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指要》~ 卷二 (7)
卷二 (7)
1. 治法要略
諸氣在泉,風淫於內(風乃木氣),治以辛涼(金能勝之),佐以甘苦(過於辛恐反傷其氣也),以甘緩之(木性急),以辛散之(風邪勝故散之)。
白話文:
所有的氣血運行在人體的泉穴部位,若因風邪入侵內部(風為木氣),可用辛涼之藥治療(金能剋制木),再輔以甘苦之藥(免得辛藥太過反而傷害元氣),用甘味緩急(木性急),用辛味擴散(風邪強盛故需擴散)。
熱淫於內(熱乃火氣),治以鹹寒(水能勝之),佐以甘苦(甘所以防咸之過,苦所以泄熱之實也),以酸收之(火生於木,酸以收火歸原也),以苦發之(熱鬱於內,故以苦發之也)。
白話文:
如果內部有過多熱氣,用鹹寒性質的藥物治療(水可以剋制火),同時輔以甘苦性質的藥物(甘味可以防止鹹味的過度,苦味可以緩解熱氣),再用酸味收斂(火生於木,酸味可以將火歸位),最後用苦味發散(熱氣鬱積在體內,所以用苦味發散)。
濕淫於內(濕乃陰土之氣),治以苦熱(苦能燥濕,熱能和陰),佐以酸淡(酸從木化),以苦燥之(苦從火化),以淡泄之。
白話文:
濕邪入侵體內(濕氣屬陰土之氣),當用苦熱之藥治療(苦性可燥濕,熱性可調和陰氣),並搭配使用酸淡之藥(酸性來自木化),以苦味乾燥,淡味滲泄。
火淫於內,治以寒冷(火甚於熱,冷甚於寒),佐以苦辛(甘辛以助冷之散,辛以散火,苦以泄火),以酸收之,以苦發之。
白話文:
體內陽氣過剩,用寒涼之藥治療(陽氣比熱量更嚴重,寒涼比寒氣更嚴重),配合苦味和辛味(甘味和辛味有助於寒涼之氣的散發,辛味可以散火,苦味可以瀉火),用酸味收斂陽氣,用苦味發散陽氣。
燥淫於內(燥為金氣),治以苦溫(火能勝之,苦溫從火化故也。燥而中寒,勝之者宜之,金乃清涼之氣故也),佐以甘辛(燥則氣結於內,故當辛甘發散),以苦下之。
白話文:
身體內部燥熱邪氣(燥屬金氣),使用苦溫性藥物治療(火能剋制燥,苦溫藥性來自火),輔以甘辛藥物(燥邪會讓氣滯於內,因此需要辛甘藥物疏散),用苦寒藥物將燥邪向下排出。
寒淫於內(寒為冰氣),治以甘熱(甘從土化,熱從火化,土能制水,熱能勝寒),佐以苦辛(苦辛亦熱品也),以咸瀉之(傷寒內熱宜之),以辛潤之(傷寒內燥宜也),以苦堅之(傷寒內熱見血宜也)。
白話文:
如果體內有寒濕(寒氣像冰氣),可以用甘溫的藥物(甘味由土元素化生,溫熱由火元素化生,土能剋制水,溫熱能剋制寒氣)治療,輔以苦辛的藥物(苦辛味也是溫熱的),再用鹹味藥物瀉出寒濕(傷寒內熱時適用),用辛涼藥物滋潤(傷寒內燥時適用),用苦味藥物堅固(傷寒內熱見血時適用)。
司天之氣,風淫所勝,平以辛涼(在泉言治,司天言平。治有攻去之義,平則調和之也。風勝平以辛涼,金能平木也),佐以苦甘(佐以苦甘,則苦不至於燥急也),以甘緩之(木性急也),以酸瀉之(木氣升而不降也)。
熱淫所勝,平以鹹寒(水能平火也),佐以苦甘(苦瀉而甘緩也),以酸收之(收其浮熱也)。
白話文:
天氣發生變化,風邪過盛的情況下,要以辛涼藥物作為主藥來調和(在五行泉分類來說,是治療,在司天分類來說,則是調和。治療是驅除的意思,調和則是平衡的意思。風邪過盛,要用辛涼藥物來調和,因為金能剋制木),輔以苦甘藥物(輔以苦甘藥物,可以避免苦藥造成燥熱急迫的副作用),用甘藥緩和鬱悶(木的性質急躁),用酸藥瀉降(木氣容易上升而不下降)。
濕淫所勝,平以苦熱,佐以酸辛,以苦燥之(濕而熱者),以淡泄之(濕而不熱)。濕上甚而熱,治以苦溫,佐以甘辛,以汗為散而止(《金匱要略》曰:腰以下腫當利小便,腰以上腫當發汗乃愈,此皆治水濕之要訣)。
白話文:
因濕邪過剩而導致的病症,用苦熱的藥物來平息,再輔以酸辛之味;如果伴有熱症,則用苦燥的藥物來燥濕;如果沒有熱症,則用淡味藥物來利濕。
如果濕氣上攻嚴重且有熱症,則用苦溫的藥物來治療,再輔以甘辛之味;用發汗的方法來驅散濕熱,從而止住病情(《金匱要略》中記載:腰部以下腫脹時,應利小便;腰部以上腫脹時,應發汗才能痊癒,這都是治療水濕的重要訣竅)。
火淫所勝,平以鹹冷(水能勝火),佐以苦甘(苦瀉熱甘緩急),以酸收之(正氣外越),以苦發之(火鬱於內),以酸復之(火炎水耗)。熱淫同。
燥淫所勝,平以苦溫(苦而溫,則燥得其潤),佐以酸辛(酸生液辛潤燥),以苦下之(燥甚非苦下不除)。
白話文:
當火氣過盛時,使用鹹和冷的食材(水能滅火)來平衡,輔以苦和甘的味道(苦味清熱,甘味緩解急症),再用酸味收斂(防止正氣外泄),用苦味發散(內鬱之火),最後再次使用酸味來抑制(火過旺會消耗水分)。對於熱氣過盛的情況,也可採取類似的方法。
