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貽績

《醫學指要》~ 卷五 (3)

回本書目錄

卷五 (3)

1. 診病方脈總論

夫病有表裡,症有寒熱,脈有虛實,方有補泄,神而明之,存乎人耳。如外感乃六淫之脈,必左關部浮大有力,左尺寸俱帶浮洪,其外症必頭疼發熱,惡寒怕冷,或腰疼而咳嗽,或善噴而流涕,務宜汗之散之。如咳嗽,參蘇飲加麻茸,或金沸草散,或半夏溫肺散,或小青龍湯,或蘇沉九寶湯。

白話文:

疾病分為表證(外感)和裡證(內傷),症狀有寒性或熱性,脈象有虛證或實證,治療方法有補法和瀉法。如果能靈活掌握這些知識,那就要靠個人悟性和勤奮了。 例如,外感六淫之邪所致的病症,脈象必定在左關部浮大有力,左寸、左尺脈也稍浮而洪大,外在的症狀必定是頭疼發熱,惡寒怕冷,或者腰疼而咳嗽,或者愛打噴嚏、流鼻涕。治療時宜採用發汗、散寒的方法。 如果是咳嗽,可以用參蘇飲加麻黃,或金沸草散,或半夏溫肺散,或小青龍湯,或蘇沉九寶湯。

兼陰虛者,茯苓補心湯去地黃。遍體疼痛,五積散少用當歸,加羌活、防風之屬,或蒼防敗毒散,或麻黃桂枝湯。

白話文:

同時伴有陰虛的人,可以服用茯苓補心湯,但去掉生地黃。

如果全身疼痛,在五積散中減少當歸的用量,增加羌活和防風等藥材,或者使用蒼防敗毒散或麻黃桂枝湯。

而內傷七情者,必右關部浮大有力,右寸肺脈沉而澀,或三五不調,其外症不思飲食,或吐瀉,或飽脹,胸腹不快,吐酸,面黃而白,宜正氣散加砂仁、桂枝,或神麯、山楂之屬。右寸關浮而無力,按之虛空無力者,宜補中益氣湯加淨風,或健中湯,或真武湯加桂枝,或桂附六君湯,或歸脾湯,或調中益氣湯。右寸按之有力者,宜四七湯,或香蘇散。

白話文:

如果一個人因為七情內傷,他的右關脈浮大有力,右寸脈沉而澀,或者月經不調,就會出現一些外在症狀,例如:不想吃東西,或者嘔吐腹瀉,或者飽脹、胸腹不舒服,或者吐酸,面色發黃又白。這種情況可以用正氣散加上砂仁、桂枝,或者神曲、山楂等藥物治療。

如果右寸脈浮而無力,按下去空虛無力,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加上淨風,或者健中湯,或者真武湯加上桂枝,或者桂附六君湯,或者歸脾湯,或者調中益氣湯治療。

如果右寸脈按下去有力,可以用四七湯,或者香蘇散治療。

且如右手肺脾二脈浮空無力,按指無神,其外症惡寒發熱,遍體疼痛,神思昏倦,面色微黃,無論老幼,初寒皆系不足,一概寒涼勿用,發表少投,宜補中益氣湯加桂附,建中湯用飴糖,連進多服,或真武湯加桂枝、粉葛,或理中湯加椒、耆、熟附,渴甚略加粉葛,汗多倍用黃耆,頭痛加蔓京、白芷,體痛倍熟附、白朮,或加菟絲、淮藥、棗肉,或加五味、巴戟、金毛,陽弱加附子、肉桂、固脂,陰虛加枸杞、熟地、蓯蓉。

白話文:

如果右手的肺脾兩條脈絡浮空無力,按壓手指沒有反應,外在症狀出現惡寒發熱、全身疼痛、精神萎靡、面色微黃,無論是老人還是小孩,在初次受寒時都屬於身體虛弱,一概不要使用寒涼的藥物,發表的藥物也要少用。宜用補中益氣湯加桂枝、附子,建中湯用飴糖,連續服用多劑,或者真武湯加桂枝、葛根,或理中湯加茱萸、人參、熟附子,如果口渴明顯加葛根,出汗多加黃耆,頭痛加蔓荊、白芷,身體疼痛加熟附子、白朮,或加菟絲子、淮山藥、大棗肉,或加五味子、巴戟天、金毛狗脊。陽氣虛弱加附子、肉桂、固脂,陰虛加枸杞子、熟地黃、淫羊藿。

若氣口脈浮中沉按指有力,真真傷食無疑,宜不換金正氣散加砂仁、楂肉,香砂平胃散倍神麯。腹痛瀉泄以五苓飲,痞滿飽脹以養胃湯,或補中益氣湯,或藿香正氣散,或枳朮丸,或保和丸,或香砂六君湯。

