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訣新編》~ 卷一 (1)
卷一 (1)
1. 卷一
2. 李中梓沈微垣脈位原圖
尺內兩旁則季脅也,尺外以候腎,尺裡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內以候膈;右外以候胃內以候脾。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內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內以候膻中。
余按李氏上圖,左寸候心、膻中,關候肝與膈中,尺候腎及腹中小腸膀胱;右寸候肺及胸中,關候脾與胃,尺候腎及腹中大腸。所配六部,僅得脾與胃候、腎與膀胱候,其部位上下與藏府表裡相當,余皆錯配。欲遵《內經》候法,豈可令脈位混淆如此乎?不思《內經》候法言其概,叔和候法言其詳。
《內經》只言上中下之候病,叔和則備述藏府十二經絡之候疾,原不可混為一談。第欲取便初學,則叔和候法實為惟一無二之門徑。惜後世之言脈者,大都陰奉陽違,遂致真理幾晦。而先生一片苦心轉遭耳食者之盲目訕謗,殊為可嘆。茲將叔和先生《脈經》所載(兩手六脈所王五藏六府陰逆順第七篇)原文摘要錄後,以備考覈。
其脈法贊云:肝心出左,脾肺出右,腎與命門,俱出尺部。魂魄合神,皆見寸口。左主司官,右主司府,左大順男,右大順女(下略)。
其分配六部云:心部在左手關前寸口是也,即手少陰經也,與手太陽為表裡,以小腸合為府,合於上焦,名曰神庭,在鳩尾下五分。
肝部在左手關上是也,足厥陰經也,與足少陽為表裡,以膽合為府,合於中焦,名曰胞門,在太倉左右三寸。
腎部在左手關後尺中是也,足少陰經也,與足太陽為表裡,以膀胱合為府,合於下焦,在關元左。
肺部在右手關前寸口是也,手太陰經也,與手陽明為表裡,以大腸合為府,合於上焦,名呼吸之府,在雲門。
脾部在右手關上是也,足太陰經也,與足陽明為表裡,以胃合為府,合於中焦脾胃之間,名曰章門,在季肋前一寸半。
腎部在右手關後尺中是也,足少陰經也,與足太陽為表裡,以膀胱合為府,合於下焦,在關元右。左屬腎,右為子戶,名曰三焦
今考運氣合藏府十二經絡圖、訂正脈位圖、及左右三部藏府圖、寸關尺定位圖,確定不易之理,一以貫之,並考正《脈訣》論於後。
白話文:
根據李中梓的脈位圖,他認為手腕內側兩邊對應的是季脅位置,手腕外側的尺脈用來觀察腎臟的狀況,而尺脈的內側則是判斷腹部的健康。中間靠近上方的部分,左手外側用來檢查肝臟,內側則是膈肌;右手外側則是胃部,內側則是脾臟。再往上靠近上方的地方,右手外側是肺部,內側是胸腔中心,左手外側是心臟,內側則是膻中穴。
我研究李氏的圖,左邊的寸脈對應的是心臟和膻中,關脈則是肝臟和膈肌,尺脈則是腎臟和腹部的小腸、膀胱;右邊的寸脈是肺部和胸腔,關脈則是脾臟和胃部,尺脈則是腎臟和腹部的大腸。這六個部位,只有脾臟、胃部、腎臟和膀胱的脈象位置正確,其他都搞錯了。若想遵循《黃帝內經》的診脈方法,怎能讓脈位如此混淆不清呢?我們應該理解,《內經》的診脈方法只是概述,而叔和的診脈方法則詳細得多。
《內經》只提到上、中、下三部分別對應的疾病,叔和卻詳細描述了十二經絡以及各個臟腑對應的疾病,兩者不能混為一談。為了方便初學者,叔和的診脈方法確實是獨一無二的入門途徑。可惜後世大多數談論脈象的人,表面遵循實際卻違背,導致真相幾乎被掩蓋。先生的苦心反而遭受無知者的盲目譏諷,真是令人惋惜。現在我將叔和先生《脈經》中(兩手六脈所王五藏六府陰逆順第七篇)的原文摘要錄下,供查證。
其中提到:肝臟和心臟的脈象出現在左手,脾臟和肺部的脈象出現在右手,腎臟和命門的脈象都在尺脈部分。魂魄和精神都能在寸口脈象中看到。左手主要反映臟器的情況,右手主要反映腑器的狀況,左手脈象大表示男性身體健康,右手脈象大表示女性身體健康。
接著,他將六個部位的脈象分配如下:心臟的脈象在左手關脈前方的寸口位置,這是手少陰經,與手太陽經互為表裡,與小腸相連,屬於上焦,稱為神庭,位於鳩尾下方五分處。
肝臟的脈象在左手關脈上方的位置,這是足厥陰經,與足少陽經互為表裡,與膽囊相連,屬於中焦,稱為胞門,位於太倉左右三寸處。
腎臟的脈象在左手關脈後方的尺脈位置,這是足少陰經,與足太陽經互為表裡,與膀胱相連,屬於下焦,位於關元左側。