寒淫所勝,平以辛熱(辛能散寒,熱能回陽),佐以苦甘(苦以濟辛熱,甘以和辛熱),以咸瀉之(傷寒入胃則為裡熱,故必以瀉之)。
白話文:
由於受到寒冷濕氣的侵襲,治療時應該使用溫熱的藥物(辛味能散寒,熱味能溫陽),再輔以苦味和甘味(苦味用來緩解辛熱之性,甘味用來調和辛熱之性),最後加入鹹味來瀉下(傷寒進入胃部後會產生內熱,因此必須瀉下)。
治諸勝復,寒者熱之,熱者寒之,溫者清之,清者溫之,散者收之,抑者散之,燥者潤之,急者緩之,堅者軟之,脆者堅之,衰者補之,強者瀉之,各安其氣,必清必靜,則病氣衰去,歸其所宗,此治之大體也。病有久新,方有大小(大劑可治新病,不可治久病),有毒無毒,固宜常制矣。
白話文:
治療各種疾病復發,寒證用熱法,熱證用寒法,溫證用清法,清證用溫法,散證用收法,抑證用散法,燥證用潤法,急證用緩法,堅證用軟法,脆證用堅法,衰證用補法,強證用瀉法。各安其性,必定清靜,那麼病氣就會衰退,歸於根本。這是一切治療的大原則。
疾病有新久之分,藥方有大小之別(大劑藥可治新病,但不可治久病),有毒無毒之別,這些都應該是經常規定的。
大毒治病(大寒大熱及燥濕偏勝之毒氣),十去其六(止可攻病,中病則止,過則傷正,故病去其六即止也),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無毒之藥亦不可太過,所謂久而增氣,物化之常也;氣增而久,天之由也)。穀肉果菜,食養盡之,無使過之,傷其正也。
不盡行復如法(如病不盡,復以藥食治養如前法)。
白話文:
非常強烈的毒性可以治療疾病(極度寒冷、極度炎熱以及燥熱、潮濕等毒氣過盛的情況),但只能去除疾病的六成(只能用來治療疾病,症狀緩解後就停止用藥,用過量會損傷身體,因此疾病去除六成後就停止用藥)。通常的毒性可以治療疾病,只能去除疾病的七成。較小的毒性可以治療疾病,只能去除疾病的八成。沒有毒性的藥物也可以治療疾病,但只能去除疾病的九成(即使是沒有毒性的藥物也不能過量服用,因為長期服用會增加體內的氣,這是物質的自然變化;氣增加久了,是人體的自然規律)。
穀物、肉類、水果和蔬菜等食物可以起到食補的作用,但不要過量食用,以免損傷身體。
毒藥攻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此五者有辛酸甘苦鹹,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緩或急,或堅或軟,四時五藏病隨五味所宜也。脾病者宜食粳米飯、牛肉、棗葵,心病者宜食麥、羊肉、杏、薤,腎病者宜食大豆黃卷、豬肉、慄、藿,肝病者宜食麻犬肉、李、韭,肺病者宜食黃黍、雞肉、桃、蔥。
白話文:
用毒藥對抗邪氣,五穀用於滋養身體,五果作為輔助,五畜作為補充,五菜作為填充,把這些氣味相宜的東西服用,可以補益精氣。這五種類別的食物具有辛、酸、甘、苦、鹹五種味道,各自有不同的功效,有的能散發,有的能收斂,有的溫和緩慢,有的迅速緊急,有的堅硬,有的柔軟。依照四季和五臟的疾病,選擇相應的味道食用。脾臟有病的,宜食用粳米飯、牛肉、棗子、葵菜;心臟有病的,宜食用小麥、羊肉、杏子、薤白;腎臟有病的,宜食用大豆黃卷、豬肉、栗子、藿香;肝臟有病的,宜食用麻子、狗肉、李子、韭菜;肺部有病的,宜食用黃黍、雞肉、桃子、蔥。
五味所禁,辛走氣,氣病無多食辛,咸走血,血病無多食鹹,苦走骨,骨病無多食苦,甘走肉,肉病無多食甘,酸走筋,筋病無多食酸。蘇子瞻曰:藥能治病,不能養人;食能養人,不能治病。此深知《內經》之言也。
白話文:
五種味道對身體的影響:辛味能散氣,所以氣有毛病的人不要多吃辛辣的食物;鹹味能促進血液循環,所以血有毛病的人不要多吃鹹的食物;苦味能深入骨髓,所以骨頭有毛病的人不要多吃苦味的食物;甘味能滋養肌肉,所以肉有毛病的人不要多吃甜味的食物;酸味能疏通筋脈,所以筋有毛病的人不要多吃酸味的食物。
北宋文學家蘇軾說:藥物只能治療疾病,不能養生;食物能養生,不能治病。這句話深刻地理解了《黃帝內經》的道理。
2. 運氣論
五運有太過有不及。太過者甲丙戊庚壬五陽於也。不及者,乙丁己辛癸五陰乾也。王冰曰:蒼天布氣,尚不越乎五行,人在氣中,豈不應乎天道,故隨氣運陰陽之盛衰,理之自然也。經曰:不知年之所加,氣之盛衰,虛實之所起,不可以為工。雖然運氣之理亦不可泥,又有內外兩因隨時感觸,雖當太過之運亦有不足之時,不及之運亦多有餘之患。
白話文:
