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貽績

《醫學指要》~ 卷六 (6)

回本書目錄

卷六 (6)

1. 小兒診法

小兒非無脈可診,虛實不易定耳,不若以指紋之可見者,與面色病候相印證,此望切兩兼之意。按十二經脈始於太陰肺,其支者從腕後出食指之端,以交於陽明大腸脈,即此指紋是也。夫指紋與寸關尺同一脈也。但由旁支,脈體差小耳,苟神明於用,則與寸關尺互相印證,而又聞聲察色,其病情自可得矣。稽古《內經》乳子之病有二,曰病熱,曰中風。

病熱之脈宜浮洪忌沉細,中風之脈宜實大忌急數。若大而緩,乃胃氣存而邪氣退,則在所不忌,此經訓言簡意切,總括無餘者也。然小兒自彌月以至三歲,診之為難,故宋孝子錢仲陽乃始明指紋之法,以食指分為三關,第一節寅位為風關,第二節卯位為氣關,第三節辰位為命關。位則自上而下,邪則自淺而深,證則自輕而重。

紋見寅關,邪氣初入,紋見卯關,邪氣正盛,紋見辰關,邪氣充盛。設透關射甲則邪無所容,如亢龍之象矣。然紋之所見,總以活動紅潤為吉,滯澀黑黯為凶,不得徒執衝上辰關,遂為不救耳。且又當以浮沉分表裡,紅紫辨寒熱,淡滯定虛實。如指紋紅黃隱隱,乳子無病之診。

指紋若浮,邪尚在表,速宜疏散。指紋若沉,邪已入里。但淺而半沉,往來寒熱,則邪尚在經,治宜解肌瀉火。若深而極沉,則邪已入府,急須攻下救里。倘見身熱,猶以風藥治之,此病在內而治其外,不特邪不能服,適足燥其陰血,愈增其困也。如指紋紅鮮,由血滯也,此寒邪初入皮毛之應,無論內寒外熱,初病久病,一見此紋,總以寒症施治。若紋色淡瑩,中氣弱也,淡而兼紅,虛寒之應也。

惟紋見深紅,由寒閉汗孔,腠理不通,寒化為熱矣。若熱壅經絡紋必見紫,紫為熱盛,千古定論也。至於肝膽受邪,指紋必青,此傷風候也。但可以風熱目之,不可云驚風以誤人。如紫而兼青者是為傷食。蓋飲食有形之物阻抑中焦,壅遏脾氣,不能宣布,故風木乘其困而侮之,所以痰氣上逆也,疏通壅滯,令其流利,則病愈矣。

惟青而兼黑者,此風痰實熱固結中焦,脾氣抑鬱之至,急宜攻下,庶有生機,誤認驚風百無一救耳。若夫小兒稟賦陽虛,面色㿠白,唇舌淡瑩者,指紋四時皆淡,即有病之時,亦止淡紅淡青淡紫而已。淡紅為虛寒,淡青為虛風,淡紫為虛熱。無論新病久病總歸於虛,切勿誤投攻伐致成莫救。

如指紋澀滯,全無活潑流利之象,此由飲食風熱相搏,是為實證,急宜盪滌,去其菀莝則可愈也。若三關純黑,推之不動,或硬如木直,或間如黑子,最危最惡不可治矣。若其紋形主病皆可詳推,如紋入掌中則為腹痛,知掌心為包絡所主,知胃之大絡入心則知治法矣。至若紋如彎弓,內外有別,彎向中指為內,此外感風寒,治之猶易。

惟彎向大指為外,此內傷飲食,治之稍難。其有紋形如水字者,此食填太陰,阻塞中焦,陰陽之氣不得升降,治之宜宣通也。此皆診視指紋之切要也。然小兒診法,尤有要焉。夫《內經》以大小緩急診視小兒,亦浮沉遲數之意。蓋大即浮洪類也,小即沉細類也,急即數,緩即遲也,不若易以浮沉遲數之為得乎?再以有力無力,辨其陰陽表裡寒熱虛實。此至顯明、至平易、至確當,誠診視小兒不易之妙法也。

第手腕短促,惟以一指候之,誠非易易事。然保赤之道,亦在心誠求之而已矣。茲採明白易曉者四條,錄之以示為準則。如脈之主病,浮脈主表病在外,沉脈主裡病在內,遲脈主藏病為寒,數脈主府病為熱,四至五至為遲為不足,浮遲外寒,沉遲內寒,有力實寒,無力虛寒,此一要也。

又如脈之主證,浮而有力為風熱,無力為陰虛;沉而有力為痰食,無力為氣滯;遲而有力為疼痛,無力為虛寒;數而有力為實熱,無力為瘡瘍,此一要也。又如脈證之有虛實,浮洪壯熱,表之實也,浮濡大汗,表之虛也,沉而有力,痰凝食滯結於裡也,沉而無力,氣滯於中不運化也,遲主虛寒諸痛多實,數主實熱瘡瘍多虛,此亦一要也。又如脈證之有宜忌,脈浮身熱陽邪居表,應從汗解,如沉細身涼,則無論表裡,不堪攻伐。

