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學類編》~ 脈學類編 (12)
脈學類編 (12)
1. 切脈論證
澀脈少血,或中寒濕,反胃結腸,自汗吐逆。
(不論男婦,凡尺中沉澀者,艱於子嗣,正以血少精傷,故女人懷孕而得澀脈,則血不足以養胎,如無孕而得澀脈,將有陰衰髓竭之憂。景岳曰:凡脈見澀者,多由七情不遂,營衛耗傷,血無以充,氣無以暢,故主自汗。在上則有反胃吐逆,在下則有便結傷濕之確證。)
弦脈主飲,病屬膽肝,弦數多熱,弦遲多寒。
(蓋弦為木化,氣通於膽肝,但弦而強勁者,脾土必傷,故主痰飲等證,弦數者為陽邪,多主熱病,弦遲者為陰邪,多主寒病也。)
浮小支飲。
(凡咳逆倚息,氣喘不得臥,其形若腫,脈見浮小者,此病支飲也。)
沉小懸痛。
(凡水飲後而水流在脅下,咳唾引痛,脈見沉小者,此病懸痛也。)
陽弦頭痛,陰弦腹痛。
(陽弦陰弦者,謂寸為陽,尺為陰也,故寸部見之主頭痛,尺部見之主腹痛。)
緊脈主寒,又主諸痛,浮緊表寒,沉緊里痛。
(景岳曰:緊脈多陰少陽,乃陰邪激搏之候,故主寒主痛,浮緊在表,為傷寒發熱,沉緊在裡,為胸腹脅痛之候也。)
長脈氣平。
(長脈在時為春,在卦為震,在人為肝,肝主春生之令,天地之氣至此而發舒。經曰:長則氣治。月池翁曰:心脈長者神強氣壯,腎脈長者蒂固根深,皆言平脈也。)
短則氣病。
(經曰:短則氣病,蓋以氣屬陽,主乎充沛。若短脈獨見,氣衰之確兆也。然肺為主氣之臟,偏與短脈,相應何也?經曰:平脈來厭厭聶聶如落榆莢,則短中自有和緩之象,氣仍治也。若短而沉且澀,是氣不治而病也。)
細則氣少。
(《匯辨》云:大都浮而細者屬之陽分,則見自汗氣急等症,沉而細者屬之陰分,則見下血血痢等症。)
大則病進。
(經云:形瘦脈大,多氣者死,以其氣方張也,或雖未病,而其脈大於診者,所以逆知,病之必進也。)
浮長風癇。
(浮長風邪之脈也,故主風痰驚癇之候。)
沉短宿食。
(短脈有陽氣不充,由胃氣阨塞,不能條暢百脈,或因痰氣食積阻礙氣道所致也。)
血虛脈虛。
(經曰:血虛脈虛,血來虛微為不及,病在內也。)
血實脈實。
(經曰:血實脈實,血來實強為太過,病在外也。)
洪脈為熱,其陰則虛。
(洪脈為熱,屢下不解,謂之壞病,不可救治,洪為陽氣滿溢,陰氣垂絕之脈也。)
細脈為濕,其血則虛。
(胃虛少食,冷涎泛逆,便泄腹痛,腳軟自汗失精,皆有細脈,主於濕病,浮沉取之,在陽為氣不足,在陰為血不足也。)
緩大者風。
(若脈形長大而來去寬縱不前,即張太素所謂如絲在經,不卷其軸之謂,是曰縱緩,病主於熱,而主於風也。)
緩細者濕。
(緩細者,蓋血虛氣弱,不足以充,故為傷濕痹痛之病也。)
白話文:
切脈論證
脈象摸起來很澀,代表體內血液不足,或是受到寒濕侵襲,可能會有反胃、腸道阻塞、自發性出汗、想吐等症狀。
(不論男女,只要在寸關尺中的尺部摸到沉澀的脈象,通常表示難以生育,主要是因為血液不足、精氣受損。因此,女性懷孕時出現澀脈,表示血液不足以滋養胎兒;如果沒有懷孕卻出現澀脈,則要擔心可能有陰虛、精髓衰竭的風險。明代醫家張景岳認為,脈象澀通常是因為情緒不順、身體營養耗損、血液無法充足、氣機無法順暢,所以會出現自發性出汗。如果在上半身,則會出現反胃、想吐;如果在下半身,則會出現便秘、受到濕邪侵擾的明確證據。)
脈象像琴弦一樣繃緊,代表體內有痰飲,病變與膽、肝有關。如果弦脈摸起來又快又急,表示體內有熱;如果弦脈摸起來慢而無力,表示體內有寒。
(弦脈屬於木的特性,對應膽和肝,但如果弦脈摸起來強而有力,通常表示脾胃功能受損,所以會出現痰飲等症狀。弦脈快而急是陽邪導致,多為熱性疾病;弦脈慢而無力是陰邪導致,多為寒性疾病。)