五種運勢各有過度和不足。過度的運勢是甲、丙、戊、庚、壬這五個陽氣勝出的運勢。不足的運勢是乙、丁、己、辛、癸這五個陰氣不足的運勢。
王冰說:蒼天佈下的氣運,也不會超過五行,人身處氣運之中,難道不會受到天道的影響嗎?因此,隨著氣運中陰陽的盛衰,人體的變化也是理所當然的。
經書上說:如果不知道年歲增長帶來的影響,氣血盛衰的變化,以及虛實的起因,就不能成為合格的醫生。
雖然運氣的道理是這樣的,但也不可過於拘泥,還有內在和外在的兩種因素在隨時影響著人體。即使是在過度的運勢下,也有不足的時候;即使是在不足的運勢下,也有多餘的病痛。
倘專泥運氣,能無實實虛虛,損不足而益有餘乎?況歲氣之在天地亦有反常之時,故冬有非時之溫,夏有非時之寒,春有非時之涼,秋有非時之暖,犯之者病。又如春氣西行,秋氣東行,夏氣北行,冬氣南行。卑下之地春氣常行,高阜之境冬氣常在。天不足西北而多風,地不滿東南而多濕。
白話文:
如果執著於推動氣血運行,難道不會有實證和虛證的對立嗎?會不會損傷不足之處,而增加有餘之處呢?況且一年四季的氣候在天地間也會出現異常的時候,所以冬天會有反常的溫熱,夏天會有反常的寒冷,春天會有反常的涼意,秋天會有反常的溫暖,觸犯這些氣候異常的人會生病。
另外,像是春天的氣候向西移動,秋天的氣候向東移動,夏天的氣候向北移動,冬天的氣候向南移動。低窪的地方春天氣候常年運行,高亢的地方冬天氣候常年存在。西北方的天空屬性不足,所以風多;東南方的地面屬性不足,所以濕氣多。
百里之內晴雨不同,千里之外寒暄各別。方土不齊而病亦因之。雖然西北固厚,安能人人皆實;東南固薄,安得人人皆虛。且如久旱則亢陽,久雨則亢陰。陽盛人耐秋冬而不耐春夏,喜陰寒而惡陽暄;陰盛人耐春夏而不耐秋冬,喜晴明而惡陰雨,此乃天氣變常,人稟各異,又為法外之遺也。善言運氣者,隨機觀變方得古人未發之旨。
白話文:
距離近的地方天氣也會不同,距離遠的地方溫度也會不一樣。各地氣候環境不同,因此疾病的類型也會有所不同。雖然西北地區氣候乾冷,但不可能所有人都體質健壯;東南地區氣候溫暖潮濕,也不可能所有人都體質虛弱。而且,如果長時間乾旱,則陽氣過盛;如果長時間下雨,則陰氣過盛。陽氣過盛的人耐受秋冬,但不耐受春夏,喜歡陰冷而討厭陽光;陰氣過盛的人耐受春夏,但不耐受秋冬,喜歡晴明而討厭陰雨。這是因為天氣變化無常,不同的人體質不同,也是古人沒有提到的情況。善於運用氣機變化理論的人,能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應變,才能領會古人沒有明說的真諦。
繆仲醇曰:五運六氣者,虛位也。歲有是氣至則算,無是氣至則不算。既無其氣焉得有其藥乎。無益於治療,有誤乎來學。將以施之治病,譬如指算法之稀奇,謂事物之實有,豈不誤哉。其云:必先歲氣者,謂此年忽多淫雨,民病多濕,藥須用二術苦寒以燥之,佐以風藥。風能勝濕,此即必先歲氣之謂也。
白話文:
繆仲醇說:五運六氣是一種理論上的假設。如果某年出現了某種氣,那就計數;如果沒有出現,就不計數。既然某年沒有某種氣,怎麼會有治療它的藥呢?對治療沒有幫助,反而會誤導學習者。如果用這種理論來治病,就像用虛無飄渺的算術方法來推算事物的真實存在,豈不是大錯特錯嗎?古人所說的「必先歲氣」,指的是如果某年突然雨水過多,人們多發濕病,那麼用藥就應該使用苦寒的藥物,以燥濕化痰,再搭配一些風藥。風能勝濕,這就是「必先歲氣」的意思。
其云:無伐天和者,即春夏養陰秋冬養陽。春夏禁用麻黃桂枝,秋冬禁用石膏、知母、芩連、芍藥,此即毋伐天和之謂也。然尚有舍時從症之時也。謂不明五運六氣,檢遍方書何濟者,正指後人不明五運六氣之所以而誤於方冊之所載,依而用之,動輒成過,則雖檢遍方書亦何益哉?故張仲景、華元化、越人、叔和並未嘗載有是說,即六經治法之中亦並無一字及之。
白話文:
古人說,要順應天時,春夏就要養陰,秋冬就要養陽。春夏不能用麻黃、桂枝,秋冬不能用石膏、知母、芩連、芍藥,這就是不違背天時的意思。但有些時候,也需要根據實際情況,捨棄時令而用藥。不懂五運六氣,即使翻遍醫書也無濟於事,因為後人不懂五運六氣的道理,就照著醫書上的藥方用藥,很容易犯錯,所以就算翻遍醫書也沒什麼用。張仲景、華元化、越人、叔和等醫家,都沒有記載這種說法,六經治法中也沒有任何文字提到。
且見性理所載,元儒草廬吳氏,天之氣運之中亦備載之,益信其為天運氣數之法,而非獨醫家治療之書也。況流傳既久,天地人物,氣化轉薄,亦難以同年而誤矣。故宜知之者以明天氣、歲氣、立法之常也。不可執之者以處天氣、歲氣、法外之變也。天有寒暄早晚之不同,人有盛衰時刻之迥別,豈可以干支司歲一定之數,以定無窮時刻盛衰之變哉!
