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指要》~ 卷三 (13)
卷三 (13)
1. 二十八脈指要
澀之為義,不流利不爽快之謂也。《內經》云參伍不調,謂其凝滯而至數不和勻也。《脈訣》以如刀刮竹為喻者,正謂其阻滯而不滑也。通真子以如雨沾沙為喻者,謂水沾金石則滑而流利,雨沾沙土則澀而不流也。須知極細極軟,似有若無為微脈,浮而且細且軟為濡脈,沉而且細且軟為弱脈,三者之脈皆指下模糊而不清爽,有似乎澀而實有別也。肺之為藏,氣多血少,故右寸見之合體之診。
腎之為藏,專司精血,故左尺見之為虛殘之候。不問男女,凡尺中沉澀者必難於嗣,正以血少傷精之故。如懷孕而得澀脈,則血不足以養胎,如無孕而得澀脈,將有陰衰髓竭之憂。大抵凡物之體濡潤者則必滑,枯槁者則必澀。故滑為痰飲,澀止陰衰,理有固然,無足異者。
細脈
體象,細如絲線,直軟難見,較顯於微,似微而非。
主病,細主勞損,宜培其本。左寸細者,補肝生心。右寸細者,培土生金。兩關見細,土濕木枯。兩尺見細,陰陽殊塗。
集要,細主氣衰,為諸虛勞損,為怔仲不寐,為嘔吐氣怯,為肝陰衰,為胃虛脹,為瀉利遺精,為下元冷憊,皆其候也。細之為義,小也細也,狀如絲也。微脈則模糊而難見,細脈則顯明而易見,故知比於微則稍稍較著也。脈理曰:細為血少氣衰,有此證則順,無此證則逆,故吐利失血得沉細者生。
憂勞過度之人脈亦多細,為自伐其氣血也。春夏之令少壯之人俱忌細脈,謂其不與時合,不與形合也。秋冬之際老弱之人不在禁例。大抵細微之脈俱為陽氣衰殘之候。《內經》曰:氣主煦之。非行溫補何以復其散失之元陽乎?嘗見虛損之人,脈已細而身常熱,醫者不究其原,而以涼劑投之,遂使真陽散敗,飲食不進,上嘔下泄,是速之使去耳。《素問》曰:壯火食氣,少火生氣。
火即氣也,火壯則能耗散元氣,少火則能生長元氣。人非少火無以運行三焦,熟腐水穀,未徹乎此者,安足以操司命之權哉。然虛勞之脈,細數不可並見,並見者不治。細則氣衰,數則血敗。氣血交窮將何以濟,惟帶和緩則投治或有回生之日也。
代脈
體象,代脈中止,不能自回,因而復動,良久方來。
主病,代則氣衰,下元已虧。腹疼瀉痢,脾土敗矣。吐瀉交患,胃中寒矣。傷寒心悸,氣血憊矣。懷胎之訣,已三月矣。
集要,代主藏衰危急之候,為脾敗,為吐利,為中寒,為腹痛,兩動一止,三四日死。四動一止,六七日死。次遞推求,不失經旨也。夫代者,禪之義也。如四時之禪代,不息其期也。結促之止,止無常數,代脈之止,止有常數。結促之止,一止就來,代脈之止,良久方至。
《內經》以代脈為藏氣衰微,脾氣脫絕之診也。惟傷寒心悸,懷胎三月,或七情太過,或跌打重傷,及風家痛傢俱不忌代脈,未可斷其必死也。滑伯仁曰:無痛而羸瘦,脈代者危候也,有病而氣血乍損只為病脈,此為暴病言也。若久病得代脈,而冀其回春萬不能耳。《內經》曰:代則氣衰。
白話文:
澀脈
澀的意思是指脈象不流暢、不爽快。《內經》說的「參伍不調」,指的是氣血凝滯而導致脈搏節律不均勻。《脈訣》用刀刮竹來比喻,正是說明脈象阻滯而不滑利。通真子用雨水落在沙土上的情景來比喻,意思是水滴在金屬或石頭上會滑潤流暢,但雨水落在沙土上就會澀滯而不流動。必須要知道,極細極軟,好像有又好像沒有的脈叫做微脈,浮而且細軟的叫做濡脈,沉而且細軟的叫做弱脈,這三種脈象都指下模糊不清爽,好像有澀的感覺但實際上又有所區別。肺是儲藏氣的臟器,氣多血少,所以在右寸摸到澀脈是符合身體情況的診斷。
