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宦

《脈理集要》~ 原序要略 (1)

回本書目錄

原序要略 (1)

1. 原序要略

脈之為候,立有統屬。醫之心法,斯其至矣,統舉其概,症應診,言得統合之盡,大而無餘,屬求其精,病見脈,言得屬析之極,微而不紊,統之為制,一部之脈,上下之至,狀同而兼;前後候之,屬之為度,一脈之間,上下之至,狀異而有,前後浮沉,兩旁覆溢,八候之別,復又闡素問之妙奧。集脈理之精詳,參先哲之至言,啟後學之捷徑。

幸輔吾志久遠,相傳云爾。

白話文:

[對於脈象的理解與掌握]

脈象作為健康狀況的徵兆,有其系統性的歸屬。對於醫生而言,理解並掌握這些脈象是最高深的心法。我們總結了其大概,即症狀與脈象的對應,能夠全面且無遺漏地把握整體脈象,這就是所謂的「統」。追求精確地分析每一種疾病所對應的特定脈象,細微而不混亂,這就是所謂的「屬」。在「統」的原則下,一個部位的脈象,無論是上部還是下部,其形態相同但會有所區別,需要前後對照來看。在「屬」的原則下,同一脈象中,上部和下部的脈象雖不同,但都有其特徵,包括前後、浮沉以及兩側的差異,這些都是八種基本脈象的細節,進一步闡釋了《黃帝內經》中的深奧理論。

收集並整理脈象理論的精華,參考前賢的智慧言論,為後來的學習者提供一條便捷的道路。

希望我的這份努力能延續久遠,得以代代相傳。

以上就是我對這段古文的理解與現代翻譯。

2. 統屬診法

候病所在,逐部求之。平脈軟滑,按部應時;病脈反是,小大獨異,察部前後,上下之至,脈狀同否,總屬之異,統取其概,屬細分位,六部五屬,五臟所主,應乎五行,同異之氣,氣同合一,氣異為二。火同炎上,異分兩丁。(左寸心為丁火,小腸為丙火。)金同光騰,異分明暗,(右寸肺為辛金,大腸為庚金。

)木同上達,異分枯榮。(左關肝為乙木,膽為甲木。)土同上聳,異分起伏。(右關脾為己土,胃為戊土。)水同潤下,異分溢覆。(左尺腎為癸水,膀胱為壬水。)前後脈同求之統候,寸關用前兩尺用後,臟腑之病,各脈應之。

前後脈異,水之屬候,上至應前,下之應後,同中有異,異者為逆,同有強弱,尤者為劣,有和兼乖,和順乖逆,前病上升,後病下降,前後出部,後覆前溢,溢應上身,覆應下體,有脈偏行,兩旁外內,其診以指,推進推出,推出為外,推進為內,進為內侵,侵內腹脹,侵外身熱。

浮通主表,頭面皮毛,經絡筋骨,百節四肢;沉通主裡,臟腑骨髓,口舌咽喉,大便小水;虛為不及,癢淋泄痿;實為有餘,熱湧痛郁。且以統屬,歧之為二,統屬之法,一部兩舉,或以數部兼舉大意,六部象同求所屬,氣洪心火炎,余可隅舉。

浮候諸陽,主病在表,浮實邪盛,浮虛氣少,浮大無力,內傷陽氣,浮盛按衰,裡虛表實,浮有按無,無根之[誚](梢),兩寸浮盛,風寒外召,關脈浮盛,腹脹溲澀,左尺浮盛,小便赤澀,右尺浮盛,浮促風秘,肝腎並浮,則為風濕。沉候諸陰主病在裡。

沉實為積,沉虛少氣,[甘](寸)沉氣鬱,尺沉本位,喘嗽肺浮,轉沉則卒,肝腎並沉,則為石水。

遲為陰盛,氣血稽遲,遲實為痛,遲虛寒推,消中遲逆;夏忌沉遲,寸遲氣少,尺遲血虧,左關脅痛,右食傷脾。

數為陽盛,氣血燔灼,數實為熱,數虛為燥,浮數有力,傷寒熱燥,浮數無力,傷寒痰嗽,沉數有力,實[大](火)內灼,浮數惡寒,或脈時數,且有痛處,皆主癰作,病退數時,未足為樂,數退症危,真元已脫,數按不鼓,虛寒相搏。微數禁灸,疏數難保,細數而虛,虛癆陰弱,兼沉骨蒸,兼浮喘作,加之汗嗽,喉痛俱惡,數宜傷寒,小兒妊瘧。