白話文:
在性理學著作中也可以看到,元代儒家學者草廬吳氏也記載了天運氣數,這更加證明瞭這部書不僅是醫學治療之法,也是關於天運氣數的著作。而且流傳已久,天地與萬物變化逐漸減弱,也難以直接套用來解釋當今的情況。所以應當瞭解它,以此洞悉天氣、歲氣、事物變化的規律。但不能機械地套用它來應對天氣、歲氣、事物變化規律之外的變異。天氣有寒暑早晚的不同,人的盛衰也有不同的時辰,豈能憑藉干支紀年的固定數字,來確定無窮無盡的時辰盛衰變化呢!
天地六氣歌
厥陰風木天風化,少陰君火天熱化,太陰濕土天雨化,少陽相火天暑化,陽明燥金天清化,太陽寒水天寒化。
交六氣節令歌
大寒初氣春分二,小滿三兮大暑四。秋分交著五之初,小雪為終六之次。
逐年主氣歌
初氣厥陰二少陰,三四少陽太陰尋。五六陽明並太陽,主氣歲匕以次輪。
逐年客氣歌
白話文:
天地六氣,以風、熱、雨、暑、清、寒六種氣象變化為代表,分別對應著厥陰風木、少陰君火、太陰濕土、少陽相火、陽明燥金、太陽寒水六種氣候變化。
一年中,六氣的交替變化,以節氣為標誌。大寒開始,春分、小滿、大暑、秋分、小雪分別代表著六氣的交替轉換。
每年以厥陰風木氣為初始,依次循環,厥陰風木、少陰君火、少陽相火、太陰濕土、陽明燥金、太陽寒水,年復一年,循環往復。
除了主氣之外,還有客氣,客氣的變化规律也需参考。
厥陰太陰與少陰,少陽陽明並太陽。客氣之行各不同,豈能歲歲如其常。子午太陽為初氣,丑未初氣厥陰章。寅申初氣少陰火,卯酉初氣太陰強。辰戌少陽相火初,巳亥初氣陽明當。初氣既明以次數,由初至終如指掌。三為司天終為泉,合之五運察災祥。
司天歌
白話文:
厥陰、太陰、少陰,還有少陽、陽明、太陽。外邪入侵的運行各有不同,哪能年年都一樣。子時午時,太陽之氣初生,醜時未時,厥陰之氣初興。寅時申時,少陰之火初現,卯時酉時,太陰之氣強盛。辰時戌時,少陽之火初起,巳時亥時,陽明之氣當道。初氣已明白,依序發生,從開始到結束都瞭如指掌。三個時辰為司天之氣,最後一個時辰為泉源之氣,合起來看五行運轉就能預測災禍與吉兆。
子午少陰為君火,丑未太陰臨濕土。寅申少陽相火旺,卯酉陽明燥金所。辰戌太陽寒水邊,巳亥厥陰風木主。初氣起地之左間,司天在泉對面數。
左右間氣歌
初氣地左二天右,三為司天歲半周。四為天左五地右,終氣在泉歲半後。
白話文:
子午時間,少陰君火,在人體內部的火熱之氣。醜未時間,太陰濕土,人體內的溼氣和土氣。寅申時間,少陽相火,人體內的火熱之氣旺盛。卯酉時間,陽明燥金,人體內的燥熱金氣強。辰戌時間,太陽寒水,人體內的寒涼水氣重。巳亥時間,厥陰風木,人體內的風濕之氣為主導。初始之氣從地面的左側升起,而主管天空之氣則在泉水對面的河中。
巳亥起、厥陰,順數看其年上是何字,即其年分之司天前二位是初氣,一位是二氣,本位司天三氣,後一位四氣,二位五氣,後三位在泉是終氣。
白話文:
從巳亥日起,循五行順時針數到機關年所屬的地支。該地支所屬的司天之氣中,前兩個字是初氣,之後一個字是二氣,原本的地支所屬司天之氣是三氣,之後一個字是四氣,再後兩個字是五氣,最後三個字在五行中是終氣。
六十年六氣主病例
甲子甲午,庚子庚午,丙子丙午,戊子戊午,壬子壬午(十年)
初氣(太陽水生木,始大寒寅初初刻,終驚蟄子初四刻)
上年巳亥大寒以前溫暖,蟄蟲出,此時乃冰霜復降,陽氣鬱,民得寒病腰痛,至二月初炎暑初起,中外瘡瘍。
二氣(厥陰木生火,始春分子正初刻,終立夏戌正四刻)
白話文:
六十年六氣主病例,分為十年一組,分別為甲子甲午、庚子庚午、丙子丙午、戊子戊午、壬子壬午。
第一組(初氣)的年份為甲子、甲午、庚子、庚午、丙子、丙午、戊子、戊午、壬子、壬午,時間從大寒寅初初刻開始,到驚蟄子初四刻結束。
若上一年(巳亥年)大寒以前天氣溫暖,蟄蟲出土,此時卻出現冰霜,陽氣受阻,百姓容易患上寒病,腰部疼痛,到了二月初,炎熱天氣開始,容易出現内外瘡瘍。
第二組(二氣)的年份為甲子、甲午、庚子、庚午、丙子、丙午、戊子、戊午、壬子、壬午,時間從春分子正初刻開始,到立夏戌正四刻結束。
風木客加君火主,司天君火未盛,寒氣時至,木火應時,民氣和,人病淋,目瞑、目赤,氣鬱於上而熱,君火為病也。
白話文:
當風寒之氣侵襲,加上體內火氣過盛,而主管人體陽氣的天部君火尚未旺盛之時,寒氣會不時侵入體內,使得木火受寒氣影響而失衡,導致人體氣血失調,出現淋病、眼睛閉合不開、眼睛發紅等症狀。這是因為寒氣鬱積在人體上部,導致火氣上炎,天部君火失衡造成的。
