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指要》~ 卷六 (4)
卷六 (4)
1. 調經扼要
《脈經》曰:婦人寸關調如故,而尺脈絕不至者,月水不利,當患小腹引腰痛,氣滯上攻胸臆也。又云:尺脈來而斷絕者,月水不利。又云:脈來狀如琴絃,若小腹痛,主月水不利,孔竅生瘡。又云:尺脈滑,血氣實,月水不利。凡婦人之脈總宜肝腎有神,不宜肺部太旺,此所云月水不利者,謂其差前差後之不調也。
白話文:
《脈經》上說:婦女寸脈關脈跳動正常,但尺脈不跳動,這是月經不調的徵兆,還會發作小腹疼痛,疼痛會往上蔓延到胸部和膈肌。又說:尺脈出現跳動後突然停止,也是月經不調的徵兆。又說:脈搏跳動起來像琴絃的樣子,如果小腹疼痛,表示月經不調,陰道會長瘡。又說:尺脈滑動,說明氣血旺盛,月經不調。總的來說,婦女的脈象應該以肝脈和腎脈充盈有力為佳,不宜肺脈過於旺盛。這裡所說的月經不調,是指月經提前或延後,出現不規律的情況。
夫女子以血為主,天真氣降,壬癸水合,腎氣全盛,血脈流行,常以三旬一見,以象月盈則虧,故曰月經。其來也有信,其去也有時,方能育子。若差前而來多,必左肝腎脈同旺,右肺脈緊實,此氣血盛而火有餘也,宜芩附四物湯內用生地酒洗,再加丹參、丹皮。差後而來少,必左肝腎脈不足,右寸尺無神,此氣血不足也,宜十全大補湯、補血湯或左歸九、右歸丸,或歸脾湯,多服可也。
白話文:
女性的身體以血氣為主,天生的真氣下降,腎中陰水(壬癸水)匯合,腎氣旺盛,血脈運行通暢,通常每個月來一次月經,就像月亮有盈有虧一樣。月經的到來和結束都有規律,這樣才能生養子女。
如果月經提前來且經量多,說明左邊肝腎脈絡旺盛,右邊肺脈緊實,這是氣血過剩、體內火氣旺盛造成的,應服用芩附四物湯,並加生地(用酒清洗過)、丹參、丹皮。
如果月經延後來且經量少,說明左邊肝腎脈絡虛弱,右邊寸脈和尺脈無力,這是氣血不足造成的,應服用十全大補湯、補血湯或左歸九、右歸丸,或歸脾湯,可根據情況酌量服用。
未行而先腰腹疼痛者,由七情憂鬱所致,必兩寸沉澀有力,宜七制香附丸,或香蘇飲合芎歸湯加丹參、淮膝,或茯苓補心湯除地黃加香附,或四七湯,或小溫經湯最妙。行過而腹痛者,由去血過多而血海空虛也,必肝腎部及右尺寸均無力,宜十全大補湯或歸脾湯、補血湯服之。
白話文:
尚未來月經就出現腰腹疼痛,這是因為情緒憂鬱導致的,脈象一定會沉穩澀滯有力,適合服用七制香附丸,或用香蘇飲搭配芎歸湯,再加入丹參、淮山。也可以服用茯苓補心湯,把生地黃換成香附。其他選擇包括四七湯和小溫經湯。
月經來過後,如果出現腹痛,這是因為失血過多導致血海空虛,脈象一定會在肝腎部位和右側寸口、尺口都比較虛弱無力,適合服用十全大補湯、歸脾湯或補血湯。
至於數月不行,經年不至者,均氣血虛也,必兩尺浮弱,兩寸短澀,宜補血湯合參附湯,或十四味建中湯,或十全大補湯,或補元煎、舉元煎擇而服之。若破氣破血則正氣愈不足,邪氣更留之而經水愈不行矣。有月前十日而來少,月後十日又不多者,此非有餘,乃經血錯亂妄行之所致也,宜八珍湯、十全大補湯,或補元煎、歸脾湯,切不可用耗氣清涼之品耳。
