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貽績

《醫學指要》~ 卷四 (14)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4)

1. 藏府驗於形體括略

臂與胻,其陰皮薄(臂外側屬三陽內側屬三陰經),其肉淖(柔軟)澤(光潤),故俱傷於風,獨傷其陰。又曰:從腰以上,手太陰陽明主之;從腰以下,足太陰陽明主之。傷於風者,上先受之,傷濕者,下先受之,蓋人身八萬四千九毛竅,應呼吸為開合而風邪隨處可入,故聖人避風如避矢石焉。

此舉邪之所傷歸於藏府,症之所發驗於形體,而內外相因之理皆《內經》所闡明者,大要如此。學者尋繹經旨,觸類推求,診治不皆確然有據也哉。

白話文:

手臂和小腿,它們內側的皮膚比較薄(手臂外側屬於三陽經,內側屬於三陰經),肌肉柔軟且有光澤,所以容易受到風邪的侵襲,特別是容易傷到陰經。

另外有說法是,從腰部以上,由手太陰經和手陽明經主導;從腰部以下,由足太陰經和足陽明經主導。如果受到風邪侵襲,通常是上半身先受到影響;如果受到濕邪侵襲,通常是下半身先受到影響。因為人體有八萬四千個毛孔,會隨著呼吸而開合,風邪可以從任何地方進入,所以古時候的聖人避開風邪就像躲避箭矢一樣。

這裡所說的是,邪氣侵襲會影響到五臟六腑,而疾病的症狀會表現在身體上。內外互相影響的道理,都是《黃帝內經》所闡述的。大體的重點就是這樣。學習的人如果能仔細研究經文的意旨,觸類旁通,那麼診斷和治療就能更加準確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