左寸數兮,或緊與數,俱主頭疼,數仍吐惡,數短心痛,數虛口瘡,數止為毒,數健為狂,右寸數兮肺金火燥,兼緊上疼,兼滑喘嗽,洪數弦緊,喘嗽亦作,沉數骨熱,夏來最惡;左關數緊,主疼居脅,數止因怒,數長壯熱,右關數緊,口臭而燥,浮而帶數,易飢易飽;左尺逢數,赤尿淋濁,數止亦淋,數虛瘡作,右尺數臨,大便結燥。

滑為血聚,熱痰孕吐,滑雜大小,吐瀉傷腑,滑數痰盛,最嫌肌瘦,秋病浮滑,為子扶母,秋逢沉滑,冬月必死。左寸浮滑,暈(眩)之候,洪[數](滑)為孕,左關同究,左尺脈滑,淋痛熱蓄,滑弱陽痛,滑短崩漏,洪浮而滑,精氣不固;右寸脈滑,痰火上升,沉細而滑,臨晚骨蒸,沉緊而滑,咳嗽痰凝,關滑按澀,宿食中停,弦滑有孕,緊滑蟲疼,短滑病酒,尺滑痢興,和滑孕子,止滑凝經。

白話文:

診斷疾病時,要按身體不同部位的脈象來判斷。正常的脈象是柔軟滑順,並且與時間節律相應;病態的脈象則相反,會出現大小不一的獨特變化。要仔細觀察脈象在不同部位的前後、上下,以及是否一致。如果各部位脈象不同,就表示身體出現問題。總體上把握脈象的大概情況,再細分到各個部位。六個部位(寸、關、尺,左右共六個)對應五個臟腑(心、肝、脾、肺、腎),以及其所屬的五行(火、木、土、金、水)。這些臟腑的氣息性質有同有異,氣息相同則為一體,不同則分為二。

火的屬性是向上升騰,但又有區分(左手寸脈主心,屬丁火;小腸屬丙火)。金的屬性是光芒四射,但也有明暗之分(右手寸脈主肺,屬辛金;大腸屬庚金)。木的屬性是向上生長,但又有枯榮之別(左手關脈主肝,屬乙木;膽屬甲木)。土的屬性是向上隆起,但又有起伏之差(右手關脈主脾,屬己土;胃屬戊土)。水的屬性是向下滋潤,但又有盈溢之分(左手尺脈主腎,屬癸水;膀胱屬壬水)。

要同時探求前後脈的變化來綜合判斷。寸脈和關脈用前段(指尖方向)的脈象來判斷,尺脈用後段(手腕方向)的脈象來判斷。臟腑的疾病,會在對應的脈象上有所反映。

前後脈的脈象不同時,屬於水類疾病的徵兆。上面的脈象應於前面(指尖方向),下面的脈象應於後面(手腕方向)。相同之中又有差異,不同的脈象代表病邪逆亂;相同之脈又有強弱之分,明顯較弱的脈象代表病況嚴重。如果脈象平和中又帶有乖戾之象,表示氣機不順。如果前面(指尖方向)的脈象反應的是上升的病症,後面的脈象反應的是下降的病症。前後脈象出現的位置不同,後面的脈象遮蓋了前面的脈象,溢出的脈象反應的是上半身的疾病,遮蓋的脈象反應的是下半身的疾病。有的脈象會偏離正常路線,出現在兩旁,診斷時可以用手指推動脈搏來區分。向外推動的是外在疾病,向內推動的是內在疾病,內侵代表腹脹,外侵代表身體發熱。

浮脈主表,代表疾病在身體表面,包括頭面、皮膚毛髮、經絡筋骨、各關節和四肢;沉脈主裡,代表疾病在身體內部,包括臟腑骨髓、口舌咽喉、大便和小便。虛脈代表氣血不足,會出現搔癢、淋漓、泄瀉、痿軟等症狀;實脈代表氣血有餘,會出現發熱、疼痛、脹滿等症狀。總的來說,診斷方法要區分陰陽,可以將一個部位的脈象分開來看,也可以將多個部位的脈象結合起來看。診斷時要把握大方向,六個部位的脈象如果相似,就代表所屬臟腑有問題。例如脈象洪大且氣息旺盛,代表心火過旺,其他病症可以依此類推。

