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脈主病詩》~ 正文 (6)
正文 (6)
1. 澀
(其象虛細而遲,來往極難,一止復來,三五不調。)
澀緣血少或傷精,反胃亡陽汗雨淋,寒濕入營痹為血,女人非孕即無經(女人左尺澀,無孕主血少,有孕胎病或漏。此首總言澀脈病。)
寸心虛痛乖營衛(左寸心肺虛耗不安,及冷氣心痛,右寸營衛不和,上焦冷痞,氣短,臂酸,)脾弱(右關澀,脾弱不食,胃冷多嘔)肝虛(左關弱,肝虛血散,肋脹脅滿,身痛)關內逢,左尺傷精兼及疝,右寒小腹足脛痌(又兼大便閉,津液不足。此首統言左右兩手澀脈病。)
白話文:
[澀]
(脈象虛弱纖細且緩慢,脈搏的來去非常困難,一停頓後再出現,節律不整,三五拍不調和。)
脈象澀通常是由於血液量少或是精氣受損所致,也可能因為反胃、體內陽氣喪失、大量出汗,或是寒濕侵入體內,導致血液凝滯,形成風濕或血瘀。對於女性來說,如果不是懷孕,則可能月經不調或無月經。(若女性左手尺部脈象澀,表示血液量少;若懷孕,可能是胎兒問題或是出血。這是總述澀脈所代表的疾病。)
寸脈澀可能代表心臟或肺部虛弱,營養與防禦功能失調,包括心臟冷痛、右寸脈澀可能表示營養與防禦功能不協調,上半身冷感、胸悶、呼吸短促、手臂痠痛等症狀。(脾臟機能低下,食慾不佳,胃部冷感,易嘔吐)肝臟機能低下,血液分散,脅肋脹滿,全身疼痛。(若關脈澀,可能是肝臟虛弱;若左尺脈澀,可能因精氣受損,或是疝氣。右手脈澀,可能下腹部寒冷,小腿痠痛,還可能伴隨便祕,體內津液不足。)這是總述左手與右手脈象澀所代表的疾病。
2. 人迎
(左手關前一分為人迎)
表候人迎屬腑陽(人迎主外感六淫,屬表腑也,陽也,)風浮暑弱緊寒傷(如人迎脈浮,主傷風,六淫仿此,)濕應沉細火熱數(熱虛數,火洪數,)四末清寒表散良(人迎又主四肢病。)
白話文:
【人迎】
(在左手腕關節前方約一分處即為人迎穴)
表面徵狀在人迎穴反映的是腑臟與陽氣的情況(人迎穴主要反應外感六淫之邪,屬於表腑及陽氣問題,)風、浮、暑、弱、緊、寒都是可能的傷害(例如人迎脈出現浮象,多是受風邪影響,其他六淫亦類似,)濕氣反應為脈象沉細,火熱則顯示為數脈(熱虛會有數脈,火邪則使脈象洪數,)四肢若感覺寒冷,表明表邪已散,病情有所好轉(人迎穴同時也能反應四肢的健康狀況。)
3. 氣口
(右手關前一分為氣口)
氣口為陰里臟看(氣口候內傷七情及傷飲食,屬裡,臟也,陰也,)怒濡憂澀散因歡(如氣口脈濡,即因傷怒,余皆仿此,)恐沉思結驚多動,悲緊還推何部干(診得氣口濡澀等脈,並看與何部相關,即知何臟受病。如氣口脈濡即屬肝病,而肝脈又適弦硬是也。此首單言氣口內傷七情之病。)
飲食傷留脾臟因,通腸快胃法相應,人迎氣口俱沉緊,夾食傷寒病日增。(此首言氣口內傷飲食之病,及人迎氣口俱傷之病。)
白話文:
【氣口】
(在右手腕關節前方約一分處,稱為氣口)
氣口用來觀察體內臟腑的情況(氣口可以判斷由內心情緒或飲食所導致的內傷,這些都屬於身體內部的問題,跟臟腑有關,也跟陰性能量有關,)不同的情緒會造成不同的脈象變化,如憤怒會使脈象變得濕軟,憂鬱會讓脈象變得遲滯,開心時脈象會散開,恐懼會讓脈象變得深沉,深思會造成脈象凝結,驚嚇會讓脈象跳動加速,悲傷會使脈象緊繃。(當在氣口處診察到這些脈象變化,同時需要觀察它們與哪個部位的脈象有聯繫,這樣就能知道是哪個臟腑出了問題。例如,在氣口處診察到濕軟的脈象,通常表示肝臟有問題,且肝臟的脈象也可能呈現出弦硬的特徵。這段主要講述的是氣口對判斷由情緒引發的內傷疾病。)
飲食不當導致的傷害通常是因為脾臟功能失調,對應的治療方法主要是促進腸胃消化吸收。(這一段講述的是氣口對於判斷飲食過量造成的內傷疾病,以及當氣口和人迎脈(頸部的一條脈絡)都呈現出深沉緊繃的脈象,這通常是食物中毒或感冒初期的徵兆,病情會逐日加重。)
