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學海

《重訂診家直訣》~ 卷下 (9)

回本書目錄

卷下 (9)

1. 外診撮要

外診繁矣以面色、目色、舌苔三者為大綱。茲撮其有關生死要診者著於篇,欲睹其詳,有拙著《外診簡摩》在。

目色,主五臟。面色,主六腑。舌苔,主辨表裡寒熱,血氣存亡者也。前人分氣與色為二,又分光與色為二,其說甚精,具在《外診簡摩》中。

《靈樞·五色篇》論面色有所起所向。凡色起處,必緊而深厚;所向處,必漸淺而銳。故曰:上銳首空上向;下銳下向,察其起於何部,便知病起何臟;所向何部,便知病入何臟,以此參考病證,決其吉凶。

凡察面色,以初見而乍視之為準,又須兼正面、側面並看之,須知粗老與枯燥不同,明潤與浮焰不同。大抵面色不怕濃濁,而怕夭薄;不怕滿面,而怕一線。

凡察面色,以初起如粟如珠如絲者為真,又須察其色深連肉裡。若滿面滯晦者,氣也,光也,雖甚枯暗,常主病而不主死,以其肉裡色猶潤焉。

脈有真臟,色亦有真臟。凡黃色深重,如土堆於皮面,或繞眉目,或繞顴鼻,或繞唇口,皆大凶。

鬢前兩太陽下及耳前為福德部。忽滯晦者,將病也。常滯晦者,腎與膀胱陽氣不足也。又主身世偃蹇。忽明而浮焰者,凶也。漸明者,久病將愈也。常明者,主康強安樂。常赤者,主有血分燥熱病。又主勞碌風波。又兩鬢勻圓,性情寬厚有福,細長下垂,多機心也。

面色以天中為主,赤色黑色為最忌。若見如粟如豆,即凶。他部有色應之,其禍更速。孕婦赤色主產厄,平人男婦並主兵厄火厄。

面目色,宜相生,忌相剋。病人面色生目色,其愈速;目色生面色,其愈遲;目色克面色,其死遲;面色克目色,其死速。凡病日加劇而面色愈見光焰,目光愈似有神,勝於平日者凶。

面色散漫,主病而已。若入竅為入門戶井灶,主凶。《千金方》言之甚詳。入竅者,即入眉目鼻孔口吻也,凡面色兩部色並起,漸見相連者,凶。

凡久患濕痰困重人,脾濕肝鬱,山根下多見一橫道滯暗,若內含微赤者,伏熱也,色雖深重,不死。旁連目胞,下及兩顴,即凶。

凡繞鼻準、兩迎香紫黯,而鼻準、兩顴與唇俱光浮似腫者,下體有楊梅瘡也,不治。

凡面色,起於內部而外行者,內部漸開,主病散。故滿面色雖惡,而印堂、山根、鼻準明潤深厚者,雖困無危。起於外部而內行者,主病深,為凶。自下上行過顴,自上下行過目,皆凶。又《內經》謂:男子左為逆,右為從。女子右為逆,左為從。

凡察目,舊以四白為忌,其實不然。久病,胞肉消瘦能無露白乎?當以黑睛為主,瞳人緊斂,邊際分明,神光內涵者,壽相也,雖困無危。瞳人暴大及縮小,邊際散漫,神光昏濁皆忌。小兒初生,瞳人寬大者夭;白睛黃者,濕熱也;青睛黃者,濕熱甚也,亦主血虛;黑睛黃者,腎虛也。黃甚者皆為疸。

白話文:

診察病人外在狀況很繁瑣,主要以臉色、眼睛顏色、舌苔這三項為重點。這裡擷取其中關於生死攸關的診斷要點,詳細內容可參考我寫的《外診簡摩》一書。

眼睛顏色,主要反映五臟的狀況。臉色,主要反映六腑的狀況。舌苔,主要用來辨別疾病的表裡、寒熱,以及氣血是否充足。前人將氣與色分為兩種,又將光與色分為兩種,他們的見解非常精闢,詳細內容都記錄在《外診簡摩》中。

《靈樞·五色篇》提到臉色有其出現和延伸的方向。凡是顏色開始出現的地方,一定是緊實且深厚的;顏色延伸到的地方,一定是逐漸變淺變淡的。所以說:向上延伸的顏色,頂端會尖銳而空虛,方向朝上;向下延伸的顏色,頂端會尖銳,方向朝下。觀察顏色從哪個部位開始出現,就能知道疾病從哪個臟腑產生;觀察顏色延伸到哪個部位,就能知道疾病侵入哪個臟腑。以此作為參考,結合病症,就能判斷吉凶。

