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指要》~ 卷四 (7)
卷四 (7)
1. 脈有藏府六經之要
大甚為喉吤(心氣盛,故喉中吤然有聲),微大為心痹引背(心氣逆於心下),善淚出(心氣行於上,則心精隨氣上湊於目)。小甚為善噦(呃逆也,心藏虛則火土之氣弱,故善噦),微小為消癉(三消之症,心肺主上消,脾胃主中消,肝腎主下消)。滑甚為善渴(陽氣盛而有熱盛於上,故渴),微滑為心疝引臍,小腹鳴(小腹當有形也)。
澀甚為喑,微澀為血溢(心主言,心氣少故喑,血多故溢於上),維厥(四維也。陽氣少,故手足四維厥冷也),耳鳴癲疾(心開竅於耳,心氣虛故耳鳴癲疾)。
肺脈急甚為癲疾(寒甚故也。所謂重陰則癲),微急為肺寒熱(皮寒熱也,寒在皮毛也),怠惰,咳唾血引腰背胸,若鼻息肉不通(肺主氣,此皆肺氣虛寒之所致)。緩甚為多汗(熱甚故也),微緩為痿瘻(肺熱葉焦則為痿也),偏風(身偏枯不用),頭以下汗出不可止(腠理開故也。頭以下者,頸項胸背之間,肺之外部也)。
大甚為脛腫,微大為肺痹引胸背(大主多氣少血。氣盛於下,則為脛腫,微盛於上,則為肺痹引胸背也),起惡日光(陰血少,故惡日光,金畏火也)。小甚為泄(氣血皆虛故也。肺與大腸相表裡也),微小為消癉(肺主津水之生源也)。滑甚為息賁上氣(陽氣盛故如此),微滑為上下出血(血隨氣行者也)。
澀甚為嘔血(血留不行,故為嘔血),微澀為鼠瘻在頸肢腋之間(寒熱病也),下不勝其上,其應善痠矣(痠者,陰寒而痠削不能行。肺主氣而發原在下,少氣有寒,則下不勝其上矣)。
肝脈急甚者為惡言(肝主語,在志為怒,肝苦急,故急甚為惡言)微急,為肥氣在脅下,若覆杯(皆有餘之氣也)。緩甚為善嘔(食氣入胃,精散於肝,緩主多熱,熱則肝氣逆也),微緩為水瘕痹(亦飲食所積也)。大甚為內癰(大主肝氣盛,則鬱怒而不得疏達故也),善嘔衄(肝氣逆於上也),微大為肝痹陰縮(肝氣逆於下也),咳引小腹(肝脈抵小腹,上注肺。咳引小腹者,經氣逆於上下也)。
小甚為多飲,微小為消癉(木火盛故如此)。滑甚為㿉疝(氣盛而熱故也),微滑為遺溺(肝主疏泄,肝氣盛,故遺溺)。澀甚為溢飲(飲留於四肢,則經脈阻滯,故脈澀),微澀為瘛攣筋痹(肝氣虛而有寒,故如此,肝主筋也)。
脾脈急甚為瘛瘲(瘛者急而收引,瘲者縱而懈弛。脾主四肢,故急甚為瘛瘲),微急為膈中食飲入而還出,後沃沫(脾有寒不能運化飲食,故為膈中。不能遊溢津液上歸於肺,四布於皮毛,故涎沫從口出也)。緩甚為痿厥,微緩為風痿(皆四肢癱瘓而不為所用),四肢不用,心慧然若無病(病在外而不及於中)。大甚為擊僕(四肢不舉,若擊之而仆地也)。
白話文:
脈象與臟腑六經的關係
脈搏非常強勁,會導致喉嚨發出像喘息的聲音(這是因為心氣過盛,所以喉嚨中會有喘息聲);脈搏稍微有力,會導致心臟阻塞,並牽引到背部疼痛(這是因為心氣逆行向上,堵塞在心臟下方);容易流淚(這是因為心氣向上運行,心之精華隨著氣血上湧到眼睛)。
脈搏非常細微,會導致頻繁打嗝(這是因為心臟虛弱,火土之氣衰弱,所以容易打嗝);脈搏稍微細微,會導致消渴症(也就是三消症,心肺主導上消,脾胃主導中消,肝腎主導下消)。脈搏非常滑利,會導致容易口渴(這是因為陽氣過盛,熱邪盛於上部,所以口渴);脈搏稍微滑利,會導致心疝,並牽引到肚臍,小腹也會發出鳴叫聲(小腹應該是有形狀的)。
