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指要》~ 卷四 (3)
卷四 (3)
1. 脈有浮中沉三按之要
(明上中下三部專求互證之義)
夫經所言上中下者,寸關尺之部位也。內外者,浮沉之部位也。掌後高骨為關,中部也;關前為寸,上部也;關後為尺,下部也。皮膚取而得之謂之浮,外也;肌肉取而得之謂之沉,內也。右寸浮以候胸中,沉以候肺。左寸浮以候膻中(即心主包絡),沉以候心。右關浮以候胃、沉以候脾。
左關浮以候膽、沉以候肝。左尺浮以候膀胱(洪大是膀胱),中以候小腸(脈圓是小腸),沉以候腎。右尺浮以候三焦(洪大是三焦),中以候大腸(脈直是大腸也),沉以候腎。腎有兩枚,均司水火而有水火之別,故兩尺以候腎。經曰:腎合三焦膀胱,蓋膀胱為腎之水府,三焦為腎之火府。
故左尺以候膀胱,右尺以候三焦。三焦之氣生於腎,從下而上分隸於胸膈腹。而候於右尺者,乃其所居之定位,而又候於上中下三部者,乃其遊行之部署也。是以寸候胸中主上焦也。關候膈中主中焦也。尺候腹中主下焦也。
若夫膈膜之脈亦有診焉,內固不在府,外亦不在經,所謂半表半裡似也,非是也。時行瘟疫之邪氣不由皮毛而入,故不在經府。其邪之入也自口鼻而入於膜原,伏於背脊之前腸胃之後,經所謂橫連膜原,治之以膽膜原,故其脈或在左關或在右關,其名曰動,其象如豆大,上下無頭尾,其動數而不移(即厥厥動搖之動,此動脈不可以概二十八脈之動),膈膜有病之診也。
然診脈之法貴於圓通。肺與大腸為表裡,心與小腸為表裡,則尺寸可以互相印證。肺與膀胱同主腠理,則右寸左尺亦可以互相印證。夫麻黃為肺家喘藥而仲景用以解太陽之邪,硝黃為腸胃主藥而《局方》用以瀉心經之火,即此乃知可以印證也。而治法亦於此可推矣。如浮主皮膚之病,中主肌肉之病,沉主筋骨之病,此雖不以藏府之部位言,實浮中沉之確義,診家之切要也。《內經》曰:寸口主中,人迎主外,兩者相應,俱往俱來若引繩。
然蓋寸口者右寸之前也,人迎者左關之前也,主中主藏也,主外主肌也。十二經脈之流行始肺終復由肝注肺,故曰兩者相應,俱往俱來若引繩。然又曰:寸口人迎大小齊等。春夏人迎微大,秋冬寸口微大,名曰平人。蓋齊等則藏府無有偏勝,微大則應時而旺,四時之脈,獨診肺肝者,肝藏屬木生火,統主春夏。肺藏屬金生水,統主秋冬,此以候平人之無病也。
又曰:人迎大一倍於寸口,病在足少陽,一倍而躁,病在手少陽。人迎二倍,病在足太陽,二倍而躁,病在手太陽。人迎三倍,病在足陽明,三倍而躁,病在手陽明。寸口大於人迎一倍,病在足厥陰,一倍而躁,病在手心主。寸口二倍,病在足少陰,二倍而躁,病在手少陰。
白話文:
(要明白上、中、下三部互相印證的意義)
所謂經脈所說的上、中、下,指的是寸、關、尺這三個部位。內外,指的是浮、沉的部位。手掌後面的高骨稱為關,是中部;關前是寸,是上部;關後是尺,是下部。輕輕按壓皮膚就能感覺到的脈搏稱為浮,屬於外;按壓肌肉才能感覺到的脈搏稱為沉,屬於內。
右寸的浮脈用來診斷胸中的狀況,沉脈用來診斷肺的情況。左寸的浮脈用來診斷膻中(也就是心包絡)的情況,沉脈用來診斷心臟的情況。右關的浮脈用來診斷胃的情況,沉脈用來診斷脾的情況。