三氣(少陰君火合相火,始小滿亥初初刻,終小暑酉初四刻)
客氣君火司天加相火上,火極水復,熱極寒生,寒氣時至,二火交熾,人病氣厥,心痛寒熱,更作咳喘目赤。
白話文:
從小滿節氣開始到小暑節氣期間,少陰君火與相火相合。在此期間,君火在上主事,當火氣過盛時,水氣會來制衡,極熱之時便會產生寒氣。寒氣偶爾會到來,兩種火氣交相旺盛,人們容易出現氣厥、心痛、發冷發熱、交替出現咳嗽喘息和眼睛紅赤的症狀。
氣交(夏至後,立秋前)上火下金,水火寒熱持於氣交,熱氣生於上,清病生於下,寒熱凌犯而爭於中,人病咳喘、血溢、血泄、噴嚏、目赤、眥瘍、寒厥、胃心痛、腰痛、腹大、嗌乾、腫上。
白話文:
在夏至後到立秋前這個氣候交接時期,上部出現陽氣旺盛、下部出現陰氣旺盛的情況。水火寒熱同時存在,熱氣上升,清熱病症產生於上部;寒氣下降,寒熱之氣互相侵犯,在身體中部爭鬥。此時人體容易出現咳嗽喘息、出血、腹瀉、噴嚏、眼睛紅腫、眼部生瘡、寒戰、胃痛心痛、腰痛、腹部腫脹、口乾、身體上部浮腫等症狀。
四氣(太陰土,主客同,始大暑酉正初刻,終白露未正四刻)
濕土盛,溽暑至,大雨時行,寒熱互至,大病寒熱,嗌乾、鼻衄、黃疸、飲發。
五氣(少陽火剋金,始秋分申初初刻,終立冬午初四刻)
畏火臨,暑反至,陽乃化,萬物乃長,乃榮,民乃康,時寒氣熱,陽邪盛也,民病溫。
終氣(陽明金生水,始小雪午正初刻,終小寒辰正四刻)
金客加水主,金主收,燥令行,五行之餘火內格,寒氣數舉,人病腫上、咳喘、血溢、肋下連少腹作寒。
乙丑乙未,丁丑丁未,己丑己未,辛丑辛未,癸丑癸未(十年)
初氣(厥陰木主客同,巳初初刻,卯初四刻)
白話文:
四氣中,太陰土主氣,從大暑酉正初刻開始,到白露未正四刻結束。這段時間濕土盛行,天氣炎熱潮濕,大雨頻繁,寒熱交替,容易出現寒熱交加、口乾舌燥、鼻出血、黃疸、飲酒易醉等症狀。
五氣中,少陽火剋金,從秋分申初初刻開始,到立冬午初四刻結束。這段時間暑氣消退,陽氣旺盛,萬物生長茂盛,人民健康,但同時也容易出現寒氣熱邪交戰,陽邪盛行的現象,容易患上溫病。
終氣中,陽明金生水,從小雪午正初刻開始,到小寒辰正四刻結束。這段時間金氣主收,燥氣盛行,五行之餘火內格,寒氣襲人,容易出現腫上、咳嗽、喘息、出血、肋下連少腹作寒等症狀。
乙丑、乙未、丁丑、丁未、己丑、己未、辛丑、辛未、癸丑、癸未,這十年的初氣,由厥陰木主氣,從巳初初刻開始,到卯初四刻結束。
客主皆風,寒乃去,濕土司天,風濕相搏,風勝濕。雨後時風傷肝,人病血溢、筋絡拘強、關節不利、身重筋痿。
白話文:
當人體內「外邪」都是風寒時,寒氣就會被驅除。如果濕邪佔據主導地位,就會與風邪交戰,此時風邪會壓制濕邪。下雨後的風邪會損傷肝臟,使人出現吐血、筋肌拘縮、關節不利、身體沉重、筋骨萎縮等症狀。
二氣(少陰火主客同,卯正初刻,醜正四刻)
客主皆君火,大火氣正,太陰司天,濕蒸相薄,雨時降,火盛氣熱,大病瘟癘大行,遠近咸若。
三氣(太陰土主火土客,寅初初刻,子初四刻)
白話文:
第二個氣候期間,少陰火既是主氣也是客氣,開始於卯時的正初刻,結束於醜時的正四刻。客氣和主氣都是君火,火氣旺盛,太陰掌管天空,濕氣與熱氣相互交纏,雨水按時降下,由於火氣旺盛,天氣炎熱,導致瘟疫廣泛流⾏,無論遠近都受到影響。
第三個氣候期間,太陰土作為主氣,而客氣為火土,開始於寅時的初初刻,結束於子時的初四刻。
客土主火,濕氣降,地氣騰,雨時降,寒隨之,太陽在泉,起而用事故也。寒凝濕滯,人病身重、跗腫、胸腹滿。
白話文:
當客氣中的燥土屬性過盛,壓制了本體的水屬性時,水氣就會下降,而土氣則會上升。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雨水會適時降下,而寒冷也會隨之而來。此時,太陽深藏在地下,人體也容易出現寒凝濕滯的情況,表現為身體沉重、腳踝腫脹、胸腹脹滿等症狀。
氣交天濕氣下降,地寒氣上騰,主氣濕土,客氣相火,土氣稍溫,物以之成。人病寒濕、腹滿胕腫、痞逆、寒厥、拘急。
四氣(少陽火生主土,子正初刻,戌正四刻)
白話文:
當天氣潮濕時,天上的濕氣下降,地面的寒氣上升,於是濕土之氣佔主導,相火之氣為客體輔助。濕土之氣稍稍溫熱,萬物才能生長發育。人體受到寒濕侵襲時,會出現腹脹、腹腫、胃脹逆流、手腳冰冷、肢體屈伸不利等症狀。
