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指要》~ 卷二 (7)
卷二 (7)
1. 尊生救本論
經曰: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又曰:邪之所湊,其氣必虛。不治其虛,安問其餘,可知虛為百病之由,治虛為去病之要。故風寒外感,表氣必虛;飲食內傷,中氣必弱;易感寒者,真陽必虧;易傷熱者,真陰必損。正氣旺者,雖有強邪亦不能感,感亦必輕,故多無病,病亦易愈。
正氣弱者,雖即微邪亦得易襲,襲則必重,故最多病,病亦難瘥。治之者,明此標本輕重之道,以投顧主逐客之方,則重者輕而輕者愈。要知精神內長於中,邪氣自解於外,精神耗散於內,即我身之津液氣血無所主宰,皆可內起為火為痰而成邪,豈必待外因所致哉。
倘不知此,徒知或從表以發散,或從里以克削,現在已有之虛不為補救,未來無形之邪妄肆祛除,有是病者病受何妨,無是病者正氣益困,以致精神疲憊,性命昏沉,若不急為猛省,峻加挽救之功,何以續一息於垂絕?奈俗以虛極不可大補,些小調益,何異深沉海底,輕舒一臂之力以望救溺之功哉?況有復加峻削寒涼者,更似入井而反下石耳!且諸病不論虛實,未有不發熱者,然此熱非從外來,即我所仗生生之。少火,有所激而成壯火,為壯熱也,故壯火即由少火之變。
少火非火,乃丹田生生真元之陽氣,一呼一吸賴以有生,即人之受胎先稟此命。經曰:一息不運則機緘窮,故此火也,氣也,皆為無形有神有情,而為生身之至寶,是真陽之宗也,元氣之本也,化生之源也,長生之基也,命門坎宮是其宅也。蒸腐水穀,化生精華,得其平則安其位,萬象泰然,生生無窮。
失其平,則離其位而為旺火,反為元氣之賊。浮游乎三焦,蒸爍乎臟腑,炮熾乎肌肉而為病矣。不治此火,則何以去病?然欲去此火,更何以得生?則有因所因以調之、安之、從之、撫之以平而已,則火不去而安全無恙,病既退而元氣無傷,則火原為我用之至寶矣。若惡其熱而滅其火,非滅火也,是滅氣也。
以無形無情之藥妄攻無形有情之氣,欲不受傷,其可得乎?但火空則發,若不大為填塞其空,焉可御其乘空炎上之勢?若欲火退而後補,孰知火之為害甚速,而與元氣不兩立,所謂壯火蝕氣,火熾氣日消亡,且火之為用,每挾風木之象,力窮乃止,止則火息,陽亡脫症俱備方議補之,已無受補之具矣。
況有進濃雲驟雨之藥益令龍雷妄熾,以速焚爍之害哉!倘稟受壯盛,或從寒涼折之而愈者,但病愈之後,必真氣漸衰,精神不長。縱先天真元不足者,若從本調治,則病去之後發生之勢日隆,後天之長反旺。故曰:識得標只取本,治千人無一損,正重此也。今人勿察其源,僅從膚見,以寒治熱,以熱治寒,陰陽真假之象,從治、正治之宜,顧本窮源之要,置之勿問,以致夭枉日多,先後俱薄矣。學者不可不潛心默會其旨乎?
白話文:
經典說過:“若能內守精神,疾病從何而來?”再說:“邪氣之所以侵擾,必然是正氣虛弱。不治療虛弱,如何談其他?由此可知虛弱是百病之源,治療虛弱是去除疾病的關鍵。”所以,風寒外感,表氣必然虛弱;飲食過度,中氣必然衰弱;容易感受寒冷的人,真陽必定虧損;容易受到熱傷的人,真陰必定受損。正氣旺盛的人,即使有強大的邪氣也不能感染他,就算感染,病情也必然輕微,因此多半無病,生病也容易康復。
正氣衰弱的人,即使只是微小的邪氣也能輕易入侵,一旦入侵病情必然嚴重,因此常常生病,病也難以痊癒。治療者,必須明白根本和表面,輕重之間的道理,才能對症下藥,驅逐病魔,那麼重病可以減輕,輕病可以痊癒。要知道,精神在內增長,邪氣自然在外解除,精神在內耗散,身體的津液氣血便失去了主宰,可能在內形成火氣或痰,成為邪氣,何必一定要等待外界因素導致呢?
如果不知道這一點,只知道從表面發汗,或者從內部剋削,對於已經存在的虛弱不進行補救,對於未來無形的邪氣胡亂祛除,有這種病的人,病受有何妨礙,沒有這種病的人,正氣反而更加困頓,結果精神疲憊,生命昏沉,如果不立即醒悟,大力挽救人命,如何能在瀕死時延續一口氣?世人認為虛弱到極點不可大補,一些微小的調理,如同在深海中輕輕伸出一臂,期望能夠救人溺水,這有什麼效果呢?更何況有人還會使用嚴厲的寒涼藥物,這更像落入井中,反而再扔下石頭!
而且各種疾病無論虛實,都可能發熱,然而這種熱不是來自外界,而是我們依賴的生生之火,因刺激而成為壯火,形成高熱。壯火正是由少火轉變而來。少火並非火,而是丹田中的真元陽氣,一呼一吸都依賴它得以生存,這正是人受胎時獲得的生命。經典說:“呼吸一停,生命就終結。”因此,這股火,這種氣,都是無形卻有神,有情,是生命的至寶,是真陽的根本,是元氣的本源,是生化的源頭,是長生的基礎,住在命門坎宮之中。它蒸煮食物,化生精華,如果處於平衡狀態,則安於其位,萬象泰然,生生不息。
一旦失去平衡,就會離開位置成為壯火,反而成為元氣的敵人。在三焦中遊蕩,在臟腑中蒸煮,在肌肉中燒灼,造成疾病。如果不治療這把火,如何去除疾病?然而想去除這把火,又如何保持生存?這就需要根據原因調節,安定,順應,撫慰,使其平靜,那麼火不會消失,安全無恙,病退後元氣無傷,這把火就成了我使用的至寶。如果因為熱而熄滅這把火,並非熄滅火,而是熄滅氣。
用無形無情的藥物攻擊無形有情的氣,想要不受傷,可能嗎?但火空則發,如果不大量填補空缺,怎能抵擋火勢向上蔓延?如果想等火退了再補充,誰知道火的危害迅速,並且與元氣不相容,所謂壯火蝕氣,火越烈,氣越消亡。此外,火的作用,往往夾帶風木之象,直到力盡才停止,停止時火息,陽氣消亡,脫症俱全,這時再考慮補充,已經沒有接受補充的條件了。
更何況,有些人使用濃烈的藥物,使龍雷之氣更加熾烈,加速焚燒的危害!如果體質壯盛,或者通過寒涼藥物治癒,但是病癒後,真氣必然逐漸衰弱,精神不再增長。即使先天真元不足的人,如果根據根本治療,病去後,生命力的勢頭日益強盛,後天的成長反而旺盛。因此說:“明白根本,只取根本,治療千人無一損傷”,正是看重這一點。現在的人不探究根源,只看表面,用寒涼治療熱病,用熱性治療寒病,陰陽真假的象徵,從治、正治的適宜,顧及根本探求根源的重要,都不管不問,導致短命枉死者日漸增多,前後都薄弱。學習者不能不深刻理解其中的意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