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指要》~ 卷三 (11)
卷三 (11)
1. 二十八脈指要
若盈實而滑則無軟弱之象也,如循長竿則無迢迢之象矣,故知長而和緩,即合春和之氣而為健旺之徵。長而硬滿,即屬火亢之形而為疾病之應也。舊說過於本位為長脈,不知寸而上過則為溢脈,寸而下過則為關脈,關而上過則為寸脈,關而下過則為尺脈,尺而上過則為關脈,尺而下過則為覆脈,由此察之,則過於本位,理之所必無,惟其狀如長緊,則直上直下,首尾相應,非他脈之首尾不均。此凡實牢弦緊諸脈皆兼長脈,古人稱主有餘之疾,豈虛語哉。
短脈
體象,短脈縮縮,首俯尾俯,應指而回,不能滿部。
主病,短則氣病,尺寸是真。寸主頭痛,尺主腹屯。短而滑數,為酒傷神。
集要,短主不及,為氣虛之候,為心神不定,為肺虛頭痛,為肝氣有傷,為膈間不利,為少腹痛,為真火衰,皆其候也。短之為義,兩頭俯下而中間獨浮也。在時為秋,在人為肺。肺應秋金天地之氣至是而收斂,故蓄納之象相應而短矣。《內經》曰:短則氣病。蓋以氣屬陽主乎充沛,若短脈獨見,氣衰之徵兆矣。
然肺為主氣之藏,偏與短脈相應則又何以說也。《素問》曰:肺之平脈,厭厭聶聶,如落榆莢,則短中有和緩之象,氣應治也。若不上不下,則往來澀滯,無厭厭聶聶,潤澤動搖之象矣。輕薄而虛,如循雞羽,如落榆莢,不疾不徐,虛中有實之象矣,而謂氣不病乎?按同父云:短脈只見於尺寸,若關中見短,上不通寸,下不通尺,為陰陽絕脈而不治。而高陽生以短為中間有兩頭無,其說不能無弊。
蓋脈以貫通為義,一息不運則機緘窮,一毫不續則穹壤判,豈有斷絕不通之理哉。假令上不貫通則為陽絕,下不貫通則為陰絕矣。殊不知短脈非兩頭斷絕,特兩頭俯而沉下,中間實而浮起,仍是貫通者也。李時珍曰:長脈屬肝宜於春,短脈屬肺宜於秋,但診肺肝則長短自見,故知非其時、非其部則為病耳。凡澀結微弱皆兼短象,故古人稱短脈主不足之疾也。
洪脈
體象,洪脈似大,來盛去衰,狀如洪水,滔滔而來。
主病,洪為實熱,去來有別。去衰來盛,脈之無病;來盛去盛太過之脈;來衰去盛,不及之脈。膚痛浸淫,太過之證。咳唾氣泄,不及之證。
集要,洪脈為陽,乃血氣燔灼火熱之候。浮洪為表熱,沉洪為裡熱,為痰渴,為煩渴,為狂躁,為癍疹,為頭疼面熱,為咽乾喉痛,為口瘡癰腫,為大小便不通,為痛血,此陽實陰虛,氣實血虛之候。若洪大至極,甚至四倍以上者,是即陰陽離絕,關格之脈也,為不可治。洪之為義,《素問》曰:來盛去衰。
萬物之所以盛長也,反此者病。來盛去亦盛此為太過,病在外,來不盛去反盛,此謂不及,病在中。夫洪脈只是盛滿,卻非堅硬,若使大而堅硬則為實脈而非洪脈矣。古人鉤洪二字名夏脈,頗有微旨,鉤者以木喻也,夏木繁滋,枝華敷布暢遂,下垂有如鉤也。《五氣篇》曰:心脈鉤。
白話文:
長脈
如果脈象飽滿有力且滑順,就不是軟弱無力的樣子。如果感覺像在摸一根長竿子,就不會感覺到脈搏有時斷時續的樣子。因此,如果脈象長而和緩,就表示符合春天溫和的氣息,是身體健康的徵兆。但如果脈象長而堅硬飽滿,就屬於火氣過旺的表現,是疾病的徵兆。過去認為脈象超出原本的位置就是長脈,其實不然。寸脈向上超出範圍是溢脈,寸脈向下超出範圍是關脈,關脈向上超出範圍是寸脈,關脈向下超出範圍是尺脈,尺脈向上超出範圍是關脈,尺脈向下超出範圍是覆脈。由此觀察,脈象超出原本的位置是不合理的。脈象應該是像長而緊的樣子,直上直下,首尾呼應,不像其他脈象首尾不均。所有實脈、牢脈、弦脈、緊脈都兼有長脈的特點,古人說長脈主有餘的疾病,這不是沒有道理的。
