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是

《脈訣彙辨》~ 自敘

回本書目錄

自敘

1. 自敘

余浪遊者三十年,托刀圭以餬口,而無以辭負笈者,顧其中胡能不自愧也。所慨俗醫稱津筏者,則先《難經》、《脈訣》。《難經》出自秦越人,其純駁固未易論。尤怪脈者所以定吉凶,決死生,至淵微也。苟阡陌之不存,又何有於源季。宋之高陽生,一妄庸人,假晉太醫令王叔和之名,著成《脈訣》。

白話文:

過去我遊歷了三十多年,靠著行醫來謀生,但卻沒能辭退背著書箱的學子。仔細想想,我怎麼能不感到慚愧呢?可惜的是,那些庸醫稱讚的醫學經典,大多都是《難經》、《脈訣》。《難經》是秦越人寫的,它的真假難以論斷。更可笑的是,那些擅長把脈的人,以脈象來預測吉凶禍福,甚至決定生死,簡直荒謬至極。如果道路基礎不穩,又怎麼會有源頭和終點?北宋的高陽生,只是一個平庸之輩,卻假借晉朝太醫令王叔和的名義,寫出了《脈訣》。

其鄙俚紕繆,取資捧腹,而陰操入室之戈。於是先聖之旨,一旦晦蝕。世之裒然傳業,承訛襲舛,不復有所取裁。譬渴者飲於濁涇之流。呶呶而號於眾曰,天下之水味在是,豈其然乎!余不敏,思有以拯之。乃匯古今之論脈者若干人,參以家學,片言隻字,有當先聖,而結妄庸之舌,則拈之紙。

白話文:

歲月流逝,(知識)逐漸積累到一定程度。門下的弟子們請求我整理並編纂成書,於是我將其分為十卷,取名為《脈訣匯辨》,讓它收錄在我的破舊書箱中。有位客人說:「你真是個固執的人啊。凡是寫書的,都希望將作品藏於名山之中,或者傳播於通衢大道和都城,這樣才能幫助當世,啟示後人。

星霜十易,積成徑寸。門人輩請釐剔成編,乃區為十卷,名曰《脈訣匯辨》,命收之敝簏。客曰:「固矣哉子也。凡書之有作,不藏諸名山,必傳之通邑大都,將以救斯世,詔來者。

君之所結集,何難羽翼經傳而馳海內,僅僅衣缽於及門,似乎靳於問世者,何居?」余起而謝曰:「足下之沾沾於吾者,不虞人之睊睊耶!余嘗皈依古先生,竊聞其教矣,錯下一轉語。墮野狐身五百世。使余所綴集果醍醐也,往乞一玄晏而懸之國門,誰曰不宜?或猶未也,淹博者笑其摭拾,通達者笑其割裂,抱匱守殘之徒,更笑其迂而無當。

白話文:

你所編纂的著作,難道就不能像鳥兒展翅飛揚在經傳中,傳遍海內各地,而只是將衣缽傳授給到門求學的人,似乎不願意將它們公諸於世,這是為什麼?」我起身致謝說:「您如此執著地看重我的作品,難道不擔心別人譏笑嗎?我曾經拜師於古先生,私下學習他的教誨,說錯了一句話就墮入野狐之身輪迴五百世。如果我編纂的著作確實是醍醐灌頂的妙藥,我應該去乞討一個玄色簾幔,懸掛在國門前,誰敢說不妥當?或者情況還沒有那麼好,見多識廣的人會嘲笑我東拼西湊,通達事理的人會嘲笑我斷章取義,那些守著殘破知識的人,更會嘲笑我迂腐而不切實際。

將見習高陽生之言者,不必樹旗鼓而實逼處此,即以一丸泥自封,余復奈之何哉!雖然,謹聞命矣,姑付之剞劂氏,以就正長者,徐俟大國之賦,左提右挈,廓清邪說,願以是編為前驅之殳。」

白話文:

將要看到高陽生說的話的人,不必樹立旗幟聲勢浩大,而實際上他就在逼迫這個地方,即使他用一團泥把自己封起來,我又能怎麼辦呢!雖然如此,我謹遵您的命令,暫時將這本書交給批評的人,讓他們向年長的人請教,慢慢等待大國的賦稅,左右推舉,廓清邪說,希望用這本書作為先導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