脈搏非常澀滯,會導致聲音嘶啞;脈搏稍微澀滯,會導致出血(這是因為心主管言語,心氣不足所以聲音嘶啞,血液過多所以從上部溢出);會導致四肢厥冷(四肢是身體的四個邊緣,陽氣不足所以手腳四肢會冰冷);會導致耳鳴和癲癇(心開竅於耳朵,心氣虛弱所以會耳鳴和癲癇)。
肺脈非常急促,會導致癲癇(這是因為寒邪太盛,所謂的陰邪過盛就會導致癲癇);肺脈稍微急促,會導致肺部寒熱(皮膚感覺寒熱,寒邪在皮膚毛髮);會感到疲勞怠惰,咳嗽吐血,牽引到腰背胸部疼痛,並且鼻塞不通(肺主管氣,這些都是肺氣虛寒所導致的)。肺脈非常緩慢,會導致多汗(這是因為熱邪太盛);肺脈稍微緩慢,會導致肌肉萎縮和瘻管(肺熱導致肺葉焦枯就會肌肉萎縮);會導致半身不遂(身體一側癱瘓不能活動);會導致頸部以下大量出汗,難以停止(這是因為皮膚毛孔張開,頸部以下指的是頸項、胸背之間,是肺的外部)。
脈搏非常強勁,會導致小腿腫脹;脈搏稍微有力,會導致肺部阻塞,並牽引到胸背疼痛(強勁的脈象表示氣盛血虛,氣盛於下部就會導致小腿腫脹,稍微盛於上部就會導致肺部阻塞並牽引到胸背疼痛);會不喜歡陽光(這是因為陰血不足,所以不喜歡陽光,五行中金害怕火)。脈搏非常細微,會導致腹瀉(這是因為氣血皆虛,肺與大腸互為表裡);脈搏稍微細微,會導致消渴症(肺主管津液的產生)。脈搏非常滑利,會導致呼吸急促、氣逆上衝(這是因為陽氣過盛);脈搏稍微滑利,會導致上下出血(血液隨著氣運行)。
脈搏非常澀滯,會導致嘔吐出血(這是因為血液停滯不行,所以會嘔吐出血);脈搏稍微澀滯,會導致頸部、四肢、腋下出現瘻管(這是寒熱病);下部無法承受上部的壓力,會容易感到痠痛(痠痛指的是陰寒導致痠痛乏力無法活動,肺主管氣,而氣的根源在下部,少氣有寒,就會導致下部無法承受上部的壓力)。
肝脈非常急促,會導致說話粗暴(肝主管言語,在情緒上表現為憤怒,肝氣急迫,所以脈急就會說話粗暴);肝脈稍微急促,會導致脅下出現腫塊,像覆蓋的杯子(這都是多餘的氣)。肝脈非常緩慢,會導致容易嘔吐(食物進入胃,精華散發到肝臟,緩慢的脈象代表熱邪過多,熱邪會導致肝氣上逆);肝脈稍微緩慢,會導致腹部積水和痹痛(也是因為飲食積滯)。脈搏非常強勁,會導致體內生癰(強勁的脈象代表肝氣過盛,就會鬱悶憤怒而不能疏通);會導致嘔吐和流鼻血(肝氣逆行向上);脈搏稍微有力,會導致肝痹和陰囊收縮(肝氣逆行向下);會導致咳嗽並牽引到小腹疼痛(肝脈絡到達小腹,向上注入肺,咳嗽並牽引到小腹疼痛是因為經氣在上下之間逆行)。
脈搏非常細微,會導致口渴多飲;脈搏稍微細微,會導致消渴症(這是因為木火過盛)。脈搏非常滑利,會導致疝氣(這是因為氣盛熱盛);脈搏稍微滑利,會導致遺尿(肝主管疏泄,肝氣過盛就會遺尿)。脈搏非常澀滯,會導致溢飲(飲水停留在四肢,導致經脈阻滯,所以脈象澀滯);脈搏稍微澀滯,會導致抽搐和筋脈痹痛(這是因為肝氣虛弱且有寒邪,肝主管筋脈)。
脾脈非常急促,會導致抽搐(抽搐指的是急迫的收縮和鬆弛,脾主管四肢,所以脈急就會導致抽搐);脾脈稍微急促,會導致食物進入胃中又吐出,然後吐出沫(脾有寒邪不能運化飲食,所以會出現胃中食物吐出,不能將津液輸送到肺,布散到皮膚毛髮,所以口中會吐出涎沫)。脾脈非常緩慢,會導致肌肉萎縮和厥冷;脾脈稍微緩慢,會導致風濕性肌肉萎縮(這些都是四肢癱瘓不能使用),四肢不能動,但是心神卻很清醒,好像沒有生病一樣(病在外部而沒有影響到內部)。脈搏非常強勁,會導致突然摔倒(四肢不能舉起,好像被擊打而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