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指要》~ 卷六 (12)
卷六 (12)
1. 胎產扼要
《內經》曰:婦人陰搏陽別,謂之有子。又曰:手少陰脈動甚者,妊子也。《脈經》曰:妊娠初時寸微小,呼吸五至,三月而尺數也,脈滑疾,重以手按之散者,胎已三月也。脈重手按之不散,但疾不滑者,五月也。又曰:三部脈浮沉正等,按之不絕者,妊娠也。又曰:寸微關滑尺數,流利往來雀喙者為有妊也。
又法妊娠四月欲知男女,左疾為男,右疾為女,俱疾為生二子。又法尺脈左大為男,右大為女,左右俱大產二子(大者如實狀)。婦人懷妊離經,其脈浮,設腹引腰痛為欲生也。俱離經者不病。又法婦人慾生,其脈離經(不同常度,如昨大今小,昨緩今數之意),半夜覺日中則生。
婦人已產脈宜小實、沉細、緩滑、微小,忌浮虛、實大、弦急、牢緊,此皆妊娠之脈要,學者所當切究也。若其診治則方書可考。書云:胎前清熱與養血,月分依經善調燮。一足厥陰二少陽,三四包絡三焦決。五脾六胃七肺經,八手陽明成竅穴。九腎十膀神氣完,半產須防三七月。
又曰:胎前必先以安胎為主,驅邪次之,蓋胎固則病自安,邪退則病自痊。予覽斯言,何其切而當歟!然女子善懷憂,疑易起,故嘗有子懸、子氣、子腫、子煩、子嗽、子淋、子癇、子喑、惡阻、轉胞、胎漏、墮胎之見,種種惡狀怪候,皆由七情之火而妄動,五味之偏而不節耳。
甚則縱勞縱欲,任性任能,耗散元陽,虧損真陰,若不審其虛實,明其表裡,妄投發表,妄施攻伐,其不致殺人也幾希。故善治者,但見其胎氣不和,湊上胸腹,心脅俱疼者名曰子懸,必右寸實大,左關不足,宜紫蘇飲加生薑或芩術湯。妊娠數月以來,雙足浮腫,或流黃水,喘悶不食者,名曰子氣,此任脈素受風邪兼抑鬱感寒,必右寸沉實,宜天仙藤散加白苓。
胎中挾水遍體浮腫者名曰子腫,必右關浮虛,土不制水,宜六君湯除半夏、甘草,加桑皮、淮藥。受妊五月,心驚膽怯,煩悶不休者名曰子煩,必左寸洪實,宜竹葉湯或麥冬湯。不時咳嗽,由邪火上衝,名曰子嗽,必右寸有力,宜紫菀湯加淮藥、沙參。房勞虛損,觸動相火,小便淋瀝者,名曰子淋,必左關虛怯,左寸洪數,宜安營散除木通,加淮藥、杜仲。
偶受風寒,角弓反張,口流涎沫,昏不知人,名曰子癇,必左肝腎虛弱,兩寸略旺,宜八物湯除地黃,加粉葛、防風,或羚羊角散。受妊三五月,忽失音不語,名曰子喑,此胞絡系絕,不須服藥,分娩後自能言語。受妊一月,飲食不納,噦嘔頻作者名曰惡阻,必肝脾兩脈浮數而滑,此穢惡之氣留住子宮,而胃中痰火沖溢上焦,俟百日內自安,宜二陳湯加黃芩酒炒。
胎壓一邊,臍下急痛,小便欲出不出者名曰轉胞,必左關尺弱,右肺脾虛,宜參朮飲除半夏,加淮藥、杜仲。受妊數月,不時血來,名曰胎漏,必右寸浮虛,左肝腎微弱,宜舉元煎加阿膠、淮藥、杜仲,或阿艾四物湯加炙耆、文蛤杵碎酒炒。受妊三月而胎下,或七月而胎下名曰墮胎,必右關尺衝任兩脈浮數而弱,兩寸浮數無神,由於淫火日熾真陰虧損故也,宜千金保胎散加熟地、當歸、麥冬,熱甚者芩術湯。蓋婦人天癸未行屬少陽,既行屬厥陰,已絕屬太陰。
白話文:
胎產扼要
《內經》說:婦女陰脈跳動,陽脈有明顯區別,就表示懷孕了。又說:手少陰脈動得很厲害的,也是懷孕。
《脈經》說:懷孕初期,寸脈微弱不明顯,呼吸五次脈跳動一次,三個月後尺脈變得比較快,脈象滑而快,用力按壓脈象會散開,表示懷孕已經三個月。用力按壓脈象不散開,只是快但不滑,表示懷孕五個月。又說:三部脈浮沉均等,按壓下去脈不斷絕,表示懷孕。又說:寸脈微弱,關脈滑,尺脈快,脈的流動像鳥喙一樣往來,也是懷孕。