白話文:
如果月經數月不來或經年不至,都是由於氣血虛弱造成的,脈象上必定是兩尺脈浮弱,兩寸脈短澀。建議服用補血湯合參附湯,或十四味建中湯,或十全大補湯,或補元煎、舉元煎任選一種服用。如果破氣破血,則正氣會更加不足,邪氣會更加停留,月經會更不順暢。有的人月經提前十天來但量少,月經後十天又來了但量不多,這種情況不是因為經血過多,而是因為經血錯亂導致的。建議服用八珍湯、十全大補湯,或補元煎、歸脾湯,千萬不要服用耗氣清涼的藥物。
有紫黑成塊者,必兩寸脈同旺,而兩尺脈同衰,略帶浮數,皆由賦性躁急,淫欲過度,宜芩附四物湯內用生地加丹皮、丹參,或知柏地黃湯除棗皮易當歸,加丹參、香附。間有兩寸不旺而兩尺不足者,略帶遲緩,其來也亦見黑象,此寒凝氣滯,非有火也,宜理中湯或十全大補湯加熟附、砂仁。
白話文:
如果脈象呈現出紫黑色塊狀,必定是寸脈(指關節處)和尺脈(手腕處)都很旺盛,而尺脈(手腕處)則同時衰弱,並略帶浮數。這都是因為天性急躁,縱慾過度所導致的。適合服用芩附四物湯,並在裡面加入生地、丹皮、丹參;或服用知柏地黃湯,但去除棗皮,加入當歸、丹參、香附。
偶爾也會有寸脈不旺盛而尺脈不足,並略帶遲緩的情況。這種情況下,脈象也會呈現出黑色的徵象。這是寒氣凝滯、氣血不通的表現,並非有火氣。適合服用理中湯或十全大補湯,並加入熟附子和砂仁。
若帶濁下者,緣濕熱氣虛而起,右寸關濡弱而兩尺亦衰,用補中益氣湯加白苓、黃芩酒炒,或調中益氣湯加淨風白苓,或防風除濕湯,或舉元煎加淮藥、龍骨,總宜溫中大補血氣。崩漏者全屬氣虛下陷,間有濕熱,以末治之。故日華先生云:氣升則無下陷之憂也。必右寸微弱,肝腎衰虛,宜大補血湯或補中益氣湯,或舉元煎、補元煎,或阿艾四物湯加炙耆、炙草。間有血熱,脈必帶數,均加酒芩或六味地黃湯亦可。
白話文:
如果伴有白帶下症狀,是由於濕熱、氣虛所導致的,把脈時右寸關脈濡弱且兩尺脈也虛弱,可用補中益氣湯加上白茯苓和炒黃芩,或調中益氣湯加上淨風白茯苓,或防風除濕湯,或舉元煎加上淮山藥和龍骨,總的原則是溫補中氣和氣血。崩漏是完全由於氣虛下陷引起的,偶爾會伴有濕熱,以上所述方法也可以用來治療。所以,日華先生說:「氣上升,就不會下陷了。」如果把脈時右寸脈微弱,說明肝腎衰弱,宜用大補血湯或補中益氣湯,或舉元煎、補元煎,或艾草四物湯加上炙耆和炙甘草。偶爾會伴有血熱,把脈時脈搏一定會偏快,均可加上炒黃芩或六味地黃湯。
頭目昏眩,氣血虛也,腰背痠疼,氣血虛而兼火兼郁也。兼火鬱者右寸沉澀,宜補中益氣湯加砂仁,或調中益氣湯加砂仁、茯苓,或八物湯加砂仁,或十全大補湯。五心煩熱者,由心火陷於脾家,憂思抑鬱於內,必左肝脈弦緊,兩尺微弱,宜逍遙散加丹參、丹皮、麥冬,或柴芍地黃湯加丹參、麥冬。
白話文:
**頭暈:**氣血虛弱所致。
腰背痠痛: 氣血虛弱合併有鬱火。有鬱火者,右寸脈沉滯不暢,宜服用補中益氣湯加砂仁,或調中益氣湯加砂仁、茯苓,或八物湯加砂仁,或十全大補湯。
