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貽績

《醫學指要》~ 幼科扼要總論 (2)

回本書目錄

幼科扼要總論 (2)

1. 幼科扼要總論

而運用之妙惟存乎一心耳。

幼科用方

荊防敗毒散,桔梗,荊芥,淨風,白苓,川芎,枳殼,羌活,獨活,柴胡,前胡,薄葉,姜(引)

參蘇飲,人參,白朮,半夏,陳皮,前胡,枳殼,桔梗,粉葛,木香,甘草

除木香。

藿香正氣散,藿香,蒼朮,白苓,川樸,半夏,陳皮,桔梗,蘇葉,腹毛,白芷,神麯,甘草

柴胡桂枝湯,桂枝,白芍,柴胡,粉葛,甘草

小青龍湯,麻黃,桂枝,白芍,半夏,五味,乾薑,北辛,甘草

除五味,加白苓。

半夏溫肺湯,半夏,陳皮,白芍,杏仁,五味,北辛,肉桂,乾薑,甘草

金沸草散,麻黃,白芍,半夏,前胡,荊芥,旋覆花,甘草,姜(引)

麻黃附子細辛湯

補中益氣湯,人參,黃耆,白朮,陳皮,升麻,柴胡,甘草,當歸

黃耆建中湯,白芍,肉桂,黃耆,甘草,姜,棗(引)

四神湯,當歸,川芎,白芍,乾薑

十味人參湯,人參,白朮,白苓,半夏,陳皮,柴胡,黃芩,粉葛,甘草,姜,棗(引)

柴芍六君子湯,人參,白朮,白苓,半夏,陳皮,柴胡,白芍,甘草

加粉葛。

理中湯,白朮,人參,乾薑,甘草

加熟附,白苓。

七味白朮散,人參,白朮,白苓,藿香,木香,粉葛,甘草

如無氣滯吐瀉,則減去木香、藿香。

正氣散,去腹毛,加砂仁。

不換金正氣散,蒼朮,白苓,川樸,半夏,陳皮,藿香,甘草

藿香養胃湯,藿香,蒼朮,川樸,白苓,陳皮,草果,半夏,炙草,烏梅,人參

又名人參養胃湯。

參苓白朮散,人參,白苓,白朮,淮藥,米仁,蓮肉,砂仁,桔根,扁豆,甘草,姜,棗(引)

四君子湯,柴芍六君子湯加淮藥。

六君子湯,黃耆六君子湯

椒梅理中湯,人參,白朮,乾薑,川椒,烏梅,甘草

荊防敗毒散,加麥芽、山楂。

連翹敗毒散

補中益氣湯,加神麯、白苓、白藥(酒炒)。

桂苓甘術湯,肉桂,白朮,白苓,甘草

真武湯,白芍,白朮,白苓,熟附,甘草,姜(引)

加桂枝。重寒,加細辛;有熱,略加粉葛。

防風除濕湯,白苓,防風,白朮,藿香,陳皮,川樸,半夏,蒼朮,甘草

白話文:

運用這些藥方的巧妙之處,完全在於醫生能否用心領會和掌握。

幼科用藥方

  • 荊防敗毒散: 包含桔梗、荊芥、防風、茯苓、川芎、枳殼、羌活、獨活、柴胡、前胡、薄荷,並用生薑引藥。
  • 參蘇飲: 包含人參、白朮、半夏、陳皮、前胡、枳殼、桔梗、葛根、木香、甘草。 (註:此方不使用木香)
  • 藿香正氣散: 包含藿香、蒼朮、茯苓、厚朴、半夏、陳皮、桔梗、蘇葉、腹毛、白芷、神麯、甘草。
  • 柴胡桂枝湯: 包含桂枝、白芍、柴胡、葛根、甘草。
  • 小青龍湯: 包含麻黃、桂枝、白芍、半夏、五味子、乾薑、細辛、甘草。(註:此方不使用五味子,加入茯苓)
  • 半夏溫肺湯: 包含半夏、陳皮、白芍、杏仁、五味子、細辛、肉桂、乾薑、甘草。
  • 金沸草散: 包含麻黃、白芍、半夏、前胡、荊芥、旋覆花、甘草,並用生薑引藥。
  • 麻黃附子細辛湯:
  • 補中益氣湯: 包含人參、黃耆、白朮、陳皮、升麻、柴胡、甘草、當歸。
  • 黃耆建中湯: 包含白芍、肉桂、黃耆、甘草,並用生薑、紅棗引藥。
  • 四神湯: 包含當歸、川芎、白芍、乾薑。
  • 十味人參湯: 包含人參、白朮、茯苓、半夏、陳皮、柴胡、黃芩、葛根、甘草,並用生薑、紅棗引藥。
  • 柴芍六君子湯: 包含人參、白朮、茯苓、半夏、陳皮、柴胡、白芍、甘草。(註:此方加入葛根)
  • 理中湯: 包含白朮、人參、乾薑、甘草。(註:此方加入熟附子、茯苓)
  • 七味白朮散: 包含人參、白朮、茯苓、藿香、木香、葛根、甘草。(註:如無氣滯或吐瀉,則減去木香、藿香)
  • 正氣散: (註:此方去除腹毛,加入砂仁)
  • 不換金正氣散: 包含蒼朮、茯苓、厚朴、半夏、陳皮、藿香、甘草。
  • 藿香養胃湯: 包含藿香、蒼朮、厚朴、茯苓、陳皮、草果、半夏、炙甘草、烏梅、人參。(又名為人參養胃湯)
  • 參苓白朮散: 包含人參、茯苓、白朮、淮山藥、薏苡仁、蓮子、砂仁、桔梗、扁豆、甘草,並用生薑、紅棗引藥。
  • 四君子湯: (註:此方為柴芍六君子湯,加入淮山藥)
  • 六君子湯: (註:此方為黃耆六君子湯)
  • 椒梅理中湯: 包含人參、白朮、乾薑、川椒、烏梅、甘草。
  • 荊防敗毒散: (註:此方加入麥芽、山楂)
  • 連翹敗毒散:
  • 補中益氣湯: (註:此方加入神麯、茯苓、白芍(酒炒))
  • 桂苓甘術湯: 包含肉桂、白朮、茯苓、甘草。
  • 真武湯: 包含白芍、白朮、茯苓、熟附子、甘草,並用生薑引藥。(註:此方加入桂枝。如寒邪嚴重,加入細辛;如有熱象,可稍微加入葛根)
  • 防風除濕湯: 包含茯苓、防風、白朮、藿香、陳皮、厚朴、半夏、蒼朮、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