白話文:

如果氣息粗重、脈象表淺或深沉有力,按壓脈搏有力量,這肯定是由於進食不當所致。建議使用「不換金正氣散」,加入砂仁、山楂肉和香砂平胃散並加倍神曲。如果腹痛、腹瀉,應用「五苓飲」;如果腹脹、飽脹,應用「養胃湯」、「補中益氣湯」、「藿香正氣散」、「枳朮丸」、「保和丸」或「香砂六君湯」。

且如左手肝腎二脈三按無力,其外症熱發於午夜之間,肌消於骨肉之際,咳嗽不已,吐血交作,此為真陰虧損,陽火煎熬,宜茯苓補心湯去半夏加淮藥,或四物湯去地芎加淮藥、菟絲,或地黃湯去丹皮、澤泄,加龜(膠、板)、鹿(膠、茸)、蓯蓉,或七寶美髯丹加淮藥、金狗,或還少丹,或養榮湯去陳(皮)芍(藥)而加蓯蓉、淮藥,或添淮(藥)附(子)而倍五味術耆,脾虛要去地黃,遺泄須加龍骨。

白話文:

如果左手的肝腎二脈按壓時無力,外在症狀包括午夜發熱、肌肉消瘦、咳嗽不止、吐血反覆交替。這是因為真陰虧損,陽火過於旺盛。治療方法可以考慮以下:

  • 茯苓補心湯去除半夏,加入淮山藥。
  • 四物湯去除川芎,加入淮山藥、菟絲子。
  • 地黃湯去除丹皮、澤瀉,加入龜板膠、鹿茸膠、蓯蓉。
  • 七寶美髯丹加入淮山藥、金狗。
  • 還少丹。
  • 養榮湯去除陳皮、芍藥,加入蓯蓉、淮山藥。
  • 增添淮山藥、附子,並加倍五味子、術耆。

如果脾虛,需要去除地黃;如果有遺精,需要加入龍骨。

若人迎脈浮中沉按指有力,斷斷外感無疑,宜五積散、麻黃、半夏越婢湯,次以小柴胡湯加桂枝、粉葛。再熱不退,以敗毒散加芩連。舌色黑渴不飲,則以大承氣湯倍大黃。又如左手三部浮數有力,右手三部浮數無神,其外症頭疼發熱,遍體疼痛,口渴欲飲,俯仰難安,坐臥不寧,此氣虛勞力感寒也,宜黃耆建中湯加菟絲、淮藥、朮附之類以調之。

白話文:

如果人迎脈(脈象)浮中帶沉,按壓有力的話,肯定是外感引起的疾病,應該使用五積散、麻黃、半夏越婢湯,然後使用加了桂枝和葛根的小柴胡湯。再如果熱度不退,就使用敗毒散加上黃芩和連翹。舌頭發黑,口渴但不喝水,就使用大承氣湯,加大黃的用量。另外,如果左手脈象的三部(寸關尺)都浮數有力,右手脈象的三部都浮數無神,外在症狀有頭痛發熱、全身疼痛、口渴想喝水、俯仰困難、坐臥不安,這種情況是因為氣虛體弱感受了寒氣,應該使用黃耆建中湯,加上菟絲子、淮山藥、白朮和附子之類的藥物來調養。

右手三部按指有力,左手三部略按無神,其外症頭目昏疼,腰疼足軟,口燥舌乾,言語蹇澀,神思昏瞶,此腎氣虛憊之症也,宜左歸丸、左歸飲及當(歸)、地(黃)、枸(杞)、杜(仲)、菟絲加黃耆之類以理之。至若兩手三部有力,兩尺更覺有神,其外症身重如山,熱大如爐,揚手擲足,掀衣去被,狂言不已,飲冷不休者,此真內有燥糞,急宜攻之下之。凡此審病驗症,按脈取方,如此而下,如此而汗,如此而溫,庶無虛虛實實之誤矣。

病症方脈扼要用方

白話文:

右手三個部位按壓時有力,左手三個部位稍按則無力。外在症狀為頭暈眼疼,腰疼腿軟,口乾舌燥,說話不利索,神志昏沉。這是腎氣虛弱的症狀,宜服用左歸丸、左歸飲以及當歸、地黃、枸杞、杜仲、菟絲子加上黃芪等藥物來調理。如果兩手三個部位都有力,兩尺脈更顯得有力,外在症狀為身體沉重如山,體熱如爐,揮舞手腳,掀開衣服被子,言語狂妄不停,不停地喝冷飲,這是體內有燥糞的表現,需要立即攻下瀉下燥糞。凡是診斷疾病驗證症狀,按脈配藥,應當按照這種方法進行,這樣才能避免虛虛實實的錯誤。

參蘇飲,人參,白苓,半夏,陳皮,前胡,枳殼,桔梗,粉葛,木香,甘草

加麻茸。

白話文:

參蘇飲

原料:

  • 人參
  • 白茯苓
  • 半夏
  • 陳皮
  • 前胡
  • 枳殼
  • 桔梗
  • 粉葛
  • 木香
  • 甘草

金沸草散,旋覆花(一名金沸草),麻黃,白芍,半夏,前胡,荊芥,甘草,姜(引)

白話文:

金沸草散

組成:

  • 旋覆花(又名金沸草)
  • 麻黃
  • 白芍
  • 半夏
  • 前胡
  • 荊芥
  • 甘草
  • 生薑(引經藥)

半夏溫肺湯,半夏,陳皮,白芍,杏仁,五味,北辛,肉桂,乾薑,甘草

白話文:

半夏溫肺湯

組成:

  • 半夏
  • 陳皮
  • 白芍
  • 杏仁
  • 五味子
  • 北沙參
  • 肉桂
  • 乾薑
  • 甘草

小青龍湯,麻黃,桂枝,白芍,半夏,五味,乾薑,北辛,甘草

蘇沉九寶湯,麻黃,桂枝,杏仁,蘇葉,桑皮,陳皮,腹毛,甘草

茯苓補心湯

白話文:

小青龍湯,由麻黃、桂枝、白芍、半夏、五味子、乾薑、細辛、甘草組成。

蘇沉九寶湯,包含麻黃、桂枝、杏仁、紫蘇葉、桑白皮、陳皮、茯苓、甘草。

茯苓補心湯,這個湯方名稱後面的部分似乎有缺失,無法完整列出所有成分。

五積散,當歸,川芎,白芍,白苓,半夏,陳皮,桔梗,枳殼,蒼朮,川樸,麻黃,桂枝,乾薑,甘草,加羌活,防風

白話文:

五積散方

組成:

  • 當歸
  • 川芎
  • 白芍
  • 白茯苓
  • 半夏
  • 陳皮
  • 桔梗
  • 枳殼
  • 蒼朮
  • 川樸
  • 麻黃
  • 桂枝
  • 乾薑
  • 甘草
  • 加羌活
  • 防風

蒼防敗毒散,桔梗,川芎,白苓,枳殼,羌活,獨活,柴胡,前胡,蒼朮,防風,薄葉,姜(引)

麻黃桂枝,麻黃,桂枝,杏仁,白芍,甘草

白話文:

蒼防敗毒散

組成:

  • 桔梗
  • 川芎
  • 白茯苓
  • 枳殼
  • 羌活
  • 獨活
  • 柴胡
  • 前胡
  • 蒼朮
  • 防風
  • 薄荷
  • 生薑(引經)

藿香正氣散,藿香,蒼朮,白苓,川樸,半夏,陳皮,桔梗,蘇葉,腹毛,白芷,神麯,甘草,加砂仁,桂枝,楂肉

白話文:

藿香正氣散

成分:

  • 藿香
  • 蒼朮
  • 白茯苓
  • 川芎
  • 半夏
  • 陳皮
  • 桔梗
  • 蘇葉
  • 白芷
  • 神曲
  • 甘草

另外加的成分:

  • 砂仁
  • 桂枝
  • 山楂肉

補中益氣湯,加淨風。

建中湯,熟地,白芍,白苓,生薑,桂枝,飴糖

真武湯,白苓,白芍,白朮,熟附,甘草,姜(引)

加桂枝。

白話文:

補中益氣湯,加上清除風邪的藥物。

使用建中湯,包含熟地、白芍、白苓、生薑、桂枝和飴糖。

真武湯中有白苓、白芍、白朮、熟附子、甘草和生薑。

另外加入桂枝。

桂附六君子湯,六君子湯加熟附、肉桂。

白話文:

桂附六君子湯:在六君子湯中加入熟附子、肉桂。

歸脾湯

調中益氣湯,人參,黃耆,蒼朮,陳皮,升麻,柴胡,木香,甘草

四七湯,香蘇散

補中益氣湯,加肉桂、熟附。

建中湯

真武湯,加桂枝、粉葛

理中湯,人參,白朮,乾薑,甘草

白話文:

歸脾湯、調中益氣湯、四七湯、補中益氣湯、建中湯、真武湯、理中湯,這些都是古代中醫常用的方劑。其中,調中益氣湯使用人參、黃耆、蒼朮、陳皮、升麻、柴胡、木香、甘草等藥材;補中益氣湯在原方基礎上加入肉桂和熟附;真武湯則加了桂枝和粉葛;理中湯則使用人參、白朮、乾薑、甘草。

加熟附、黃耆、川椒。渴,加粉葛;汗,倍黃耆;頭痛,加蔓荊、白芷;體痛,倍熟附、白朮,或加菟絲、淮藥、棗皮,或加五味、巴戟、金毛;陽弱,加熟附、肉桂、固脂;陰虛,加枸杞、熟地、肉蓯蓉。