短脈
短脈的脈象是縮短、收縮的,頭部和尾部都向下,脈搏應指而回,不能充滿脈搏可觸及的範圍。
短脈主要代表氣虛的疾病,在寸關尺三個部位都可以診斷出來。寸脈的短脈主要代表頭痛,尺脈的短脈主要代表腹部脹痛。如果短脈滑數,可能是因為飲酒過度而傷害了精神。
短脈主要代表不足,是氣虛的表現,也代表心神不定、肺虛頭痛、肝氣受損、胸膈不適、少腹疼痛、真火衰弱等狀況。短脈的意義是兩頭向下,中間獨自浮起。在季節上代表秋天,在人體代表肺。肺對應秋天的金,天地之氣在這個時候收斂,所以脈象也相應地呈現出短的樣子。《黃帝內經》說:「短脈主氣病」,因為氣屬於陽,主導充沛的能量,如果出現短脈,就表示氣衰弱的徵兆。
然而,肺是主氣的臟腑,為什麼會對應短脈呢?《素問》說,肺的正常脈象是柔和的,像榆錢要掉落的樣子,也就是短脈中帶有和緩的感覺,表示氣的運行正常。如果脈象不上不下,來回澀滯,沒有柔和滑動的感覺,輕浮虛弱,像摸到雞毛或掉落的榆錢,不快不慢,虛中帶實,難道說氣沒有問題嗎?有人說短脈只會出現在寸和尺,如果關脈出現短脈,向上不通寸脈,向下不通尺脈,就是陰陽斷絕的脈象,屬於無法治療的重症。也有人認為短脈是中間有而兩頭沒有,這種說法其實有問題。
脈的意義在於貫通,一息之間沒有運行就會造成氣機阻塞,如果沒有絲毫的連續性,就會像天地分離一樣,怎麼會有斷絕不通的道理?如果向上不貫通就是陽氣斷絕,向下不貫通就是陰氣斷絕。其實,短脈並非兩頭斷絕,而是兩頭下沉,中間部分實而浮起,仍然是貫通的。李時珍說,長脈屬肝,適合春天,短脈屬肺,適合秋天。診斷肝和肺的時候自然就會出現長短脈的差異,所以如果在不屬於肝和肺的時節、不屬於肝和肺的部位診到長短脈,就表示有疾病了。所有澀、結、微、弱的脈象都兼有短脈的特點,所以古人說短脈主不足的疾病。
洪脈
洪脈的脈象像很大,來勢強盛,去勢衰弱,像洪水一樣滔滔而來。
洪脈主要代表實熱,來和去的勢頭有明顯的區別。來勢強盛,去勢衰弱,是無病的脈象。來勢和去勢都強盛,就是脈象太過;來勢衰弱,去勢強盛,就是脈象不及。皮膚疼痛,潰爛蔓延,屬於脈象太過的表現。咳嗽、吐痰、氣喘,屬於脈象不及的表現。
洪脈屬於陽脈,是血氣旺盛、火熱的表現。浮洪脈表示表熱,沉洪脈表示裡熱。也代表痰多、口渴、煩躁、發狂、發斑疹、頭痛面熱、咽喉乾燥疼痛、口瘡癰腫、大小便不通、出血等,這些都屬於陽氣實、陰血虛、氣盛血虛的表現。如果洪脈過大,甚至超過正常四倍以上,就表示陰陽離絕,是關格的脈象,屬於無法治療的重症。洪脈的意義,《素問》說:「來勢強盛,去勢衰弱」,這是萬物生長旺盛的原因,如果反過來就表示有病。如果來勢強盛,去勢也強盛,就是脈象太過,病在體表;如果來勢不強盛,去勢反而強盛,就表示脈象不及,病在體內。洪脈只是表示脈象盛滿,但不是堅硬,如果脈象大而堅硬,就屬於實脈,而不是洪脈。古人將鉤脈和洪脈合稱為夏脈,其中有微妙的含義,鉤脈用木來比喻,夏天樹木茂盛,枝葉繁盛,向下彎曲如同鉤子一樣。《五氣篇》說:「心脈鉤」,也是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