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嘉彥

《脈學類編》~ 脈學類編 (9)

回本書目錄

脈學類編 (9)

1. 革脈(陰)

革脈弦而芤仲景,如按鼓皮丹溪,時珍曰:此即芤弦二脈相合,故均主失血之候。

《體狀主病詩》:革脈形如按鼓皮,芤弦相合脈寒虛,女人半產並崩漏,男子營虛或夢遺。

《相類詩》:見芤牢。

浮小濡微,沉小細弱,遲細為澀,往來極難,易散一止,止而復還。

白話文:

【革脈(陰)】

革脈的特性是像弦一樣緊繃,又帶有芤脈的特性,這種脈象就像是在敲擊鼓皮一般,這是根據仲景、丹溪的描述。李時珍解釋說,這就是芤脈和絃脈兩種脈象的結合,所以通常表示的是失血的情況。

《體狀主病詩》中提到:革脈的形態就像在按壓鼓皮,芤脈和絃脈的特性結合在一起,顯示出脈象的寒涼和虛弱。對於女性來說,可能出現的是流產或者月經失調的問題;對於男性來說,可能是營養不良或者是有夢遺的情況。

《相類詩》中有類似的描述:見到芤脈和牢脈的特徵。

如果脈象呈現浮而小,柔而微弱,沉而細,力量弱,脈搏速度慢且細,跳動非常困難,容易散亂,偶爾會停止,但停頓後又會恢復,這種情況就稱為澀脈。

2. 澀脈(陰)

澀脈細而遲,往來難,短且散,或一止復來《脈經》,參伍不調《素問》,如輕刀刮竹《脈訣》,如雨沾沙通真子,如病蠶食葉。

澀主血少精傷之病,女人有孕為胎病,無孕為敗血。

《體狀詩》:細遲短澀往來難,散止依稀應指間,如雨沾沙容易散,病蠶食葉慢而艱。

《相類詩》:參伍不調名曰澀,輕刀刮竹短而難,微似秒芒微軟甚,浮沉不別有無間。

《主病詩》:澀緣血少或傷精,翻胃亡陽汗雨淋,寒濕入營為血痹,女人非孕即無經。

寸澀心虛痛背胸,胃虛脅脹察關中,尺為精血俱傷候,腸結溲淋或下紅。

結則來緩,止而復來。

白話文:

[澀脈(陰)]

澀脈的特徵是細小且跳動緩慢,脈搏的傳導困難,脈息短暫且散亂,有時會出現停頓後再恢復。就像輕薄的刀片在竹子上刮過,又像是雨水落在沙上,很容易就散開,亦如同病弱的蠶吃著葉子般緩慢艱難。

澀脈主要顯示的是血液量不足或精氣受損的疾病,對於女性來說,如果懷孕可能是胎兒的問題,若未懷孕則可能有瘀血的情況。

《體狀詩》描述:澀脈細小、緩慢、短促,脈搏的傳導困難,斷斷續續地應和著手指的觸感,就像雨點落在沙上容易散開,病弱的蠶吃葉子般緩慢艱難。

《相類詩》指出:參差不齊、節奏不調的脈象被稱為澀脈,像輕薄的刀片刮過竹子,脈息短暫且傳導困難,微弱的像針尖般,極其柔軟,無論是在表層還是深層都難以分辨。

《主病詩》說明:澀脈多由血液量少或是精氣受損所致,常伴隨胃部反轉、失去陽氣、大量出汗等症狀,寒濕侵入營養通道會導致血絡受阻,對於女性來說,如果不是懷孕就是月經失調。

在手腕內側的寸部脈象澀,可能是心臟虛弱,背部或胸部疼痛;胃虛弱,脹氣在脅肋部,可觀察手腕中間的關部脈象;手腕下方的尺部脈象澀,代表精血皆受損,可能是腸道阻塞,排尿困難,或便血。

結脈的特徵是脈搏的到來緩慢,停頓後再次出現。

3. 結脈(陰)

結脈往來,緩時一止復來《脈經》。

越人曰:結甚則積甚,結微則積微,浮結外有痛積,伏結內有積聚,結主陰盛之病。

《體狀詩》:結脈緩而時一止,獨陰偏盛欲亡陽,浮為氣滯沉為積,汗下分明在主張。

《相類詩》:見代脈。

《主病詩》:結脈皆因氣血凝,老痰結滯苦沉吟,內生積聚外癰腫,疝瘕為殃病屬陰。

代則來緩,止不能回。

白話文:

[結脈(陰)]

結脈的特徵是脈搏來去之間,偶爾會有一段停頓再繼續,《脈經》中也有記載這種現象。

扁鵲曾說過,如果結脈現象嚴重,那表示身體內的積聚物也較多;若結脈現象較輕微,那麼積聚物也會相對較少。若結脈出現在表面,通常代表體表有疼痛或積聚;若結脈隱藏在深處,可能代表體內有較嚴重的積聚問題。結脈主要和陰性過剩的疾病有關。

根據《體狀詩》的描述,結脈的特點是緩慢且偶爾會有一段停頓,這代表體內陰性能量過剩,可能導致陽性能量的流失。結脈在表面出現時,可能是因為氣滯;若結脈在深處出現,則可能是體內有積聚物。對於治療方法,是選擇發汗還是下瀉,需要由醫師來決定。

在《相類詩》中,結脈和代脈有相似之處。

根據《主病詩》,結脈通常是由於血液和氣的凝滯所引起,可能是因為體內有老痰積滯,導致患者感到極度不適。這種情況可能伴隨內外的積聚物或腫塊,也可能引發疝氣、瘤塊等疾病,這些都屬於陰性的疾病。

若脈象呈現代脈的特性,即脈搏來去緩慢,且停頓後無法回到正常節奏,這也需要特別注意。

4. 代脈(陰)

代脈動而中止,不能自還,因而復動仲景,脈至還入尺,良久方來吳氏。

《體狀詩》:動而中止不能還,復動因而作代看,病後得之猶可療,平人卻與壽相關。

《相類詩》:數而時止名為促,緩止須將結脈呼,止不能回方是代,結生代死自殊途。

《主病詩》:代脈原因臟氣衰,腹疼泄痢下元虧,或為吐瀉中宮病,女子懷胎三月兮。

數脈屬病,六至一息,七疾八極,九至為脫。

白話文:

[代脈(陰)]

代脈的特徵是跳動中會突然停止,且不會立即恢復,要等一段時間才又繼續跳動。仲景認為,脈搏跳到一定程度後,會退回手腕內側的部位,隔一段較長時間纔再度出現。吳氏也有類似的觀察。

《體狀詩》中描述,脈搏在跳動中突然停止,且無法自行恢復,再次跳動時被視為代脈。這種脈象如果是在疾病後期出現,仍有可能治療;但如果健康人有此脈象,可能和壽命有關。

《相類詩》則指出,脈搏快速但偶爾停頓稱為促脈,脈搏慢而間歇則叫結脈。而真正能被稱為代脈的是脈搏停頓後不能馬上恢復,結脈和代脈雖然相似,但所代表的病況卻截然不同。

《主病詩》中提及,代脈通常反映臟腑功能衰退,常見病症包括腹部疼痛、拉肚子、下焦虛弱等,也可能代表脾胃問題或女性懷孕三個月的情況。

快速的脈搏通常表示病態,每分鐘跳動六次以上可能為病脈。若每分鐘超過七次,病情可能已嚴重;八次以上,則可能到了極度危險的狀況;若達到九次,則可能有生命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