左關的浮脈用來診斷膽的情況,沉脈用來診斷肝的情況。左尺的浮脈用來診斷膀胱的情況(如果脈搏洪大,代表膀胱有問題),中脈用來診斷小腸的情況(如果脈搏圓滑,代表小腸有問題),沉脈用來診斷腎的情況。右尺的浮脈用來診斷三焦的情況(如果脈搏洪大,代表三焦有問題),中脈用來診斷大腸的情況(如果脈搏直長,代表大腸有問題),沉脈用來診斷腎的情況。腎臟有兩個,都掌管水和火的功能,但也有水火之分,所以左右尺都用來診斷腎臟。經脈說:腎與三焦、膀胱相合,因為膀胱是腎臟的水府,三焦是腎臟的火府。
所以左尺診斷膀胱,右尺診斷三焦。三焦之氣由腎產生,從下往上分佈在胸腔、膈膜和腹腔。診斷右尺,是因為三焦位於這個位置,診斷上、中、下三部,是因為氣在全身運行的關係。所以寸脈診斷胸中,也就是上焦;關脈診斷膈膜,也就是中焦;尺脈診斷腹中,也就是下焦。
至於膈膜的脈搏也有診斷的方法。它既不在臟腑,也不在經脈,好像是半表半裡的狀態,但其實不是。有時候流行的瘟疫邪氣不是從皮膚毛孔進入,所以不在經脈和臟腑。它的邪氣是從口鼻進入到膜原,潛伏在背脊前面、腸胃後面的位置,經脈上稱作橫連膜原。治療這種疾病要從膽膜原下手。這種脈搏有時會在左關,有時會在右關,它的名稱叫「動」,形狀像豆子一樣大,上下沒有頭尾,跳動頻率快而不移動(指的是跳動震動的感覺,這種脈象不能用一般的二十八種脈象來形容),這是膈膜有病的脈象。
然而,診脈的方法貴在融會貫通。肺與大腸互為表裡,心與小腸互為表裡,所以寸脈和尺脈可以互相印證。肺與膀胱都主管皮膚的紋理,所以右寸脈和左尺脈也可以互相印證。麻黃是治療肺家喘息的藥物,但張仲景用來治療太陽經的邪氣;硝黃是治療腸胃的藥物,但《局方》用來瀉心經的火。從這些例子就可以知道,不同部位的脈象是可以互相印證的,治療方法也可以從這裡推導。比如浮脈主治皮膚的疾病,中脈主治肌肉的疾病,沉脈主治筋骨的疾病,雖然這不是從臟腑的部位來說,但確實是浮、中、沉的確切意義,也是診脈時必須掌握的重點。《內經》說:寸口主內,人迎主外,兩者互相呼應,來去就像拉繩子一樣。
這裡所說的寸口,其實是右寸脈的前面,人迎指的是左關脈的前面。寸口主內,代表人體的臟腑;人迎主外,代表肌肉。十二經脈的運行從肺經開始,最後由肝經回到肺經,所以說兩者互相呼應,來去就像拉繩子一樣。還有說:寸口和人迎的脈搏大小應該相等。春天和夏天,人迎脈稍微大一些;秋天和冬天,寸口脈稍微大一些,這稱為正常人的脈象。如果脈搏大小相等,代表臟腑沒有偏盛的狀況;脈搏稍微大一些,代表符合時令而旺盛。四季的脈象,特別診斷肺和肝的脈象,是因為肝臟屬木,能生火,統管春夏;肺臟屬金,能生水,統管秋冬。這是診斷正常人沒有疾病的方法。
另外,《內經》還說:人迎脈比寸口脈大一倍,病在足少陽;大一倍而且躁動不安,病在手少陽。人迎脈大兩倍,病在足太陽;大兩倍而且躁動不安,病在手太陽。人迎脈大三倍,病在足陽明;大三倍而且躁動不安,病在手陽明。寸口脈比人迎脈大一倍,病在足厥陰;大一倍而且躁動不安,病在手心包。寸口脈大兩倍,病在足少陰;大兩倍而且躁動不安,病在手少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