4. 陽維
(以左手為主,其脈從寸部斜至外者是也。右手反看,則從寸部斜至內矣。)
陰維脈起會諸陽(陽維脈從少陰斜至太陽,發足太陽之金門,而與手足少陽陽明五脈會於陽白,故所會皆陽,)根柢於陰表是彰(陽維主一身之表,)風府風池應並刺,長沙法設桂枝湯(風池風府二穴,陽維之會也。仲景法,先刺二穴,卻與桂枝湯。)
白話文:
【陽維】
(主要以左手脈象來說,其脈象從寸部斜向外部的即是。若是看右手脈象,則是由寸部斜向內部的。
陰維脈起源且會合了多條陽脈(陽維脈從手少陰心經斜至足太陽膀胱經,起始於足太陽膀胱經的金門穴,並與手足少陽、陽明五條脈在陽白穴會合,因此所會合的都是陽脈,)在陰部紮根,彰顯於外表(陽維脈主宰全身的表層,)風府和風池穴應同時針刺,張仲景的療法是先針刺這兩個穴位,再服用桂枝湯。)
(主要以左手脈象來說,脈象從寸部斜向外的即為陽維脈。若是看右手脈象,則脈象由寸部斜向內的即是。
陰維脈起源且會合了多條陽脈(陽維脈從手少陰心經斜至足太陽膀胱經,起始點在足太陽膀胱經的金門穴,並與手足少陽、陽明五條脈在陽白穴會合,因此會合的都是陽脈,)其根基在陰部,但效果卻顯現在外表(陽維脈主宰全身的表層,)風府和風池穴應同時進行針刺治療,張仲景的療法是先針刺這兩個穴位,再讓患者服用桂枝湯。)
5. 陰維
(左手為主,其脈從寸部斜至內者是也。右手反看,則從寸部斜至外矣)
陰維主裡會諸陰(陰維主一身之裡,其脈從少陽斜至厥陰,發足少陰之築賓,至頂前而終,故所發所至皆陰也,)卻起於陽根自深(陽根陰,陰根陽,故此二脈,又為榮衛之綱領,)心痛病來詳潔古,理中四逆法堪尋(潔古云:陰維為病若心痛,其治在足少陽三陰交,乃陰維所起也。
又按仲景法,太陰症用理中湯,少陰症用四逆湯,厥陰症用當歸四逆湯,酌其劑以治陰維之病。即潔古所以治足少陽三陰交也。)
白話文:
【陰維】
(主要以左手脈象為主,脈象從寸部斜向內側延伸的就是陰維脈。若是觀察右手脈象,則是從寸部斜向外側。)
陰維脈主管身體內部,與各條陰脈相會(陰維脈貫穿全身的內臟,脈象從少陽脈斜向厥陰脈,起始於腳少陰脈的築賓穴,到達頭頂前方結束,因此其起點和終點都是陰性部位。)但其起源卻來自於陽根處(陽根屬於陰,陰根屬於陽,因此這兩條脈絡同時也是營養和防禦系統的主要脈絡,)對於心痛的疾病,可詳細參考潔古的理論,治療方法可以尋找理中湯和四逆湯的方子(潔古說過:如果陰維脈發生問題導致心痛,治療方式應該是在足少陽三陰交穴下針,因為這是陰維脈的起始位置。
再根據張仲景的理論,太陰經的病症應使用理中湯,少陰經的病症應使用四逆湯,厥陰經的病症應使用當歸四逆湯,依病情適量服用,來治療陰維脈相關的疾病。這就是潔古在足少陽三陰交穴下針治療陰維脈病的方法。)
6. 陽蹺
(不論左右手,其脈從寸左右彈者是也)
一身左右陽專候(是蹺主一身左右之陽,)脈得陽蹺六腑和,表病里安陽分愆(陽蹺在肌肉之上,陽脈所行,通貫六腑,主持諸表,故其為病,亦表病里和,)法兼汗下治無訛(潔古云:陽病則寒。若在陽表當汗,桂枝湯、麻黃湯。若在陰里當下,大小承氣湯。)
白話文:
【陽蹺】
不論是左或右手,只要在寸口部位能摸到像彈跳般脈搏的,就是陽蹺的徵象。
身體左右兩側的陽氣專門由陽蹺負責監控(陽蹺脈管轄全身左右兩側的陽氣)。如果脈象顯示出陽蹺的特性,表示六腑運作和諧,表證的疾病已得到控制,而體內的陽氣也已經恢復平衡(陽蹺位於肌肉表面,是陽性脈絡的一部分,貫穿六腑,負責調節體表功能,所以其出現問題時,通常會有表證的疾病,但體內仍保持相對穩定)。
治療方法應包括發汗和瀉下,這樣治療纔不會出錯(張潔古說:陽氣失調會導致寒症。如果病在體表,應使用發汗療法,如用桂枝湯或麻黃湯;如果病在體內,應使用瀉下療法,如用大承氣湯或小承氣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