浮脈代表陽氣,主病在表。浮而實的脈象代表邪氣旺盛,浮而虛的脈象代表氣血不足,浮大而無力的脈象代表內傷導致陽氣不足。浮盛而按下去卻減弱的脈象,代表裡虛表實;浮而按下去就沒有的脈象,代表沒有根基的衰弱。兩寸(雙手寸脈)浮盛,代表風寒外邪侵襲;關脈浮盛,代表腹脹小便不暢;左尺脈浮盛,代表小便赤澀;右尺脈浮盛,代表風秘(大便乾燥);肝腎脈都浮,則代表風濕。沉脈代表陰氣,主病在裡。

沉而實的脈象代表有積聚,沉而虛的脈象代表氣血不足。寸脈沉,代表氣鬱;尺脈沉,代表腎氣虛。喘嗽的病症,脈象本來浮,轉為沉則代表病情突然惡化。肝腎脈都沉,則代表腹部有積水。

遲脈代表陰氣旺盛,氣血運行遲緩。遲而實的脈象代表疼痛,遲而虛的脈象代表虛寒。如果夏天出現沉遲的脈象,則為不吉之兆。寸脈遲,代表氣不足;尺脈遲,代表血不足;左關脈遲,代表脅痛;右關脈遲,代表脾胃受損。

數脈代表陽氣旺盛,氣血運行過快。數而實的脈象代表有熱,數而虛的脈象代表有燥。浮而數且有力的脈象,代表外感傷寒且有熱燥;浮而數且無力的脈象,代表外感傷寒且有痰嗽。沉而數且有力的脈象,代表實火在內燃燒;浮而數且怕冷,或者脈象時數時不數,且有疼痛處,代表有癰瘡產生。疾病好轉時,脈象變為數脈還不能大意。如果脈象由數轉弱,代表病情危急,真元已經耗盡。數而按下去沒有搏動,代表虛寒相搏。微數的脈象不能用灸法,疏數的脈象難以醫治。細數而虛的脈象,代表虛勞、陰虛,若兼有沉脈,則代表骨蒸;兼有浮脈,則代表氣喘;如果再有汗、咳嗽、喉嚨痛等症狀,則為凶兆。數脈多見於外感傷寒、小兒和孕婦瘧疾。

左寸脈數且緊,通常代表頭痛,數且伴有嘔吐,數而短代表心痛,數而虛代表口瘡,數止代表中毒,數且有力代表狂躁。右寸脈數,代表肺金燥熱,數且緊,代表上部疼痛,數且滑,代表喘嗽。脈象洪大、數而緊,也代表喘嗽。沉而數的脈象,代表骨內有熱,在夏天最為嚴重。左關脈數且緊,代表脅痛,數止是因為憤怒,數長代表發熱。右關脈數且緊,代表口臭乾燥,脈象浮而帶數,代表容易飢餓也容易飽。左尺脈數,代表小便赤黃渾濁,數止也代表小便淋漓不盡,數虛則代表生瘡。右尺脈數,代表大便乾燥。

滑脈代表血液聚集,有熱、有痰、懷孕或嘔吐。滑脈的大小不一,代表有吐瀉等腸胃疾病。滑數的脈象代表痰多,最怕出現消瘦。秋天出現浮滑的脈象,代表子病母扶(母體本身有病但可以扶持兒子);秋天出現沉滑的脈象,代表冬月必死。左寸脈浮滑,代表眩暈;洪滑的脈象代表懷孕,左關脈也一樣判斷;左尺脈滑,代表小便淋痛或有熱積聚。滑脈虛弱,代表陽氣不足導致疼痛,滑而短的脈象代表崩漏。洪浮而滑的脈象,代表精氣不固。右寸脈滑,代表痰火上升;沉細而滑的脈象,代表臨晚骨蒸;沉緊而滑的脈象,代表咳嗽痰凝。關脈滑而按下去澀滯,代表有宿食停滯;弦滑的脈象代表懷孕,緊滑的脈象代表有蟲積;短滑的脈象代表飲酒過度;尺脈滑代表痢疾。平和的滑脈代表懷孕,止滑的脈象代表月經停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