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貽績

《醫學指要》~ 卷四 (15)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5)

1. 診外感內傷脈舉要

凡人之病,內傷外感,雖症有可驗而脈實宜審,得其要者,治乃有濟矣。夫外感無非六淫,如風脈浮緩。而喻嘉言曰:中風之脈必有所兼,兼寒則浮緊,兼熱則浮數,兼痰則浮滑,兼氣則浮澀,兼火則盛大,兼陽虛則脈微,兼陰虛則脈數或細如絲,虛滑為頭痛,遲緩為營衛衰,虛浮遲緩,正氣不足,自可補救,急大數疾,邪不受制,必危無疑。若數大未至急疾尚有可救者。

寒脈浮緊,三陽脈浮大有緊有數,三陰脈沉小有緊有數。而仲景於三陰統以微細言之,蓋沉必重按始得,緊數亦在沉細中見,不似三陽脈浮大而緊數也。暑脈浮濡,暑乃天之氣,系清邪,所以中手少陰心經,其症多與傷寒相似。但傷寒脈必浮盛,傷暑脈必濡弱為不同耳。蓋寒傷形,表邪外盛,故脈大而有餘;暑傷氣,元氣耗傷,故脈虛而不足。

濕脈濡滯,經曰:肝腎並沉為石水,並浮為風水,水在皮膚故脈浮。脈浮惡風,惡寒不渴,名風水。脈沉,腹滿不喘,水積胞中,堅滿如石名石水。脈沉遲,發熱胸滿,身腫,汗如柏汁名黃汗。脈沉遲且喘名正水。脈浮,胕腫如泥,按之沒指,其腹如鼓,不惡風不口渴名皮水。陽水沉數,陰水沉遲。

躁脈遲數,經曰:諸澀枯涸,幹勁皸揭,皆屬於燥,乃肺與大腸陽明燥金之氣也。肝血不足,風熱甚而金燥心火爍腎,消爍腎脂,令腎枯燥。仲景曰:脈浮而數,名曰陽結;脈沉而遲,名曰陰結,脈結而代,皆躁脈也。即以陽結陰結明之。《平脈篇》曰:其脈浮而數,能食不大便者此為實,名曰陽結(陽能消穀故能食)。

其脈沉而遲,不能食,身體重,大便反硬名曰陰結(陰不能消穀故不能食)。又曰:脈藹藹如車蓋者,名曰陽結也(浮數中有擁上之象)。脈累累如循長竿者(沉遲中有直引強硬之象),名曰陰結也。陽結者偏於陽而無陰以生液,陰結者偏於陰而無陽以生液,皆於脈之浮而數、沉而遲如車蓋、如循長竿辨之也。凡病後傷液多有此症,或潤竅以導之,或軟堅以下之,乃不至於窘苦萬狀也。

若關格一候,非可以外感之燥症概之也。關格之脈有以尺寸候者,如雲浮大之脈在於尺為關陰,關閉陰氣,不能施化,故不得小便。浮大之脈在於寸為格陽,格拒陽氣,不能宣通,故吐逆。浮為正氣虛,大為邪氣實,此一候也。有以內外候者,如雲脈上來微小,下去反大,名曰反;脈上來益大,下去微小,名曰覆。

反者病在裡,為陰盛;覆者病在表,為陽盛。陽盛則病格,陰盛則病關,陰陽盛極不相交通,則病關格,此又一候也。有以衝陽候者,如雲衝陽脈伏則尺寸之陰陽不升降,故吐逆,水穀不入,名曰格;衝陽脈澀則三焦之元氣不流通,故不得小便,名曰關,此又一候也。其症頭無汗者,陽未離陰,可治;頭有汗則陽已上脫,不可治,此不得視為燥者也。

白話文:

人的疾病,不論是外感還是內傷,雖然症狀可以作為判斷的依據,但脈象的診察更應該仔細審視,如果能掌握其中的關鍵,治療才能夠有效。外感疾病不外乎六淫邪氣,比如風邪,脈象通常是浮緩的。而喻嘉言說:中風的脈象必定會兼雜其他情況,兼寒邪時脈象會浮緊,兼熱邪時脈象會浮數,兼痰邪時脈象會浮滑,兼氣虛時脈象會浮澀,兼火邪時脈象會盛大,兼陽虛時脈象會微弱,兼陰虛時脈象會數或細如絲。脈象虛滑是頭痛的表現,遲緩是營衛衰弱的表現,虛浮遲緩則代表正氣不足,還能通過補養來治療,如果脈象急大而數疾,代表邪氣不受控制,必定會很危險。如果脈象數大但還沒到急疾的程度,還有救治的機會。

