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指要》~ 卷二 (6)
卷二 (6)
1. 辨宗氣衛氣營氣
《靈樞》曰:五臟者,所以藏精、神、魂、魄者也;六腑者,所以受水穀而化行物者也。其氣內於五臟而外絡肢節,其浮氣之不循經者為衛氣,其精氣之行於經者為營氣。陰陽相隨,外內相貫,如環之無端。故經曰:治病之道,氣內為寶,真萬古醫者之格言也。《靈樞》曰:審察衛氣為百病母。
蓋人身之中惟氣而已。宗氣者,丹田先天之大氣也,猶天地之有太極也。衛氣者,健運周身之陽氣也,猶太極之動而生陽也。營氣者,根中守固之陰氣也,猶太極之靜而生陰也。天地間惟氣以為升降,而水則從氣者也。故天包水,水承地,一元之氣升降於太虛之中,水不得而興也。
故潮之往來,常隨氣耳,非潮自能然也。人身亦惟以氣為主,而血則猶水,不可以血即為營氣也。彼謂血即為營者非經旨也。《靈樞·營衛生會篇》謂營氣化血以奉周身。則營氣始能化血,焉可以血為營耶?故氣而云宗者,元氣之宗也。氣而云衛者,固表而捍外也。氣而云營者,守營而固中也。
宗氣也,營氣也,衛氣也,可不細辨歟?
白話文:
《靈樞》這部書提到,五臟的功能在於儲藏精氣、精神、魂魄;而六腑則負責接受與消化食物。它們所產生的氣在體內滋養五臟,同時向外連接四肢關節。其中,那些不沿著經絡流動的氣,我們稱之為衛氣;而在經絡中運行的精純之氣,則被叫做營氣。陰氣與陽氣相互伴隨,體內與體外的氣息相貫通,就像一個無始無終的圓環。因此,《靈樞》中說,治療疾病的關鍵,在於調理體內的氣,這實在是千百年來醫學界的至理名言。《靈樞》又說,要細心觀察衛氣,因為它是百病的根源。
人體中最重要的就是氣。宗氣,指的是丹田中源自先天的強大氣息,好比天地間的太極。衛氣,則是保護全身的陽氣,如同太極在運動中產生的陽性。營氣,是維持身體內部穩定的陰氣,類似太極在靜止時產生的陰性。天地之間,氣息掌控著所有事物的升騰與降落,而水則跟隨著氣息的變化。因此,天空包覆著水,水承載著大地,一元之氣在虛空中上下起伏,水無法獨立存在。
因此,潮汐的漲退,實際上是跟隨著氣息的變動,並非潮汐本身有此能力。人體同樣以氣息為主導,血液則像水一樣,不能將血液等同於營氣。有些人認為血液就是營氣,這是誤解了經典的意思。《靈樞·營衛生會篇》指出,營氣能轉化為血液供應全身所需。由此可知,營氣才能轉化為血液,怎麼能將血液視為營氣呢?因此,所謂的「宗」氣,指的是元氣的根本;「衛」氣,用以鞏固外表,防禦外界侵害;「營」氣,則是守護身體內部,維持穩定。
對於宗氣、營氣、衛氣,我們怎能不仔細分辨呢?