肺部的脈象在右手關脈前方的寸口位置,這是手太陰經,與手陽明經互為表裡,與大腸相連,屬於上焦,稱為呼吸之府,位於雲門。
脾臟的脈象在右手關脈上方的位置,這是足太陰經,與足陽明經互為表裡,與胃相連,屬於中焦脾胃之間,稱為章門,位於季脅前一寸半。
右手關脈後方的尺脈位置,這是足少陰經,與足太陽經互為表裡,與膀胱相連,屬於下焦,位於關元右側。左邊對應腎臟,右邊是子宮,統稱為三焦。
現在我們考察運氣合臟腑十二經絡圖、訂正脈位圖、以及左右三部臟腑圖、寸關尺定位圖,確定這些不可改變的道理,將它們融會貫通,並且進一步修正《脈訣》的理論。
3. 運氣合藏府十二經絡圖
【附】,運氣合藏府十二經絡歌
醫明陰陽五行理,始曉天時民病情。五運五行五氣化,六氣天地陰陽生。火分君相氣熱暑,為合人之藏府經。天干起運地支氣,天五地六節制成。注:學醫業者,必要明天地、陰陽、五行之理,始曉天時之和不和,民之生病之情由也。人皆知五運化自五行、五質、五氣也,而不知六氣化自天地、陰陽、六質、六氣也。
六質者即經曰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陰陽也,生長化收藏下應之也。六氣者即經曰風暑濕燥寒火,天之陰陽也,三陰三陽上奉之也。是以在地之火分為君火、相火,在天之氣分為熱氣、暑氣,為合人五藏六府、包絡、十二經也。天干陰陽合而為五,故主五運。甲化陽土,合人之胃,己化陰土,合人之脾。
乙化陰金,合人之肺,庚化陽金,合人大腸。丙化陽水,合人膀胱,辛化陰水,合人之腎。丁化陰木,合人之肝;壬化陽木,合人之膽。戊化陽火,合人小腸;癸化陰火,合人之心。相火屬陽者,合人三焦,相火屬陰者,合人包絡。此天干合人之五藏六府、十二經也。地支陰陽合而為六,故主六氣。
子午主少陰君火,合人之心與小腸也;丑未主太陰濕土,合人之脾與胃也;寅申主少陽相火,合人之三焦包絡也;卯酉主陽明燥金,合人之肺與大腸也;辰戌主太陽寒水,合人之膀胱與腎也;巳亥主厥陰風木,合人之肝與膽也。此地支之合人五藏六府十二經也。天數五,而五陰五陽,故為十干;地數六,而六陰六陽,故為十二支。
天干之五必得地支之六以為節,地支之六必得天干之五以為制,而後六甲成歲。氣備,故一歲中運以七十二日五位分主之,六氣以六十日六部分主之。
白話文:
【附加】,運氣結合臟腑十二經絡的歌謠
醫生需明白陰陽五行的道理,才能瞭解天時與民眾疾病的情況。五行運作產生五種氣候,六氣則是由天地陰陽變化而來。火氣可細分為君火、相火,各自對應人體內的臟腑及經絡。天干代表運行,地支代表氣象,兩者相輔相成,定下節氣規律。注:從事醫學的人,必須理解天地、陰陽、五行的關係,才能明白天時的變化如何影響人的健康。人們都知道五行運作會產生五種氣質,卻忽略了六氣是從天地、陰陽、六種物質和六種氣候中衍生的。
六種物質即經典所言的木、火、土、金、水、火,是地的陰陽,分別對應生長、化育、收穫、藏納等階段。六氣,即經典所說的風、暑、濕、燥、寒、火,是天的陰陽,由三陰三陽共同維護。因此,地上的火氣可細分為君火、相火,天上的氣候可細分為熱氣、暑氣,這些都與人體五臟六腑、包絡、十二經絡相對應。天干陰陽結合而成五行,負責掌管五運。甲代表陽性土,對應人體的胃部;己代表陰性土,對應脾臟。
乙代表陰性金,對應肺部;庚代表陽性金,對應大腸。丙代表陽性水,對應膀胱;辛代表陰性水,對應腎臟。丁代表陰性木,對應肝臟;壬代表陽性木,對應膽囊。戊代表陽性火,對應小腸;癸代表陰性火,對應心臟。相火屬於陽性,對應三焦;相火屬於陰性,對應包絡。這就是天干與人體五臟六腑、十二經絡的關係。地支陰陽結合而成六氣,
子午時段主導少陰君火,對應心臟和小腸;醜未時段主導太陰濕土,對應脾臟和胃部;寅申時段主導少陽相火,對應三焦和包絡;卯酉時段主導陽明燥金,對應肺部和大腸;辰戌時段主導太陽寒水,對應膀胱和腎臟;巳亥時段主導厥陰風木,對應肝臟和膽囊。這是地支與人體五臟六腑、十二經絡的對應關係。天數為五,包括五陰五陽,所以有十天干;地數為六,包括六陰六陽,所以有十二地支。
五個天干必須配合六個地支,以形成節氣;六個地支也必須配合五個天干,以形成規律,這樣才能構成一年的六甲週期。氣候完整,因此一年中,五運以七十二天為單位,各自掌管不同的時段;六氣以六十天為單位,各自掌管不同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