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貽績
《醫學指要》~ 卷五 (37)
卷五 (37)
1. 傷寒用藥舉要
麻黃(四分),甘草,細辛(各三分),石膏,滑石,黃芩(各一錢),川芎,羌活,蒼朮(各八分),姜(引)
或加豉,蔥白。
獨活湯,治傷風溫熱等症。
羌活(一錢),獨活,枳殼,防風(各八分),人參,麻黃(泡二次),茯苓(七分),細辛,菊花,甘草(各三分),蔓荊(五分),姜(三片),薄荷(五葉,引)
解肌湯,治瘟毒天行,頭痛壯熱,春感青邪,發熱而渴,不惡寒。
乾葛(一錢),桂枝(三分),黃芩,芍藥(各一錢),麻黃(四分),甘草(三分),棗(引)
如不解,再服取汗。
凡傷寒祖方,如麻黃湯、桂枝湯、大小青龍湯、大小柴胡湯、三承氣湯等以及五積散、敗毒散、參蘇飲之類,方書無不詳列,故不贅述。茲所載者,恐人所易忽而備及焉。
白話文:
傷寒用藥重點
麻黃(1.2克)、甘草、細辛(各0.9克)、石膏、滑石、黃芩(各3克)、川芎、羌活、蒼朮(各2.4克)、生薑(引藥用)
可以加豆豉、蔥白。
獨活湯,治療感冒、溫熱病等症狀。
羌活(3克)、獨活、枳殼、防風(各2.4克)、人參、麻黃(浸泡兩次)、茯苓(2.1克)、細辛、菊花、甘草(各0.9克)、蔓荊子(1.5克)、生薑(三片)、薄荷(五片,引藥用)
解肌湯,治療瘟疫流行、頭痛發燒、春季感受風邪、發熱口渴、不畏寒的病症。
葛根(3克)、桂枝(0.9克)、黃芩、芍藥(各3克)、麻黃(1.2克)、甘草(0.9克)、大棗(引藥用)
如果服藥後症狀沒有緩解,可以再次服用,以求出汗。
所有治療傷寒的基礎方劑,例如麻黃湯、桂枝湯、大青龍湯、小青龍湯、大柴胡湯、小柴胡湯、大承氣湯、小承氣湯、調胃承氣湯等,以及五積散、敗毒散、參蘇飲之類的方子,醫書上都有詳細記載,所以這裡不再重複說明。這裡所記載的方子,是怕人們容易忽略而特別補充的。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