀是嘴巴緊閉、喉嚨發不出聲音、手腳冰冷但身體不冷、兩眼向上看。)
痰濕阻滯的脈象是浮而滑。
(這種情況類似中風,但會有大量痰液、昏迷不醒、口眼歪斜,而且喉嚨會有痰聲。)
中氣受損的脈象是沉而遲。
(中氣受損,指的是氣機虛脫。就像空曠的新房子,總覺得不夠飽滿,容易受到天地不正之氣侵襲。體質虛弱的人,容易被邪氣入侵,導致陽氣無法聚集,最終會因為陰氣過盛而死亡。)
屍厥的脈象是沉而滑,會突然昏迷不醒,如果邪氣侵入臟腑,身體會冰冷;如果邪氣侵入六腑,身體會發熱。
(華元化說:邪氣侵入手足少陰、太陰、足陽明的經絡,這些經絡都匯集在耳中,然後向上延伸到頭角。如果這五條經絡都衰竭,會導致全身脈動,但身體卻沒有知覺。看起來像屍體一樣,所以叫做屍厥。可以將左側頭角附近的頭髮燒成灰,調在酒中飲用,如果無法喝下就灌入,馬上就能恢復。可見屍厥是一種外邪突然侵襲的凶險病症。
凡是季節不正之氣,或是山精鬼怪等,都可能導致這種情況。突然出現手腳冰冷、皮膚寒冷、面色青黑、精神渙散、胡言亂語、痰液壅塞、昏倒不省人事,就叫做飛屍卒厥。可以透過針灸治療,例如秦承祖灸鬼、華佗灸脫陽的方法。用藥的原則,要知道邪氣侵入的原因,一定是身體虛弱,所以要用左側頭角的血餘來補充五絡的衰竭,這就是其中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