另外,還有一種方法可以在懷孕四個月時判斷胎兒性別:左邊脈跳動較快是男孩,右邊脈跳動較快是女孩,兩邊脈都快表示懷的是雙胞胎。另一種方法是:尺脈左邊大是男孩,右邊大是女孩,左右都大則表示懷的是雙胞胎(大的如同實在的樣子)。婦女懷孕時脈象會脫離正常,變得浮,如果感到腹部牽引腰部疼痛,表示快要生產了。如果都脫離正常卻沒有不適,表示正常。另外一種說法是:婦女快要生產時,脈象會脫離正常(和以往不一樣,像是昨天脈大今天小,昨天緩慢今天急促的意思),半夜感到不適,白天就會生產。
婦女生產後,脈象應該是微小而實在、沉細、緩慢而滑利、微弱不明顯,忌諱浮虛、實在而大、脈弦而急、牢固而緊張,這些都是懷孕的脈象要點,學醫的人應該仔細研究。至於如何診斷治療,可以在醫書中找到相關記載。
醫書說:懷孕前要清熱和養血,根據月份循序漸進地調理。第一個月足厥陰經,第二個月手少陽經,第三、四個月心包絡和三焦經,第五個月脾經,第六個月胃經,第七個月肺經,第八個月手陽明經完成開竅,第九個月腎經,第十個月膀胱經神氣圓滿,早產要注意三個月和七個月。
還有一種說法是:懷孕前一定要先以安胎為主,驅除邪氣為次,因為胎兒穩固,疾病自然就會痊癒,邪氣消除,疾病自然就好。我讀到這些話,覺得說得非常切實恰當!但是,女子容易憂慮,也容易疑神疑鬼,所以經常會出現子懸、子氣、子腫、子煩、子嗽、子淋、子癇、子喑、惡阻、轉胞、胎漏、墮胎等各種糟糕的情況,這些都是因為情緒波動導致內火妄動,以及飲食偏頗不加節制造成的。
更甚者,還會縱慾勞累,任性妄為,消耗元氣,虧損真陰,如果不仔細判斷虛實,分清表裡,就盲目地使用發散的藥物,或盲目地使用攻伐的藥物,這樣不導致死亡的可能性很小。所以,善於治療的醫生,只要看到孕婦胎氣不和,往上衝到胸腹,導致心口和脅肋都疼痛,這種情況叫做「子懸」,一定是右寸脈實大,左關脈不足,應該使用紫蘇飲加上生薑,或是芩術湯。懷孕幾個月以來,雙腳浮腫,或者流黃水,喘氣胸悶不想吃飯,這種情況叫做「子氣」,這是任脈本來就受到風邪的影響,又加上抑鬱受寒,一定是右寸脈沉實,應該使用天仙藤散加上白茯苓。
懷孕期間胎兒有積水導致全身浮腫,這種情況叫做「子腫」,一定是右關脈浮虛,是土不能制水,應該使用六君子湯去掉半夏、甘草,加上桑白皮、淮山藥。懷孕五個月,心驚膽怯,煩悶不安,這種情況叫做「子煩」,一定是左寸脈洪實,應該使用竹葉湯或麥冬湯。咳嗽不止,是由邪火往上衝,這種情況叫做「子嗽」,一定是右寸脈有力,應該使用紫菀湯加上淮山藥、沙參。因房事過度導致虛損,觸動相火,小便淋瀝不斷,這種情況叫做「子淋」,一定是左關脈虛弱,左寸脈洪數,應該使用安營散去掉木通,加上淮山藥、杜仲。
偶然受風寒,身體僵硬抽搐,口流涎液,昏迷不醒,這種情況叫做「子癇」,一定是左邊肝腎虛弱,兩寸脈略旺,應該使用八物湯去掉地黃,加上葛根、防風,或是羚羊角散。懷孕三五個月,忽然失聲說不出話,這種情況叫做「子喑」,這是因為胞絡受阻,不需要吃藥,生產後自然就能說話了。懷孕一個月,吃不下飯,噁心嘔吐頻繁,這種情況叫做「惡阻」,一定是肝脾兩脈浮數而滑,這是因為污濁之氣停留在子宮,而胃中的痰火往上衝到上焦,等到一百天內自然會好,應該使用二陳湯加上炒黃芩酒。
胎兒壓在一邊,肚臍下急痛,想小便又解不出來,這種情況叫做「轉胞」,一定是左關尺脈弱,右邊肺脾虛弱,應該使用參朮飲去掉半夏,加上淮山藥、杜仲。懷孕幾個月,不時有出血,這種情況叫做「胎漏」,一定是右寸脈浮虛,左邊肝腎微弱,應該使用舉元煎加上阿膠、淮山藥、杜仲,或是阿艾四物湯加上炙黃耆、蛤殼(搗碎酒炒)。懷孕三個月胎兒流產,或是七個月胎兒流產,這種情況叫做「墮胎」,一定是右關尺脈、衝脈和任脈浮數而弱,兩寸脈浮數無神,是由於淫火旺盛,真陰虧損造成的,應該使用千金保胎散加上熟地、當歸、麥冬,熱象明顯的用芩術湯。
總之,婦女在天癸(月經)未來之前屬於少陽,來了之後屬於厥陰,絕經後屬於太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