手足心煩熱: 心火下降到脾臟,加上內心憂鬱抑鬱,左肝脈弦緊,兩尺脈微弱,宜服用逍遙散加丹參、丹皮、麥冬,或柴芍地黃湯加丹參、麥冬。
目如針刺腳底刀刮者,因縱慾無度,腎水虧乏故也,必肝腎兩脈弱而無力,或間有結代之象,宜左歸丸、左歸飲或右歸丸、右歸飲,七寶美髯丹加炙耆,連進可愈。雙足乏力者,此脾虛也,必右關虛而無力,宜補中益氣湯,或四君湯加耆附,或歸脾湯,或黃耆六君湯服之即愈。學者能依方脈照病證加減,疊進則功效必多矣。
調經用方
白話文:
眼睛像針刺,腳底像刀刮,是因過度縱慾,腎水不足的緣故。一定會肝腎兩脈虛弱無力,或偶爾有脈搏滯澀的現象。應服左歸丸、左歸飲,或右歸丸、右歸飲,七寶美髯丹加炙黃芪,連續服用可治癒。雙腳乏力,這是脾虛的緣故,一定會右關脈虛弱無力。應服補中益氣湯,或四君子湯加炙黃芪與附子,或歸脾湯,或黃芪六君子湯,服後即可治癒。學醫者能夠根據方脈配合病情加減劑量,反覆服用,治療效果一定會很好。
芩附四物湯,生地,當歸,川芎,白芍,香附,黃芩,加丹參,丹皮
白話文:
芩附四物湯
組成:
生地黃(生地)
當歸
川芎
白芍
香附
黃芩
丹參(加)
丹皮(加)
此湯以四物湯為基礎,加上黃芩、香附。四物湯由生地黃、當歸、川芎、白芍組成,具有補血、活血、調經的功效。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的功效,香附具有理氣、止痛的功效。丹參和丹皮具有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的功效。
用途:
本湯適用於血虛血瘀導致的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等症。
十全大補湯,熟地,當歸,川芎,白芍,人參,黃耆,白朮,白苓,肉桂,甘草
補血湯,左歸丸
右歸丸,歸脾湯
七制香附丸
白話文:
十全大補湯
材料:
- 熟地黃
- 當歸
- 川芎
- 白芍
- 人參
- 黃耆
- 白朮
- 白茯苓
- 肉桂
- 甘草
香蘇散合芎歸湯,香附,蘇葉,陳皮,當歸,川芎,甘草,加丹參,淮膝
茯苓補心湯,除淮地,加香附。
四心湯
白話文:
香蘇散加芎歸湯
組成:
- 香附
- 蘇葉
- 陳皮
- 當歸
- 川芎
- 甘草
- 丹參
- 淮山
小溫經湯,熟地,當歸,川芎,白芎,白朮,砂仁,香附,小茴(炒),黃芩,羌活,白芷,桂枝,柴胡,枳殼,甘草,姜(引)
若血氣刺心,腹痛難忍者,加元胡、乾漆炒五分。
白話文:
小溫經湯
- 熟地黃:補益腎臟精血
- 當歸:補血活血
- 川芎:活血化瘀
- 白芎:活血化瘀
- 白朮:健脾利濕
- 砂仁:理氣健胃
- 香附:理氣止痛
- 小茴香(炒):溫陽散寒
- 黃芩:清熱瀉火
- 羌活:祛風濕
- 白芷:祛風散寒
- 桂枝:溫陽發汗
- 柴胡:疏肝解鬱
- 枳殼:行氣消脹
- 甘草:調和藥性
- 薑(引):引藥入經
補血湯合參附湯,熟地,當歸,川芎,白芍,陳皮,茯神,棗仁,五味,麥冬,梔仁,人參,熟附,甘草
白話文:
補血湯合參附湯
組成:
- 熟地
- 當歸
- 川芎