脈象浮在表面、微細,代表體內有支飲。
(凡是咳嗽氣逆、呼吸困難、躺臥時會喘不過氣、身體有水腫的情況,脈象摸起來浮在表面、微細,表示體內有支飲。)
脈象沉在裡層、微細,而且會有牽引痛,代表體內有懸痛。
(凡是喝水後,水液停留在脅肋下方,咳嗽或吐口水時會牽引疼痛,脈象摸起來沉在裡層、微細,表示體內有懸痛。)
寸部摸到弦脈,表示頭痛;尺部摸到弦脈,表示腹痛。
(所謂「陽弦」、「陰弦」,是指寸部為陽,尺部為陰。因此,在寸部摸到弦脈,表示頭痛;在尺部摸到弦脈,表示腹痛。)
脈象摸起來繃緊有力,代表體內有寒,也代表身體有疼痛。如果繃緊的脈象浮在表面,表示是體表的寒邪;如果繃緊的脈象沉在裡層,表示是體內的疼痛。
(張景岳認為,緊脈多為陰邪,是陰邪與體內正氣搏鬥的表現,所以會出現寒證或疼痛。如果緊脈浮在表面,表示是外感寒邪,會發燒;如果緊脈沉在裡層,表示是胸、腹、脅肋部位的疼痛。)
脈象摸起來舒緩而有節奏,表示身體氣機平和。
(長脈對應春季,在卦象中對應震卦,在人體中對應肝臟。肝臟主宰春天的生發之氣,天地之氣到這個時候就會舒展開來。《黃帝內經》說:「脈象長則氣治。」明代醫家月池翁說:「心脈長則精神強健,腎脈長則根基穩固」,都是在說平脈的表現。)
脈象摸起來短促而無力,表示身體氣機不順。
(《黃帝內經》說:「脈象短則氣病」,因為氣屬於陽,主導充沛。如果單獨出現短脈,表示氣衰弱的明顯徵兆。然而,肺是主氣的臟器,卻又和短脈有關聯,這是為什麼呢?《黃帝內經》說,平脈應該來去緩和、柔軟如榆樹的種子。所以,短脈中自有平和的象徵,氣機還是正常的。如果短脈又沉又澀,那就是氣機不順、生病的表現了。)
脈象摸起來微細而無力,表示身體氣血不足。
(《匯辨》說:「大致來說,浮而微細的脈象屬於陽分,會出現自汗、呼吸急促等症狀;沉而微細的脈象屬於陰分,會出現便血、痢疾等症狀。」)
脈象摸起來粗大有力,表示病情正在加重。
(《黃帝內經》說:「形體消瘦卻脈象粗大,大多是氣散將亡的徵兆」,因為氣機正在往外耗散。或者,雖然沒有生病,但是脈象卻比正常人的粗大,這也預示著病情必然會加重。)
脈象摸起來浮在表面且長,表示體內有風邪。
(脈象浮在表面且長,是風邪的表現,所以會出現風痰、驚厥癲癇等症狀。)
脈象摸起來沉在裡層且短,表示體內有宿食。
(短脈表示陽氣不足,可能是因為胃氣阻塞,無法使氣血流暢地通行於全身經脈,也可能是因為痰、氣、食積等阻礙了氣的運行。)
血液不足,脈象就會虛弱無力。
(《黃帝內經》說:「血液不足,脈象虛弱」,血液來時虛弱微小,表示不及,病在內。)
血液充足,脈象就會充實有力。
(《黃帝內經》說:「血液充足,脈象充實有力」,血液來時強勁有力,表示太過,病在外。)
脈象摸起來像洪水般來勢洶湧,表示體內有熱,但陰氣卻很虛弱。
(脈象洪大表示體內有熱,如果這種情況反覆出現而無法消除,則屬於壞病,難以救治。洪脈是陽氣過於旺盛,陰氣將要衰竭的表現。)
脈象摸起來細小而柔軟,表示體內有濕,而且血液不足。
(胃虛弱、食慾不振、冷涎上泛、腹瀉腹痛、腳軟無力、自汗、遺精等症狀,都可能出現細脈,多與濕病有關。如果浮取脈象,表示陽氣不足;如果沉取脈象,表示血液不足。)
脈象摸起來舒緩、寬大,表示體內有風邪。
(如果脈象來去寬緩鬆散、沒有力量,就像絲線沒有纏繞在軸上,這叫做縱緩,病因多與熱邪有關,也主風邪。)
脈象摸起來舒緩、細小,表示體內有濕邪。
(脈象舒緩細小,表示氣血虛弱,無法充養全身,所以會出現濕邪痹痛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