2. 化源論
經曰:資其化源。又曰:治病必求其本。又曰:諸寒之而熱者取之陰,諸熱之而寒者取之陽,所謂求其屬也。垂訓諄諄,無非專重本源耳。苟捨本從標,不惟不勝治,終亦不可治。故曰:識得標只取本,治千人無一損。如脾土虛者,溫暖以益火之源;肝木虛者,濡潤以壯水之主;肺金虛者,甘緩以培土之基;心火虛者,酸收以滋木之宰;腎水虛者,辛潤以保金之宗,此治虛之本也。
木欲實金當平之,火欲實水當平之,土欲實木當平之,金欲實火當平之,水欲實土當平之,此治實之本也。金為火制,瀉心在保肺之先;木受金殘,平肺在補肝之先;土當木賊,損肝在生脾之先;水被土乘,清脾在滋腎之先;火承水制,抑腎在養心之先,此治邪之本也。
金太過則木不勝而金亦虛,火來為母復仇;木太過則土不勝而木亦虛,金來為母復仇;水太過則火不勝而水亦虛,土來為母復仇;火太過則金不勝而火亦虛,水來為母復仇;土太過而水不勝而土亦虛,木來為母復仇,皆亢而承製,法當平其所復,扶其不勝。經曰:無翼其勝,無贊其復。
此治復之本也。至於陰陽生克,虛實真假,意會無窮,難可言盡。即六淫易著,然風兼寒當從溫散,兼熱當從辛涼寒。獨寒當從溫補,兼濕當從溫滲,中暑當從清解,傷暑當兼益氣,濕外受當從發散,內生當從燥滲。濕寒溫散,濕熱清利,燥本枯槁之象,大半火爍金水受傷然亦有陰寒太過,津液收藏,猶肅殺凜冽之後,陽和之水皆成堅冰燥裂矣。
火之原,原在水中,而與元氣勢不兩立,故有火者必元氣傷者半,陰水虧者半,正治益熾,從治乃息。惟驟受外邪者,暫行清利。但六淫皆為客氣,未有不乘內傷,傷多傷少,孰實孰虛,標本既明,輕重乃別,斯無誤矣。
白話文:
經典上說:“要找到事物轉化的根本。”又說:“治療疾病必須找到它的根源。”再說:“對於因寒冷導致的熱症,應從陰的角度去治療;對於因熱導致的冷症,應從陽的角度去治療,這就是所謂的尋找其屬性。”這些教誨,無非是強調了對根本的重視。如果捨棄根本,只看表面,不僅不能有效治療,最終也是無法治癒的。因此,知道表象而只去抓根本,即使治療一千人也不會有一個失敗。例如,如果脾臟虛弱,就應該用溫暖的方式來增強火的根源;如果肝臟虛弱,就應該用滋潤的方式來強化水的主宰;如果肺部虛弱,就應該用甘甜緩和的方式來培養土的基礎;如果心臟虛弱,就應該用酸收的方式來滋潤木的主宰;如果腎臟虛弱,就應該用辛辣滋潤的方式來保護金的根源,這是治療虛弱的根本。
對於過度旺盛的元素,需要平抑其對抗元素,如金過盛則需平衡木,火過盛則需平衡水,土過盛則需平衡木,金過盛則需平衡火,水過盛則需平衡土,這是治療過盛的根本。
對於受到其他元素抑制的元素,需要先處理其抑制元素,如金被火剋制,先要保肺;木被金殘害,先要平肺;土被木侵襲,先要損肝;水被土壓制,先要清脾;火被水控制,先要抑腎,這是治療邪氣的根本。
元素過度旺盛時,被其剋制的元素會衰弱,但該旺盛元素也會變得虛弱,如金過盛時木不能剋制它,金也會虛弱,火會來為木報仇;木過盛時土不能剋制它,木也會虛弱,金會來為土報仇;水過盛時火不能剋制它,水也會虛弱,土會來為火報仇;火過盛時金不能剋制它,火也會虛弱,水會來為金報仇;土過盛時水不能剋制它,土也會虛弱,木會來為水報仇,這些都是因為元素過度旺盛後受到剋制,我們的治療方法應該是平衡那些報仇的元素,支持那些被剋制的元素。經典上說:“不要助長勝者,也不要讚賞報仇者。”
這是治療報仇的根本。至於陰陽相剋、虛實真假,其中的深意無窮無盡,很難完全用語言表達。即使是六淫容易產生,但如果風邪夾雜寒氣,應當採用溫熱散寒的方法;如果風邪夾雜熱氣,應當採用辛辣涼寒的方法。單純的寒氣,應當採用溫熱補益的方法;如果夾雜濕氣,應當採用溫熱滲濕的方法;如果是中暑,應當採用清熱解暑的方法;如果是傷暑,應當同時補益氣血;如果是外感濕氣,應當採用發汗散濕的方法;如果是內生濕氣,應當採用燥濕滲濕的方法。對於寒濕,應當採用溫熱散寒的方法;對於濕熱,應當採用清熱利濕的方法。燥象本來就是乾枯的表現,多半是火氣過旺導致金水受傷,但也有可能是陰寒過盛,津液收藏,就像嚴冬之後,所有的水源都結成了堅硬的冰,呈現出乾燥開裂的情況。
火的起源,其實在水中,但火和元氣往往不能共存,因此,有火的人,一半是元氣受傷,另一半是陰水不足,正確的治療方法反而會讓病情加劇,只有順應病情的治療才能讓病情得到緩解。只有突然受到外邪的人,可以暫時使用清熱利濕的方法。然而,六淫都是外來的,不可能不乘虛而入,傷害程度有多有少,哪些是實證,哪些是虛證,一旦明白了標本,就能區分輕重,就不會有誤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