診察臉色時,以初次見面時第一眼看到的為準,同時也要兼顧正面和側面一起觀察。要知道粗糙衰老的膚色和乾燥的膚色不同,明亮潤澤的膚色和浮腫虛火的膚色也不同。大致上來說,臉色不怕濃重渾濁,只怕淺薄;不怕滿臉都有,只怕只有一小部分出現。

診察臉色時,以剛開始出現像小米粒、珍珠或細絲般的顏色為真,而且要觀察顏色是否深入肌肉裡。如果臉色呈現滿面滯澀昏暗,那只是氣色或光澤的表現,雖然看起來很枯槁晦暗,通常只是有病,不代表會死亡,因為肌肉裡的顏色仍然是潤澤的。

脈象有真臟脈,臉色也有真臟色。凡是黃色深重,像泥土堆積在皮膚表面,或是環繞眉毛眼睛、顴骨鼻子、嘴唇四周,都是大凶的徵兆。

鬢角兩側太陽穴下方和耳朵前面,是觀察福德的部位。如果突然出現滯澀昏暗的顏色,代表即將生病。如果經常呈現滯澀昏暗的顏色,表示腎臟和膀胱陽氣不足,也代表人生不順遂。如果突然變得明亮且帶有浮火,是凶兆。如果逐漸變得明亮,代表久病將要痊癒。如果一直都很明亮,代表身體健康安樂。如果經常呈現紅色,代表體內血分有燥熱的疾病,也代表勞碌奔波。另外,兩鬢如果均勻圓潤,代表性格寬厚有福;如果細長下垂,代表比較有心機。

臉色以天中(印堂)為主,紅色和黑色是最忌諱的。如果出現像小米粒或豆子般的顏色,就是凶兆。如果其他部位也有顏色呼應,災禍會更快降臨。孕婦出現紅色,代表生產會有危險;一般男女出現紅色,都代表有兵禍或火災。

臉部和眼睛的顏色,宜相生,忌相剋。病人臉色生眼睛的顏色,病癒會比較快;眼睛的顏色生臉色,病癒會比較慢;眼睛的顏色剋臉色,死亡會比較慢;臉色剋眼睛的顏色,死亡會比較快。凡是病情逐漸加重,但是臉色卻變得更加光亮,眼神看起來比平常更有精神,這是凶兆。

臉色散漫,代表只是有病而已。如果顏色侵入孔竅,就像進出家門的通道一樣,是凶兆。《千金方》對此有非常詳細的說明。所謂侵入孔竅,指的是顏色進入眉毛、眼睛、鼻孔、嘴唇四周。凡是臉上兩處顏色同時出現,而且逐漸連成一片,都是凶兆。

凡是久患濕痰、身體困重的人,通常是脾虛濕盛、肝氣鬱結,在山根(鼻梁根部)下方多半會出現一條橫向的滯暗顏色,如果裡面還帶有微紅色,代表有潛伏的熱邪,雖然顏色深重,但不會死亡。如果顏色延伸到眼眶,向下到兩側顴骨,就是凶兆。

凡是鼻翼兩側和迎香穴(鼻翼兩側)呈現紫黯色,而且鼻子和兩側顴骨、嘴唇都呈現光亮浮腫的樣子,代表下半身有梅毒,無法治癒。

凡是臉色從內部開始向外發散的,代表體內逐漸疏通,疾病將要痊癒。所以,就算臉色看起來很差,但是印堂、山根、鼻頭卻明亮潤澤而飽滿的,即使身體虛弱也沒有危險。如果顏色從外部向內侵入,代表疾病很深,是凶兆。顏色從下向上延伸超過顴骨,從上向下延伸超過眼睛,都是凶兆。《內經》說:「男子左為逆,右為順;女子右為逆,左為順。」

診察眼睛時,過去認為眼白過多是忌諱,其實不盡然。久病的人,肌肉消瘦,怎麼可能不露出眼白呢?應該以黑眼珠為主,瞳孔緊縮,邊緣清晰,眼神內斂的人,是長壽的徵兆,即使身體虛弱也沒有危險。瞳孔突然放大或縮小,邊緣模糊,眼神昏濁,都是忌諱的。嬰兒剛出生時,瞳孔過大通常是夭折的徵兆;眼白呈黃色,代表濕熱;眼白呈青色帶黃,代表濕熱更甚,也代表血虛;黑眼珠呈黃色,代表腎虛。黃色很嚴重時,都代表是黃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