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指要》~ 卷二 (8)
卷二 (8)
1. 諸病求源論
人之有生,初生兩腎,漸及臟腑。五臟內備,各得其職。五象外布而成五官,為筋為骨,為肌肉皮毛,為耳目口鼻、軀殼形骸。然究其源,皆此一點精氣神遁變而凝成之也,猶之混沌未分,純一水也。水之凝成處為土為石為金,皆此一氣化源,故水為萬物之原,土為萬物之母。
然無陽則陰無以生,故生人之本,火在水之先也。無陰則陽無以化,故生人之本,水濟火之次也。經所謂陽生陰長,而火更為萬物之父者此耳。是以維持一身,長養百骸者,臟腑之精氣主之。充足臟腑,固注元氣者,兩腎主之。其為兩腎之用,生生不盡,上奉無窮者,惟此真陰真陽二氣而已。
二氣充足其人多壽,二氣衰弱其人多夭,二氣和平其人無病,二氣偏勝其人多病,二氣絕源其人則死。可見真陰真陽者所以為先天之本,後天之命,兩腎之根,疾病安危皆在乎此。學者僅知邪襲而不知乘乎內虛,僅知治邪而不知調其本氣,僅知本氣而不知究其臟腑,僅知臟腑而不知根乎兩腎,即知兩腎而不知由乎二氣,是尚未知求本者也。
何況僅以軀殼為事,頭痛救頭,腳痛救腳,而不知頭腳之根在臟腑者,何以宰司命之任而體好生之道歟?故先哲云:見痰休治痰,見血休治血,無汗不發汗,有熱莫攻熱,喘生無耗氣,精遺勿澀泄,明得箇中趣,方是醫中傑。真求本之謂也。
白話文:
人的生命起源,最初形成的是兩個腎臟,然後才逐漸發展出其他的臟腑器官。當五臟完全成熟,各自發揮其功能。這些內臟的功能在外表上呈現為五官,形成筋骨、肌肉、皮膚和毛髮,以及耳、目、口、鼻等身體結構。然而追根究底,所有這些都是由精、氣、神三者轉換凝聚而成的,就如同宇宙混沌未開時,一切純粹是一片水。水能凝結成為土、石、金等物質,這一切皆源自同一氣息,因此水被認為是萬物的根源,土則被視為萬物的母親。
然而,若無陽氣,陰性就無法生成,所以人類生命的基礎,火的能量比水更早形成。同樣地,若無陰性,陽氣也無法轉化,所以人類生命的基礎,水的滋潤緊隨火之後。如經典所述,陽氣創造生命,陰性則滋養成長,而火更是萬物的父親。因此,維持一個人的生命,滋養全身骨骼的,是由臟腑產生的精氣所主導。而讓臟腑保持充沛,鞏固原始能量的,則由雙腎負責。雙腎的作用無窮無盡,不斷供應能量,這一切都是靠著真陰和真陽兩種氣息。
當這兩種氣息充足,人就能長壽;若氣息衰弱,人就會早逝;若兩者和平共存,人就不會生病;若一方過於強盛,人就會生病;若兩者都消失,人就會死亡。由此可見,真陰和真陽是我們的先天根本,後天生命,雙腎的基礎,健康與疾病都取決於這兩者。若學習醫術的人只知道病魔侵襲,卻不懂得探究體內虛弱的原因;只知道對抗病魔,卻不懂得調整體內的元氣;只知道關注元氣,卻不懂得深入研究臟腑;只知道研究臟腑,卻不懂得連結到雙腎;就算知道雙腎的重要性,卻不懂得從兩種氣息去探討,那麼他們還未能真正理解治病的根本。
更何況,有些人只把注意力放在表面的症狀上,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卻不知道頭和腳的根源在臟腑。這樣的人,如何能擔負起拯救生命的責任,並體現尊重生命的精神呢?因此,前輩們說:看到痰,不要急著清痰;看到出血,不要急著止血;沒有汗,不要強迫出汗;有熱度,不要急著降溫;呼吸困難,不要急著補充氣力;精液流失,不要急著阻止排泄。只有明白其中的奧妙,才能算是醫學界的佼佼者。這就是所謂的「求本」精神。
2. 臟腑心腎貴賤論