客相火,主濕土,火土合氣,溽蒸上騰,天氣為之痞隔,然太陽在泉,寒風隨發,以濕遇火,濕化不流,惟白露陰布,以成秋令。
白話文:
人體中的客相火,主掌濕熱的脾胃。當火與土的機能結合,就會產生濕熱蒸騰。天氣因此而悶熱、陰鬱,彷彿有一堵牆擋在中間。然而,太陽還在低空運行,寒風時不時吹起,濕熱遇上寒風,濕氣無法順利排泄。只有等白露季節,陰氣逐漸瀰漫,才能形成秋天的氣候。
五氣(陽明金主客同,亥初初刻,酉初四刻)
客主皆金,慘令行,寒露下,霜早降,寒氣及體,人病皮腠。
終氣(太陽水主客同,酉正初刻,未正四刻)
客主皆寒,水寒大舉,濕大化,水堅冰,陽光不治。
丙寅丙申,戊寅戊申,庚寅庚申,壬寅壬申,甲寅甲申(十年)
初氣(少陰火主生客,申初初刻,午初四刻)
白話文:
五氣
陽明金主客同,亥初初刻,酉初四刻
陽明金氣主宰著這個時節,客氣也屬於金氣,從亥時初刻開始,到酉時四刻結束。
客主皆金,慘令行,寒露下,霜早降,寒氣及體,人病皮腠。
客氣和主氣都是金氣,天氣漸漸寒冷,寒露降臨,霜凍早早出現。寒冷之氣侵襲人體,容易導致皮膚和肌肉出現病症。
終氣
太陽水主客同,酉正初刻,未正四刻
太陽水氣主宰著這個時節,客氣也屬於水氣,從酉時正刻開始,到未時四刻結束。
客主皆寒,水寒大舉,濕大化,水堅冰,陽光不治。
客氣和主氣都是寒氣,水氣寒冷且旺盛,濕氣也變得濃厚,水凝結成冰,陽光也難以化解。
丙寅丙申,戊寅戊申,庚寅庚申,壬寅壬申,甲寅甲申(十年)
這段文字指的是丙寅年、丙申年、戊寅年、戊申年、庚寅年、庚申年、壬寅年、壬申年、甲寅年、甲申年,共計十年。
初氣
少陰火主生客,申初初刻,午初四刻
少陰火氣主宰著這個時節,客氣由它生發出來,從申時初刻開始,到午時四刻結束。
君火司氣兼相火司天,風勝寒來不殺,君相二火合氣,溫病乃起,氣拂於上,血溢、目赤、咳逆、頭痛、血崩、肋滿、膚腠中瘡。
三氣(太陰土主生客,午正初刻,辰正四刻)
白話文:
君火(心火)掌管氣,相火(腎火)掌管天氣。如果風氣過盛,遇上寒邪入侵也不會致命,因為君火、相火這兩把火氣勢相合,形成溫病。這股氣上衝,就會出現出血不止、眼睛發紅、咳嗽嘔逆、頭疼、流經血崩、肋骨脹滿、皮膚上出現瘡瘍等症狀。
濕土用事,主氣君火反郁,主客相生,民乃康,濕熱為病,熱鬱於上,咳逆、嘔吐、瘡發於中,胸嗌不利,頭痛身熱,昏憒膿血。
白話文:
當濕氣過重時,身體機能就會失調。這時,君火(心火)會受到壓抑,而濕氣和熱氣又互相滋生。這種情況下,人就會生病。
熱氣積聚在身體上部,會導致咳嗽、嘔吐、胸中生瘡、咽喉不適、頭痛、發熱、昏迷和膿血癥狀。
二氣(少陽火主客同,巳初初刻,卯初四刻)
客主皆相火交熾,發為熱病,熱中聾瞑、血溢、膿瘡、鼻衄、咳嘔、渴、欠、喉痹目赤、善暴死。
白話文:
二氣(少陽火主客同,在時間上指的是從上午九點到十一點之間)
因為客火和主火都很旺盛,會引發熱病,症狀包括耳鳴聽力下降、出血、長膿包、鼻出血、咳嗽嘔吐、口渴、打哈欠、咽喉腫痛、眼睛紅、容易突然死亡。
氣交火盛則水復,風熱參布,太陰橫流,寒乃時至,涼雨並起,火盛於外,民病寒中、外熱、發瘡瘍、內寒為泄滿,熱盛寒復則水火交爭,人病寒熱、瘧、吐、泄、怫鬱、腫變色。
白話文:
當陽氣旺盛時,水液就會復發,風熱交加,太陰經絡運行異常,寒氣就會趁機出現,伴隨涼雨。陽氣在體外過盛,人就會出現寒中(外寒內熱)、外熱、發瘡瘍,體內過寒就會腹瀉腹脹。陽氣過盛後,寒氣又復發,就會導致水火交爭,人就會出現寒熱、瘧疾、嘔吐、腹瀉、胸悶、腫脹變色等症狀。
四氣(陽明金主土生,卯正初刻,醜正四刻)
客金主土,以間而化,土金相生,民氣和平。燥勝肺病胸滿,濕勝脾病身重。
五氣(太陽水主金生,寅初初刻,子初四刻)
寒水客加金主,水寒金斂,陽乃去,寒乃來,人避寒邪,君子固密。
終氣(厥陰木主水生,子正初刻,戌正四刻)
木用事,主水生之,時當閉藏而風木動,風為陽,陽氣不閉藏,心痛而咳。
丁卯丁酉,己卯己酉,辛卯辛酉,癸卯癸酉,乙卯乙酉(十年)
初氣(太陰土主木克,亥初初刻,酉初四刻)
白話文:
陽明金氣主宰土氣,從卯時初刻開始,到醜時四刻結束。金氣主宰土氣,彼此相生相化,民心安定祥和。燥氣過盛會導致肺病,胸部滿悶;濕氣過盛會導致脾病,身體沉重。
