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指要》~ 卷一 (2)
卷一 (2)
1. 臟腑系屬圖說
下焦如瀆,其氣起於胃下脘,別迴腸,注於膀胱,主出而不納,即州都之官,氣化則能出者,下焦化之也。腎有二,精所舍也,生於脊膂十四椎下,兩旁相去各一寸五分,形如豇豆相併,而曲附於脊外,有黃脂包裹,里白外黑,各有帶二條,上條繫於心包,下條系屏翳穴,後趣脊骨。兩腎一屬陰,一屬陽,命門即在兩腎各一寸五分之間,當一身之中。
經曰:七節之旁有小心是也,名曰命門,是為真君主,乃一身之太極,兩腎以為安宅也。其右旁有一小竅,即三焦之䘁穴也。三焦是其臣使之官,稟命而行,周流於五臟六腑之間而不息,名曰相火,此先天無形之火,與後天有形之心火不同。其左旁有一小竅,乃真陰真水氣也,亦無形。
上行脊至腦為髓海,泌其津液,注之於脈,以榮四肢,內注五臟六腑,以應刻數,隨相火而潛行於周身,與兩腎所主後天有形之水不同。但命門無形之火在兩腎,有形之中為黃庭,故曰五臟之真,惟腎為根。人之初生,受胎始於任之兆,惟命門之一點先具而後有腎,則與命門合,二數備,是以腎有兩岐而命門居於其中也。由是肝心脾肺相繼而生,五臟成而百骸備矣。
可見命門真火者立命之本,為十二經之主,腎無此則無以作強而技巧不出矣,膀胱無此則三焦之氣不化而水道不行矣,脾胃無此則不能蒸腐水穀而五味不出矣,肝膽無此則將軍無決斷而謀慮不出矣,大小腸無此則變化不行而二便閉矣,心無此則神明昏而萬事不能應矣。夫既為立命之門,則此火乃人身之至寶,而世人不知保養此火,醫者不知溫養此火,是安望其有生氣也?然命門之火乃水中之火,相依而永不相離也。火之有餘,緣真水之不足也,毫不敢去火,只補水以配火,壯水之主以鎮陽光。
火之不足因見水之有餘也,亦不必瀉水,就於水中補火,益火之源以消陰翳,是為同氣相求,斯易以入也。今之醫者,知風寒暑濕之為客氣,而漫不加意於主氣何也?即有言固主氣者,亦專以脾胃為一身之主,焉知坤土為離火所生,而艮土又為坎水所生也!吾知為仙為佛,不過克全此火而歸之耳。
白話文:
下焦就像排水溝渠一樣,它的氣從胃的下脘部位開始,經過迴腸,注入膀胱。主要功能是排出而不儲存,就像是管理水路的官員一樣。能夠將氣化排出,這是下焦的功能。
腎臟有兩個,是儲藏精氣的地方。它們位於脊椎第十四節的下方,左右兩側各距離脊椎一寸五分,形狀像兩顆豆子併排,彎曲地附在脊椎外側,被黃色的脂肪包裹,內部是白色,外部是黑色。每個腎臟都有兩條帶狀組織,上面的連繫著心包,下面的連繫著屏翳穴,向後延伸到脊椎骨。兩個腎臟一個屬陰,一個屬陽。命門就在兩個腎臟之間,各距離一寸五分,位於身體的中間位置。
經書上說:「第七節脊椎骨的旁邊有小心」,指的就是這個,它被稱為命門,是真正的君主,是身體的太極,兩腎是它安身的處所。在命門的右邊有一個小孔,那是三焦的䘁穴。三焦是輔助君主的官員,接受命門的指令而運作,在五臟六腑之間不停地運行,稱為相火。這是一種先天無形的火,與後天有形的心火不同。在命門的左邊有一個小孔,那是真陰真水之氣,也是無形的。
水氣向上沿著脊椎到達大腦,成為髓海,分泌津液,注入脈絡,滋養四肢,也注入五臟六腑,以應對時間的變化。水氣隨著相火在全身潛行,與兩腎所主導的後天有形之水不同。雖然命門無形的火位於兩腎之間,有形的部位則為黃庭,所以說五臟的真氣,根源都在腎臟。人剛出生的時候,受孕是從任脈開始的徵兆,只有命門這一點最先出現,然後才有了腎臟,腎臟與命門結合,兩者具備,因此腎有兩分,而命門居於其中。因此,肝、心、脾、肺相繼而生,五臟齊備,百骸才能健全。
由此可見,命門的真火是生命建立的根本,是十二經脈的主宰。腎臟沒有這個,就無法強健有力,技巧也無法施展;膀胱沒有這個,三焦之氣就不能化生,水液通道也無法暢通;脾胃沒有這個,就不能蒸化水穀,產生五味;肝膽沒有這個,將軍就無法決策,謀略也無法產生;大小腸沒有這個,消化功能就無法正常運作,大小便也會閉塞;心臟沒有這個,神智就會昏昧,萬事都不能應對。既然是建立生命的門戶,那麼這火就是人體最重要的寶物。但世人不知道保養這火,醫生也不知道溫養這火,又怎能期望它有生機呢?然而,命門的火是水中之火,與水相互依存,永遠不會分離。火氣有餘,是因為真水不足的緣故。絕對不能去瀉火,只能補水以平衡火。補強水的功能來抑制過旺的陽氣。
火氣不足則是因為水過於充盛的緣故,也不必去瀉水,而是要在水中補火,增強火的來源,以消除陰氣的蔽障,這就是同氣相求,這樣做就容易見效。現在的醫生,只知道風寒暑濕這些外來的邪氣,卻不重視主導身體的主氣是什麼!即使有說要固護主氣的,也只專注於把脾胃當作一身的主宰,哪裡知道坤土是由離火所生,而艮土又是坎水所生呢?我知道修仙成佛,不過就是完全掌握這個火而使它回歸本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