寒邪的脈象是浮緊的,三陽經脈的脈象是浮大且有緊或數的,三陰經脈的脈象是沉小且有緊或數的。而張仲景在描述三陰經脈時,總是用微細來概括,因為沉脈需要重按才能摸到,緊數也隱藏在沉細之中,不像三陽經脈那樣浮大而緊數。暑邪的脈象是浮濡的,暑邪是天的清陽之氣,侵犯的是手少陰心經,它的症狀很多時候跟傷寒相似,但傷寒的脈象一定是浮盛的,而傷暑的脈象是濡弱的,這是它們的不同之處。因為寒邪傷的是形體,表邪在外盛行,所以脈象大而有餘;暑邪傷的是氣,元氣耗損,所以脈象虛而不足。

濕邪的脈象是濡滯的,經書說:肝腎的脈象都沉是石水,都浮是風水,水在皮膚表面,所以脈象是浮的。脈象浮且怕風,怕冷,不口渴,這是風水病。脈象沉,腹部脹滿不喘,是水積聚在胞中,堅硬如石頭,這是石水病。脈象沉遲,發熱,胸悶,身體腫脹,汗像柏樹汁一樣,這是黃汗病。脈象沉遲且喘,這是正水病。脈象浮,浮腫如泥,按下去會凹陷,腹部像鼓一樣,不怕風不口渴,這是皮水病。陽水病的脈象是沉數的,陰水病的脈象是沉遲的。

燥邪的脈象是遲數的,經書說:各種澀、枯燥、乾裂的現象,都屬於燥,是肺和大腸陽明燥金之氣的作用。肝血不足,風熱太盛,金氣燥熱,心火焚燒腎臟,消磨腎脂,使腎臟枯燥。張仲景說:脈象浮而數,稱為陽結;脈象沉而遲,稱為陰結;脈結代,都是燥脈的表現。可以用陽結陰結來解釋。《平脈篇》說:脈象浮而數,能吃但不大便,這是實證,稱為陽結(陽氣能消化食物所以能吃)。脈象沉而遲,不能吃,身體沉重,大便反而硬,稱為陰結(陰氣不能消化食物所以不能吃)。又說:脈象像車蓋一樣,稱為陽結(浮數中帶著向上擁擠的現象)。脈象像循著長竿一樣,稱為陰結(沉遲中帶著直挺強硬的現象)。陽結是偏於陽而沒有陰液來滋潤,陰結是偏於陰而沒有陽氣來生發津液,這些都要從脈象的浮而數、沉而遲,像車蓋和像長竿的形態來辨別。凡是病後傷損津液的,常常會有這種情況,可以用滋潤竅道的方法來引導,或者用軟化堅硬、通便的方法來疏導,才能不至於陷入困境。

至於關格病,不能用一般外感引起的燥症來概括。關格病的脈象有從寸關尺來判斷的,比如浮大的脈象出現在尺部,是關陰,阻閉陰氣,無法施化,所以小便不通暢。浮大的脈象出現在寸部,是格陽,阻礙陽氣,無法宣通,所以會嘔吐。浮代表正氣虛,大代表邪氣實,這是一種情況。還有從內外來判斷的,比如脈象向上來的時候微小,向下反而變大,稱為反;脈象向上來的時候越來越大,向下反而變小,稱為覆。反代表病在裡,是陰盛;覆代表病在表,是陽盛。陽盛就會發生格,陰盛就會發生關,陰陽過於旺盛無法互相交通,就會發生關格病,這又是另一種情況。還有從衝陽脈來判斷的,比如衝陽脈伏,代表寸關尺的陰陽無法升降,所以會嘔吐,水穀無法進入,稱為格;衝陽脈澀,代表三焦的元氣不流通,所以小便不通暢,稱為關,這又是另一種情況。如果頭部沒有汗,代表陽氣還沒有脫離陰氣,還可以治療;如果頭部有汗,代表陽氣已經向上脫離,不可治療,這種情況不能看作是燥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