太陽水氣主宰金氣,從寅時初刻開始,到子時四刻結束。寒冷的水氣侵入金氣,水氣寒冷使金氣收斂,陽氣消退,寒氣來臨,人們要避開寒邪,君子要謹慎防範。
厥陰木氣主宰水氣,從子時初刻開始,到戌時四刻結束。木氣當令,主導著水氣的生長,此時應當閉藏,卻有風木氣活躍,風為陽氣,陽氣不閉藏,會導致心痛咳嗽。
丁卯、丁酉、己卯、己酉、辛卯、辛酉、癸卯、癸酉、乙卯、乙酉年(十年週期)。
太陰土氣主宰木氣,從亥時初刻開始,到酉時四刻結束。
主風客濕,風陽濕陰為患,木剋土,土剋水,脾腎受傷,病中熱脹、面目浮腫、善眠、鼻衄、嚏、嘔、溲黃赤,甚則淋。
白話文:
身體主要受風邪入侵,其次是濕邪,風熱濕寒同時作祟。風邪剋制脾土,脾土剋制腎水,因此脾腎受傷。病中經常出現發熱、脹氣、面部浮腫、嗜睡、流鼻血、打噴嚏、嘔吐、小便發黃或發紅,嚴重時還會出現尿頻尿急。
二氣(少陽火主君火,酉正初刻,未正四刻)
相火用事於春分後,主氣君火,二火交熾,臣位於君,民病疫癘暴死。
三氣(陽明金主火克,甲初初刻,午初四刻)
金用事,涼乃行,然主火當令,燥熱交合至三氣之末,主太陰客太陽,燥極而澤矣,陽盛時行金令,民病寒熱。
白話文:
少陽火主宰君火,時間在酉時初刻(晚上五點到七點之間的第一刻,約五點整)到未時四刻(下午一點到三點之間的第四刻,約下午二點半)。相火在春分後開始活躍,主導君火,兩種火都十分旺盛,臣火依附君火,因此百姓容易患上瘟疫和暴病而亡。
陽明金主宰火,時間在甲子時初刻(凌晨零點到二點之間的第一刻,約凌晨零點整)到午時四刻(中午十一點到一點之間的第四刻,約中午十二點半)。金氣主宰,帶來涼爽,但君火依然當令,燥熱交織,直到三氣的結束。此時太陰主導客太陽,燥熱達到極點後反而滋潤,陽氣盛行時金氣主導,百姓容易患上寒熱病。
氣交金司天,下火克之,陽專令,火盛,金火相持,勝復互作,陰陽擾亂,人病咳、嗌塞、寒熱發暴、振慄癃閉。
四氣(太陽水主土克,午正初刻,辰正四刻)
白話文:
外在的自然環境中金氣控制天象,內在的腎水剋制它,陽氣獨自管事,火氣過盛,金水和火氣互相對抗,時有勝敗,陰陽混亂,人就會得咳嗽、喉嚨阻塞、寒熱交替、發作劇烈、小便不通的疾病。
水用事於濕,土王時,寒雨降,四氣後,在泉君火所主,而寒水臨之,水火相犯,人病暴僕、振慄、譫妄、嗌乾、心痛、癰瘡、瘧疾、骨痿、便血。
白話文:
在多濕的環境中,土屬性旺盛,寒雨降下。在四季交替後,水屬性的泉源強盛,但寒冷的水入侵,水火相剋。人體因此出現暴熱、發抖、神志不清、口乾舌燥、心痛、腫瘡、瘧疾、骨質疏鬆和便血等疾病。
五氣(厥陰木主金克,巳初初刻,卯初四刻)
風木用事,得在泉火溫,春令反行,草木反榮,人無病。
終氣(少陰火主水克,卯正初刻,醜正四刻)
少陰火用事,陽氣布,候反溫,蟄蟲見,水不冰,人病溫。
戊辰戊戌,庚辰庚戌,壬辰壬戌,甲辰甲戌,丙辰丙戌(十年)
初氣(少陽火主木生,寅初初刻,子初四刻)
客火主木,風火相搏,人病溫癘、身熱頭痛、嘔吐瘡瘍。
二氣(陽明金主火克,子正初刻,戌正四刻)
金用事,大涼至而火氣抑,清寒滯於中,陽氣不行,人病氣鬱中滿。
三氣(太陽水克主火,亥初初刻,酉初四刻)
水用事,寒氣行,寒水侮陽,人病寒反熱中,癰疽注下、心熱瞀悶,不治者死。
白話文:
五氣
厥陰木主金克,巳初初刻,卯初四刻
風木用事,得在泉火溫,春令反行,草木反榮,人無病。
- 厥陰木主宰金,巳時初刻(早上九點到十點)和卯時四刻(凌晨四點到五點)為風木氣旺盛之時。
- 此時,風木得泉火溫暖,春令反常,草木反常生長,人體無病。
終氣(少陰火主水克,卯正初刻,醜正四刻)
少陰火用事,陽氣布,候反溫,蟄蟲見,水不冰,人病溫。
- 終氣少陰火主宰水,卯時正刻(凌晨五點到六點)和醜時四刻(凌晨一點到兩點)為少陰火氣旺盛之時。
- 此時,少陰火氣用事,陽氣散布,氣溫反常回暖,蟄蟲出土,水不結冰,人體容易患溫病。
戊辰戊戌,庚辰庚戌,壬辰壬戌,甲辰甲戌,丙辰丙戌(十年)
- 戊辰、戊戌、庚辰、庚戌、壬辰、壬戌、甲辰、甲戌、丙辰、丙戌,每十年為一循環。
初氣(少陽火主木生,寅初初刻,子初四刻)
客火主木,風火相搏,人病溫癘、身熱頭痛、嘔吐瘡瘍。
- 初氣少陽火主宰木,寅時初刻(凌晨三點到四點)和子時四刻(晚上十一點到十二點)為少陽火氣旺盛之時。
- 此時,客火主木,風火交戰,人體易患溫癘病、發燒頭痛、嘔吐瘡瘍等病症。