夫貴臟而賤腑,書未講明,醫多忽略,視為尋常而不推究,以致輕重標本不知其所矣。以臟腑統而言之,則臟如一家之主人也,各藏其神、魂、意、魄、志,為神明之用,以運用於上,傳注於下,此所謂勞其心者也。腑如一家中之奴婢,塊然無知者也,承接上令,各司乃職,溲便糟粕,傳運啟閉,此所謂勞其力者也。
勞力者但勞其形骸而不耗其神氣,重濁象地,濁陰養之,如藜藿之民習以為常,雖勞庸何傷也?故多無病,病而易治。勞心者,所耗皆其精華而非糟粕,輕清象天,多動少靜,七情之為害惟多,陰精之上奉實少,況如膏粱子弟體質嬌嫩,勞易傷,傷難復也,故易多病,病亦難治。
以五臟指而言之,惟心腎兩家更勞,猶一家中之主父主母,離坎互為其配,水火互為其根,蓋神明之用無方無體,誠難言也。然樞機萬物,神思百出者,非心之用乎?更曰:思之為害甚於欲,以勞心過極並及於腎,腎藏志也,所以有無子責乎心、發白責乎腎之語,以其陰精上耗也。
離陰既耗乎上,坎水豈能獨充乎下?況節欲者少,嗜欲者多,上下更有分消者乎?故其病更多更深而尤難治也。故臟者,藏也陰也,宜藏而不宜見。經曰:陰者真臟也,見則為敗,敗必死也。又曰:五臟者藏精氣而不瀉也,六腑者傳化物而不藏也,故臟無瀉法。至於腎者,尤為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有虛無實,更無瀉之之理矣。
白話文:
[對於臟腑重要性差異的討論]
在醫學中,我們往往較重視臟而忽視腑,這種觀念在古籍中未被清楚闡述,導致許多醫生忽略了腑的重要性,將腑看作平常事物,從而不進行深入研究。這樣就導致了在診斷治療時,對於病情輕重及根本病因的判斷產生混淆。
如果將臟腑比作一個家庭,臟就像家庭中的主人,各自藏著神、魂、意、魄、志,負責精神活動的運作,將這些精神活動從上到下傳遞,這可以稱為「勞心」。而腑就像家庭中的僕人,雖然無知,但負責執行命令,各司其職,處理排泄物和廢棄物,這可以稱為「勞力」。
勞力的人只會使身體疲憊,但不會消耗精神氣息。他們像大地一樣厚重,由濁陰滋養,就像貧苦百姓習慣勞動,即使辛苦也不會受傷。因此,他們通常不易生病,即便生病也較易治療。然而,勞心的人消耗的是精神的精華,而非身體的廢棄物。他們像天空一樣輕盈,活動多而靜止少,情緒的影響特別大,且向上的陰精供應很少。尤其是那些生長在富裕環境中的年輕人,他們身體嬌嫩,容易受到勞累的傷害,且一旦受傷難以恢復。因此,他們更容易生病,且疾病較難治療。
若專門來談論五臟中的心和腎,這兩個臟器的勞動程度更甚,就如同一個家庭中的父親和母親。心和腎互相配合,水與火互為根源,因為精神活動無定形無定體,實在很難描述。然而,所有事物的轉換,各種想法的湧現,這不是心的功能嗎?更進一步說,思考對人的危害甚至超過慾望,因為過度勞心會影響到腎,腎藏著意志,因此纔有「無子歸咎於心,白髮歸咎於腎」的說法,這都是因為陰精向上消耗所致。
當心的陰氣在上方被消耗,腎的水氣又如何能在下方獨自充盈?況且,節制慾望的人少,放縱慾望的人多,上下的消耗又有何區別?因此,他們的病情往往更嚴重,更難以治療。
因此,臟就是藏的意思,屬陰,應該藏而不該顯露。經典中提到:陰是真正的臟器,一旦顯露就是衰敗,衰敗必定死亡。又說:五臟儲存精氣而不排洩,六腑傳輸物質而不儲存,所以對於臟器沒有排洩的療法。尤其是腎,更是主宰封閉收藏的根本,是精氣所在,只有虛而無實,更無排洩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