白話文:

加入熟附、黃耆、川椒。

  • 口渴,加入葛根。
  • 出汗,加倍黃耆。
  • 頭痛,加入蔓荊子和白芷。
  • 身體疼痛,加倍熟附和白朮,或加入菟絲子、淮山藥、棗皮,或加入五味子、巴戟天、金毛狗脊。
  • 陽氣虛弱,加入熟附、肉桂、固脂。
  • 陰虛,加入枸杞子、熟地黃、肉蓯蓉。

不換金正氣散,蒼朮,白苓,川樸,半夏,陳皮,藿香,甘草,加砂仁,楂肉

香砂平胃散,倍加神麯。

五苓飲,白朮,白苓,豬苓,澤泄,肉桂

養胃湯

補中益氣湯,加砂仁。

正氣散

枳朮丸,白朮,枳實

荷葉燒飯和丸。加砂仁。

保和丸

香砂六君子湯,茯苓補心湯

四物湯

白話文:

不換金正氣散,用蒼朮、白苓、川樸、半夏、陳皮、藿香、甘草,再加砂仁和楂肉。香砂平胃散,神麴要加倍。五苓飲,用白朮、白苓、豬苓、澤瀉、肉桂。另外還有養胃湯、補中益氣湯(加砂仁)、正氣散、枳朮丸(用白朮、枳實,荷葉燒飯和丸,加砂仁)、保和丸、香砂六君子湯、茯苓補心湯、四物湯。

地黃湯,除丹皮、澤泄,加龜膠、鹿膠、肉蓯蓉,或龜板、鹿茸。

七寶美髯丹,加淮藥、金狗。

白話文:

地黃湯,除了丹皮和澤瀉之外,還可以加上龜膠、鹿膠和肉蓯蓉,或者加上龜板和鹿茸。

還少丹,熟地,淮藥,淮膝,巴戟,枸杞,杜仲,白苓,棗皮,遠志,五味,楮實,小茴,蓯蓉,石菖蒲

加楂肉,蜜丸。

白話文:

還少丹

材料:

  • 熟地黃
  • 淮山藥
  • 淮山膝
  • 巴戟天
  • 枸杞子
  • 杜仲
  • 白茯苓
  • 大棗皮
  • 遠志
  • 五味子
  • 楮實子
  • 小茴香
  • 肉蓯蓉
  • 石菖蒲

人參養榮湯,人參,黃耆,白朮,白苓,熟地,當歸,白芍,肉桂,五味,遠志,陳皮,甘草,姜,棗(引)

白話文:

人參養榮湯

組成:

  • 人參
  • 黃耆
  • 白朮
  • 白茯苓
  • 熟地黃
  • 當歸
  • 白芍藥
  • 肉桂
  • 五味子
  • 遠志
  • 陳皮
  • 甘草
  • 生薑
  • 紅棗(引子)

或去陳皮、白芍,加肉蓯蓉、淮藥,或添淮藥、熟附,倍用五味、黃耆、白朮。脾虛,除熟地;遺泄,加龍骨。

五積散,麻黃湯

半夏越婢湯,麻黃,半夏,石膏,甘草,姜,棗(引)

白話文:

可以去除陳皮、白芍,加入肉蓯蓉、淮藥,或添加淮藥、熟附子,並增加五味子、黃耆、白朮的用量。脾虛的話,要減少熟地黃;遺泄的話,要添加龍骨。

五積散,麻黃湯

半夏瀉心湯,麻黃,半夏,石膏,甘草,生姜,大棗(引導藥性)。

小柴胡湯,人參,半夏,柴胡,黃芩,甘草,姜,棗(引)

加桂枝、粉葛。

敗毒散,桔梗,白苓,川芎,枳殼,羌活,獨活,柴胡,前胡,薄葉,姜(引)

白話文:

小柴胡湯

材料:

  • 人參
  • 半夏
  • 柴胡
  • 黃芩
  • 甘草
  • 紅棗(引子)

大承氣湯,大黃,芒硝,川樸,枳實

白話文:

大承氣湯:

大黃:瀉熱通便的藥物

芒硝:泄瀉火熱的藥物

川樸:溫中散寒的藥物

枳實:破氣化積的藥物

黃耆建中湯,白芍,肉桂,黃耆,甘草,姜,棗(引)

左歸丸

左歸飲,倍當歸、熟地、枸杞、杜仲、菟絲,加黃耆。

白話文:

黃耆建中湯,包含白芍、肉桂、黃耆、甘草、薑、大棗。

左歸丸。

左歸飲,加重使用當歸、熟地、枸杞、杜仲、菟絲子,並加入黃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