二氣(陽明金主火克,子正初刻,戌正四刻)
金用事,大涼至而火氣抑,清寒滯於中,陽氣不行,人病氣鬱中滿。
- 二氣陽明金主宰火,子時正刻(晚上十二點到一點)和戌時正刻(晚上七點到八點)為陽明金氣旺盛之時。
- 此時,金氣用事,寒氣已至,火氣被抑制,寒氣滯留體內,陽氣運行不暢,人體易患氣鬱中滿的病症。
三氣(太陽水克主火,亥初初刻,酉初四刻)
水用事,寒氣行,寒水侮陽,人病寒反熱中,癰疽注下、心熱瞀悶,不治者死。
- 三氣太陽水主宰火,亥時初刻(晚上九點到十點)和酉時四刻(下午五點到六點)為太陽水氣旺盛之時。
- 此時,水氣用事,寒氣流行,寒水侵犯陽氣,人體易患寒熱交替的病症,例如癰疽、心熱神志不清,嚴重者甚至會死亡。
氣交寒盛火鬱,鬱極必發,夏至後相火旺時,寒水之客勝其主,交於四氣,則太陰用事,濕化大布,寒濕之氣持於氣交,人病肌肉痿、足痿不收、濡泄血溢。
白話文:
當氣候寒冷,火氣受阻時,鬱積到極點就會爆發。夏至後,心火正旺,寒水之氣卻過於強盛,與其他四季之氣交錯,導致脾經發揮作用,濕氣瀰漫。寒濕之氣積聚在氣候交替的時節,會讓人出現肌肉萎縮、足部無力、腹瀉、便血等症狀。
四氣(厥陰木克主土,酉正初刻,未正四刻)
木客加土主,風濕交爭,木值大暑時,木能生火,人病大熱,脾土受傷,病少氣、肉痿、足痿、注下赤白。
五氣(少陰火克主金,申初初刻,午初四刻)
君火用事,陽復化,以土在泉而得火化,物乃長成,人亦無病。
終氣(太陰土克主水,午正初刻,辰正四刻)
土在泉,濕令行,風木非時相加,多病胎產。
己巳己亥,辛巳辛亥,癸巳癸亥,乙巳乙亥,丁巳丁亥(十年)
初氣(陽明金克主木,巳初二刻,卯初四刻)
金用事,寒肅殺氣至,金旺傷肝,人多筋攣。
二氣(太陽水克主火,卯正初刻,醜正四刻)
以水客加主火,其氣必應陽復化,客寒外加火應,人病熱中。
三氣(厥陰木生主火,寅初初刻,子初四刻)
木司天用事,風時舉,風木之病,泣出耳鳴眩掉。
白話文:
厥陰木克制脾土,在酉年正月初刻到未年正月四刻這段時間,木氣克制脾土,風濕相互爭鬥,木氣值大暑時,木能生火,人容易出現高燒,脾土受損,病症表現為氣短、肌肉萎縮、腿部無力、赤白帶下。
少陰火克制肺金,在申年正月初刻到午年正月四刻這段時間,君火主事,陽氣復甦,由於土氣在泉中得火氣滋養,萬物得以生長,人體也無病。
太陰土克制腎水,在午年正月初刻到辰年正月四刻這段時間,土氣在泉中,濕氣流行,若非時風木之氣加重,容易導致孕婦生產困難。
己巳年、己亥年、辛巳年、辛亥年、癸巳年、癸亥年、乙巳年、乙亥年、丁巳年、丁亥年,這十年屬於初氣陽明金克制肝木,在巳年正月二刻到卯年正月四刻這段時間,金氣主事,寒肅殺氣到來,金氣旺盛傷肝,人容易出現筋攣。
第二年屬於二氣太陽水克制心火,在卯年正月初刻到醜年正月四刻這段時間,水氣克制心火,氣候應當是陽氣復甦,但寒氣外加火氣,人容易患上熱病。
第三年屬於三氣厥陰木生主火,在寅年正月初刻到子年正月四刻這段時間,木氣主事,風氣盛行,容易出現風木之病,表現為流淚、耳鳴、頭昏眼花。
氣交木在上,風生高遠,火在下,炎熱從之,土氣得溫,濕化行,風甚則燥甚,燥勝則熱復,風燥火熱,勝復更作,熱病行於下,風病行於上。
白話文:
木行的氣性在上,所以風力強勁而飄渺。火氣在下,炎熱自然隨之。土性的濕氣受到溫暖,濕氣便能化開運行。風勢過盛,就會導致乾燥過度。乾燥過度則熱氣又會反撲。風、燥和火熱,相互激盪,熱病便會在身體下部發作,而風病則會在身體上部發作。
四氣(少陰火生主土,子正初刻,戌正四刻)
火客加土主,濕熱大行,人病黃疸胕腫。
五氣(太陰土生主金,亥初初刻,酉初四刻)
客土主金,燥濕更勝,沉陰乃布,寒氣及體,風雨乃行。
終氣(少陽火主水克,酉正初刻,未正四刻)
相火在泉,陽大化,時寒氣熱,其病溫癘。
白話文:
少陰火氣在子正初刻到戌正四刻時,生發主土之氣,火氣旺盛,加之土氣主導,濕熱之氣盛行,容易導致人體出現黃疸、浮腫等病症。
太陰土氣在亥初初刻到酉初四刻時,生發主金之氣,土氣旺盛,加之金氣主導,燥濕之氣更勝,沉陰之氣佈散,寒氣入侵身體,易引起風雨等天氣變化。
少陽火氣在酉正初刻到未正四刻時,火氣主導水氣,陽氣旺盛,時寒時熱,容易導致溫病、癘疾等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