- 白芍
- 陳皮
- 茯神
- 棗仁
- 五味
- 麥冬
- 梔仁
- 人參
- 熟附
- 甘草
十四味建中湯,人參,黃耆,白朮,白苓,熟地,當歸,川芎,白芍,半夏,麥冬,肉桂,蓯蓉,熟附,甘草
白話文:
十四味建中湯
組成:
- 人參
- 黃耆
- 白術
- 白茯苓
- 熟地黃
- 當歸
- 川芎
- 白芍藥
- 半夏
- 麥冬
- 肉桂
- 蓯蓉
- 熟附子
- 甘草
舉元煎,黃耆,白朮,升麻,甘草
補元煎,人參,淮藥,熟地,當歸,棗皮,杜仲,枸杞,甘草
八物湯(即八珍湯)
知柏地黃湯,除棗皮,用當歸,加丹參、香附。
十全大補湯,加熟附、砂仁。
理中湯,人參,白朮,乾薑,甘草
補中益氣湯,人參,黃耆,白朮,當歸,陳皮,升麻,柴胡,甘草,加白苓,酒芩
白話文:
舉元煎包含黃耆、白朮、升麻、甘草。補元煎包含人參、淮藥、熟地、當歸、棗皮、杜仲、枸杞、甘草。八物湯即八珍湯。知柏地黃湯在原本地黃湯的基礎上,去除棗皮,加入當歸、丹參、香附。十全大補湯則在八珍湯的基礎上,加入熟附、砂仁。理中湯包含人參、白朮、乾薑、甘草。補中益氣湯包含人參、黃耆、白朮、當歸、陳皮、升麻、柴胡、甘草,並加入白苓、酒芩。
調中益氣湯,人參,黃耆,蒼朮,木香,陳皮,升麻,柴胡,甘草,加淨風,白苓
白話文:
調中益氣湯
成分:
- 人參
- 黃耆
- 蒼朮
- 木香
- 陳皮
- 升麻
- 柴胡
- 甘草
- 加淨風(淨風草)
- 白茯苓
防風除濕湯,防風,白苓,蒼朮,陳皮,厚朴,半夏,甘草
大補血湯,熟地,當歸,川芎,白芍,人參,茯神,棗仁,麥冬,陳皮,梔仁,五味,甘草
白話文:
防風除濕湯,裡面有防風、白茯苓、白朮、陳皮、厚朴、半夏、甘草。
大補血湯,包含熟地、當歸、川芎、白芍、人參、茯神、酸棗仁、麥冬、陳皮、梔子、五味子、甘草。
阿艾四物湯,熟地,當歸,川芎,白芍,白朮,黃芩,阿膠,砂仁,香附,艾藥,粳米(煎),加炙耆,炙草
白話文:
阿膠四物湯:
- 熟地:養血補陰
- 當歸:補血活血
- 川芎:活血行氣
- 白芍:養血柔肝
- 白朮:健脾益氣
- 黃芩:清熱瀉火
- 阿膠:補血止血
- 砂仁:理氣化濕
- 香附:理氣疏肝
- 艾藥:溫經止血
- 粳米(煮):補益氣血
- 加炙耆:補氣
- 炙草:益氣調和
地黃湯,熟地,淮藥,白苓,棗皮,澤泄,丹皮
逍遙散,當歸,白芍,白朮,白苓,柴胡,川樸,薄葉,姜(引),加丹參,丹皮,麥冬
柴芍地黃湯,即地黃湯加柴胡、白芍,加丹參、麥冬。
左歸飲,右歸飲
黃耆六君子湯,人參,白朮,白苓,半夏,陳皮,黃耆,甘草
白話文:
地黃湯由熟地、淮藥、白苓、棗皮、澤瀉、丹皮組成。
逍遙散由當歸、白芍、白朮、白苓、柴胡、川樸、薄葉、生薑組成,並可加入丹參、丹皮、麥冬。
柴芍地黃湯就是在地黃湯的基礎上添加了柴胡、白芍,並加入丹參、麥冬。
左歸飲和右歸飲是兩種不同的方劑。
黃耆六君子湯由人參、白朮、白苓、半夏、陳皮、黃耆、甘草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