凡面腮紅、大便秘、小便黃、渴不止、上氣急、足心熱、眼紅赤,七者皆屬熱證,忌用溫補。面㿠白、糞青白、肚虛脹、眼珠青、吐瀉、無熱、足脛冷、睡露睛,七者皆屬寒證,忌用清涼,此亦一要也。凡此指紋脈證,皆小兒診視之切要,學者所當熟識也。按此而精求治法,則左右逢原,自可得心而應手矣。

2. 痘位脈證總要

小兒出痘,自頭面以及周身,各有藏府所屬部位,治者須詳察部位以定吉凶。如額先見點者是毒發於心也,頦先見點者毒發於腎也,左頰先見點者毒發於肝也,右頰先見點者毒發於肺也,鼻先見點者毒發於脾也。

項背腰臀足踹,太陽經所屬也;頭顱眉眶胸乳牙齦,陽明經所屬也;左右額角耳前腋脅,少陽經所屬也;中腕兩肘四肢,太陰經所屬也;臍腹手足心內廉足跟,少陰經所屬也;頭項小腹,男婦陰器,厥陰經所屬也。至於包絡,乃周身脂膜之絡,聯屬百骸藏府者也,周身發痘俱從此出,故無一定部位也。

凡痘瘡,手足常要和暖,不宜大熱大寒。寒熱太甚,則水火偏勝而殘矣。如病人六府閉結、狂妄煩躁、口乾作渴,其脈洪數沉緊者是也。手足熱,本病也。若手足冷,陽極似陰,謂之陽厥,下之勿疑,宜承氣化毒湯。或曾經吐瀉,其脈沉細微弱者,虛也。手足冷,本病也。若手足熱,乃陰極似陽,謂之陰燥,宜補之,回陽化毒湯溫之。

此痘之大要也。至其間變態錯出,臨證察脈用藥施治,要在人之神而明之已耳。若夫水痘似正痘,外候面赤唇紅,眼光如水、咳嗽噴嚏,涕唾稠黏,身熱,二三日始出,明淨如水泡,此發於脾肺二經,由濕熱而成也。其顆易脹易靨,不似正痘之漿難滿,而痂難收也。若溫之則痂亦難落,變成爛瘡,切忌姜椒辛辣並沐浴冷水,犯之則成瘡疥水腫,自始至終惟小麥湯為準,此又不可不辨者也。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小兒出疹(如痘疹)時,各部位的疹子與不同臟腑的關係,以及疹子的治療原則。

當小兒出現疹子,它們會從頭部、臉部開始,然後擴散到全身,各部位的疹子與不同的臟腑相關,治療時必須詳細觀察疹子的位置來判斷病情的輕重。

例如,如果額頭最先出現疹子,表示心臟有問題;下巴最先出現疹子,表示腎臟有問題;左臉頰最先出現疹子,表示肝臟有問題;右臉頰最先出現疹子,表示肺部有問題;鼻子最先出現疹子,表示脾臟有問題。

後頸、背部、腰部、臀部、腳跟等部位的疹子,與太陽經有關;頭頂、眉毛、眼眶、胸部、乳房、牙齦等部位的疹子,與陽明經有關;左右額角、耳朵前方、腋下、脅肋等部位的疹子,與少陽經有關;手腕、肘部、四肢的疹子,與太陰經有關;肚臍、腹部、手掌心、腳掌心、腳跟等部位的疹子,與少陰經有關;頭部、頸部、小腹、男女的生殖器等部位的疹子,與厥陰經有關。包絡,即全身脂肪組織的網絡,聯繫著全身的臟腑,全身的疹子都由此處冒出,所以並沒有固定的部位。

對於出疹的兒童,他們的手腳應保持溫暖,不能過熱也不能過冷。若過度的寒熱,會導致身體的水火失衡,疹子的情況就會變得更糟。比如患者六腑閉塞、狂躁不安、口乾舌燥、口渴,脈象洪大、數脈、沉脈、緊脈,這是病情嚴重的表現。手腳熱是正常的,但如果手腳冷,這可能是身體的陽氣極盛,但表現得像是陰寒,稱為陽厥,這種情況下,使用承氣化毒湯是合適的。如果患者之前有嘔吐或腹瀉的症狀,且脈象沉細微弱,這表示身體虛弱。手腳冷是正常的,但如果手腳熱,這可能是身體的陰氣極盛,但表現得像是陽熱,稱為陰燥,這種情況下,應該使用補藥,如回陽化毒湯。

這就是出疹的基本原則。然而,實際上疹子的形態可能會有許多變化,醫生在診斷和治療時,需要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來靈活運用。例如,水痘與一般的疹子相似,但其外觀特徵是臉色紅潤、嘴脣紅,眼睛像含著水一樣,咳嗽、打噴嚏,鼻涕和唾液濃稠,身體發熱,二三天後才開始出疹,疹子清澈如水泡,這是由脾肺兩經的濕熱造成的。這種疹子容易發漲,也容易消退,不像一般疹子的水泡難以填滿,且結痂也難以脫落。如果用溫熱的方法治療,可能會導致結痂不易脫落,甚至形成潰瘍,因此,應避免食用辛辣食物,如薑和辣椒,並且不要用冷水洗澡,否則可能引發皮膚瘙癢或水腫。從頭到尾,只有小麥湯纔是最適合的飲食,這一點非常重要,必須加以區分。

以上就是這段文字的主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