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指要》~ 陳序
陳序
1. 陳序
醫之為言,意也。必求其意之所在而後得其用。意之所憑,病在於臟腑,不可得而見,審於聲、色、形、氣之間。差之毫釐,謬以千里,又何從識病者之源,進針砭而抉膏肓也?夫不明脈不可以言醫,不明理不可以言脈,而非善讀書又不能明理。乃庵蔡君為湘南名宿,壯歲困於場屋不得志,所纂有《四書詮考匯鈔》,數典精詳,便於考覈,而集諸氏之奧義,間出己見,以定其指歸。瀟湘文物之地,不少明於理學者,求如乃庵之沉酣淹博,殆亦不可多得。
顧其生平弱而多病,後遂由儒習醫,研求要道,折肱於茲。凡諸戚好有束手之症,求其診治,無不應手而瘥。遂舉其得力之處,著為《醫學指要》一書,藏之巾笥久矣。予守土龍邑,即耳其名。己巳歲,移篆湘西,始得與乃庵握手。明年升任都梁,延來官舍,朝夕共處,深悉其為人孝友正直,可佩可欽。
嗣乃以事辭歸,予依依不忍捨去。嘗為余言其兄嫂節孝而其侄早世,殊為憾事,余作傳表之。嗚呼,理莫重於倫常!若乃庵者明理如是,豈獨以明醫重乎?顧余嘗謂:病者不得已而求醫,醫者又莫識其病之所從生,妄為猜測,功歸於己,過任於天,甚可嘆也。乃庵舉數十年之閱歷,筆而成書。
就其所見之理,發乎醫,闡其名,醫之蘊,神乎脈。知醫者得所參考,可無歧途之虞;不知醫者,亦藉以粗識脈理與夫經絡內外之相因,而不為庸庸者所誤也,功亦巨哉!所著《四書詮考匯鈔》,卷軸浩繁,刻難竣事。是編則卷軸無多,而閱者瞭如指掌,余亟慫恿付梓。書成,乃庵在省作札,問序於余。
余曰:乃庵以理學為醫學,其為名醫也何待言?讀其書而識其精神之所寄,醫特其一端也。然非乃庵之明理,何能明醫?非乃庵之善讀書,又何能明理?範文正等為醫於為相,是亦仁術也哉!因弁數言以表作書之意,並乃庵生平及與余相交莫逆之由,郵緘以寄之,是為序。
嘉慶十七年歲次壬申孟冬月既望之二日授奉直
大夫知湖南寶慶府武岡州事同學弟陳佐拜撰
白話文:
[陳序]這段文字講述的是醫學的本質,就是一種理解。必須找到理解的根源,纔能夠運用醫學。這種理解的依據,在於疾病發生在臟腑之內,無法直接看到,只能通過聲音、面色、形態和氣色來審視。稍有偏差,結果就會大相逕庭,這樣如何能找到病人的病因,進一步進行治療呢?不懂脈象就不能談論醫學,不懂道理就不能談論脈象,而不善於讀書的人又如何能明白道理。蔡乃庵先生是湘南有名的宿儒,壯年時在科舉考試中屢試不第,編纂了《四書詮考匯鈔》,對典籍的研究深入細緻,方便查閱,集合了各家的精義,偶爾會提出自己的看法,以確定其指向。瀟湘是一個文化豐富的地方,有不少精通理學的人,但像乃庵這樣深淵博大的,卻不多見。
然而他一生體弱多病,後來轉而學習醫學,研究醫學的精髓,終於有所成就。對於親朋好友的難治之症,只要找他診治,都能手到病除。於是,他把他的心得寫成了《醫學指要》一書,已保存了很久。我在龍邑做官時,就聽說過他的名字。己巳年,我調到湘西,才得以與乃庵握手相見。第二年,我升任都梁,請他來我家,日夜相處,深入瞭解了他的孝順、友愛和正直,令人敬佩。
後來,他因為一些事情辭職回家,我依依不捨。他曾告訴我,他的兄嫂非常節儉孝順,但侄子卻早早去世,這是一件遺憾的事情,我為他寫了一篇傳記。唉,沒有什麼比倫理更重要了!像乃庵這樣的人,如此明理,豈止是在醫學上有所成就?我曾經認為,病人在無奈之下尋求醫生,而醫生又不知道病人的病因,胡亂猜測,成功了就把功勞歸於自己,失敗了就把責任推給天命,真是讓人感歎。乃庵把幾十年的經驗,寫成書籍。
他根據自己理解的道理,從醫學的角度發掘,闡述其名稱,醫學的精髓,神奇的脈象。懂得醫學的人可以參考,不必擔心走錯路;不懂醫學的人,也可以藉此粗略瞭解脈象和經絡內外的相互關係,不會被庸醫誤導,這功勞可真不小啊!他寫的《四書詮考匯鈔》,卷帙浩繁,刻印困難。這本書卷軸不多,但讀者卻能一目瞭然,我極力鼓勵他出版。書寫完後,乃庵在省城寫信,讓我為他寫序。
我說:乃庵用理學來做醫學,他成為名醫是無需多言的。讀他的書,就能理解他的精神寄託,醫學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然而,如果不是乃庵的明理,怎能明白醫學?如果不是乃庵的善讀書,又怎能明白道理?像範文正等人,他們做醫生和做官員一樣,這也是仁術啊!因此,我寫了這些話來表達寫書的意圖,以及我和乃庵的深厚友誼,寄給他,作為序文。
嘉慶十七年歲次壬申孟冬月既望之二日授奉直
大夫知湖南寶慶府武岡州事同學弟陳佐拜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