腎是儲藏精血的臟器,在左尺摸到澀脈是精血虧虛的表現。無論男女,凡是尺脈沉澀的,大多難以生育,正是因為血少損傷了精。如果懷孕時出現澀脈,表示血不足以養胎;如果沒有懷孕卻出現澀脈,將有陰虛髓竭的隱憂。大體來說,凡是物體濕潤的就必然滑利,枯槁的就必然澀滯。所以滑脈多為痰飲,澀脈則代表陰虛,這是自然的道理,沒有什麼奇怪的。
細脈
細脈的特點是,細如絲線,柔軟難以摸到,比微脈稍明顯,好像是微脈又不是。
細脈主要代表勞損,應該培補根本。左寸摸到細脈,要補肝以生心;右寸摸到細脈,要培土以生金。兩關都摸到細脈,表示脾土濕盛、肝木枯竭;兩尺都摸到細脈,表示陰陽分離。
總的來說,細脈主要代表氣虛,是各種虛勞損傷、心悸失眠、嘔吐氣短、肝陰虛、胃虛脹、腹瀉遺精、下元虛冷的表現。細的意思是小而細,形狀像絲線。微脈模糊難見,細脈則明顯易見,所以說細脈比微脈稍為明顯。脈理說:細脈代表血少氣虛,有這種脈象如果符合病情,就屬於順證;沒有這種脈象卻出現細脈就屬於逆證。因此,吐瀉失血的人,如果脈象是沉細的,就表示病情好轉。
過度憂慮勞累的人,脈象也多為細脈,這是因為自己耗損了氣血。春夏時節,年輕力壯的人都忌諱出現細脈,因為這不符合時令,也不符合身體狀況。秋冬時節,年老體弱的人則不受這個限制。大體來說,細微的脈象都代表陽氣衰弱。 《內經》說:氣的功能是溫煦。如果不採用溫補的方法,如何才能恢復散失的元陽呢?曾經見過虛損的人,脈已經很細了,但身體卻常常發熱,醫生不追究原因,反而用寒涼的藥物來治療,這樣就會使真陽散失敗壞,導致食慾不振、上吐下瀉,這等於加速病人的死亡。《素問》說:壯火食氣,少火生氣。
這裡的火就是指氣,火旺盛就能耗散元氣,火微弱才能生長元氣。人如果沒有微弱的火,就無法運行三焦,消化食物。沒有徹底明白這個道理的人,又怎能掌握病人的生死大權呢?但是虛勞病人的脈象,細脈和數脈不能同時出現,如果同時出現,就表示病情危重。細脈代表氣虛,數脈代表血敗。氣血都到了衰竭的地步,要如何才能治療?只有脈象帶有緩和之象,才有可能治療後好轉。
代脈
代脈的特點是,脈搏跳動時會停止一下,不能自行恢復,然後過一會兒才又跳動。
代脈主要代表氣虛,下元虧損。腹痛腹瀉,是脾土衰敗的表現;嘔吐腹瀉交替出現,是胃中虛寒的表現;傷寒出現心悸,是氣血衰竭的表現;懷孕的孕婦,如果出現代脈,則表示已經懷孕三個月了。
總的來說,代脈主要代表臟腑衰弱,病情危急。是脾敗、嘔吐、腹瀉、中寒的表現。如果出現脈搏跳動兩次停止一次的,三四天就會死亡;如果跳動四次停止一次的,六七天就會死亡。依此類推,就不會違背經典的旨意。代脈就像四季的更替,不會停止。結脈、促脈的停止,停止的時間是不固定的,而代脈的停止,停止的時間是固定的。《內經》認為代脈是臟氣衰微,脾氣衰竭的表現。只有傷寒出現心悸、懷孕三個月、或情緒過於激動、跌打損傷嚴重、以及風濕痛等情況下,出現代脈不需要擔心死亡。滑伯仁說:沒有疼痛但身體消瘦,脈象是代脈的,是危險的症狀。有疾病但是氣血只是暫時受損,只是病脈的表現,這是針對急性疾病來說的。如果是久病出現代脈,想要它恢復生機是完全不可能的。《內經》說:代脈是氣虛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